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 (2课时+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 (2课时+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2 11:41:26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六单元
22
唐雎不辱使命
第2课时
唐雎不辱使命
导入新课
知识回顾
雎(

跣(

祲(

缟(

傀(

怫(

挠(

谕(

抢(


xiǎn
jìn
ɡǎo
ɡuī

náo

qiānɡ
知识回顾

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大王加惠。
③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④秦王不说。
研读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本段。
(2)结合注释翻译第3自然段,注意重点词句。
①秦王怫然怒。
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③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④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思考以下问题。
①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③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④“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⑤讨论:唐雎说,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2.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问题:
面对唐雎严厉的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
面对唐雎的反击,秦王软弱了,“色挠”“长跪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生也”,都反映了他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性格特征。
秦王的反应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从侧面烘托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双全。
讨论修辞
1.本文描写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主要用了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夸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排比: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仓鹰击于殿上。
对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力量,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体现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
谢谢!(共17张PPT)
第六单元
22
唐雎不辱使命
第1课时
唐雎不辱使命
导入新课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为大丈夫。
简述常识
《战国策》简介
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史书,其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叙事长于铺陈,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
作者简介
刘向,中国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原名
更生,字子政。刘向典校的古籍主要包括经传、诸子和诗赋。典校时,又撰有《别录》。
解题
唐雎不辱使命:辱,辱没。
生字认读
雎(

跣(

祲(

缟(

傀(

怫(

挠(

谕(

抢(


xiǎn
jìn
ɡǎo
ɡuī

náo

qiānɡ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你是如何评价他的?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研读赏析
1.学习第1自然段。
(1)听录音,跟读第1自然段。
(2)结合注释翻译第1自然段,注意重点词句。
①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大王加惠。
③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④秦王不说。
(3)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

细读秦王的话,体会一下,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
②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推测一下。
③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④请概括第1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2自然段。
(1)结合注释翻译第2自然段,注意重点词句。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请广于君。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④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讨论下列问题。

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思考: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②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
③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④比较: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