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最后的姿势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 最后的姿势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3 16:0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6最后的姿势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笔名巴金,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主要作品:《家》《春》《秋》《雾》《雨》《电》等。预习检查1、指名朗读《最后的姿势》。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字词乐园谭 漱 吱 墟 撼
凹 感 诠 释 字词乐园漱:一束鲜花不开放,欠水补上自芬芳。
墟:业抱虎皮,躲在土后。
撼:对手患感冒。
凹:一口又一口,全都张着口。
诠:全是语言。
释:禾米混一块,只能择一半。巧记字:字词乐园模mómú多音字:模范模样字词乐园近义词:姿势--姿态快速---迅速震撼---震惊幽默---风趣永生难忘---终生难忘字词乐园反义词:摇晃---静止迅速---缓慢刺耳---悦耳腾空---降落大公无私---假公济私字词乐园厉害 坍塌 废墟 震撼
生死攸关 诠释课文详解 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
分,汶川地动山摇。那场突如其来的灾
难曾经撕心裂肺的痛苦揪着每个中国人
的心。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发生在这场灾
难中的感人故事—最后的姿势。一、导入新课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
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2、你觉得谭千秋是个怎样的老师?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3、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给小女儿、早早、平常。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4、文章第三部分中四处环境描写有什
么作用? 对文章中的写作所表达内容起到烘托作用。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5、文章第三部分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
话语? 救援人员、学生、老师。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6、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位人物来写? 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力。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7、“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
命中最后的姿势!”这句话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 这句话点明主题,突出主题。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8、本文写的是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
时舍己救人的事,文章开头为什么写他
与女儿的一个镜头? 这样的开头深化主题,引人深思,渲染气氛,给谭老师的牺牲平添了无限的感伤。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9、本文通过写谭老师用身躯护住四名
学生,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故事,
赞颂了他怎样的高尚品质? 赞颂了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图解结构5月12日清晨舍命救学生恪尽职守
大爱无私最后的姿势地震之后深情赞颂概括主题 本文叙述了在5 · 12汶川大地震
到来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护住
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他却因此献出
了宝贵的生命的故事。赞颂了谭千秋老
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充满无私大
爱的高尚品质。写法点拨 本文对人物不是从正面进行庄重严肃的描写,而是从侧面着笔,对人物进行多层次的烘托,曲折生动地描写人物。第三部分引用最具有说服力的三个人物的话语,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英雄壮举。拓展提升你用身体写出了
比任何书法作品都美的

成就了一个最完美的雕像
成为永恒
弧线 爱
—献给谭千秋老师的诗歌 心灵感悟 当灾难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他那张开的双臂为四名学生搭起一座通往生还彼岸的桥梁。让我们牢记那永恒的瞬间,牢记他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随堂练习√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
废(嘘 墟) 震(撼 憾)
(潭 谭)氏 情(咸 感)
解(释 择) (漱 嗽)口√√√√√随堂练习2、解释下列词语。
诠释:
震撼:
生死攸关:说明,解释。震动,摇撼。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