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在对课文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掌握诗歌中反复的意义。
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2.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2] [①“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敞开”“给”表现了什么 ]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句导读:文题蕴涵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把大自然比作课本,因为大自然和课本一样都蕴涵着知识。] [3] [②两个“去吧”有什么含义 ]
第一部分(第1节):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具有开篇点题的作用。
[4]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③你从“发现”一词读懂了什么 ]
用绚丽 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节导读:写大自然里动人的画面:翠竹挺拔、松柏苍劲、果园丰收、沃野耕耘。诗人启发读者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从而产生愉悦之感。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
[5] 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④“温馨”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温馨”体现在哪儿 ]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节导读:写大自然的友好情态:鸣禽欢唱、野花怒放,在召唤少年儿童去探索。本小节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绿色大自然对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 [6]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 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 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⑤“青山”风光无限,“绿水”浩瀚深邃,如何才能欣赏到呢 ] [7]
节导读:采用拟人手法,借青山、绿水写出了大自然对我们的召唤。祖国的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可以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去吧,天空会撒 开片片云锦,
[8] 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
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
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 [9] [句导读:“片片云锦”“阵阵微风”让我们领略到意境之美,“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让我们体会到生活之乐。][⑥两个“去吧”有什么内涵 ]
节导读:绚丽多姿的大自然召唤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10] 第二部分(第2~5节):我们只要投入大自然,勇敢探索,就会有所发现,就能享受欢乐,领略风光,开阔胸襟,获得丰硕成果。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语言流畅而饱含激情。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⑦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
第三部分(第6节):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首尾呼应,突出了大自然对少年儿童的召唤。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课文录音带、投影。
一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老师:有位诗人叫孙友田,他曾把大自然比喻成课本。同学们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
学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的。
老师:哦,那就是说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学课本了!啊,谢谢你!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不妨来讨论讨论大自然是什么课本。
学生:我认为大自然是语文课本,当你看到树木的时候,就会想起“木”字。当我们倚靠在大树旁时,不就是“休”字嘛。
学生:我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蝌蚪像是音符,小河哗啦啦地流,像在唱着一曲古老的歌谣。天空中,小鸟在唱歌;林间,野兽在狂吼,那就是交响乐。
学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美术课本。它色彩鲜明,层次丰富。山川田野,鸟兽虫鱼,都是画上的景观。
老师:好美呀!我又想起了一句话:云是天空的画。
学生:我不说课本了。我认为大自然是童话书,用绚丽的色彩描绘成的童话书。一年四季,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春天的童话是嫩嫩的,夏天的童话是碧绿的,秋天的童话是金色的,冬天的童话是雪白的。
老师:好浪漫的想象啊!
老师:同学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又美妙的,打开它,你就会感受到它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它还会是数学课本、体育课本,甚至是舞蹈课本,等等。就像我们心中各有一种大自然的色彩一样,只要用心阅读,我们也同样会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大自然的课本。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诗人把大自然比喻成绿色的课本,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板书课文题目: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绿色”两字用绿粉笔写出)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主学习生字,掌握字形、记忆生字,注意生字的书写要点。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难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
(4)思考:诗人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
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 你能把题目补充完整吗
补充课文题目:(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出示字幕投影)
chǎng 敞开 fēn 芬芳 xiàn无限 jǐn云锦 hūn黄昏
(2)认清字形。
①按结构分类记忆。
左右结构的字:敞 限 锦
上下结构的字:芬 昏
②辨析形近字。
芬—芳
绚—询
限—很
锦—绵
昏—昔
(3)指导书写。
芬:下半部分上面是“八”,不要写成“”;下面不要写成“刁”。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5)理解词语的意思。
温馨:温和芳香;温暖。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眼睛)明亮动人。
饱览:充分地看;尽情地欣赏。
芬芳:香;香气。
胸襟:心胸;抱负。
沃野:肥沃的原野。
(6)学生回答问题: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 (大自然是绿色的)
补充课文题目:(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学生:(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诗人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老师:哪个更准确呢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三 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思考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经学生回答、补充和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老师: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 随后呈现字幕投影: 的大自然。
学生思考后,老师指名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老师: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知道了课文的内容后,我们再讨论一下它的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老师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学生找到后分男生、女生组分读第1节和第6节,学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的结构。第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节):写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部分(第2~5节):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就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
第三部分(第6节):呼应开头,总结全诗,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四 总结质疑,赏读课文
1.老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打开”自然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做到身临其境,也到神奇和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那份欢乐和温馨。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
1.教学本课,要充分地开发与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倡导学生阅读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书籍,引导学生用心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生活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2.在课上让学生进行充分感悟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一些优美的词汇记录下来,以便将来在今后的学习与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3.通过多读、细读课文来理解诗句意思的同时,让学生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意境,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田野的肥沃”等。
1.看拼音,写词语。
miáo
huì
描
绘
wú
xiàn
无
限
fēn
fāng
芬
芳
chǎng
kāi
敞
开
huáng
hūn
黄
昏
yún
jǐn
云
锦
2.比一比,再组词。
3.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例:(敞开)大门
(打开)课本 (呼吸)空气
(攀登)青山 (奔向)大海
(2)例:(清凉)的绿阴
(芬芳)的空气 (挺拔)的翠竹
(丰收)的果园 (浩瀚)的大海
(明媚)的早晨 (愉快)的黄昏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大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体会本诗语句节奏性强、语言跳跃、诗句反复以及运用拟人手法等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字幕投影。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大自然的特点、文章结构,学生回答。老师投影,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导入: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 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老师投影展示思考题:
(1)“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为什么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大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分小组读课文第2~5节,边读边找,圈画答案。
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
2.师生交流第(1)题答案。
(1)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2)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评说。老师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再让学生思考后回答、补充。
①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②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③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④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⑤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⑥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3)老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前进”,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4)老师: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要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前进”。只有接触自然,不畏艰险地参与探索自然,才能有所得,才会感受到早晨天空云锦的明媚、黄昏清风带来的愉快。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第2至第5节。
(5)学生朗读时语调要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
3.师生交流第(2)题答案。
(1)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 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是什么
(2)学生思考,讨论。
(3)学生回答、补充、更正:大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4)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4.老师小结全文,指导学生朗读第1节和第6节。
(1)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2)第6节呼应开头,课文通过开头、结尾的反复,使诗歌完整紧凑,令人回味无穷。有感情地朗读,语调可热烈些、高昂些。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 总结全文,品味赏析
1.老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大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情趣。
诗歌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3.学生再品味这首诗有什么写作上的特色。
(1)反复:前后呼应,回环起伏,有鲜明的节奏感。
(2)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了动物、花草或山水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修辞方法,叫拟人。像课文第3、4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修辞方法。
1.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展现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读为主线,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富有个性的读、充满激情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师在教学诗歌时,不是就诗歌而教诗歌,而是要教会学生读出诗歌文字之中的文字。“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清凉—(凉快) 芬芳—(芳香)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明亮—(昏暗) 黄昏—(早晨)
3.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
襟(jī
jīng) 芬(fē fēng) 览(nǎn lǎ)
绚(xuà xiàn)
4.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仿照课文的第4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
野花说: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5.根据下列词语,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加以想象,写一段话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丽,同时表达出你的喜爱之情。
乡间田野的晨露 秋天清晨的微风
夏天迷人的晚霞 宁静的湖畔 欢畅的小溪
1.作者简介
孙友田,1937年出生。中国作家。安徽萧县人。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煤海短歌》《矿山锣鼓》《石炭歌》《金色的星》《矿山鸟声》《花雨江南》《带血的泥哨》《孙友田煤矿抒情诗选》等共计10部,散文集《在黑宝石的家里》等。代表作品有《矿工与海》《人自家乡来》等。
2.自然景象
春天在哪里 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青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热呀!热呀!最难熬的时候到了。知了在树上“知了”地叫着,声音低沉而缓慢,有气无力。老人们坐在树阴下,紧锁眉头,不停地扇着扇子,汗还是不断地向下流。柳树、杨树一动也不动,无精打采。禾苗在田地里无力地呻吟:“渴呀,渴呀!”
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秋风习习。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好像翩翩起舞的蝴蝶。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雪花是奇异的。每朵小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风姿。有的像明亮的小星星,有的像细细的缝衣针,有的像六边形的花瓣,有的像张开的小伞……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1
知识点详解
^2
①“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而“敞开”“给”则表明大自然热情欢迎孩子们投入它的怀抱,显得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
^3
②两个“去吧”是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召唤,鼓舞少年儿童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4
③“发现”一词表明大自然的美客观存在,如果我们不去接触,不去感受,只会视而不见;而如果我们睁开明亮的眼睛,去观察,去探索,去体会,必将有所“发现”——这“发现”里隐含着观察、感受和喜悦,与主题密切相关。 绚丽:形容华丽耀眼。
^5
④“温馨”是温和芬芳,温暖的意思。这里的“温馨”体现在鸟儿、花草等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图画。
^6
少,在这里读shào。 奔,在这里读bēn。
^7
⑤难句解析:“青山”风光无限,“绿水”浩瀚深邃,令人神往。要想“饱览”无限风光,尽享大自然无私的给予,必须不怕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要想“奔向”浩瀚的大海,就要搏击狂风巨浪,奋勇“前进”。
^8
撒,在这里读sǎ。
^9
⑥两个“去吧”透露出大自然敞开胸怀,要我们去无畏探索,尽情享受,从中汲取营养。
^10
⑦重点句解析:这一节分别置于开头和结尾,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重要作用的。置于开头,显示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连用两个“去吧”,富有召唤色彩,这召唤是祖国发出的,满含深情,呼唤孩子们接触自然、探索自然,具有揭示题旨、点明题意的作用。置于结尾,不仅与开头相呼应,而且由于主体部分的充分描写,使得结尾的召唤更显强烈,激发了我们探索、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