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学与问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学与问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3 13:50:2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联系上下文,懂得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引导学生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学习的主人。
重点难点
1.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2.联系上下文,懂得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学 与 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句导读:由人们对知识的理解自然引出对“学与问”的议论,生发出作者的感想。]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 [句导读:承接第一句,在解释其中的道理的同时,陈述了自己的观点,用一个“也”字重点强调了“问”这一方面。]“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 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3] [①“金钥匙”和“铺路石”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句导读:总起句,从哥白尼小时候非常喜欢问入手,论证自己的观点。]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 [4] [②从“经常、缠”这两个词中我们分别能读出什么 ]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 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 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 [5] [③这儿列举了小哥白尼所提的一些问题,说明了什么 ]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6] [④这一句点明了什么 ]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哥白尼小时候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正是他对科学奥妙不懈探求的开始。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7] [⑤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该怎么办 ]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8] [⑥这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句导读:旁征博引,以古人精辟的论断作结,有画龙点睛之妙。][⑦“能者为师”应该怎样理解 ]
[9]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10] [⑧这一句在全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 [11] 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句导读:沈括读诗发现问题,转而向妈妈寻找答案,这就是“随时随地”向别人请教的最好体现。]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12] [⑨“仍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⑩从这一句中你能看出什么 ]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13]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与“问”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14] 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
  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1.初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新词,学习生字的写法。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一 以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板书课文题目: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懈:不松懈。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本文指学与问是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的。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各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二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就喜欢问。
第三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四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五自然段:只有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再读课文,指导写字
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点,论述了“学”与“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教学中借助每部分的中心句开展教学。借“‘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理解展开对哥白尼事例的阅读。借“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展开沈括事例的阅读。可以借助对“学习的主人”一词的深入理解展开最后一节的教学。
2.讲解完例子,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末了,总结升华,拓展延伸,补充有关“学”与“问”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然后出示齐读,将一个个活动渗透到课文之中,给枯燥的议论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和老师都感受到了一种新鲜。艺术都需要创新,课堂教学作为艺术的一种,也迫切地需要打破常规,进行创新。
1.看拼音,写词语。

xiè(不懈)  áo
xiáng(翱翔)  shěn
kuò(沈括)  shùn

wàn
biàn(瞬息万变)  xiāng

xiāng
chéng(相辅相成)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稀(奇)古(怪)  无(影)无(踪)  五彩(缤)(纷)  日(新)月(异)
  3.重新排列下面的句子,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2)他正想坐下来时,管理员对他说:“先生,这是马克思先生的座位。”
(4)管理员笑着说:“是的,很多年来,他每天都到这儿来读书。”
(3)那个读者问:“他每天都来吗 你是说他今天一定会来 ”
(5)话刚说完,马克思果然跨进门来了。
(1)一天清早,伦敦博物馆里,有位读者见有个座位空着,便走了过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理清课文主要阐述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查找哥白尼的资料。
一 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 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探求”的含义。
(3)简介哥白尼及其日心说。
(4)结合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意思。
(说明了“问”的重要性。)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①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意思。
②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只要能给你帮助、启发的人,都是你的老师。)
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
①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了疑问
②理解古诗的意思,思考沈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
③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④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⑤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沈括将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实践探究,解决了问题。)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
“学”与“问”是什么关系 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讨论、交流。
①为什么要问
②向谁问
③“问”与“思”的关系是什么
④“学”与“问”的关系是什么
⑤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有什么意义
(3)学生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说理的课文,课文强调了在学习知识、探求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将学生从理论上认识“问”的重要转变为实践是重中之重 课堂的拓展延伸部分用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名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搜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再让学生把收获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进行交流。这些过程都是引导学生从“知”到“行”的过程,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这是个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平时给予更多的指导与督促。
1.按要求各写四个成语。
(1)描写建筑物的:古色古香、高耸入云、富丽堂皇、金碧辉煌
(2)反映团结合作的:通力合作、同心协力、齐心协力、万众一心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戴嵩“拜师”
戴嵩是唐朝很有名气的大画家。他的画一挂出,就有成百上千的人去观赏,看画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有一次,戴嵩的好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 他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只见他一会儿浓墨重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一幅《斗牛图》就画成了。这时,不少人来观看,人群中不断发出夸赞的声音。
“画错了!画错了!”一个牧童挤进来喊道。戴嵩把牧童招呼到面前,和蔼可亲地说:“小兄弟,我很高兴听听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牧童直率地说:“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时,全身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两条后腿间的。你画的牛尾巴都是朝天翘得高高的,您没亲眼见过两牛相斗吧 ”
戴嵩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当即把画撕个粉碎,并拱手对牧童说:“我今天拜你为师了。”
(1)写出近义词。
夸赞—(称赞)  羞愧—(愧疚)
(2)摘抄文中的四个好词。
(交口称赞)  (和蔼可亲)  (浓墨重抹)  (无地自容)
(3)在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请你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写唐朝大画家戴嵩拜牧童为师的故事。
(5)
戴嵩的画错在哪里
答:错在两牛相斗时,牛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之间,而他画成了尾巴都是朝天翘得高高的。
(6)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
“学问”
古时候有一户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写“问”字的牌匾,就只问不学;老大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两人都一无所获。
2.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隋炀帝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去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最终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都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1
  知识点详解

^2
殿堂:指宫殿、庙宇等高大建筑物。
^3
  ①形象地阐述出“问”的重要意义。
^4
  ②“经常”说明小哥白尼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也多。“缠”说明了他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5
  ③说明他善于思考,喜欢发问。
^6
  ④点明哥白尼“问”的重要意义。
^7
  ⑤我们应该多问,善问,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8
  ⑥这一句指出了“向谁问”的问题。问的对象非常广泛。
^9
  ⑦难句解析:这个词意思是说无论年龄大小,出生先后,也无论地位尊卑,只要他懂得的道理高于自己,就要拜他为师,向他学习。
^10
  ⑧这一句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指出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11
芳菲:花草。
^12
  ⑨说明沈括心里时时挂念着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求。⑩从中可以看出沈括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最终悟出了诗中的道理。
^13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问结合,以求真知。
^14
  重点句解析:两个“任”字不只是表明可以自由支配,更主要的是无所阻碍,归结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二字的内涵是“勤学好问”通向自主求得真知、自主探索奥秘,不再是被动应付地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