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016部编版)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016部编版)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4 14:0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3.揣摩本文的语言。4.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难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新课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二、检查预习1.交流作者及作品的有关信息。主要让学生自己介绍、交流所掌握的或搜集到的有关鲁迅和《朝花夕拾》的信息,教师补充。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解释词语。
多媒体投放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朗读的节奏、语速、情感,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2.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投放)(1)从文题来看,你获得哪些信息?明确:表明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三味书屋)。(2)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起止句和过渡段。明确:1~8自然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第9自然段是过渡段,10~24自然段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3)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画面?(学生自由交流,谈初读后的感受,为下面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4)概述一下: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只要学生有所理解就行,不强求统一。播放录音多媒体投放
四、自由选读,感受情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进行朗读,尽量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2.思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结合“积累拓展”中的第四题,重点研读百草园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领略百草园的乐趣1.默读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明确:百草园是“我”的乐园。2.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先描写的是什么,后描写的又是什么?以你个人的经验体会,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明确:①先写植物,后写动物。②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3.速读“美女蛇”的故事,请一位同学到台前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故事。听后请大家补充或更正。4.请一位同学朗读描写冬天百草园的内容,其他同学画出描写捕鸟的动词,并体会其作用。明确:一系列的动词是:扫、支、撒、系、牵、看、拉。作用: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孩子们带来了无穷乐趣。总结:作者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是美好的。童年的鲁迅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好奇、天真、幼稚的孩子。
二、品读过渡段学生自由朗读本段,探讨: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明确:表现出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应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和无奈。
三、理解三味书屋的生活默读10~2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你能用平面图画出来吗?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么清楚?(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态度如何?(3)作者在这里读书快乐吗?明确: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是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出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鲁迅对寿镜吾先生主要是敬慕,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鲁迅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学生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或者认为这里的生活既让人难忘又使人快乐。只要紧扣文章内容来谈,言之有理即可。应给予肯定。
四、拓展延伸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童年时美好的记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肯定也勾起了同学们对自己童年的美好回忆,能否说说你心中的那个“百草园”有哪些趣事呢?
五、布置作业写一则童年趣事或傻事。要求:说真话,诉真情,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