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坚韧不拔的性格。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的人,才有可能拥有精彩人生的道理。
重点难点
1.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感悟主人公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热爱学习、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2.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坚韧不拔的性格。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小草和大树
[2] 以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①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3] [②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揭示了什么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了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是逆境成才的典范。
1816年,夏洛蒂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穷牧师家庭。[句导读:交代了夏洛蒂的出生时间、出生地。] [4] [③加点的词有什么作用 ]童年的一段生活是靠富人施舍, [5] 在慈善学校里度过的。[句导读:写夏洛蒂童年生活的困苦,真实地写出了“穷牧师家庭”的穷困。]母亲不幸早逝,撇 下她和嗷嗷待哺 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和安恩,还有一个弟弟。 [6] 作为姐姐,她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一部分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④这一句写出了什么 ]除了洗衣、烧饭、缝缝补补,还要拾柴、捡破烂,替富有人家带孩子。 [7] [⑤这句说明了什么 ]她从小要强好胜,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迫于生活,夏洛蒂和妹妹当过家庭教师,办过寄宿学校。尽管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她们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 [8] [⑥这句体现了什么 ]
段导读:夏洛蒂艰难谋生,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
1836年12月,20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 [9] 给当时大名鼎鼎的桂冠 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的指点、提携。 [10] [⑦夏洛蒂为什么“惴惴不安” ]她苦苦地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11] [⑧骚塞的话说明了什么 ]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两个妹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12] [⑨这两句写了什么 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
段导读:夏洛蒂姐妹在写作道路上遭遇的逆境。
文学这条路毕竟太狭窄、太陡峭了。[句导读:概括出了夏洛蒂姐妹从事文学创作的艰难。]夏洛蒂姐妹的诗倒是写了不少,发表出来的却寥寥无几。姐妹三人节衣缩食,于1846年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结果仅卖出了两本![句导读:“寥寥无几、自费出版、仅卖出了两本”,表明她们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
段导读:夏洛蒂姐妹的努力遭到了严酷的打击。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生活在极度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姐妹坚持学习、写作,却不断遭受打击与失败。
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 [13] [⑩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夏洛蒂和两个妹妹没有悲观退缩,没有失去自信心。经过慎重的反思、权衡,夏洛蒂劝妹妹们把创作 [14] 着 眼点转到小说上来。她说:“想来咱们的生活遭遇适宜用小说表现。不必再枉费心血去强摘诗的苦果子了,咱们改写小说!” [15] [这句体现了什么 ]于是三姐妹在荆 棘丛中开拓新路,向小说领域驰骋神思妙笔。[句导读:“荆棘”代表着创作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从“开拓新路、驰骋”可以看出她们已经毅然决然地开始了新的创作之路,尽管前面依然是荆棘密布。]
段导读:夏洛蒂姐妹转向写小说。
夏洛蒂以自己为原型 , [16] 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简·爱》。她和妹妹们怀着一样强烈的愿望和急切的心情,要把在诗的迷途上失去的时间、精力抢回来。 [17] [“抢”字表现了什么 ]三姐妹以罕见的精神毅力,争分夺秒,孜孜不倦地写作着,她们走路、干活、会亲友,都带着铅笔、本子,随时随地把脑子里闪现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段导读: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过程。
[18] 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充分体现了什么 ]她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一年后,夏洛蒂的《简·爱》出版了。小说一问世 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引起评论 [19] 界的广泛重视。几乎同时,艾米莉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 和安恩的长篇小说《艾格尼斯·格雷》相继出版,最终也获得极大的成功。三姐妹的脱颖而出,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 。[句导读:高度评价了三姐妹所取得的成就,指出了她们在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地位和作用。]
段导读:三姐妹同时获得成功。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经过慎重思考,从写诗改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获成功。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有关《简·爱》的资料。
一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根据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2.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作题目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感想。
全班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
小草
大树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
重点提醒:“撇”字在文中读作“piē”。
“寥寥无几”中的“寥”字读作“liáo”。
“惴惴不安”中的“惴”字读作“zhuì”。
3.默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4.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5.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在逆境中成才的典范。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生活在极度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坚持学习、写作,不断遭受着打击与失败。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经过慎重思考,从写诗改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获成功。
6.请学生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三 指导写字
1.教师重点指导。
2.学生写字。
3.展示评议。
小草
大树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
1.抓住重点,感悟形象。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辛劳,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2.围绕问题“‘小草’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进行教学。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共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在课文题目,一次是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回信中的“小草”指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指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言下之意,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另外两处也要讲清楚。
1.比一比,再组词。
2.填空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忐)(忑)不安 (寥)(寥)无几 (诲)(人)不倦
大名(鼎)(鼎) (嗷)(嗷)待哺 (争)强(好)胜
3.照样子,写词语。
冷冰冰 热乎乎 红艳艳 惴惴不安 息息相关 朗朗上口
大名鼎鼎 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缝缝补补 热热闹闹 红红火火
4.填空。
(1)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这句话中把生命比作仙人掌花。作者这样比喻,原因是她(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命像仙人掌花一样充满着荆棘,然而又是如此美丽。
(2)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小草”指三姐妹的文学梦;“大树”指她们创作的作品获得了成功。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一是呼应文题;二是与骚塞的说法形成对比。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才智的人,才有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的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重点词句的课件。
一 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结合夏洛蒂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感悟她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热爱学习、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1)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母亲不幸早逝,撇下她和嗷嗷待哺的两个妹妹,还有一个弟弟。)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 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①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辛劳,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
②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要强的性格。
③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2.结合立志写作、遭遇打击的情节,感悟主人公百折不挠的精神。
(1)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①遭遇诗人嘲讽训诫。
②自费出版诗集,仅卖出两本。
(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抓住“惴惴不安”等词语,开展对话交流,想象主人公既害怕而又充满期望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夏洛蒂的坚强性格。
3.结合“反思权衡、开拓新路”的情节,感悟主人公永不服输的性格。
朗读第五自然段,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结合“孜孜不倦、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感悟主人公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顽强毅力。夏洛蒂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 她是如何敲开的
5.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二 回归整体,感悟成功
1.交流对课文题目“小草和大树”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顾课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体会夏洛蒂取得成功的艰难。
小 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吃苦耐劳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百折不挠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永不服输
孜孜不倦,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最终成功
大 树
1.关于课堂评语的有效性:(1)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反映出学生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2)评价语言要多样,富有变化。如评价学生的朗读,不要仅仅停留在“读得声音响亮、很有感情”这一肤浅的层面上。应明确告诉他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等。(3)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注重具体的引导,更多的是对内容、方法层面上的点拨和引导。
2.回顾课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蒂取得成功的人生启示。
1.填空。
《简·爱》是一部小说(体裁),作者是英国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她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和安恩的代表作分别是《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1837年冬,21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
原指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文中指夏洛蒂把诗寄给骚塞后,不知他对诗的评价如何而产生的一种担心。
(2)文学这条路毕竟太狭窄、太陡峭了。
原指宽度小,文中指要想在文学上有造诣很困难。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世界最大的产业公司IBM里虽有雄才大将,但也不乏小人物来帮衬。其中有一个普通的员工,成天端茶倒水,抹洗清扫,觉得能摸摸办公室的传真机都感到幸福。口袋里的薪水让她感到安定满足,但现实的巨掌毫不讲情面地打破了她小小的快乐。
那次她购买办公用品回公司,门卫把衣着寒酸、推着平板车的她拒之门外,口气生硬地要她拿出工作证。偏巧那天她忘了带,于是就因一张薄纸片儿被晾在门口。门卫酷酷的姿态,来往人们异样的目光,慢慢烧毁了她的自足感,耻辱与愤怒却一点点在她的内心堆积。她在心中暗暗发誓:这种日子不会久的,我不允许自己再被阻拦在自己公司门口。敏感加上好强,她从此更努力、更谨慎。就在这时,凉水又塞牙了:她被怀疑成是偷喝别人咖啡的小贼,原因是在办公室里她分量最轻,地位最低。面对那位飞扬跋扈的白领小姐,她气得浑身发抖,不顾所谓的尊卑据理力争。风波最终平息了,她的内心却狂澜依旧。
她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充实自己,每天最早到公司,最迟离开,将别人任意丢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和工作上。很快她就脱颖而出,在同一批聘用者中,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接着她又依靠超人的实力成为第一批本土经理、第一批美国本部作战略研究的人。终于,她圆了美梦,成为公司华南区的总经理。
她的名字叫吴士宏,普普通通,但她挑战自卑的勇气与信心往往令我们汗颜。老板与打工仔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抗争,后者屈服。
(1)“但现实的巨掌毫不讲情面地打破了她小小的快乐”和“于是就因一张薄纸片儿被晾在门口”两句话中,前一句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小小的快乐”指成天端茶倒水,抹洗清扫,摸摸办公室的传真机,“薄纸片儿”指工作证。
(2)“凉水又塞牙了”指她被怀疑成是偷喝别人咖啡的小贼,原因是在办公室里她分量最轻,地位最低,她的表现是气得浑身发抖,据理力争。
(3)本文的主人公由一名普通的员工成为总经理,靠的是什么 (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挑战自卑的勇气与信心。
1.夏洛蒂·勃朗特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女作家。生于穷牧师家庭。童年就读于寄宿学校。当过家庭教师。所作长篇小说《简·爱》,塑造了一个富有自尊、自信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妇女对自由平等的渴望;长篇小说《谢利》以19世纪初英国捣毁机器的工人运动为题材,描写工厂主对工人的残酷剥削,揭露资本主义罪恶。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教师》《维莱特》等。
2.《简·爱》
中的一段经典对话
“不,你非留下不可!
我发誓——我信守誓言。”
“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
”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
“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1
知识点详解
^2
①“堪称、逆境成才、典范”这几个词语连成一体,实际上成为本文描述议论的中心,全文正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
^3
②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夏洛蒂“艰辛而又壮丽”的“生命”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揭示。
^4
③“穷”点明了夏洛蒂的家境。
^5
撇,此处读撇piē。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6
④这一句是对“穷”的具体描写,写夏洛蒂的童年生活,从中看出她生活的艰难和劳苦。
^7
⑤重点句解析:一连串的生活细节描写,刻画出主人公为生活而奔波忙碌的形象,反映了主人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
^8
⑥体现了主人公顽强的毅力,点明了她的志向所在。
^9
桂冠(guān):月桂树叶编的帽子。古代希腊人将它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后来欧洲习俗以桂冠为光荣的称号。现在也用来指竞赛中的冠军。
^10
⑦“惴惴不安”表明夏洛蒂害怕而又充满期盼的心情,是她要求进步的表现。
^11
⑧桂冠诗人骚塞的嘲讽训诫,说明了当时保守的观念和对妇女充满偏见的社会风气。
^12
⑨重点句解析:写三姐妹在打击面前并不退缩,甚至被“激怒”,“发誓”决不沉沦。从中可以感受到她们的决心之大,愿望之强烈。
^13
⑩承上启下,引出下面对主人公表现的描写。
^14
着,此处读zhuó。
^15
体现了夏洛蒂的冷静与智慧,表达了她改写小说的坚定决心。 荆,读jīng,不要读成jīn。
^16
原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7
“抢”字表现了三姐妹刻苦、努力的写作精神,让人钦佩。
^18
重点句解析: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小草”指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大树”指事业有成的大人物,充分体现了三姐妹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两个“硬是”概括了她们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努力。
^19
问世:指著作等出版跟读者见面。 《呼啸山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主人恩萧收养的弃儿希斯克利夫与恩萧之女凯瑟琳相爱,遭到凯瑟琳之兄辛德雷的仇视和阻挠。后因凯瑟琳接受阔少爷林敦的求婚,希斯克利夫愤然离去。三年后他致富归来,决意复仇。凯瑟琳病逝后,他变本加厉地报复恩萧和林敦两家。最后在对凯瑟琳的痛苦追思中死去。作品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幻想。 盛事:盛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