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理解天火之谜。2.感受主人公勇于探索和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天
火
之
谜 [2]
[3]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 ,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①加点的字告诉了我们什么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4]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②人们对雷暴的看法如何 “一直”一词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雷暴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这一段是事情的起因,为下文富兰克林勇于试验作了铺垫,进一步衬托出富兰克林毫不畏惧的可贵精神。
[5] 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段导读:过渡段,先扣题设问,然后明确回答,指出富兰克林解开谜团,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6]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 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 ,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③为什么说雷暴就是放电现象 加点的字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 [7] ,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 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8] [④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写 ]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9]
段导读:富兰克林早就对雷暴进行了观察,已有所发现,并大胆推测,然而人们不相信,于是他决定通过实验揭秘。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⑤这两句话交代了什么 ]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 [10] 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 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 丝带。 [11] [⑥做实验用的材料有哪些 其中的实验原理分别是什么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⑧这几句主要写什么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⑨富兰克林实验成功的意义是什么 ] [12]
段导读: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的经过。
“风筝实验”震惊 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 ,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13] [⑩这次实验成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
段导读: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揭开“天火之谜”,震惊了世界。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
[14]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yànɡ)了。[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揭示题旨
1.学生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 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的心情吗 是不是很害怕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待雷暴的呢 你知道雷暴是怎样发生的吗
3.“天火”指什么 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便成了一个谜。是谁解开了这个谜 他是怎样解开的呢 这就是本文要讲的内容。(老师板书课文题目:天火之谜)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
2.用掌握的汉字特点自学生字,记忆字形,理解词语。
3.老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详细讲解。
(1)读准字音。
bào暴 pī劈 zhà炸 bì毙 fěng讽
jiē揭
shuān拴
yào钥
shi匙
diān颠
(2)掌握字形。
①按结构分类记忆。
左右结构的字:炸 讽 揭 拴 钥 颠
上下结构的字:劈 毙
上中下结构的字:暴
半包围结构的字:匙
②旧字去一部分,变成新字。
瀑—暴 巅—颠
③旧字加一部分,变成新字。
辟—劈 乍—炸 风—讽 全—拴 月—钥 真—颠
④旧字换一部分,变成新字。
僻—劈 诈—炸 枫—讽 竭—揭 栓—拴 明—钥 题—匙 滇—颠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冷嘲热讽:尖刻地嘲笑和讥讽。
怒发冲冠:头发竖立将帽子顶起,形容十分愤怒。
欣喜若狂:高兴得像发了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无从查考的话。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
三 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富兰克林解开了雷暴之谜(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天
火
之
谜
天火之谜富兰克林揭开谜底发明避雷针
1.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有利于把学生带进雷暴发生时那令人心惊胆战的情境之中。
2.在课堂上一定要留出时间,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让学生以读促思、以疑促读、读思结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有发现的喜悦、顿悟的惊喜和思考的快乐。
3.教师可在教学中紧抓“风筝实验”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让难以理解的科学实验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形象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1.看拼音,写词语。
bào
dòng
暴
动
pī
miàn
劈
面
bào
zhà
爆
炸
fěng
cì
讽
刺
jiē
kāi
揭
开
diān
bǒ
颠
簸
2.选词填空。
爱护 爱惜 珍惜
(1)他从小就养成了(爱惜)书籍的习惯。
(2)他十分(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让它白白地浪费掉。
(3)妈妈很(爱护)自己幼小的孩子。
平静 寂静 安静
(4)老师来了,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5)海上有一轮明月,照着(平静)的海面。
(6)山谷里很(寂静),只能偶尔听到一两声鸟鸣。
3.找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画“ ”。
(1)青菜 菠菜 韭菜 蔬菜 芹菜
(2)希望
盼望
期望
失望
(3)
卡车
小轿车
大客车
货车
(4)爷爷
舅舅
祖母
叔叔
1.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并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2.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
一 复习导入
1.本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写了富兰克林勇敢地进行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发明了避雷针的经过,教育我们要勇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着重描写了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经过。通过这个实验,突出表现了主人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
二 精读课文,细心体会
1.细读第1自然段。
(1)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吗 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呢
天火是指雷暴。因为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所以雷暴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老师板书:可怕的天火
(2)天火之谜到底指的是什么
(天火指雷暴。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
板书:解开谜团
2.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第2自然段。
这个谜在什么时候被谁解开了
这个谜一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3.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3、4自然段。(板书:大胆推测)
(1)富兰克林为什么觉得天上的雷电与静电现象很相似
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
(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 都有哪些人取笑他 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 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他们会说富兰克林真是异想天开,精神有毛病。
(3)文章是怎么从第3自然段过渡到第4自然段的
作者用“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这句话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
板书:风筝实验
(4)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
一只风筝,风筝上要拴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麻绳下面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
(5)怎样知道麻绳带上了电
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6)指导读两个感叹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第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第二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7)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能够把“风筝实验”的经过复述出来吗 出示多幅图片,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8)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在文中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亲自试验。
4.学习第5自然段。
(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证实了什么
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2)联系上下文想想,成功进行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板书:震惊世界
5.学习第6自然段。
(1)说说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现实意义。
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板书:发明避雷针
(2)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再说说避雷针的作用。
避雷针能够使高大的建筑物在雷电轰鸣时安然无恙。
三 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天火之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做“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他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研精神,说明只有经过大胆推测、精确细致的观察试验、研究求证,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1.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遵循写人文章的一般方法,在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把教学的重点落在主人公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上面。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重读文中的关键词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描写,深化学生对文中人物品质的认识。
2.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中生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情境,不断为学生激起“涟漪”甚至“波涛”。
3.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无疑处提问题,从而使学生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螺旋式上升。在无疑处质疑,既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识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1.把词语补充完整。
排(忧)解难 惊(涛)骇(浪) 千里(迢)(迢)
两(袖)清风
无(可)奈(何)
身(临)其(境)
2.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画“ ”。
有几( 颗)含羞草,那(矫 骄 )嫩( 地)(区 )干上长着一对对小叶子,顶(喘 瑞)开着淡红色( 地)小花。它虽然( 庭 廷 停)美,但是与周围这仙( 镜)般的花的海洋相比,(十 时)在太平常了。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冷嘲热讽:尖刻地嘲笑和讥讽。
(2)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3)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4)怒发冲冠:头发竖立将帽子顶起,形容十分愤怒。
4.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每组中的句子连成一句话。
(1)雪太大。车不能开得太快。
因为雪太大,所以车不能开得太快。
(2)天气很恶劣。我坚持去学校上课。
虽然天气很恶劣,但是我坚持去学校上课。
(3)苹果很好吃。苹果很有营养价值。
苹果不仅很好吃,而且很有营养价值。
1.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政治家、科学家。早年从事报业活动。独立战争时参加反英斗争,当选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科学上发明避雷针,在研究大气电方面作出贡献。哲学上拥有自然神论。
2.勤奋好学的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一生勤奋好学,27岁时开始学习外文。先后学会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和拉丁文。此后他开始了科学技术研究。40岁以后,他在电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有:用“电液”转移理论解释两种电荷带电的本质;提出了“正电”和“负电”的概念;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发明了“避雷针”;研制了“电轮”(电动机的雏形)……
^1
知识点详解
^2
雷暴:由积雨云产生的雷电现象,有时伴有阵雨或冰雹。
^3
①说明雷暴发生之频繁,威力之巨大。
^4
②人们对神秘的雷暴非常害怕。“一直”这个词具有强调作用,突出了人们“长期以来”都无法解开“天火之谜”,而将雷暴神化,让人觉得非常可怕。
^5
毙伤:打死和打伤。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6
③难句解析:富兰克林通过观察,根据对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的比较,推测雷暴就是一种放电现象。“早就”“大胆地推测”,表现出富兰克林的注意观察、勤于思考,这是他揭开雷暴秘密的基础,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
^7
奇,这里读qí。
④这一句讲当时的人们愚昧、迷信,不能接受富兰克林的推论,甚至嘲笑他。这样写更能衬托出富兰克林的自信和决心。
^8
⑤交代了实验的时间及天气状况。
^9
系,这里读jì,指“将绳带打结以固定物体”,如:系鞋带、系围裙。 攥住:紧紧握着。⑥这几句话交代了做实验用的材料及实验原理:风筝,将麻绳带向高空;铁丝,吸收“天电”;麻绳,淋湿后当导线;丝带,起绝缘作用;铜钥匙,检验是否带电。富兰克林想象大胆,但这样做危险性很大。
^10
^11
⑦重点句解析:将风雨中的风筝比喻成大海中的小舟,生动、形象,便于理解。暗示了当时富兰克林在众人的不解和嘲笑中,坚持科学实验的严峻形势,赞美了富兰克林勇敢、执著的科学精神。 ⑧这几句话详细地叙述了实验的过程。 ⑨他成功地揭开了“天火之谜”,这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促进了人类科学的进步,人类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 震惊:大吃一惊。文中指实验的结果让人们意想不到。 宣告:宣布。
^12
^13
⑩这次实验成功回击了那些嘲笑富兰克林的人,揭穿了“上帝的怒火”这类无稽之谈。
^14
这句话介绍了富兰克林实验的实际意义,用科学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