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5课 短文两篇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5课 短文两篇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2 10:24:23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 第四单元
15 短文两篇
第1课时导入新课猜一猜:
“知识就是力量”是谁说的?
——培根
作者简介: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其开创了英国文学中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齐读生字:
阐证( ) 咬文嚼字( )
咀嚼( ) 劝诫( )
涉猎( ) 狡黠( )
诘难( ) 孜孜不倦( )
睾丸( ) 吹毛求疵( )
豁然贯通( )

huòcīɡāozījiéjièxiájǔshèjiáochǎn整体感知
请按照“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这三个层意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层,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自主探究1.读书有哪些好处呢?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怡情、傅彩和长才。经验补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人需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5.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接着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这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如此论证有何好处?
对比论证。论证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谈一谈你的看法。
(1)读书要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2)对不同的书,要有不同的读法。
(3)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8.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展示交流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为论点,说一段话。
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起来,和培根对话。
拓展延伸 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丰富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课件16张PPT。 第四单元
15 短文两篇
第2课时导入新课 1.“不求甚解”的出处。

2.作者简介: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马南邨,邓拓的笔名,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1961年以“马南邨”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整体感知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么他有着怎样的读书态度呢?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要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3.“不求甚解”包括哪两层含义?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1)表示虚心;(2)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 赞同,提倡。普列汉诺夫、诸葛亮的例子。 5.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6.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而是不死抠字眼,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书要反复读。重点讨论
1.这篇驳论文有何特点?谈一谈你的理解。


文章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作者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接着又从“会意”的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看法:读书要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不要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的观点从而驳倒对方论点。
2. 自由选点,比较两文的异同。
示例: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充分随意的特点比较突出,《不求甚解》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论证方法略有不同。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