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
第2课《芦叶船》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芦叶船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3.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重点 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 体会作者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会折小船吗?让我们来观看视频,学一学折纸船(播放视频)2.同学们折得小船真漂亮, 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3.板书课题《芦叶船》。 折纸船。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木+黄——横、虫+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蜘、虫+朱——蛛、穴+乍——窄、口+剌——喇、口+八——叭、氵+告——浩、艹+汤——荡、舟+亢——航、〢+又+立——竖。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航”左右结构,右边是“舟”。“竖”上下结构,下面是“立”。(2)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hénɡ shù zhī zhū zhǎi wéi横 竖 蜘 蛛 窄小 桅杆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本课指“我们”做芦苇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浩浩荡荡:水势大。(3)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童年的我们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这是“我们”放学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二、精读领悟1.全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1-2):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第二部分(3-4):“我”和小伙伴们在竖河边玩芦叶船。第三部分(5-8):“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2.第一部分(1)品读第1-2自然段,“我”的家乡在哪?(2)让我们走进崇明岛。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最大的沙岛。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3)“我”的家乡什么样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有很多的芦苇。(4)比较句子,说一说红色部分有什么好处?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运用比喻句,把“河道”比作“蜘蛛网”能够把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5)你还能从第一段中文中找出这样的比喻吗?请你读一读。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把“芦苇”比作“桅杆”)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把“芦叶”比作“风帆”)(6)你见过芦叶吗?我们用芦叶做什么?芦叶属于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叶,主治上吐下泻、吐血、衄(nǜ)血、肺痈(yōnɡ)等疾病。我们采芦叶做小船玩儿。3.第二部分(1)品读第3-4自然段,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地方? 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4)文中哪句话可以体现出孩子的快乐心情?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5)“春天,在我们上学路过的这条竖河里,几乎天天能见到我们做的芦叶船。”中的“几乎天天”说明什么?(6)我们做的芦叶船能分得清是谁做的吗?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7)孩子们放走的芦叶船到哪儿去了?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联想。作者在放走芦叶船时,很快乐。即使船找不到了,也没有伤心。作者自得其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4.第三部分(1)品读第5-8自然段,我和表哥到哪去玩芦叶船?(2)长江的水势怎么样?说明了什么?(3)“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这是一个什么句式?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反问。那小小的芦叶船,会翻的。(4)表哥是怎样折芦叶船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顺手采来”“折”“吐”“轻轻地放”这几个词说明表哥做芦叶船动作娴熟,是个高手。(5)芦叶船到了浩浩荡荡的长江里也翻不了吗?它是怎么在长江里远航的?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6)比较句子,说一说红色部分有什么好处?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芦叶船虽然所处的环境恶劣,但它能够乘风破浪地远航。这让作者又惊又喜。(7)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联想。芦叶船乘风破浪的远航,不仅给小作者带来了惊 ( http: / / www.21cnjy.com )喜,同时也带来了希望与梦想。小作者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在这小小芦叶船上,希望它载着孩子美好的梦想远航。5.拓展延伸(1)文中第一自然段并没有涉及到芦叶船,可以去掉吗?不可以。因为芦叶多,孩子才能做芦叶船,才有很多快乐。(2)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识记生字。男女生比读同桌互读学生查阅字典独立解决。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段落。长江口的崇明岛。我们做的芦叶船很多。长江。浩浩荡荡。 水势很大。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可以减轻学生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识记新的生字。通过课件,检查生字的读音。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结构,从而掌握课文的脉络。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了解作者的家乡的环境,为下文做铺垫。体会比喻句的作用。通过朗读比喻句,让学生感受生动美妙的画面。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出本文的重点。理解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感受放芦叶船的乐趣。理解联想在文中的作用。理解反问句。体会表哥折芦叶船技术熟练。感受芦叶船在长江里顺流而下,开得又稳又快,好像一条真正的小船。感受作者对芦叶船给予的希望。理解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体感学生的口语水平。
巩固提升 1.我能组词 坚(坚实) 航(航行) 扒(扒开) 竖(横竖) 杭(杭州) 叭(喇叭)2.读一读风帆 保险 晴朗 手艺 远航 芦苇 让学生对生字、词语进行熟练掌握。
课堂小结 童年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一片片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无穷的快乐、梦想和希望。老师相信你们的童年生活也一定会很快乐。 总结全文,同时引导学生如何做人。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习题。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板书设计 芦叶船 让学生简单明了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芦叶船》写的是作者对童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的回忆。文章脉落清晰,层次分明,内容浅显易懂,尤其作者将玩芦叶船的情景描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由《折纸船》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大意。在精读感悟中,通过不断地他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利用合作、探究、互相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对第4、8自然段的理解,让学生感悟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从而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芦叶船》同步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hénɡ shù zhī zhū zhǎi xiǎo lǎ bɑ hào dànɡ
( )( )( )( )( )
二、在下面加点的字的正确的读音下划横“ ”。
吐露(tǔ tù) 更好(ɡēng ɡènɡ) 漂流(piāo piào)
折纸(shé zhé) 横竖(hénɡ hènɡ) 喇叭(bɑ bā)
三、比一比,再组词。
竖( ) 喇( ) 航( ) 蛛( )
坚( ) 刺( ) 抗( ) 珠( )
四、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打“√”
1.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 蜘蛛网一样。( )
2.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
3.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
五、选词填空。
1.我们吹着小喇叭( )芦叶船远航。(欢送 欢迎)
2.在一个( )星期天,我们去春游。(晴空 晴朗)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把芦叶船轻轻地放在小河中央。(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能不认识自己折的芦叶船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1.作者的故乡在 。“我”的故乡 多。
2.我们用芦叶折成 种芦叶船,分别是 、 、 、 。
八、阅读。
我不信。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
不了呢?
“不信就试试!”表哥说着,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
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
了。我又惊又喜。
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这句话“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联想到一句俗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想到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此时的心情是 。“顺着风,顶着浪”交代了芦叶船开走的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横竖 蜘蛛 窄小 喇叭 浩荡
解析:注意“喇 叭”的书写。
二、在下面加点的字的正确的读音下划横“ ”。
三、比一比,再组词。
横竖 喇叭 航行 蜘蛛
坚实 长刺 反抗 珍珠
解析:形近字的辨析。
四、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五、选词填空。
1.欢送 2.晴朗
解析:欢送:指高兴地集合表示送别。
欢迎:高兴地迎接。
晴朗:多用于形容天气清明,太阳高照的样子。
晴空:指晴朗的天空。
六、按要求写句子。
1.芦叶船被我们轻轻地放在小河中央。
2.谁都认识自己折的芦叶船。
解析:
1.去掉“把”,换成“被”字,被动者“芦叶船”放在前边,“我们”放在“被”字后边。
2.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八、阅读。
1.那小小的芦叶船,会翻的。
2.长江后浪推前浪
3.乘风破浪
4.又惊又喜 环境
解析:
第1小题将反问句中的肯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第2、第3小题是课外知识的拓展。第4小题从课文找到答案。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芦叶船
语文S版 四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最爱小伙伴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横
蜘
蛛
窄
木+黄
虫+知
虫+朱
穴+乍
喇
叭
浩
荡
航
口+剌
口+八
氵+告
艹+汤
竖
舟+亢
〢+又+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横 竖 蜘 蛛 窄 小 桅杆
héng shù
zhī zhū
l ba
háng
喇 叭 航行 浩 荡
zh i
wéi
hào dàng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手艺
手工业工人的技术。
本课指“我们”做芦苇船的技术。
船上挂帆的杆子。
水势大。
桅杆
浩浩荡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课文的主要内
容是什么?
童年的我们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这是“我们”放学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全文共分几部分?
每部分内容是什么?
(1-2)
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3-4)
“我”和小伙伴们在竖河边玩芦叶船。
(5-8)
“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我”的家乡在哪?
让我们走进崇明岛。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最大的沙岛。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长江口的崇明岛。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我”的家乡什么样子? ?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像蜘蛛网一样。
有很多的芦苇。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比较句子,说一说红色部分有什么好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运用比喻句,把“河道”比作“蜘蛛网”
能够把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
形象地展现出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你还能从第一段中文
中找出这样的比喻吗?
请你读一读。
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
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把“芦苇”
比作“桅杆”
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
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把“芦叶”比作“风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芦叶属于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叶,主治上吐下泻、吐血、衄(nǜ)血、肺痈(yōng)等疾病。
你见过芦叶吗?
我们用芦叶做什么?
我们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地方? ?
做芦叶船,放芦叶船。
我们做了几种芦叶船?
大蓬船
小舢板
三桅帆
五桅帆
我们放芦叶船有什么奥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
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
文中哪句话可以体现出
孩子的快乐心情?
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
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春天,在我们上学路过的这条竖河
里,几乎天天能见到我们做的芦叶船。
我们做的芦
叶船很多。
“几乎天天”说明什么?
我们做的芦叶船能分得清是谁做的吗?
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孩子们放走的芦叶船到哪儿去了?
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作者在放走芦叶船时,很快乐。即使船找不到了,也没有伤心。作者自得其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
联想
我和表哥到哪去玩芦叶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长江
长江的水势怎么样?说明了什么?
浩浩荡荡
水势很大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那小小的芦叶船,
怎么会翻不了呢?
这是一个什么句式?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
反问
那小小的芦叶船,会翻的。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表哥是怎样折芦叶船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
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
“顺手采来”“折”“吐”“轻轻地放”这几
个词说明表哥做芦叶船动作娴熟,是个高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芦叶船到了浩浩荡荡的长
江里也翻不了吗?
它是怎么在长江里远航的?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
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比较句子,说一说红色部分有什么好处?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
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芦叶船虽然所处的环境恶劣,但它能够乘风破浪地远航。这让作者又惊又喜。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那我们做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
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
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芦叶船乘风破浪地远航,不仅给小作者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带来了希望与梦想。小作者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在这小小芦叶船上,希望它载着孩子美好的梦想远航。
联想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文中第一自然段并没有涉及到芦叶船,可以去掉吗?
不可以
因为芦叶多,
孩子才能做芦叶船,
才有很多快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1.我能组词。
坚( ) 航( ) 扒( )
竖( ) 杭( ) 叭( )
坚实
扒开
杭州
航行
横竖
喇叭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2.读一读。
风帆 保险 晴朗
手艺 远航 芦苇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童年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一片片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无穷的快乐、梦想和希望。老师相信你们的童年生活也一定会很快乐。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飘向 竖河——长江——东海 芦叶船
带来 惊喜——希望——向往
芦叶船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