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 走进细胞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 走进细胞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9-01 20:54:15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 ● 必修模块是全体高中学生都要学习的,其作用是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基本素养。必修学分为6学分。
● 学生在修满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根据兴趣和志向学习选修模块,以获得更多学分。●  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必修1的内容后,既可以学习生物必修2的内容,也可以先学习生物必修3的内容。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选修模块的学习。
共同的物质基础生物与环境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定义研究对象第 一 章 走 近 细 胞 走近细胞病毒如何生活和繁殖?非典印象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病毒如何生活和繁殖?冠状病毒病毒如何生活和繁殖?果子狸:冠状病毒的主要载体讨论1:病毒如何生活和繁殖?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讨论2: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哪些细胞?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1、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实例1:草履虫1、草履虫是什么生物?2、图中反映了草履虫的什么生命活动?除此以外草履虫还会
进行什么生命活动?3、如果草履虫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它还能完成各项 生命活
动吗?请举例说明。4、你由这一实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单细胞分裂、运动呼吸、摄食、生长、应激性不能。例如:没有了细胞核细胞不能分裂,甚至最终死亡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就是细胞的生命活动变形虫的分裂生殖几种单细胞生物1、形态结构: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2、生活方式: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3、生殖方式:分裂生殖2.人的生殖2.人的生殖2.人的生殖5周的胚胎10周的胚胎新生儿实例2:人的生殖和发育1、在你与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桥梁”?3、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新生命个体,这过程 中与细胞的什么生命活动有关?2、你的发育起点是什么?4、这一例子体现了生物的什么特征?5、你由这一实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繁殖、生长、发育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是通过细胞体现的3.缩手反射实例3:缩手反射1、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你认为至少要有哪些细胞的参与?2、那么我们现在在课堂上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又有哪些细胞参与了?3、这个例子体现了生命的什么基本特征?4、由实例3我们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非条件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骨骼肌细胞人类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主要是神
经细胞应激性多细胞生物无论是简单的生命活动还是复杂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许多细胞参与,需要细胞之间的相互配合和互相协调4.艾滋病病毒(HIV)人体内的HIV实例4:艾滋病毒侵染人体1、HIV致病原理是什么?2、你还能举出特定的细胞受损导致疾病的例子3、由实例4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HIV破坏淋巴细胞,使人患病大脑听觉细胞受损:听觉障碍;
鼻腔的嗅细胞受损:不能感受到嗅觉刺激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它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一、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 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 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
3 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 BACK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叶肉细胞营养组织叶细胞讨论1:如果把图中的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组成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 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将怎样?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 例如,叶肉细胞—营养组织—叶—植物体;再如,导管细胞—输导组织—叶—植物体;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又将怎样?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讨论2: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是哪一个?说明你的理由。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讨论3: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也是一个系统吗?如果是,它们是不是生命系统?如果不是,说明你的理由。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结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相同多种多个多个同种
全部+环境最大的群落全部 高等生物的结构层次1、高等生物的结构层次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器官和系统
植物的六大器官
人 的八大系统练习:
1.池塘中,生活着许多同种草履虫。从结构上看,一只草履虫就是由一个_________构成的,这些草履虫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这些草履虫与其它生物一起形成一个_________。细胞种群群落2.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小桉树、大桉树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A3.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育出了纯种的酵母菌,这些酵母菌构成了一个(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组织
B4. 在一颗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个体
5.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
?BC
6、下列哪个选项均属于生命系统范畴( )
①水分子 ②石头 ③迁徙中的一群大雁 ④变形虫 ⑤病毒 ⑥生物圈 ⑦恐龙化石 ⑧蛋白质 ⑨跳动的心脏 ⑩运输营养的导管
A. ① ③ ⑧ ⑨ B. ② ④ ⑥ ⑦
C. ⑤ ⑦ ⑧ ⑩ D. ③ ④ ⑥ ⑨D7. 请就下面的实例,指出所属生命系统中相应的结构层次
血液( )
牙齿( )
神经元( )
水塘中的一群鲫鱼( )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
一棵树( )
心脏、血管和血液( )
一座城市( )人的八大系统课件30张PPT。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高倍显微镜使用显微镜的结构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物镜
转换器
载物台
反光镜1、镜头区别(1).目镜:无螺纹,放大的倍数与该目镜长度成反比
(2).物镜:有螺纹,放大的倍数与该物镜长度成正比,但与玻片的距离成反比长物短目倍数高短物长目倍数低2、有关放大倍数的问题(1).放大的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2).放大的倍数是该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表面积或者体积特别注意:1.显微镜成的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像2.偏哪,移向哪上上3.放大的倍数越大,所看到的像越暗
4.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a.一行细胞,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b.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实例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实例2: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 .4个 C.16个 D.32个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转动目镜,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的不在目镜上。
移动玻片,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6、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放大倍数小  放大倍数大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安放2、对光3、低倍镜观察4、高倍镜观察5、结束顺口溜
???? 一取二放,三安装。
  转换低倍,来对光。 
  放上玻片,粗慢降。
  缓升镜筒,细观赏。
  物像移中,转高倍。
高倍使用,只细调。
  收片整理,后归箱。试一试1.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比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亮情况依次是( )
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暗 D .少、大、暗
2.使用高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 )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② ③ ④ ① B. ② ③ ① ④
C .② ④ ① ③ D .③ ④ ② ①DB3.用低倍镜观察某装片时,若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动物镜后异物也不动。这异物可能在(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4.将“b”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 )
A. b B. d C. D. pAbC问题探讨:1、你能说出下图各细胞的名称吗?1、多种多样的细胞(细胞的多样性)  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2、上述各种细胞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细胞的统一性) 该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成为拟核。●细菌细胞模式图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可分为:
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真核生物:植物、动物、
真菌(酵母菌、青霉菌)原核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放线菌(链霉菌)、蓝藻(颤藻、念珠藻、蓝球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有成形的细胞核 有核膜。无真正的细胞核 没有核膜,称为拟核较小
(1μm~10μm)较大
(10μm~100μm)多种多样的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有染色体,无染色体,蓝藻宏观(以细胞群出现时),如: 微观
(单细胞)水华:水体富营养化(大量N、P)发菜:状如发丝、呈黑色拟核:由环状的DNA形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核糖体水华:水体富营养化发菜:俗名发财,是一种野生生物,通常生长于北方荒漠、半荒漠地区的草原、山坡或低洼地带。 阅读P10-1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细胞学说建立的大致过程?
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完成P12讨论题●细胞学说的要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能够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发现细胞和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    
  维萨里 比夏 罗伯特虎克 列文虎克 马尔比基 施莱登、施旺 耐格里 魏尔肖
2、科学实验与观察:
  人体的解剖 显微镜下的观察 理论思维和 科学实验的结合 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3、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序:
  肉眼观察 光学显微镜观察 电镜观察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生物界的统一性习题1、下列四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区别( )
A.草履虫   B.衣藻
C.酵母菌    D.乳酸菌
2、细菌、蓝藻等细胞与高等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体积小,进化地位原始
C.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
D.遗传信息量少,以一个环状DNA为载体DA习题3、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有 。
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有 。
属于真核生物的有 。
⑴大肠杆菌 ⑵乳酸菌 ⑶酵母菌 ⑷发菜
⑸放线菌 ⑹青霉菌 ⑺蘑菇 ⑻HIV
⑼乙肝病毒 ⑽颤藻
4、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小麦和番茄 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
C.大豆和变形虫 D.灵芝和豌豆
A习题5、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施莱登和施旺
C.胡克 D.沃森和克里克
6、19世纪30年代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入微观领域
C.证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B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