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姥姥的剪纸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姥姥的剪纸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3 15: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爱,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重点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的脉络。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姥姥的剪纸
[2]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①这一句说明了什么 ]
[3]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②这一句写了什么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③别人的赞叹,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广受人们的称赞。
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句导读:对上文加以总结,并转入对姥姥另一特点的介绍。]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④这一句概括地表现了姥姥怎样的特点 ]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 往哪儿贴 ”[⑤姥姥的一系列动作和语言说明了什么 ]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⑥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
段导读: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有求必应。
[4]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句导读:“身心入境”说明姥姥剪纸时十分投入,全神贯注。从“悦耳至极”可以看出“我”受姥姥的影响,也深深地喜欢上了剪纸这一技艺。]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 姥姥。[句导读:“经常”说明“我”不止一次“刁难”姥姥,对应了“我”的“调皮”,引起下文的具体叙述。]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⑦“我”是怎样刁难姥姥的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⑧“工夫不大、形象生动、无可挑剔”分别说明了什么 ]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⑨“我”耍赖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我”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剪窗花,姥姥剪出了使“我”服气的“喜鹊登枝”。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5] [⑩姥姥为什么不用眼睛看也能剪出形象生动的“喜鹊登枝” ]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6] [姥姥是怎样做到熟能生巧的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
[7]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8] [“拴”字写出了什么 ]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9] 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 ”
段导读:“我”看不懂剪纸的意思,向姥姥发问。
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牛驮兔子,让你想到了什么 ]
噢!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句导读:这两句写“我”从姥姥的回答中弄懂了剪纸的含义,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问:“看明白了吗 ”
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
[10] 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如果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字,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呢 ]
[11]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从这些牛兔图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 [12] 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 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段导读:“我”对姥姥剪纸中的兔子和老牛充满了兴趣。
  第三部分(第7~12自然段):姥姥的剪纸表达了姥姥对“我”的浓浓深情。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13] [句导读:描绘了姥姥寄来的一幅剪纸的样子,和小时候一样,姥姥用剪纸表达着内心的情感,“定定地、出神地”传神地剪出了对“我”的牵挂与想念,给“我”极深的印象。]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联结小兔和老牛的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 [14] 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的心境和梦境为什么变得有声有色 ]
  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牵挂,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1.学习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课件。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揭示课文题目,指名朗读。
2.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二 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交流,把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注意提醒:“啧啧赞叹”中的“啧”字读作“zé”。“薅草”中的“薅”字读作“hāo”。
理解词语:
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耍赖:使用无赖手段。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四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五 指导写字
1.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课文题目是《姥姥的剪纸》,作者着力描写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姥姥。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呢 切入时机,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目的还是表现姥姥的剪纸技艺。“我”的“刁难、挑剔、耍赖”,有力地证明我是个“调皮蛋”,而“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显示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由衷赞叹。另外,“我”的“调皮蛋”形象有助于表现“姥姥”温顺、敦厚和慈祥的形象。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渗透了学法指导。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2.照样子,写词语。
(1)左邻右舍  天经地义 大惊小怪 出生入死
(2)乐颠颠  冷冰冰 喜洋洋 乐呵呵
(3)各式各样  自言自语 无忧无虑 美轮美奂
(4)普普通通  干干净净 漂漂亮亮 整整齐齐(答案不唯一)
1.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爱,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各式各样的剪纸。
一 欣赏剪纸
1.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 请分别找出来,体会剪纸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其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的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姥姥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见,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的精美,何等的有意义。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姥姥的剪纸的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
二 认识姥姥
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说一说。
(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 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
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桌间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
4.学生自读自悟,同桌互动。
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体会姥姥的人物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的内在品格。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三 质疑问难
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
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这是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一句话,其中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如何准确地理解这些词语呢
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提示我们可以查查词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
四 练习深化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争取会背诵。
2.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1)从那时候起……充满了好感。
(2)我上学了……变得有声有色。
3.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
  
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1.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姥姥的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感悟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姥姥为什么如此熟练,“总剪”二字透露端倪,因为老是不断地剪,手都有准头了,岂能不熟练 因为总剪,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心中有数,剪起来得心应手,岂不是有了准头了。这样循序渐进地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
2.“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剪纸”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我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
调皮蛋:指顽皮的孩子。
刁难:原指故意使人为难,这里指“我”故意增加姥姥剪纸的难度,从而表现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2)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挑剔:原指过分地在细节上指摘。这里用来形容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耍赖:原指使用无赖手段。这里与“我”的“调皮”相应,有撒娇、不相信姥姥的技艺的意思。
2.熟读下列段落,并完成问题。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2)在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芭  蕉
春天,两鬓斑白的女教师,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在校园的一角栽下了一株芭蕉树。
当秋风送爽的时候,芭蕉成熟了。老师领着学生采下了丰硕的果实,留下了开始枯萎的芭蕉。不久,从芭蕉根部生出了几个浅红的嫩芽,嫩芽又渐渐长成了小芭蕉。小芭蕉越长越茂盛,而老芭蕉却越来越憔悴,终于完全枯萎了。学生跑进了老师的办公室,伤心地说:“老师,老师,老芭蕉病得很厉害。”正在备课的老师摘下眼镜,抬起头来和蔼地说:“那是因为它身上的养分都输送给了小芭蕉。”“那老芭蕉心里一定不好受。”老师深情地望着学生,肯定地说:“不,老芭蕉心里很满足。”
一个静静的夜晚,老师坐在桌前批作文。她翻开一本作文,只见上面写道:“我们的老师就像老芭蕉,我呢,是一株嫩嫩的小芭蕉。”又翻开一本,上面写着:“我长大也愿意做一位老师,用自己的心血哺育更小的朋友,就像老芭蕉一样。”老师读着读着,不觉眼眶湿润了。
(1)在第二自然段的结尾,老师说了一句什么话 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按要求写词语。
写近义词:厉害—(严重) 哺育—(喂养)
写反义词:枯萎—(茂盛) 和蔼—(严厉)
(3)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答:托物言志。
(4)文中分别用“老芭蕉”和“小芭蕉”比喻什么
答:“老芭蕉”比喻老师;“小芭蕉”比喻学生。
(5)文中歌颂了人民教师的哪种精神
答:乐于奉献、默默无闻。
1.剪纸艺术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现在,剪纸更多地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作点缀礼品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皿、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
中国剪纸的最大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类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祝福、祛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2.形容姥姥的剪纸的成语,你能想出几个
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生龙活虎……
^1
  知识点详解

^2
  ①说明姥姥心地善良,姥姥的剪纸惹人喜爱。
^3
  ②写了姥姥的剪纸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也说明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③重点句解析:邻居的赞叹从侧面表现了姥姥的剪纸十分逼真。“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是屯里人夸张的说法,但也的确是姥姥的剪纸给人的感受。而“我”从小就听人们这样赞叹,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④概括地表现了姥姥“慈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的特点。⑤“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明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做事风风火火。“说吧,派啥用场 往哪儿贴 ”可以看出姥姥性格爽朗,也可以看出她的剪纸是有针对性的,更可以看出姥姥会剪的东西很多,各有用处。  ⑥省略了姥姥辛勤的劳作,表现了姥姥的勤劳能干、任劳任怨。
^4
刁难(nàn):故意使人为难(nán)。⑦“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死死”说明“我”“捂”得很严实,让姥姥在这种情况下剪窗花,可见难度很大。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用的时间之短,“形象生动、无可挑剔”突出了作品之精致。这两句形象地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⑨“我”虽然服了,却还要耍赖,可见“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从而衬托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5
  ⑩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说出了不用眼睛看就能剪窗花的原因——熟能生巧。
^6
  这一句写出了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正是由于长年累月的实践,姥姥的技艺才日渐娴熟。
^7
  重点句解析: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姥姥高超而娴熟的剪纸技艺。
^8
  “拴”字传神地写出了剪纸对“我”的吸引力大。
^9
  姥姥背着“我”,带“我”玩儿。
^10
  牛兔吃草图。
^11
  难句解析:姥姥给“我”剪的“牛兔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表面看,这些语言都是写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但透过这些文字,我们能够感受到“我”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
^12
敦厚:忠厚。
^13
  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但联结姥姥和“我”的是姥姥的期待和牵挂。写姥姥时时刻刻惦念着“我”,用剪纸传达对“我”的深深思念之情。
^14
  姥姥的剪纸声使“我”的梦境和心境变得有声有色,给“我”带来了温馨和甜蜜,表现了“我”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姥姥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