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年级上《 大花鸡 》共享教案
主备人初备教案
个案生成
主备人
李丽丽
课时
2
总课时
7
使用人
教学
内容
大花鸡
授课
时间
月 日
星期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技能目标: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情感目标: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教学
重点
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教学
难点
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教学具准备
水彩笔、纸
教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
学法
观察
教
学
环
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图片(鸡的形象与吉字变形结合)导入,鸡在我国与“吉”字同音,是“吉庆”的象征,所以生活中以鸡为题材的美术作品非常多,同时鸡与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给我们带来吉祥与美好的祝福。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花鸡》一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充分认识鸡的造型及特点。
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在哪里见过漂亮的鸡呢?(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2、欣赏生活中各种鸡的图片。(课件)引导学生观察鸡的身体分哪几部分?每一部分有什么特点?
3、师生交流,概括并板书:
鸡冠、头、颈连在一起,尖尖的嘴巴;身体:大致呈倒三角形;尾巴:弯弯的
脚:结实的腿、锋利的爪子;鸡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引导学生从外形、 颜色等方面了解:红红的鸡冠子、翘起的尾巴、美丽的羽毛等)
三、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装饰鸡,感受学习其装饰特点。
1、赏析艺术作品中各种装饰鸡的造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掌握夸张、变形等装饰手法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感。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鸡。(艺术作品中的鸡)这些鸡与我们刚才看到的鸡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颜色鲜艳丰富、鸡的身上画了许多花纹图案、和刚才看到的形态不太一样、太漂亮了,就像给鸡穿上了花衣服。
运用了哪些方法呢?(点拨:添加了花纹、通过夸张让头上的冠子更漂亮,也可以把鸡的外形设计得更漂亮。)
(2)小结:这些作品是艺术家运用夸张、变形、概括、添加等方法,又巧妙地利用点、线、面使大花鸡看上去更神气、更美丽。既保留了鸡的主要特征,又大胆地进行了装饰和变形,就像给鸡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
2、欣赏课本上学生作品,进一步激发创作热情。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出示学习活动要求:
观察鸡的形象特点,用装饰、变形等手法把它表现得更美丽。
2、下面请同学们动手创作自己的大花鸡,最后咱们要评选出最漂亮的一只。
五、评价活动
(1)作品展示。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互评。
板书
设计
大花鸡
作业
尝试创作一只大花鸡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