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伊索寓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伊索寓言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2 11:40: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这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重点难点
1.理解三则寓言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2.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狐狸和葡萄
[2]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句导读:写出了成熟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诱人的样子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①狐狸想吃葡萄吗 从哪儿看出来的 ]
[3] 段导读:狐狸想吃葡萄,却够不着,吃不到。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 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4] [②狐狸想吃葡萄,为什么又要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呢 ]
段导读:狐狸因吃不到葡萄,而自我解嘲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5]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故事的情节,写狐狸想吃葡萄,却因为够不着而说葡萄是酸的。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③这句话跟“狐狸与葡萄”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点出了这则寓言的寓意,讽刺了那些“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反而找借口自我解嘲的人。




[6]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④“好几次”说明了什么 ]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⑤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牧童一贯以撒谎欺骗村民们取乐。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7] [⑥牧童为什么“吓坏了”,“慌忙大叫” ]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8] [⑦为什么牧童“喊破喉咙”也没有人来帮忙 ]
段导读:狼真的来了,牧童再大叫,也没人相信他的话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寓言的故事情节,写牧童几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们,以致当狼真来了时,谁也没去帮忙。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⑧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9]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点明寓意,爱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0]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 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 [11] 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⑨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写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一个圈套——通过赞美蝉,让蝉上当。
[12] 蝉察觉其中有诈 ,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⑩蝉有什么表现 蝉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扑”字体现了狐狸的什么特点 ]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
段导读:写蝉试探狐狸,并说明没有上当的原因。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故事的情节,写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动听,但蝉识破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你从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点明寓意,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是画龙点睛之笔。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投影,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生字、新词卡片。
一 谈话导入,揭示题旨
1.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同学们能举你听过或读过的几个寓言故事吗 (中国的寓言大多是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揠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 (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传说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着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人民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每个寓言故事的自然段序号。
(2)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3)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自学提示学习。
3.汇报自学成果。
(1)老师指名读课文。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lí狸  

táo葡 萄   chán嘴馋  suān酸  huāng 惊慌失措
 
 guàn一贯   huǎng说谎  fèn粪  jiè戒
注意“狸”本读二声,但在词语“狐狸”中读轻声。
(3)记忆字形。
①按结构分类记忆。
左右结构:狸 馋 酸 慌 谎
上下结构:葡 
萄 贯 粪 
半包围结构:戒
②辨析形近字。
狸—埋 萄—淘 馋—谗 酸—醒 慌—谎 戒—戚
(4)指导书写。
葡:最后一笔是一点,不要忘记写。
馋:右边部分第七笔是竖弯钩,不要写成竖提。
慌、谎:不要把“亡”写成“”。
(5)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三 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和《蝉和狐狸》这三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4.师生交流,总结归纳。
《狐狸和葡萄》讲一只狐狸看到葡萄架上成熟的葡萄,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都失败了。狐狸感到无望,只好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时,说假话——狼来了,骗村民们。后来,狼真的来了,他喊村民们来帮忙,可是村民们已经不相信他的话了。
《蝉和狐狸》讲一只狐狸想吃一只在大树上唱歌的蝉,因此故意奉承蝉,说它是歌唱家,但是蝉看到过狐狸的粪便里掺有蝉的翅膀,所以这只蝉没有上当。
5.这三则寓言故事里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你在书上找出并画出来。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6.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四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伊索寓言》。
  伊



           狐狸和葡萄  牧童和狼  蝉和狐狸
  1.有经验的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内涵,寻找能够进行想象训练的训练点,在课文情境中进行补白说话训练。如果教师准确地把握住了补白训练的训练点,既能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领悟文本的核心价值,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讲解分析课文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并能联系实际多说一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
嘴馋(chá cán)   撒谎(huǎ fǎng)
一贯(gàng guà)
粪便(fèng fè)
酸葡萄(shuān suā)
有诈(zh zà)
2.比一比,再组词。
 
3.下面是有关“看”的成语,把它们补充完整。
坐井(观)天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东(张)西(望)
(视)而不见
一(览)无余
1.理解三则寓言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的意味深长的道理,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课文录音。
一 导入新课
1.复习:听写词语。
惊慌失措 说谎 一贯 嘴馋 戒心 葡萄 
2.谁看过《伊索寓言》里的故事 能给同学们讲一个吗
二 精读《狐狸和葡萄》,领会寓意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想尽了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 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 是什么滋味 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7.默读第3自然段。你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 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8.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
三 精读《牧童和狼》,领会寓意
1.引言:大家还记得《牧童和狼》的故事吗 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2.默读第1、2自然段,看看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投影出示字幕:
狼没来
牧童:好几次大叫(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真的来了
牧童:吓坏了,大叫(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经历过、见过或听过类似的事吗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 精读《蝉和狐狸》,领会寓意
1.引言: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 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蝉和狐狸》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又使出了同样的手法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诡计却被识破了,是谁这么聪明呢
3.自由朗读课文,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4.读第3、4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其中有诈”,“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5.读第5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五 布置作业
投影出示作业:
1.选你喜欢的一两个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寓言故事画漫画。
  伊



寓言    寓意
狐狸和葡萄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牧童和狼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蝉和狐狸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1.课堂上,教师可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与同学们一起朗读体会狐狸的狡诈,想象蝉的内心活动。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建立真正的民主课堂,在民主的氛围中,让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2.在《牧童和狼》一文中,先后写到了牧童的两次大叫,教师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会,自己琢磨这两次的大叫有什么不同。在学生有所体会之后,让学生开始表演,以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3.
《蝉和狐狸》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狐狸和乌鸦》有其相似之处,但一贯被视为狡猾的狐狸在这则故事中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抓住这个不同结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乌鸦会上当而蝉没有呢 这个以旧带新的话题能够吸引学生,使他们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时,自觉地探究出蝉的聪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
1.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句子连起来。
(1)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都没有够着。狐狸认为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因为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都没有够着,所以它认为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2)牧童惊慌失措地大叫“狼来了”。村民们不去帮忙。
即使牧童惊慌失措地大叫“狼来了”,村民们也不去帮忙。
(3)蝉飞下去让狐狸见识一下它那动听的歌喉。蝉中了狐狸的圈套。
如果蝉飞下去让狐狸见识一下它那动听的歌喉,就中了狐狸的圈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都是寓言故事,选自《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告诉我们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牧童和狼》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蝉和狐狸》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1)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挞,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等。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有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伊索寓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础。两千多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再成为后世寓言创作的蓝本。《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
^1
知识点详解

^2
  ①想。从“馋得直流口水”形象地描绘出了狐狸一心想吃葡萄的急切心情;“想尽了各种办法”,是说狐狸用尽浑身解数,目的就是为了吃到葡萄。
^3
   转,在这里读zhuǎn。
^4
  ②这是因为狐狸不肯承认自己没有能耐,而是自我解嘲说葡萄不好吃。“无望”“只好”表达了狐狸的无可奈何。
^5
  ③重点句解析:这一句紧承“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明明想吃葡萄,无奈想尽办法也吃不到,只好转身离开,但它又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无能,于是自欺欺人,说葡萄是酸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像狐狸一样的人,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用尽各种谎言,自欺欺人。
^6
  ④“好几次”说明牧童不止一次地无端大叫“狼来了”,是一贯在说谎。  ⑤难句解析:“闻声赶来”“惊慌失措”等词语表现出村民们听到牧童的叫声,毫不迟疑地赶来打狼的紧张神态。由“不禁哈哈大笑”可见牧童的举动是在拿村民们寻开心,实在令人气愤!
^7
  ⑥因为狼真的来了,牧童非常害怕、着急。
^8
  ⑦因为村民们在几次上当之后,再也没有人相信牧童的话了。
^9
  ⑧重点句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骗人,否则会无人相信,最终害了自己。
^10
   故意:有意识地(那样做)。
^11
  ⑨加点的词语说明了狐狸的狡猾。“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
^12
   诈:欺骗。
  ⑩蝉的表现是“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这一行为表明了蝉在狐狸的“赞叹”面前,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并当机立断进行试探。  狐狸露出了真面目——贪婪,也充分显示了蝉的智慧。  因为同伴的受害使其对狐狸早有警惕。  重点句解析:在现实生活中,当看到别人遭遇灾难时,我们不仅要尽力给予帮助,还要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如果麻木不仁,那就可能会遭遇到同别人一样的灾难,造成惨痛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