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变色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变色龙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2 12:5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重点难点
1.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变 色 龙
一天清早,大雾弥漫,我们正和几个中非工人在紧张地采摘四季豆。 [2] [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
“啊呀!”小李的叫声震惊了寂静的田野。[②“震惊”说明了什么 ] [3] 大家以为他碰上了毒蛇,急忙赶了过去。
“什么事 ”
[4] “刚才我采豆荚 时,手碰到冷冰冰的东西,一看是条‘怪蛇’,吓了一跳。”
“在哪里 ”
[5] 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蛇”,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在这里!”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 一样,很难发现。 [6] [句导读:“一模一样”“很难发现”等说明了变色龙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是条身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变色龙!变色龙!”中非工人一看就叫了起来。[句导读:两个叹号表明中非工人的感叹与惊讶,与后文“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碰到”照应。]
段导读:“我们”称它为怪物,而中非工人一看它就叫“变色龙”,说明中非工人认识变色龙。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我们”发现了变色龙,那是条身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我细细端详着:这条变色龙全身翠绿。椭圆形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凸起,凶相毕露 。身躯呈长筒状,隆起的背部酷似龟背,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尾巴尖细。[③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 分别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的 ]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依然一动也不动。
段导读: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写作顺序是“全身—头—身躯”。描写得具体、形象,给人印象深刻。 [7]
“变色龙如此迟钝 ,如何捕捉食物呢 ”
段导读: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8] “你别看它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 捕捉昆虫。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 [9] 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获食物。”[④变色龙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中非工人朋加沙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⑤“绘声绘色”一词说明了什么 ] [10]
段导读:通过朋加沙的介绍,写出了变色龙眼睛的特点。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11] “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 ,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⑥哪些词语突出了变色龙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 ]
[12] 段导读:变色龙捕食的过程。叙述了变色龙捕食迅速、准确的特点。作者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气氛。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
段导读:提出问题,引起读者兴趣,同时引领下文。
“真的,不信,马上试试看。”朋加沙抓起变色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它的皮肤变成了香蕉叶色。 [13] 接着,又把变色龙放在棕色的泥土上,我们眼看着它慢慢地从绿色变为棕色。再把它放在水泥板上,又从棕色变为浅灰色。 [14] [句导读:“先……接着……再……”的句式将朋加沙一连串的动作写得极有层次,读来使人倍感清晰。]
段导读:写“我们”亲眼看到变色龙随环境变化而变色的特点。
[15] 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 。[⑦“果然名副其实”说明了什么 ]
  第二部分(第9~15自然段):“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了变色龙的特点。
朋加沙告诉我们,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碰到。[⑧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于是我们将它放回了原始森林 。 [16]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结合课文体会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变色龙的图片、字幕投影。
一 谈话导入,揭示题旨
1.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们知道吗 (老师指名回答)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
3.出示变色龙的图片,学生观察。
4.板书课文题目:变色龙(学生带着对变色龙的喜爱读题目)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拼读两遍。认真记忆生字。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与同学交流。
2.学生按自学提示学习。
三 交流自学情况
1.投影出示生字、新词,指名练读。
zhèn地震 
tǒng竹筒  fù 腹部 pàn 判断 jù 距离 
jiè
shào介 绍  jiāo香蕉 zōng 棕毛
2.记忆字形。
(1)按结构分类记忆。
左右结构:腹 判 距 绍 棕
上下结构:震 筒 介 蕉
(2)旧字去一部分,变成新字。
价—介
(3)旧字换一部分,变成新字。
雪—震 桐—筒 拒—距 迢—绍 综—棕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4.理解词语。
端详:仔细地看。
窥探:暗中察看。
绘声绘色:指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四 指导阅读
1.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句。
2.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五 理清课文脉络
1.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了解了多少 (指名回答)
2.老师板书提示:(1)发现变色龙。(2)端详变色龙。(3)放回变色龙。
学生按照所给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1)学生讨论。
(2)师生交流。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发现变色龙。
第二部分(第9~15自然段):端详变色龙。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放回变色龙。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表达顺序来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六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
  1.教学时,教师不要只局限于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眼睛这一浅显的层次,而要揣摩语言文字,使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从而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观察小动物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即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来写。
3.教师应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适时演示变色龙捕食的视频,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把文本和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变色龙捕食的快、准。
1.看拼音,写词语。

zhèn


 




 




 
pàn
duàn


 
jiè
shào


 
xiāng
jiāo


2.比一比,再组词。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重点句投影、变色龙的图片。
一 复习导入
1.抽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忆一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三部分的内容 (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
二 精读课文,详细讲解
1.发现变色龙。
(1)默读课文第1~8自然段,边读边想:要发现变色龙容易吗 从哪里知道的
不容易。“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蛇’,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2)为什么如此不易被发现呢
(3)朗读句子,投影出示:“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4)老师:是啊!变色龙隐藏得这么好,怪不得很难发现。那我们发现时,该是怎样的惊讶,怎样的惊喜呢 同学们自己找伙伴试着合作读读课文第1~8自然段,一人读中非工人,一人读小李,一人旁白,看看谁能把当时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来。
(5)学生练读。
(6)集体分角色朗读。(男生读中非工人,女生读小李,老师读旁白。)
2.端详变色龙。
(1)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9~15自然段,看看课文写了变色龙哪三方面的特点。
(2)学生浏览课文,并进行交流。(老师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 会变色)
(3)你对变色龙的哪个特点最感兴趣,哪些语句、词语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圈画出来。
(4)学生自学,老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
①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
老师出示变色龙的图片,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其他学生看图片。
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 请学生结合其中的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同学们,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你们想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吗 (观察顺序:全身、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时,也紧紧扣住了它的特点(身体的颜色、嘴巴的形状等)。
根据插图,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变色龙。
小结:看着这变色龙,真可以用第一段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老师板书:怪)
②了解变色龙是怎样捕捉食物的。
指名朗读第10~12自然段。
变色龙的样子“怪”,那它捕食呢 你同样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 (老师板书:快)
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 自己读读第12自然段,在相关的词语下面做标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刹那间”)
变色龙真是太厉害了!既“快”又“准”。(老师板书:准)
变色龙之所以能既快又准地捕获食物,靠的就是它那双奇特的眼睛。读读课文第11自然段,你觉得它的眼睛奇特在什么地方 (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 产生立体感)
学生朗读第10~12自然段。
③变色龙会变色。
自由朗读第14自然段。找出颜色的变化。(绿色、棕色、浅灰色)
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 (根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变色龙颜色变化多端,果真是个怪物哇!朗读句子:“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
学生用“名副其实”造句。
3.放回变色龙。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快速又准确、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
(2)学生交流,老师给予评价。
(3)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把它放回了原始森林)
(4)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数量少,我们要保护动物)
三 结束课文
1.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2.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 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和修辞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习作。
  
  1.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变色龙的资料,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基础。
2.教师应让学生有重点地复述课文,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语言,感受课文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有助于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3.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应抓住作者对变色龙外形特点及捕食、变色等生活习性的介绍,引导学生领悟状物文章的一般写法。
1.修改病句。
(1)一只色彩斑斓的白蝴蝶向我们翩然飞来。
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向我们翩然飞来。
(2)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爷爷的病很快恢复了健康。
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爷爷很快恢复了健康。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仔细地看。(端详)
(2)暗中察看。(窥探)
(3)指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绘声绘色)
(4)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名副其实)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如果……就…… 既……又……
(1)变色龙用舌头捕捉食物(既)快(又)准。
(2)(如果)明天下大雨,我们(就)不去动物园看动物了。
(3)(因为)变色龙的数量不多,难得碰到,(所以)我们将它放回了原始森林。
4.把下列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填出来。
猫哭老鼠——(假慈悲)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猪鼻子插葱——(装象)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炉子翻身——(倒霉)
水中捞月——(一场空)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1.变色龙
变色龙,学名避役。脊椎动物,躯干稍扁,皮粗糙,鳞呈颗粒状,舌长,可伸出口外捕食虫类。分布于非洲北部等地,体长一般在25~35厘米。它有三个绝招:一是会随环境很快变色,以逃避敌害,隐蔽自己;二是它的眼睛可以“一目二视”,这在脊椎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三是捕食昆虫速度极快。
2.变色龙变色取决于什么
科学家研究发现,变色龙之所以有高超的伪装技术,是因为皮肤表层内有许多特殊的色素细胞。当外界颜色变化后,变色龙就迅速调整细胞中的色素分布,使身体的色彩和环境保持一致,从而逃避敌害,隐蔽自己。变色龙皮肤表层内的色素细胞中充满着不同颜色的色素:变色龙皮肤有三层色素细胞,最深的一层是由载黑素细胞构成的,其中细胞带有的黑色素可与上一层细胞相互交融;中间层是由鸟嘌呤细胞构成的,它主要调控暗蓝色素;最外层细胞则主要是黄色素和红色素,色素细胞在神经的刺激下会使色素在各层之间交融交换,实现变色龙身体颜色的多种变化。
^1
知识点详解

^2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及人物。
^3
  ②“震惊”说明小李叫的声音大,表明了小李的惊奇程度。
^4
   豆荚:这里指四季豆的果实。
^5
   模,在这里读mú。
^6
   露,在这里读lù。
  ③从颜色、形状两方面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作者按照“全身—头—身躯”的顺序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作者抓住颜色来介绍变色龙全身;介绍头部时抓住了头、嘴、眼的形状,并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整体形状;介绍身躯时,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了变色龙背部、腹部、尾巴的特点。
^7
   迟钝:(感官、言行等)反应不敏捷。这里指变色龙反应慢。
^8
   伺机:窥伺时机。
^9
  ④变色龙可以连续几个小时一动不动,每只眼睛都可以单独转来转去,准确判断自己与昆虫的距离。
^10
  ⑤“绘声绘色”一词说明朋加沙对变色龙非常熟悉,相当欣赏、喜爱。
^11
   刹那间:极短的时间;瞬间。
^12
  ⑥从“还有相当的距离”“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刹那间”等词语,可以感受到变色龙捕食的迅速、准确。
^13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14
  ⑦难句解析:“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名副其实”用在这儿恰到好处,这样一强调,令人印象深刻。
^15
  ⑧重点句解析:这一句十分必要,“告诉”的内容与下一句具有因果关系:因为变色龙数量不多,所以“我们”把它放回了原始森林。也从侧面教育我们要爱护动物。
^16
   原始森林:指未开发过的处于基本保护状态的天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