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2节库仑定律 教案 三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2节库仑定律 教案 三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9-03 08:48:02

文档简介

《库仑定律》
提出目标:探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什么规律?
探索这个作用力的表达式,怎样探索?
力中推动,动中找力:可以从运动中进行推出这个力的可能表达式。
提出运动原型并联想:电子绕核运动
电子绕核运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
类比推理法介绍: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某个A具有a、b、c,另有d;
某个B也具有a、b、c;
所以,B也具有d。
类比推理过程:
电子绕核运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相似性可能由于受力的相似性造成
F=G→F=G→F=k
实验验证:
粗略验证:用起电机配合验电羽来定性演示库仑力与距离、电量之间的关系。
精确验证:库仑扭秤实验
库仑定律的理解
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真空中→空气中
相互→等大反向
距离r:对于电荷均匀分布的带电球体来说,可以用球心间距来代替“r”进行计算。
点电荷
当两个带电体的间距远大于本身的大小时
,可以把带电体看成点电荷。当r→0时,任意带电体都不能被视为点电荷了。
结合质点概念→抽象→分解→带电体→叠加原理
叠加原理:对于两个以上的点电荷,两个电荷间的作用力不受其他电荷影响.其中每一个点电荷所受的总的静电力,等于其他点电荷分别单独存在时对该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例题强化理解: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壳a、b的半径为R,
质量为m,两球心之间的距离为L=3R。若使它们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为q,那么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引
,库仑力F库
(填<、>或=)
两个直径为r的带电球,当它们相距100r时的作用力为F,当它们相距为r时作用力为(  )
A.102F
B.104F
C.10F
D.以上结论都不对
两种力的对比
相同点:都遵循平方反比规律,表达形式也十分相似。可见,自然界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也具有统一的一面。是不是有这种可能性,这两种力根本就是同一种力。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美,同时,我们还能感受到简洁美,为什么不是2.01次方或者是1.99次方。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整个物理学大厦的根基就要受到动摇,就不美了。真理总是朴素的,越简洁的东西往往越美。看来,库仑定律真酷!
不同点:万有引力与质量有关而静电力与电量有关,万有引力只有引力而库仑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放松调侃:牛顿说:“从我的万有引力定律中可以得出结论: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有吸引力。”库仑说:“错!从我的定律中可以得出结论:男男之间是排斥的,只有男女之间是相互吸引的而且这个吸引力的大小是与电量有关的!”我看见有的男同学在摩擦墙,想干什么?摩擦起电。)
例题1:
微观粒子间的库仑力远大于万有引力,故万有引力可以忽略。
叠加原理的应用
例题2(PPT投影):真空中有三个点电荷,它们固定在边长为50cm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点电荷都是+2×10-6C,求它们受到的库仑力。
例题3:如图所示,在A、B两点分别放置点电荷Q1=+Q,Q2=-Q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一点C,且AB=AC=BC=l.如果有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在C点,它所受的库仑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思想方法总结
由动力关系结合类比法推出库仑定律;
由分解思想抽象出点电荷概念;
由叠加原理计算带电体的受力。
板书设计:
类比推理
电子绕核运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
F=G→F=G→F=k
库仑定律的理解
内容:
真空中→空气中
相互→等大反向
距离r:对于电荷均匀分布的带电球体来说,可以用球心间距来代替“r”进行计算。
点电荷
当r→0时,任意带电体都不能被视为点电荷了。
结合质点概念→抽象→分解→带电体→叠加原理
静电力叠加原理
对于两个以上的点电荷,两个电荷间的作用力不受其他电荷影响.其中每一个点电荷所受的总的静电力,等于其他点电荷分别单独存在时对该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思想方法总结
由动力关系结合类比法推出库仑定律;
由分解思想抽象出点电荷概念;
由叠加原理计算带电体的受力。《库仑定律》
教材分析
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不仅要求学生定性知道,而且还要求定量了解和应用。
2、展示库仑定律的内容和库仑发现这一定律的过程,并强调该定律的条件
和远大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知道静电常量。了解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习用库仑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2.渗透理想化思想,培养由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模型的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科学家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善用类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实验方法等物理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库仑定律探究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对库仑定律的理解
(二)难点
对库仑定律发现过程的探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习了万有引力的基本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能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展示学案上预习的情况,老师准备必要的课件
六、教学方法
比较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异同。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教师演示1.1-6的实验。
2.学生注意观察小球偏角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分析得到: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4.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实验研究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这就是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表达式:
,k叫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
5.介绍点电荷:
①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②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③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6.任意带电体所受的力可以看作是多个点电荷所受力的合力。
7.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下题)
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回答“思考与讨论”)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九、板书设计
1库仑定律
a.内容: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b.表达式:
2.点电荷
a.不考虑大小和电荷的具体分布,可视为集中于一点的电荷。
b.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c.介绍把带电体处理为点电荷的条件: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十、教学反思
1为突破重难点应讲清库仑定律及适用条件,说明库仑力符合力的特征,遵守牛顿第三定律。
2为定性演示库仑定律,应使带电小球表面光滑,防止尖端放电,支架应选绝缘性能好的,空气要干燥。
3说清K的单位由公式中各量单位确定,其数值则由实验确定。《库仑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重点:掌握库仑定律
难点: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具: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2节、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出结论(参见课本图1.2-1).
【板书】: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
2、库仑定律
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公式:
静电力常量k
=
9.0×109N·m2/C2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
【介绍】:(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
(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
扩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
利用微积分计算得: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
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3、库仑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演示】: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介绍:物理简史及库仑的实验技巧.
实验技巧:(1).小量放大.(2).电量的确定.
【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10-31kg,质子的质量m2=1.67×10-27kg.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分析:这个问题不用分别计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例题2】:详见课本P9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三)巩固练习
复习本节课文及阅读科学漫步
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练习,练习1、2、4,作业3、5。
说明: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一点应该使学生有明确的认识.
2.通过本书的例题,应该使学生明确地知道,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时为什么可以忽略万有引力不计.
3.在用库仑定律进行计算时,要用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根据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来判断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引力还是斥力.
4.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是选学内容,但考虑到库仑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实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希望教师介绍给学生,可利用模型或挂图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