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仔细体会文中的词句,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及四处泉水的特点。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述的技巧,能分辨文中介绍的各处泉水的异同。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泉 城
[2]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①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xiāo)潇。[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什么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bào)突泉了。[句导读:这句话引出下文,点明了下文内容,过渡自然。]
段导读:总括了济南泉水的特点,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上描写了济南泉水多和美的特点。
[3] 珍珠泉在泉城路北。泉池约一亩 见方,清澈见底。[句导读:这两句话写珍珠泉的位置、大小和清澈的特点。] [4]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 (līn)到了水面上来。[④加点词语写出了泉水什么样的特点 ] [5]
段导读:本段介绍了珍珠泉的位置、大小及名称的由来,突出了珍珠泉“神奇”的特点。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 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 [6] [句导读:这句话写五龙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在五龙潭的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段导读:介绍了五龙泉的位置、名称的由来及组成部分。
[7] 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吐出来。[句导读:这两句写黑虎泉的具体位置和名字的由来。]水声喧腾,昼夜不息。[句导读:“喧腾”“昼夜不息”两个词说明了黑虎泉声音响亮,气势大。]
段导读:本段描写了黑虎泉的样子及其昼夜不息地喷吐的特点。
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 [8] [句导读:这两句写趵突泉的位置和面积。]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句导读:这句话写趵突泉池水十分清澈。]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⑤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什么 ]
[9] 段导读:这段话主要介绍了趵突泉的大、清、美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四大名泉的位置、来历及各自的特点。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⑥结尾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写泉城名字的由来。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
一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济南是一座泉城,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其中最著名的四处泉水,抒发了作者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今天,我们一起去观赏一下这几处泉水,来体会济南的泉多、水美。
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
白浪翻滚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银花盛开 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2)指名读词,齐读。
(3)解释疑难词语,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晶莹剔透:形容非常光亮明澈。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喧腾:喧闹沸腾。 著名:有名。
洞穴:地洞或山洞(多指能藏人或东西的)。 汇注:汇合,聚集。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 整体感知课文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总写济南的泉不但多而且美。
第二段(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详细介绍四处泉水的位置及特点。
第三段(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泉城”的由来。
作者写本文时采取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总—分—总)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己充分参与了学习,才会学得扎实,学得有效。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认识“有的……有的……”这一句式,再由教师来说一组句子:大自然保护区的动物有的忽隐忽现,好像害羞的少女;有的巍然屹立,好像忠实的哨兵;有的声音很大,听起来如波涛滚滚;有的声音低弱,听起来如喃喃自语。以教师说的句子为范例,让学生来练说这一句式,效果非常好。
2.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质疑则是创新的先导。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教师鼓励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此时往往是课堂上最活跃的时候,学生在提问与解疑的过程中,尽享学习乐趣。他们对“白浪翻滚”一词不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银花盛开”配上动作,加以想象感悟;又提出对“晶莹剔透”一词不懂,教师以实物演示;还有同学提出对“虎啸狮吼”“秋雨潇潇”不明白,教师领着学生在拟音中感悟。在理解之后,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便显得劲头十足。
1.读拼音,写词语。
jǐ
nán
济
南
huì
zhù
汇
注
hǔ
xiào
shī
hǒu
虎
啸
狮
吼
zhòu
yè
bù
xī
昼
夜
不
息
pēn
tǔ
喷
吐
2.照样子,写词语。
(1)例:鲜嫩嫩(ABB)
水灵灵 绿油油 甜滋滋
(2)例:蹦蹦跳跳(AABB)
高高兴兴 嘻嘻哈哈 清清楚楚
(3)例:咕嘟咕嘟(ABAB)
扑通扑通 刷拉刷拉 呼啦呼啦
3.根据课文填空。
(1)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2)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1.在朗读与背诵中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有关泉城的资料及四处泉水的图片。
一 复习检查(听写生字、新词)
二 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济南的泉不但多而且美。
(3)你是从哪儿看出济南的泉不但多而且美的 (学生自由交流)
(4)师生共同讨论。
出示句子: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①老师有感情地范读这句话,让学生体会这句话的语言特点。
②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由四个分句组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③指名读这句话,并说说从四个分句中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引导:第一、二两个分句,作者用了“好像银花盛开”与“好像明珠散落”两个比喻来绘形;第三、四两个分句,作者又用“如虎啸狮吼”与“如秋雨潇潇”两个比喻来摹声。作者形象、生动地描绘,让我们既看到了泉水喷涌的种种形态,又听到了泉水喷涌所发出的种种声音。
④再读句子,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意思和情味。
过渡:为了让我们更真切地体会泉水的形与声,作者给大家介绍了其中著名的四处泉水。
2.学习第二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①引导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
珍珠泉的神奇。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读词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图景。
通过“清澈见底”“往上涌”“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拎到了水面上”等词语可以体会珍珠泉的神奇。
②引导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五龙潭的什么特点
泉多。
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通过“汇注而成”“周围还有”等词语体会出来的。
引导学生默读体会。
③学生根据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A.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B.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甲:第四自然段写了黑虎泉的气势大。通过“石头雕成”“喷吐”“水声喧腾”“昼夜不息”等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学生乙:第五自然段写了趵突泉大、清、美。通过“开阔”“水很清”“往上冒”“三堆白雪”等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老师引导:正因为趵突泉具有大、清、美的特点,所以它能名列七十二泉之首。
(2)齐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第三段。
要指导学生注意该段与上文的联系,在诵读中体会感情,领会其总结全文、点题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加深印象。
三 背诵指导
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了解段落中句群的内在联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四 品读感悟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向我们勾勒了泉城泉水的整体风貌及具体特征。读后我们被泉水的美深深地打动了,从而也理解了济南为何称为“泉城”。作者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我们要细细品味。
泉 城泉多、水美
1.教学的过程要如同泉水一样晶莹剔透,清晰可见;教学的过程要重点分明,层层递进。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也就是我们提出的“为人生奠基”。那么,让学生“全新享受品质教育”就应当成为我们的基本信念。教育的目的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追求的是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2.为了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泉水的特点,在珍珠泉这一段的教学上,教师让学生去细细地品读文章的语言文字,抓住“涌”“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拎”等关键词句,让学生想象珍珠泉的美丽和神奇。在这节课中,教师在读中下功夫,让学生想象读。一个词语往往是一个精彩的画面,边读边想象。教学时,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体悟,品味朗读,让汉字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灵动的精神鲜活起来。
3.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如何通过读来丰富孩子的情感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自得、自乐、自悟。在学习趵突泉这一段时,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重点词句,从而了解趵突泉的水很粗、很清。教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泉水往外冒所发出的那种声音,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咕嘟咕嘟”这个拟声词。通过这个词,教师让学生去体会泉水往上冒时那种欢腾的样子。作者把往外冒的泉水比作白雪,为此,教师设计说句子练习,让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泉水,并从朗读中找到乐趣。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开展赛读、评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清澈透明的(泉水) 各式各样的(水果)
热气腾腾的(咖啡) 波光粼粼的(湖面)
淳朴热情的(农民) 欢快和谐的(曲调)
2.在括号里注明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夸张)
(2)谁是真正的英雄 是劳动人民,是最普通的老百姓。(设问)
(3)山也呼,海也笑,高粱涨红了脸,谷子笑弯了腰。(拟人)
(4)当每天晚上撕下一张日历时,我总是在想:难道能向祖国交上白卷 (反问)
(5)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排比)
3.按要求写词语。
(1)成语。
例:刻舟求剑 亡羊补牢 自相矛盾 揠苗助长
(2)叠词。
例:绿油油 金灿灿 黑乎乎 红彤彤
(3)谚语。
例:瑞雪兆丰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有志者事竟成。 艺高人胆大。
4.选择合适的成语,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李老师(A)地关怀着同学们。
A.无微不至 B.无所不至
(2)节日的天安门广场人流如潮,(A),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
A.花团锦簇 B.繁荣似锦
(3)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犹如(A)一样,坚不可摧。
A.铜墙铁壁 B.固若金汤
(4)在旧社会,那些法官故意摆出一副(B)的样子来愚弄老百姓。
A.得意洋洋 B.神气活现
1.济南七十二泉
世人常以七十二名泉描述古城济南泉水之多。七十二泉的说法始于700年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了济南七十二名泉。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说:“济南名泉七十有二。”此后,便有了济南七十二泉之说。
2.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市区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今日之趵突泉正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便有了“游济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誉。该泉位居首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小名胜。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涌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模拟泉水喷涌时“咕嘟咕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
^1
知识点详解
^2
①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说明济南泉水的名气很大。②重点句解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共有四个分句,前两个分句写济南名泉的形态各异;后两个分句写济南名泉的声音不同。这个排比句句式整齐,声韵和谐,节奏明快,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
亩:一种面积计量单位。一亩约为667平方米。
^4
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泉水比作珍珠,点明了珍珠泉得名的原因。 拎:用手提(东西)。
^5
④难句解析:三个富有动感的词语,使泉水变化多端的姿态跃然纸上。作者又用“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这一比喻句进一步突出了珍珠泉的神奇。
^6
汇注:汇聚并注入。
^7
·趵突泉·
^8
⑤这句话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趵突泉的特点:泉水清、水势大、形态美。
^9
⑥重点句解析:这句话既是对开头的照应,又是对济南泉水精心描述后的一个总结,点明了题旨。语言简明,平淡中却又饱含深情,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名泉奇丽景观的赞叹和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