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教案
会宁县草滩乡初级中学 任启旺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对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者的敬仰之情。
认知目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考大手笔写景的独特手法。能准确提炼文章主题思想。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大手笔写景的独特手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提炼文章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分析法、比较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登过山吗?我相信好多同学登过我们家乡的山,不过咱们这儿的山属于普通的山,和我们中国的一些名山相比,那可是逊色多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座名山就是徐迟笔下的黄山。关于黄山名字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传说我们人类的共同祖先轩辕黄帝为求长生不老,曾经在此修身炼丹,在唐朝时把它改名叫黄山。黄山的美举世无双,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阳。(出示幻灯)为什么黄山归来不看岳呢?因为五岳的特征黄山都已具备。徐迟笔下的这篇经典的游记散文好如同黄山的美景一们令无数读者陶醉,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去拜读它,欣赏它。
一、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徐迟简介(幻灯展示)
2、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幻灯展示,指名生读)
3、同学们速读课文,概括黄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险、奇) 作者登上黄山之巅看到了哪些奇观?(云海、奇松、日出、摄身光)
指名生读出黄山“险”的句子。(2-3位同学)
指名生读出黄山四大奇观的句子。(5-6位同学)(分别展示图片)
云海:(生读)关键词“溶出溶入”,准确形象的写出了云雾飘来浮去的特点。有云雾飘来,松与人就缓缓地消失于云雾之中,云雾浮去时,松与人就缓缓地从云雾中呈现出来。景物随云气而变幻。奇就奇在云海飘泊无定,变幻莫测,令人神往。
奇松:(生读)作者从峰顶和山腰两个立足点来观察,借助比喻、拟人的手法,将黄山松的多、密和黄山松在云雾中的美丽风姿表现得极为形象传神。(抓住了相似点)
日出:(生读)日出的描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突出了光影的千变万化,语势激越奔放,气势磅礴。
摄身光:(齐读)作者关于雨后彩虹的描写真是妙极了,美极了,作者仿佛觉得可以从长虹之脚登级而上。在这飘然欲仙之时写“宝光”“忽生”,给人以奇异之感。
师:本段末的“摄身光!摄身光!”体现出作者发现摄身光时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惊奇、兴奋。
师:下面我们具体来欣赏黄山之险。(出示三大主峰图片)
生齐读黄山之险的语句。
如: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三个主峰,高峰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
师:黄山三大主峰指的是“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其中最雄伟壮丽、最险峻的要数“天都峰”了。在古代,被称为“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其艰险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历代的文人学者多来此游览,但好多人来此只能望峰兴叹,败兴而归。明代地理学家罗洪先于嘉靖年间来此留下了“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的诗句而去。毛泽东也曾说: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最险峻的地方往往是风景最美。(幻灯显示)
文章以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封了山”作小结。(指名生读第一部分)
提问:它是谁?它为什么封山?(用笔圈住“封”字)
生答。归纳:它是大自然,它封山的原因是不愿意把这么奇丽的景色给予人类;一个“封”字,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黄山的艰险程度。它封了山,也表现了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不屑一顾,因为人在它面前太渺小了。作者说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这里作者把大自然人格化了,说它“创造”“安排”了黄山胜景。体现出大自然的伟大。(板书:大自然伟大)
二、比较、探究第一部分写法上的突出特点。
师:第一部分写的是黄山的美景是大自然创造的,把大自然当作主人来描写,其实我们知道是在介绍黄山,但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介绍黄山呢?有什么好处呢?我把第一部分的文字作了改写,也是介绍黄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把课文中的文字和我改写的文字作个比较,看有什么异同,哪个写得好?(投影显示原文与改写后的文字)
生读原文与改写后的文字,同桌互相交流。
指名生答。(师点拨)
归纳:原文好,作者用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想象编造大自然创造黄山胜境的过程,把大自然人格化了,使得客观的介绍变成了主观的感受和想象,显得很有动感和气势。如“撑起”一词让人想象到山的高大,“前拥后簇”写出了山的多和险。而改写后的文字只是一种客观的介绍,没有情感的融入,显得很一般。作者不是把黄山当作现成的自然景观来加以描述,而是以自己的的想象,虚拟出造物主有计划的安排,使得客观的地理描述变成了主观的感受和想象,就连黄山的悬崖绝壁,道路艰险也被作者想象成是造物者有意“把通入人间胜境的通道全部切断”,有意让读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地形介绍,而是领略布置的独具匠心。
师:在天都峰途中有一段长约十余米,宽仅一米的通道,这就是课文第二部分中写到的“鲫鱼背”(出示幻灯)
指名生读本段。
师介绍:鲫鱼背两侧是千丈悬崖,深不可测。其形状好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因而得名。坡陡达85度左右,历来素有“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投影显示)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黄山已经被我们智慧的劳动人民开发建设得很好了,课文第二部分写道:(指名生读)石路不仅宽阔,而且还有铁索石栏保护,现代人要登上黄山之巅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师: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齐读)同学们能从文中最后两句话中读出一种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很自豪的语气。
如今游黄山如同逛公园一样轻松,大自然煞费心机造就的人间险境最终还是被我们人类尽踏足下,征服自然的人伟大。我们人类可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可以说人类才是大自然的主宰,劳动者才是黄山的主人。(板书:征服自然的人更伟大)
三、小结。
本文从大自然给我们创造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开始,向我们展示了黄山“险、奇”的优美风景,从大自然当初的不可一世到最后我们对山的征服,显示了“大自然伟大,征服自然的人更伟大”这一主题思想。最后我们用四句诗来结束本堂课。(投影显示)
黄山胜景天造就,千古黄山几人登。
今攀黄山亦寻常,天下奇观数黄册。
四、作业:(出示图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段话。
五、板书设计
黄山记
徐迟
山峰(三大主峰) 险
黄山景色
景观(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 奇
(主题)大自然伟大,征服自然的人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