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课时
三课时
[1] 桂 花 雨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①这句话在全篇起什么作用 ] [2] 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句导读:这句写桂花树的姿态笨拙,不适合观赏。] [3] 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句导读:这两句写桂花开花不炫耀、不争艳,但是香气迷人。][②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明旨,介绍了桂花的特点及“我”喜欢桂花的原因。 [4]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5] [③“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浸”写出了桂花的什么特点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lù)漉的,香味差多了。[④桂花为什么要摇 ] [6]
段导读:写“摇”桂花的时间及其原因。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mɑ)!”[⑤从“大事”和“老是缠着母亲”你体会到什么 ]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 ,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7] [⑥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8] 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⑦怎样理解父亲的口占一绝 ] [9]
段导读:写“摇桂花”给我们一家人带来的乐趣。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给人以情景交融、物我和谐共生的美感。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竹席上,晒上好几天太阳。[句导读:这一句写晒桂花。]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句导读:这一句写藏桂花、用桂花。]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⑧桂花有哪些作用 ]
[10] 段导读:写“摇桂花”后,晒桂花、藏桂花、食用桂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作者回忆童年时代摇桂花和收桂花的情景。
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⑨母亲思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桂花吗 ] [11]
段导读:母亲的话表达了她对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的深厚情感,体现出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⑩“这时”指什么时候 ] [12]
段导读:交代“我”经常想起儿时的乐趣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表达了“我”对童年时光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由母亲的话引出对童年“摇花乐”和桂花雨的追忆。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
一 导入新课
1.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
板书课文题目。
2.作者简介。
琦君,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三十余种。
二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尤其 阴云密布 缤纷 沉浸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仔细 左右 尤其 吩咐 帮着 即时 姿态 沉浸 糕饼
(2)指名读,老师要帮助正音,特别是生字的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要分清,“帮”是后鼻音,“吩、拣”是前鼻音。
(3)指名解释词语,老师相机点拨。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阴云密布:阴天时的云多而密。
缤纷:繁多而凌乱。
沉浸:泡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4)齐读生字词。
4.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的结构层次怎样 试着进行划分。
三 理清脉络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二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三段(第五、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
1.“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这是出现在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这句话,让学生体会作者究竟喜欢桂花什么,来探究感悟这喜爱中包含的感情——喜欢、快乐、思乡。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的变化过程,也就是逐步解决教学重难点、升华中心的过程。
2.教学时,教师特意布置了一个萦绕着淡淡桂花香味的多媒体教室,让他们走入桂花的情境中去;精心搜索了许多精美的桂花图片,让学生认识、了解桂花;声情并茂地配合音乐、图片介绍了桂花和它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桂花的情感。有了这一系列的铺垫,学生通过找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喜爱桂花的香味这一情感,也就水到渠成了。
1.给多音字组词。
-
2.辨字、注音,并组词。
3.将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6)最后,太阳好像害羞了,很快不见了。
(1)五点半左右,日食开始了。
(5)渐渐地,圆圆的太阳只剩下月牙儿那么一块了。
(3)太阳红着脸,不时地在云层中躲来躲去,像是在拼命逃脱“天狗”的追捕。
(4)可是每躲一次就被“吃掉”一块。
(2)一只无形的“天狗”开始扑向太阳。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 心 树
河岸上长着两棵柳树。老柳树谦逊地低着头,铺展着自己的枝叶。可是年轻的柳树却认为自己长得又匀称又好看,老是仰着脸,想尽量把自己的枝杈摆弄得比老柳树漂亮些。
有一天,年轻的柳树对老柳树说:“你怎么老是低着头 你看我多气派!那些房子啊,人哪,我都不放在眼里。看他们谁不称赞我长得又高又大又漂亮!”它摆出一副瞧不起老柳树的样子。
老柳树友爱地对它说:“我不是不知道你长得漂亮,可你要当心树心会变空的呀!”
年轻的柳树不理睬老柳树的忠告,仍旧得意扬扬地欣赏着自己的美貌。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因为年轻的柳树老是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打扮外表上,树心真的变空了。不久这两棵树的主人把它们砍倒了,主人看见年轻的柳树树心是空的,痛心地说:“唉,本来我是打算用你做房梁的,可现在除了把你当柴火烧掉,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他又看看老柳树,说:“你倒是一块真正顶用的木料!”
(1)写出“谦逊”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谦虚 骄傲
(2)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年轻柳树看不起老柳树的句子。
(3)年轻的柳树树心为什么会变空
年轻的柳树爱漂亮,老是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打扮外表上,树心得不到养分,就空了。
(4)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注重外表的装饰,内在的心灵更重要。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2.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3.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录音带。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指名说说对桂花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对桂花的特点作一些补充:花小,白色或暗黄色,有特殊的香气,花供观赏,又可作香料等。)
2.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我们深入学习这篇课文将会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 精读感悟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1)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1)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理解“老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理解“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 课堂总结
1.作者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 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 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桂 花 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 怀念童年生活
1.作家琦君不仅用她的笔写出了对家乡浓浓的思念,还回忆了自己的童年趣事——“摇花乐”。在这一重点部分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情感朗读之外,还加入了大量想象的环节,想象桂花落下来是什么样的情景。多媒体展示学生想象后的画面,教师让他们说说这是什么样的“雨”。学生总结出这除了是黄色的花雨,还是充满了香味的雨、充满了快乐的雨。
2.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乐之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这桂花雨落到自己身上的感受,将学生个性的阅读体验带入朗读中去。课堂上大家很是开心,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
1.修改病句。
(1)参加做操的工人,大约有五百人左右。
参加做操的工人,大约有五百人。
(2)我很久没有看到他那喜悦的笑脸和清脆的歌声了。
我很久没有看到他那喜悦的笑脸,听到他那清脆的歌声了。
(3)老师鼓励我们发挥优点,克服缺点。
老师鼓励我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不改变原意,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1)听了劳模的报告,谁不深受感动呢 (改写为陈述句)
听了劳模的报告,大家都深受感动。
(2)李老师对同学们说:“我祝你们都获得成功。”(改写为间接引语)
李老师对同学们说,他祝同学们都获得成功。
(3)知识的大门被勤劳的孩子打开了。(改写为“把”字句)
勤劳的孩子把知识的大门打开了。
(4)大地一片绿色。(改写为比喻句)
大地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1.加深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
2.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3.学会仿照句式说话。
关于本课重点句子的课件。
一 复习导入
课文语言朴素、清新又耐人寻味,字里行间透露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这篇文章的语言。
二 品味佳句,深化主题
1.学生自读课文。
(1)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用横线画出。
(2)说说喜欢它们的理由,先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2.交流反馈。
指名说喜欢的句子及喜欢的理由。
3.重点分析下列语句。
(1)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学生齐读这首即兴诗。
②“竞”“桂子”“解”这几个词应怎样理解
“竞”含“争”的意思;“桂子”即“桂花”;“解”含“明白、知道、体会”的意思。
③这首诗应怎样理解
桂花香气伴着袅袅的炉烟在空气中飘荡,人们比赛着收获桂花,庆贺一年的丰收。小孩子们都能体会摇桂花的乐趣,这纷纷落下的桂花雨让他们在梦中都感到香甜。
④反复吟诵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全家人收桂花时的快乐。
⑤学生试背这首诗。
⑥仿照这首诗写诗,注意诗歌的押韵。
(2)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①“外地的桂花再香”是否仅仅说的是桂花的香味 “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是否仅仅说的是家乡的金桂 其中还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是母亲说外地的桂花比不上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实际是表达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因为外地的桂花不一定就不香,但在母亲看来,总是家乡的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 是因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
②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话。
(3)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①“这时”指什么
“这时”是指母亲念家乡、夸家乡时。
②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1.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一下子感受体悟到这份情,难度较大。这时需要学生静心体会,默默感受,特别是母亲的那句话以及作者怀念童年的那份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想象作者与母亲的对话。假如作者说外地的人好,母亲会怎么说 说外地的水甜,母亲会怎么说 自然地进行引导,学生此时的体会已经很深刻,不用多讲他们就体会到了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深情。
2.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辩论题:到底是作者家乡的桂花香,还是外地的桂花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的讨论,在各种观点的交流过程当中,学生自然地体会到作者和母亲的那份深情。接着教师还可以设一问: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里的“外地的桂花”仅仅是指桂花吗 从而引导学生领会母亲话中更深层的含义。
1.把成语补充完整,再按意思写出成语。
盛气(凌)人 阴谋(诡)计
高(瞻)远瞩
垂头(丧)气
平(易)近人
扬长(避)短
掩耳(盗)铃
斗志(昂)扬
(1)平平安安,没有一点儿损伤和病痛。(毫发无伤)
(2)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神机妙算)
(3)丢失了羊,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受到损失以后,设法补救。(亡羊补牢)
(4)气得头发直竖,把帽子也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怒发冲冠)
(5)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南辕北辙)
(6)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无足轻重)
2.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你见过山茶花吗 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有的一株树上就有好多颜色,甚至一朵花就五彩缤纷。譬如山茶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呀!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一样沁人心脾。但它又不会刹那消失,难于把握,而是静静地呈现在你眼前,让你观赏个够。再如那墨色,如果以为是一团墨,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丽日下千尺清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 也许只有九天的织女用早晨的红霞和晴午的白云在天机上织出的轻绢,才可比拟吧……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地舒展着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即使闭上眼,你也能感受到:啊!好美呀……
(1)解释词语。
缤纷:指颜色多而绚丽。
观赏:观看欣赏。
晴午:晴朗的午后。
轻绢:很薄的丝绸。
潇洒:举止神态大方自然;作风洒脱不拘束。
(2)本段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来写的
你见过山茶花吗 真是美极了!
(3)这段话重点写了山茶花的什么
颜色和花形。
(4)文中以瀑布溅出的水花来比喻白色的山茶花,突出它的晶莹、纯洁的特点。
1.作者介绍
琦君(1917~2006),台湾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三十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2.桂花
桂花,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对生,椭圆形,花小,黄白色或黄色,极芳香。花供观赏,又可作香料,通称桂花。桂花树经过长时间的自然生长和人工培育,现在已经演化出很多品种。原产中国。久经栽培,变种较多,常见的有金桂(丹桂,花橙黄色)、银桂(花黄白色)和四季桂等。为珍贵的观赏芳香植物。
^1
知识点详解
^2
①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
②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4
③桂花香味浓郁而且持久。正因为桂花香味儿很浓,所以才能飘出很远;因为桂花香可以保持很长时间,周围邻居就像浸泡在桂花香里了。
^5
④因为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而让它自己谢落,香味儿就会差多了。
^6
⑤从“大事”体会到“摇桂花”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从“老是缠着母亲”体会到“我”盼望“摇桂花”的急切心情。 云脚长毛:这里的云指的是厚厚的巨大的积雨云。它的底部是黑色的,一旦有强风吹过,底部发生散乱,就像物体发霉长了毛一样。一般出现这种云则预示着风雨很快就要来了。
^7
⑥表现了“摇桂花”时的场景及当时的忙碌、兴奋和快乐。
^8
绝:这里指绝句,诗的一种形式,每首四句,有五绝、七绝之分。文中是七绝。
^9
⑦重点句解析:这是父亲在“摇桂花”后即兴作的一首诗,意思是说,桂花的香气伴着袅袅的炉烟在空气中飘荡,人们比赛着收获桂花,庆贺一年的丰收。小孩子们都能体会到“摇桂花”的乐趣,这纷纷落下的桂花雨让他们在梦中都感到香甜。父亲用诗的形式写出了“摇桂花”的情形以及桂花给一家人带来的生活情趣。
^10
⑧桂花可以泡茶、做桂花卤、做糕饼。
^11
⑨重点句解析:不是。这句话饱含着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12
⑩“这时”指母亲思念家乡、夸赞家乡的金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