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科学记数法
【学习目标】
1.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方法.
2.会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
【学习重点】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
【学习难点】
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21教育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3页最上方的三个图,并提出下面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大数,这些数无论是读还是写,都很不方便,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数读起来,写起来既方便又简单呢?2-1-c-n-j-y
【说明】学生很容易找出生活中这样的大数,知道它们读写不方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问题1 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表示这些大数?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知道可以借用乘方的形式表示这些大数,体验运用所学知识的成就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尝试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
说明: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逆向变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21·世纪*教育网
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科学记数法的定义;知识模块二主要展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的方法;知识模块三主要展示将用科学记数表示的数还原的方法;知识模块四展示科学记数法的实际应用. 我们可以借用乘方的形式表示大数.例如: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1370000000可以表示成1.37×109;
6400000可以表示成6.4×106;
300000000可以表示成3×108.
【归纳结论】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www.21-cn-jy.com
注意:科学记数法只是改变数的书写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21世纪教育网
问题2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数据:
(1)赤道长约为40000000m;
(2)地球表面积约为510000000km2.
【归纳结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一般分两步进行:①确定a的值(1≤a<10).②确定n的值(n比整数位数少1或小数点向左移动几位,n就等于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问题3 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数各是什么?
(1)2×104;(2)3.14×105;(3)-5.012×107;(4)-4.106×106.
【归纳结论】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成原数时,只要将a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即可,若位数不够,用0补上.21·cn·jy·com
注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或者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数前面的符号都不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的内容.
【说明】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询或亲自调查,了解一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和本校人数,然后列式进行计算,进一步体会科学记数法的优点.2·1·c·n·j·y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21世纪教育网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www-2-1-cnjy-com
知识模块一 科学记数法的概念21世纪教育网
知识模块二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数
知识模块三 将用科学记数表示的数还原
知识模块四 科学记数法的实际应用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了解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
2.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并在运算过程中合理使用运算律.
【学习重点】
根据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
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合理使用运算律.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说明: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两种算法,体会运算律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运用.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www.21-cn-jy.com
【说明】学生回忆前面学的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法则和运算方法,思考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1·c·n·j·y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先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1,再看教材第65页的规范解答.
问题1 计算3+22×.
【说明】学生观察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思考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通过计算,初步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归纳结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先独立完成下面的两个问题的计算,然后再对照教材第65页的例1、例2自评.
问题2 计算:18-6÷(-2)×.
【归纳结论】对于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若是同级运算,从左向右进行.
问题3 计算:(-3)2×.
【归纳结论】对于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应先算括号里面的,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若能利用运算律进行简算应选择简算.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66页“做一做”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
【说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
【归纳结论】合理地利用游戏规则添加适当的括号,使结果凑成24.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21cnjy.com
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主要展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知识模块二主要展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范格式与解题技巧;知识模块三主要展示交流“二十四点”游戏得到的不同算式.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知识模块三 利用混合运算玩“二十四点”游戏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21世纪教育网
有理数及其运算
2.1 有理数
【学习目标】
1.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
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学习难点】
负数的引入及有理数的分类.
行为提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使学生初步认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1世纪教育网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提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关键要看规定哪种意义的量为正,与之相反意义的量为负,通常我们把上升、前进、收入、零上、买进等量用正数表示,与之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诸如收入5000元,支出5000元等各种具体的数量,这些数量不仅与5000等数量有关,而且还含有收入与支出等实际的意义.如果把收入5000元记作5000元,那么支出5000元显然是不可以也同样记作5000元的,收入与支出是“意义相反”的两回事,是不能用同一个数来表达的.因此,为了准确表达支出5000元,就有必要引入一种新数——负数.2·1·c·n·j·y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阅读教材第23页“议一议”上方的内容,并完成书中的填空.
【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竞赛引入,使学生初步认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认真阅读教材第23页的“议一议”的内容,先独立完成之后再与同伴进行交流.
【说明】学生很容易找出生活中关于负数的例子,进一步认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归纳结论】负数的产生是生活、生产的需要.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个量规定为正的,用正数来表示,而把与这个量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负数来表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第24页例题的学习.
【说明】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正负数,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归纳结论】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就表示与其意义相反的量;同理,若负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正数就表示与其意义相反的量.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问题: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怎样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说明】学生回忆学过的数,思考怎样进行分类,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21教育网
【归纳结论】有理数有两种分类方法:
有理数 有理数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21·cn·jy·com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知识模块一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的分类:
有理数 有理数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21世纪教育网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绝对值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学习重点】
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学习难点】
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尤其是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21cnjy.com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有人预言他无法到达目的地,他却说“我的马很快,车的质量也很好”,请问他能到达目的地吗?www.21-cn-jy.com
1.“马很快,车质量好”会出现什么结果?
2.同学们能用数轴来描述这个成语吗?
【说明】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引入,再让学生用数轴来描述这个成语,有利于学生从直观形象上认识相反数.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先阅读教材第30页“议一议”上面的内容,然后再完成下面的两个问题:
问题1 3与-3有什么相同点?与-,5与-5呢?你还能列举两个这样的数吗?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21·cn·jy·com
【说明】由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再与同伴进行交流,得出相反数的概念,教师加以规范.
【归纳结论】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代数意义).www-2-1-cnjy-com
注意:0的相反数是0.
问题2 将上面三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每组数所对应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说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再与同伴进行交流,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几何意义)
先阅读教材第30页的“议一议”、“想一想”再完成下面的问题: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例如,+2的绝对值等于2,记作|+2|=2;-3的绝对值等于3,记作|-3|=3.2·1·c·n·j·y
问:(1)如果a表示有理数,那么|a|有什么含义?21世纪教育网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说明】使学生能准确地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和求法.
问题3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21,,0,-7.8,21.
【说明】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掌握绝对值的求法.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师生共同完成第31页“议一议”的内容.
问: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能得到绝对值的性质.
【归纳结论】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用字母表示为:|a|=
先阅读教材第31页“做一做”及例2的内容,再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4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5,-3,-1,-5.
(2)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你发现了什么?
【说明】先回顾前面学习的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再利用绝对值比较它们的大小,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同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归纳结论】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问题5 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21世纪教育网
(1)-1和-5;(2)-和-2.7.
【说明】学生独立完成,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新知.21世纪教育网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21教育网
知识模块一 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
知识模块二 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
知识模块三 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21世纪教育网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重点】21世纪教育网
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
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能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请按下列规则做游戏:
(1)每人每次抽取4张卡片.如果抽到白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字;如果抽到红色卡片,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字.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比较两人所抽4张卡片的计算结果,结果大的为胜者.
根据教材43页小丽抽到的4张卡片和小彬抽到的4张卡片进行计算,最后得出获胜的是谁?
【说明】从学生喜欢的抽卡片做游戏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问题1 计算:
(1)+-;
(2)(-5)-+7-.
【说明】通过计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归纳结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问题2 阅读教材第44至45页最下方与最右边飞机图片有关的内容.
【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计算,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比较教材45页的两种算法.
【归纳结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
问题3 计算:
(1)-15+;
(2)(-12)-+(-8)-.
【说明】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伴进行交流,掌握运用加法的运算律来简化运算.
【归纳结论】运用加法的运算律使运算简便,其技巧是: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结合;和为整数的两数相结合;同分母分数相结合,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21教育网
问题4 师生合作完成教材第4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的内容.
【说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进一步体会有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21cnjy.com
【归纳结论】首先弄清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正号表示比前一次上涨,负号表示比前一次下降),然后列式计算.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21·cn·jy·com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www.21-cn-jy.com
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模块二 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知识模块三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有理数的乘方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掌握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学习重点】
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学习难点】
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加以规范,有利于加深印象.
说明:通过观察、分析、计算,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引入学生观察阅读教材第58页上方的图片内容及相关问题.
【说明】通过观察细胞分裂示意图,初步感受有理数的乘方.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问题1 1个细胞30min后分裂成2个,1h后分裂成2×2个,h后分裂成2×2×2个……5h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2×2×…×2×2,sup6(10个2)),为了简便,可将2×2×…×2×2,sup6(10个2))表示成什么?
【归纳结论】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21cnjy.com
注意:an≠an,an=a×a×…×a,sup6(n个a)).
先独立完成下面问题2的计算,然后再看教材第58页例1的规范解答.
问题2 计算:21世纪教育网
(1)53;(2)(-3)4;(3).
【说明】通过计算,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先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3,再与同伴相互交流,最后对照教材第59页例2的规范解答相互评价.
问题3 计算:
(1)-(-2)3;(2)-24;(3)-.
【归纳结论】根据乘方的意义把乘方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再按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4.21世纪教育网
问题4 计算:
(1)102,103,104,105;
(2)(-10)2,(-10)3,(-10)4,(-10)5.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与同伴交流,教师引导进行归纳.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21·cn·jy·com
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主要展示乘方的意义,要分清底数和指数;知识模块二展示乘方的运算技巧;知识模块三、四主要展示乘方的符号法则及乘方的实际应用. 观察问题4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归纳结论】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注意: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1的任何次幂都是1;-1的偶次幂为1,奇次幂为-1.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与“想一想”的内容.
【说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交流,找出一定的规律,感受乘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归纳结论】根据找出的规律,列出正确的式子.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知识模块一 乘方的定义
知识模块二 乘方的运算
知识模块三 乘方的符号法则
知识模块四 乘方的应用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学习目标】
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学习重点】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习难点】
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的按键顺序.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计算器能使计算简便、快捷,怎样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呢?
【说明】学生对计算器非常熟悉,也用计算器进行过简便运算.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究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www.21-cn-jy.com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先阅读教材第68页例题上面的内容,然后再完成下面的问题1.
问题1 一般地,计算器的面板由哪两部分组成?在计算器键盘上,是什么键?键的功能是什么?键的功能是什么?2·1·c·n·j·y
【说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68页文字与同伴进行交流,初步掌握计算器各键功能.
识别:(1):开启计算器键;
(2):清除键,用于消除当前显示的数与符号;
(3):符号键,用于输入数字的相反数;21世纪教育网
(4):第二功能键,如先按键,再按键就执行了第二功能;
(5):运算键,分别执行加、减、乘、除运算;21世纪教育网
(6):关闭计算器键.
说明: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计算器各键功能和按键顺序.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主要展示计算器的面板构造与按键功能;知识模块二主要展示利用计算器计算时正确的按键顺序;知识模块三主要展示利用计算器求近似数的方法.
先利用计算器独立完成下面问题2的计算,然后再阅读教材第69页的解答过程,对照例题的规范格式自评自解.21·cn·jy·com
问题2 用计算器计算.
(1)(3.2-4.5)×32-;
(2)[3×(-2)3+1]÷.
【归纳结论】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使用步骤:(1)按开启键;(2)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据;(3)按键执行运算,此时显示出结果.21·世纪*教育网
独立完成下面的两个问题:
问题3 在问题2中,算式(2)中计算器显示结果为.此时,若按键,则结果切换为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一结果是准确值吗?21教育网
【说明】学生比较两个结果,很容易得出一个是准确值、一个是近似值.
问题4 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1)96.318(精确到百分位);
(2)0.86789(精确到千分位);
(3)2.1886(精确到0.001);
(4)3.1965(精确到0.01).
【说明】学生通过操作,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归纳结论】取一个精确到某一位的近似数时,应将挨着这一位后面的第一个数字进行四舍五入,再后面的数字不用考虑.21cnjy.com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www-2-1-cnjy-com
知识模块一 计算器的面板构造与按键功能
知识模块二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知识模块三 近似数及其求法21世纪教育网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数轴
【学习目标】
1.了解数轴的概念,知道其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数表示在数轴上,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
21世纪教育网
【学习重点】
会用数轴表示有理数,能正确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
【学习难点】
建立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
行为提示:每组抽一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完成,组长检查每组完成情况,最后老师给每组评分.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向东行驶3km,记作+3km,向西行驶2km记作( B )
A.+2km B.-2km C.+3km D.-3km
2.在0,1,-2,-3.5这四个数中,是负整数的是( C )
A.0 B.1 C.-2 D.-3.5
3.既是分数,又是正数的是( D )
A.+2 B.-4 C.0 D.2.3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若水位上升0.5m,记作0.5m,则0m是指水位不升不降
B.潜艇在水中距离水面高度为-100m的意义是潜艇在水下100米
C.飞机上升-300m实际上是指飞机下降了300米21世纪教育网
D.盈利-10元是指赚了10元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先阅读教材第27页“想一想”上面的内容,再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1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是否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21教育网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说明】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这样的直线,有利于学生掌握数轴的画法,再得出数轴的定义.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21·cn·jy·com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www.21-cn-jy.com
【归纳结论】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1世纪教育网
师生合作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2 用数轴上的哪个点表示?-1.5呢?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归纳结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问题3 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说明】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对应着一个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还可以表示无理数).2·1·c·n·j·y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4 (1)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3.5,0,5,-4,-.
(2)用“<”将上面的数连接起来.
【说明】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问:数轴上的两个点,右边点表示的数与左边点表示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通过这个问题可得到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
【归纳结论】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21·世纪*教育网
知识模块一 数轴的概念及数轴的三要素
知识模块二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模块三 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1世纪教育网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有理数的减法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21世纪教育网
2.能够运用有理数减法进行运算.
【学习重点】
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1世纪教育网
【学习难点】21世纪教育网
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21教育网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最上方的第一个图及相应内容.
【说明】学生很容易找出生活中关于有理数减法的例子,通过计算温差,有利于学生初步认识有理数的减法.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1 计算下列各式:
15-6=________,15+(-6)=________;
19-3=________,19+(-3)=________;
12-0=________,12+0=________;
8-(-3)=________,8+3=________;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21·cn·jy·com
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减法法则,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模块二展示减法的应用及注意问题;知识模块三展示减法法则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10-(-3)=________,10+3=________.
【说明】学生观察左右两个算式的特征,再进行计算,得出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归纳结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问题2 计算下列各式:
(1)9-(-5);(2)(-3)-1;
(3)0-8;(4)(-5)-0.
【说明】通过计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归纳结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根据计算法则转化为加法运算,再按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是运算符号由“-”变为“+”;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
问题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m.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说明】学生在导入中已初步认识有理数的减法,可类比求温差的方法来求落差.
问题4 师生合作完成教材第41页例3的学习探究.
【说明】将数学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使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进一步体会有理数减法的实际应用.21cnjy.com
【归纳结论】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www.21-cn-jy.com
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减法法则
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
知识模块三 运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有理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
2.会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
【学习重点】
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学习难点】
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21世纪教育网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网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除法与乘法是互逆运算,在小学我们就认识到除法与乘法相互转化可以简化运算,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又将怎样将除法转化成乘法?有理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www.21-cn-jy.com
(-12)÷(-3)=?由(-3)×4=-12,你能得出结果吗?
【说明】学生已经知道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使学生初步认识有理数的除法.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阅读教材第55页“想一想”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1 观察下面的算式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换一些算式再试一试.
(-18)÷6=________,(-27)÷(-9)=________,
5÷=________,0÷(-2)=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说明】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分析,然后再与同伴交流,归纳出有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归纳结论】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先独立完成下面的计算,然后再看教材第55页的例1的解答过程.
问题2 计算:
(1)(-15)÷(-3);(2)12÷;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二主要展示有理数除法法则(直接相除)及其应用,要注意商的符号;知识模块三、四主要展示有理数除法的第二个法则及其应用,关键是灵活运用两个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计算. (3)(-0.75)÷(0.25);(4)(-12)÷÷(-100).21cnjy.com
【说明】学生通过计算、交流,进一步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
【归纳结论】有理数除法与有理数乘法的计算步骤类似:先确定商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除.
21世纪教育网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3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计算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1÷与1×;
(2)0.8÷与0.8×;
(3)÷与×(-60).
【说明】学生通过计算,很容易发现每题中两个式子的结果是相等的,教师引导归纳,加以规范,得出有理数除法的第二个计算法则.21·cn·jy·com
【归纳结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先独立完成下面问题4的计算,然后再看教材第56页例2的规范解答.
问题4 计算:21世纪教育网
(1)(-18)÷;(2)16÷÷
【说明】通过计算、交流,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的第二个法则.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适当的计算法则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2·1·c·n·j·y
【归纳结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相除的法则,一个是化除为乘的法则,第二个法则适合于小数、分数的除法,对于整数的除数,能整除时用第一个,不能整除时用第二个.【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21·世纪*教育网
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除法法则(直接相除)
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应用
知识模块三 有理数除法的第二个法则
知识模块四 有理数除法的第二个法则的应用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加法法则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学习难点】21世纪教育网
师生共同合作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及和的符号的确定.
行为提示:每组抽一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完成,组长检查每组完成情况,最后老师给每组评分.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4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D )
A.4 B.-4 C.±2 D.±4
2.若|x|=4,则x的值是( C )
A.4 B.-4 C.±4 D.
3.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 )
A.-(-5)与-|-5| B.|-3|与|+3|
C.-(-1)与|-1| D.|m|与|-m|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 )
①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和1;②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必是正数;③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是负数;④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负数;⑤绝对值等于同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21教育网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先阅读教材第34页到第35页“议一议”上面的内容,然后再逐一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1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
1.答对一题,答错一题得几分?
2.答错一题,答对一题得几分?
【说明】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知识竞赛的例子引入,通过计算得分,有利于学生初步认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1cnjy.com
问题2 计算:(1)(-2)+(-3);
(2)(-3)+2.
【说明】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认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阅读教材第34~35页兔子图案的下方至“议一议”的内容,再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3 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一个有理数同0相加,和是多少?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再与同伴进行交流、归纳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归纳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www.21-cn-jy.com
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主要展示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模块二主要展示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运用.要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化.2·1·c·n·j·y
问题4 计算下列各题:
(1)180+(-10);
(2)(-10)+(-1);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3)5+(-5);
(4)0+(-2).
【说明】学生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加法计算.
【归纳结论】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有三个步骤,即第一步先确定和的符号,第二步求加数的绝对值,第三步确定是绝对值相加还是绝对值相减.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问题5 某食堂的当天记录如下:
收入300元,支出150元,收入200元,支出210元,支出60元,收入80元.问该食堂这天收入多少元?
【说明】学生思考、分析,再与同伴进行交流,使学生学会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结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确定为正的量,再用负数表示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最后把这些数加起来.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21·cn·jy·com
知识模块一 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
知识模块二 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理解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推广的合理性.
2.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学习重点】
运用运算律进行加法简化运算.
【学习难点】21世纪教育网
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问题.
行为提示:每组抽一位学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完成,组长检查每组完成情况,最后老师给每组评分.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21·cn·jy·com
1.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位置如图,则a+b的值( A )
21世纪教育网
A.大于0 B.小于0 C.小于a D.大于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
B.同号两数相加得正
C.两个负数相加,和一定为负
D.两个数相加等于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下列运算中正确的个数有( B )
①-3+(-3)=0;②-10+(+8)=2;③0+(-5)=-5;④-+=;⑤-+=-7.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先阅读教材第37页“做一做”,“想一想”的内容,然后再逐一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1 计算:
(1)(-8)+(-9),(-9)+(-8);
(2)4+(-7),(-7)+4;21世纪教育网
(3)[2+(-3)]+(-8),2+[(-3)+(-8)];
(4)[10+(-10)]+(-5),10+[(-10)+(-5)].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每题中两个算式的特征,再进行计算,验证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21教育网
【归纳结论】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仍然成立.
加法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
注意: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问题2 计算:(1)31+(-28)+28+69;(2)12+(-13)+8+(-7).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交流,找到最简便的算法,使学生能准确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算.
【归纳结论】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它的技巧是:(1)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2)和为整数(或整十、整百数)相加.(3)正数和负数分别相加.www.21-cn-jy.com
问题3 教材第37页例3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尝试不同的解法,再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运算简便.2·1·c·n·j·y
解法一: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为
444+459+454+459+454+454+449+454+459+464=4550(g)
解法二:把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用正数表示,不是的用负数表示,列出10听罐头与标准质量的差值表:
听号
1
2
3
4
5
与标准质量的差/g
-10
+5
0
+5
0
听号
6
7
8
9
10
与标准质量的差/g
0
-5
0
+5
+10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21cnjy.com
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主要展示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知识模块二主要展示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技巧;知识模块三展示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 这10听罐头与标准质量差值的和为
(-10)+5+0+5+0+0+(-5)+0+5+10=[(-10)+10]+[(-5)+5]+5+5=10(g).【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因此,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为454×10+10=4550(g)
问:(1)这两种解法哪一种更简便?
(2)这10听罐头的平均质量是多少?
第(2)问是对问题3的延伸.
【归纳结论】在实际问题中,合理使用正负数,运用运算技巧,把求较大数的和的运算转化为求较小数的和的运算,使问题简单化.21·世纪*教育网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www-2-1-cnjy-com
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知识模块二 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知识模块三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实际应用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正确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学习重点】
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以及对法则的理解.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阅读教材第49页上方的图片及相关内容.
【说明】通过水位的升高和下降这个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有理数的乘法.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先阅读教材第49页“议一议”的内容,然后再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1 你能写出下列结果吗?
(-3)×4=-12,
(-3)×3=________,
(-3)×2=________,
(-3)×1=________,
(-3)×0=________.
(-3)×(-1)=________,
(-3)×(-2)=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3)×(-3)=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3)×(-4)=________.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计算,与同伴交流,归纳有理数乘法计算法则.
【归纳结论】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21教育网
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主要展示有理数的乘法计算法则;知识模块二主要展示运用乘法法则计算的解题格式;知识模块三主要展示倒数的定义;知识模块四主要展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21cnjy.com
独立完成下面的计算题:
问题2 计算:
(1)(-4)×5;(2)(-5)×(-7);
(3)×;(4)(-3)×.
【说明】通过计算,学生进一步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归纳结论】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3 问题2中(3),(4)的结果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由此能得到什么结论?
【说明】由问题2中(3),(4)两个式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倒数的定义.
【归纳结论】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而符号不变.)21·cn·jy·com
注意:0没有倒数.
先独立完成计算,再与同伴进行交流.
问题4 计算:21世纪教育网
(1)(-4)×5×(-0.25);
(2)××(-2).
【说明】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分析,与同伴交流,归纳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问:(1)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2)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归纳结论】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的相乘,而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www.21-cn-jy.com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2·1·c·n·j·y
知识模块一 探索有理数乘法计算法则
知识模块二 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模块三 倒数的定义
知识模块四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2.能灵活利用乘法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学习重点】
利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难点】
灵活利用乘法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仍然成立.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还成立吗?21教育网
【说明】学生已经知道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很容易猜想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也会成立,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问题1 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7)×8与8×(-7);
×与×.
(2)[(-4)×(-6)]×5与(-4)×[(-6)×5];
×(-4)与×.
(3)(-2)×与(-2)×(-3)+(-2)×;
5×与5×(-7)+5×.
【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计算结果,再与同伴进行交流,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归纳结论】①乘法交换律:ab=ba;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②乘法结合律:(ab)c=a(bc);
③乘法分配律:a(b+c)=ab+ac.
注意:同加法的运算律一样,这里的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问题2 计算:
(1)×(-24);(2)(-7)××.
【说明】学生通过计算、交流,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运算律.
问题3 计算:
(1)×(-19)+×(-18)+;
(2)(-25)×;
(3)×12.
【说明】学生通过计算,与同伴进行交流,熟练地运用乘法的运算律.
【归纳结论】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一般把①互为倒数的因数,②便于约分的因数,③积为正或末尾产生0的因数先结合起来相乘;运用乘法分配律时,不仅要注意把乘积形式a(b+c)转化为ab+ac,也要注意有时候逆用(即把ab+ac转化为a(b+c),会使运算简便.另外把一个数拆成两个数,再运用分配律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21·cn·jy·com
注意:在计算时要注意符号问题.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www.21-cn-jy.com
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主要展示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知识模块二主要展示乘法运算律应用技巧和注意的问题.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2·1·c·n·j·y
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知识模块二 运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