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2 12:56:04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评
一、1.B 2.C 3.B 4.B
5.(1)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示例:好习惯——课前预习。好处是既可以将学习内容作一个初步了解,又可找出重难点,以便上课时解决。
二、(一)6.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7.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8.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二)9.(1)第一层,开头至“全凭观察得之”。谈读书的正确目的。(2)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心存诘难作者”至“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谈读书的方法。(3)第三层为剩下部分。谈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10.(1)普列汉诺夫读书 (2)诸葛亮读书
11.略。提示:论点论据要一致。
(三)12.只有我们自己成为人生的真正主人,才能从容面对苦难,才能创造出无悔的人生,才能去追求高质量的人生。
13.从反面举的事例是:圣诞节到元旦的一个星期当中,德国集中营里的死亡率大为增加。 从正面举的事例是:弗兰克博士在惨绝人寰的环境里写出了揭示人生命运的精神产品——《活出意义来》;山东聊城一位青年高考落榜后走出家门,奋斗八年,终圆大学梦。
14.自然界的季节可以重复,拉断了的琴弦可以更换,演糟了的戏可以重排。作用:使说理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15.一种是面对人生的苦难,懂得为何而活着,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 一种是面对人生的苦难,看不到个人生命的目标,觉得活下去没有什么意义,向苦难妥协。
三、略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
持之以恒(héng)
B.诘难(nán)
锲而不舍(qiè)
味同嚼蜡(jiáo)
C.滞碍(zhì)
吹毛求疵(cī)
狂妄自大(wàng)
D.诓骗(kuāng)
豁然贯通(huò)
袖手旁观(guān)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一帆风顺  模式  地大物博
B.
不知所措
创意
怀古伤今
C.
孜孜不倦
灵感
前扑后继
D.
不言而喻
推敲
自欺欺人
3.根据句意恰当的一项是(  
)
(1)是否存在  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2)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  事物的真相。
(3)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  虚心的态度。
A.富余 发现 拿  B.富有 发现 抱
C.富有
发明

D.富余
发明

4.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据说,案件的情节十分复杂,作案手段令人叹为观止。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这个人毒害了多少天真无邪的人,其做法令人深恶痛绝。
5.综合性学习。
朱熹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闽北著书讲学,武夷山、建阳、建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近日在南平市召开的“朱子文化座谈会”上,与会者建议将朱子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为弘扬朱子文化,学校拟开展以感受朱子“崇文重教,明礼诚信,人格修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活动一:引经据典话修养】
朱熹对胸怀坦荡、宽厚善良、谦和行善、诚实守信等人格修养有过精辟的论述,如:“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名言。
(2)【活动二:融合互动谈养成】
朱熹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班主任要求同学们围绕“学习中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展开调查。请你向全班同学推荐一种学习方面的好习惯,并简述其好处。
好习惯:  
 
   好处: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回答问题。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 ”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6.
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7.
文中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罗兰·布歇内尔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8.
结合选文理解“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
(二)阅读课文《谈读书》,回答问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①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②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9.用斜线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写出大意。

10.请你为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分别找出一个实例来做论据。

11.从文中找出两条名言警句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
论点:
论据: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苦难的价值
人生的珍贵在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理应活得潇洒轻松,然而,多数人却不能如愿以偿。饥饿、疾病、失恋、流浪等烦恼,常常缠绕着人生。因此才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生活告诉人们,自然界的季节可以重复,拉断的琴弦可以更换,演糟了的戏可以重排,唯独人生没有第二次。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必须回答的课题。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在1944年圣诞节到1945年元旦的一个星期当中,德国集中营里的死亡率大为增加。为什么 人们分析这种现象并非因为环境恶劣,而是因为大多数俘虏都抱着一个天真的希望,以为他们会在圣诞节重归故里。当佳节渐渐逼近时,佳音依然杳然,于是他们万念俱灰,大大削弱了身体的抵抗力而引起大批死亡。哲学大师尼采有句名言:“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相反,看不到个人生命的目标,觉得活下去没有什么意义的人是最悲惨的。而这种人在听到鼓励和敦促时的典型反应便是:“我这辈子再也没有什么指望了。”假如一个人在困境中有如此感受,那将是一首生命的挽歌。
记得一位恩师在我逆境时曾对我说:“人出世的第一声是啼哭,而不是笑!”十多年过去了,这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话,至今记忆犹新。是啊,人世间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事物,人生经受苦难折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活出意义来》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博士,曾是二次大战中集中营里的一名囚犯。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里,就是被送入毒气室,一家人仅有他和妹妹得以幸存,但他的精神和觉悟,却在烈火中冶炼出了真金。这位精神医学家在惨绝人寰的环境里经过观察研究,终于写出了揭示人类命运的这部精神产品。山东聊城有一位青年高考落榜后,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疾病缠身的父母,毅然走出家门,去济南捡破烂为生,一干就是八年,常常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寒冬腊月蜷缩街头也是常有的事。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供弟弟读研究生,他竟然将自己每天的生活标准控制在一元以下,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他的体重下降到45公斤。然而,硬是靠着对生活的信心,他一面拼命挣钱,一面勤奋学习,先后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了几十首诗歌。作家出版社还专门为他出版了个人诗歌专集,他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上了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圆了他多年的大学梦。
可见苦难与不幸是人生的伴侣。轻易得到的幸福,人们往往不知珍惜;只有经历过不幸的人,才知道幸福的珍贵。苦难的意义正在于此。
生命科学家告诉我们,时间与空间才是恒定的主人,人只是匆匆的过客。只有我们自己成为人生的真正主人,才能从容面对苦难,才能创造出无悔的人生,才能去追求高质量的人生。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3.为了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从反面列举了哪个事例 从正面列举了哪两个事例
14.为了说明“唯独人生没有第二次”这个观点,作者用什么做比喻 有什么作用
15.读第2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请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两种不同的答案。
三、作文。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时时刻刻在书写:书写一段美丽的友情,幸福永远;书写一场激烈的球赛,快乐常在;书写一段精彩的青春,豪情万千……请以“书写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可以记述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