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3 08:1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五年级 语文 上册苏教版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孙友田,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作协诗歌工作委员会主任。作品多次获奖,主要作品有:《矿工与海》《煤海短歌》《带血的泥哨》等。预习检查 1、检查自读课文情况(齐读)。
2、检查识字(指名读)。
字词乐园敞 芬 限
锦 昏字词乐园 指导读写
敞:chǎng ,翘舌音,右边是反文旁。
芬:fēn,下部是“分”,不要写成“公”。
锦:jǐn,巧记:一条“白”毛“巾”,左边贴着“金”。字词乐园我会多音字(jìng)劲敌劲(jìn)劲头字词乐园近义词敞开—打开绚丽—瑰丽敞开—关闭挺拔—弯曲反义词挺拔—挺立字词乐园芬芳 沃野 温馨
饱览 胸襟 明媚课文详解一、导入新课1、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充满了神秘和奇趣。本文是一首明快的诗歌,诗人从祖国的召唤写起,又以祖国的召唤结束,极富感染力。
2、那么“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绿色的课本”?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去探秘吧!课文详解学习第一部分(第1小节)。
?1、前两行诗歌给我们勾勒了一幅什么画卷?
二、学习新课 勾勒了一幅清新、秀美和美丽的自然画卷。课文详解学习第一部分(第1小节)。
?2、“绿色的课本”是比喻什么?
3、品词两个“去吧”。
二、学习新课 比喻“大自然”。 两个“去吧”是对少年儿童投身大自然的亲切鼓励和热切召唤,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豪情壮志,自然引起下文。课文详解学习第二部分(第2-5小节)。
?1、第二小节,哪些词需要重读?
2、谈谈你对第二小节的理解?
二、学习新课 “挺拔、苍劲、丰收、耕耘”。 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丰收的果园,耕耘的沃野,这是大自然四个动人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自然地美妙。课文详解学习第二部分(第2-5小节)。
?3、第三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存的欢乐和温馨。课文详解学习第二部分(第2-5小节)。
?5、第四小节运用什么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青山和绿水正在发出邀请,激情澎湃,富有号召力,激励少年儿童勇于探索自然。课文详解学习第二部分(第2-5小节)。
?6、第四小节朗读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课 注意语气激昂,语调由低到高。“攀登”“前进”要轻读,“无限、少年、豪情、浩瀚、胸襟”要重读,“豪”与“胸”还可将声音拖长一些,读出万丈豪情。课文详解学习第二部分(第2-5小节)。
?7、谈谈你对第误解的理解?
二、学习新课 可以想象“片片云锦”“阵阵微风”的意境之美,感受“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的生活之乐。课文详解学习第三部分(第6小节)。
?1、最后一小节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新课 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首尾呼应,突出了祖国对少年儿童的呼应。图解结构总起—暗示主题
主体—感受景色,探索秘密
总结—深化主题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概括主题 本文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写法点拨 怎样做好首尾呼应:
1、要把好构思关。
2、要写好开篇交待句和末尾总结句,增强文章的呼应性。拓展提升 电子蛙眼
人们根据瓦眼的视觉原理,已成功研制一种电子蛙眼,能准确识别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心灵感悟 大自然是一本书,更是一个大课堂,它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一定要走出校园,投进自然的怀抱中,在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中,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1、根据拼音选择词语。 miáo??huì ( ) cāng??jìng ( ) ? A.描会 A.苍劲 ? B.描绘 B.苍径 yún? ?jǐn ( ) huáng??hūn ( ) ? A.云绵 A.黄昏 ? B.云锦 B.黄惛 ? ? ? ?随堂练习BBA A随堂练习 校园里有一颗老松树,枝条显得十分苍劲。2、按要求用“苍劲”造句。 (1)形容树木:
(2)形容书画: 这位书法爱好者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字却写得质朴浑厚,苍劲有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第2-5小节课文。
2、默写本课生字。
3、找一篇与自然有关的文章,与你的同桌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