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8课 杨修之死 (2课时+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8课 杨修之死 (2课时+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2 10:30:08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第五单元
18 杨修之死
第1课时导 入 新 课歌曲欣赏:
滚滚长江东逝水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小说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统治阶级的凶狠残暴以及人民的流离疾苦。小说展现了许多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揭示了许多战争规律,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小说通过错综复杂的斗争,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加之故事情节曲折动人,长期以来深受群众喜爱。它的出现,对于后来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过,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三国演义》也存在一些缺陷,书中不仅诬蔑黄巾起义,而且拥刘反曹的鲜明政治倾向贯穿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这些都是应该批判的。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有关他的生平资料保存下来的很少,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重点字:
庖官( ) 禀请( ) 主簿( )谮害( ) 惑乱( ) 麾军( )绰刀( ) 佯怒( ) 惇( )
阜( ) 讫( ) 簏( )lùqìfùdūnyánɡchāohuīhuòzènbùb?nɡpáo词语解释:
佯怒:
造言:
谮害:
惑乱:
恃才放旷:假装发怒。
制造谣言。
诬陷,中伤。
使迷惑混乱。
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词语解释:
禀请:
不日:
不置褒贬:
答教: 禀告请示。
不久。
不评价好坏。
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于事前拟好的答案。自 读 引 导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课文。跳读课文,把握情节。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你给每个故事拟定一个小标题。
(2)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故事 曹操心理
鸡肋事件 杨修被杀
改建园门 心忌之
分食酥饼 心恶之
杀近侍事件 愈恶之
吴质事件 愈恶之
教植斩吏 操大怒
巧作答教 欲杀之
布 置 作 业深入思考,发表看法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杨修 恃才放旷 目中无人 狂妄轻率板书谢 谢课件19张PPT。 第五单元
18 杨修之死
第2课时分 析 人 物抓住矛盾,分析人物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曹操与杨修两人间矛盾发生发展的几个小故事,从这些矛盾冲突中,我们看出杨修与曹操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杨修 曹操
恃才放旷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残忍歹毒
卖弄聪明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 刚愎自用小结:
杨修,一方面在判断事物时思维敏捷,才智过人,能深知曹操的心意;另一方面,他恃才放旷、目中无人,不知事情的轻重(日常生活小事与属于政治活动的大事不分),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吴质事件”就是很好的说明。小结:
曹操,一方面在待人接物上常故意乱人耳目,显得虚伪奸诈;另一方面,他在选用接班人上再三斟酌,确定扶植曹丕后,想方设法除去曹植的羽翼——杨修这一危险人物,这又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客观评价:
《三国演义》的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书中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我们应该正确地评价历史中的曹操。探究杨修死因辩读课文,探究死因
关于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有这样几句话: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辩读课文,探究死因
辩题:杨修之死谁之过?
甲方观点:曹操之过。
乙方观点:杨修之过。
先在小组内交流看法,要言之有据。小结杨修被杀的原因
看法一:
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
看法二:
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看法三:
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权夺位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拓 展 运 用研读课文,讨论启示:
杨修才华横溢,因才受曹操赏识,也因才被曹操杀害。我们从杨修的遭遇中能获得什么有益的启示呢?提示:
聪明人应当多干事,少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可越俎代庖,要守本分。布 置 作 业拓展思维,思考问题:
假如你是曹操,你会如何对待恃才放旷的杨修?假如杨修与曹丕交好,曹操还会杀死杨修吗?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