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9课 绿叶的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9课 绿叶的梦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3 16:2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绿叶的梦
总目标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梁、剥、苇、启、搜、墓、岗、链、戒、栗、茸、痰、桑、薄”14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掌握“秆、盆、荷、启、汇、拢、岗、戒、扛、垂、治”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顿号的用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家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梁、剥、苇、启、搜、墓、岗、链、戒、栗、茸、痰、桑、薄”14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的意思。掌握“秆、盆、荷、启、汇、拢、岗、戒、扛、垂、治”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顿号的用法。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学生准备:
1、课前去搜集树叶,去制作树叶作品。
2、带来自己童年生活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展示童年生活的照片,谈自己照片的来历。
2、教师展示童年生活照片。
3、其实,生活中很多人童年时的快乐,都来源于身边的大自然。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家葛翠林的足迹,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绿色童年。
揭题:绿叶的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初读时,学生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自己解决。要做到读准字音,了解生词意思。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碾磨、启蒙、标本、觅食、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渴。指名读,开火车读。
3、采用多种方式去理解词语。
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觅食”“洋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弄懂“标本”的意思;“碾盘”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认识;“启蒙”“清热明目”“除痰止渴”等词语则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去理解。
碾磨:压碎研细谷物的器具。
启蒙:传授基础知识或入门知识。
标本:专门挑选出来供学习、研究用的动物、植物或矿石样品。
觅食:寻找食物。
洋溢:充分流露、显示。
清热明目:去内火,使感觉眼睛更加明亮。
除痰止渴:清热解暑、消食化痰、生津止渴。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品析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想:“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是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在书旁写下批注。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3、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谈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要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读出情感来。
品读时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去美美地阅读,细细地品味,体会绿叶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和作家的情感。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要求记忆的段落。
4、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疑问,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自己尝试解决。
5、总结:是啊!我们的生活当中不光有漂亮的芭比娃娃、变形金刚,不光有酷鼠滑车、卡通游戏,还有很多的快乐来自于我们生存的大自然,来自于我们熟悉的生活。同学们,会创造快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们有自己的快乐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秆、盆、荷、启、汇、拢、岗、戒、扛、垂、治
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注意不要把“汇”字的左半部写成“工”;“戒”字的撇不要丢掉;“垂”字书写时要做到布局均匀、紧凑。
五、顿号的用法
文中多处用了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要用顿号。同样,朗读时顿号停顿也要比逗号略短些。
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你一定能准确而规范地写出来。
ɡāo
liánɡ
ɡǎn

ménɡ
sōu


shí
xiànɡ
liàn
二、组成词语。
膝( 
)
蓝( 
)
漆( 
)
篮(
 )
提(
 )
坐(
 )
题(
 )
座( 
)
三、选词填空。
  审视
注视
  1.他久久地(
)着远方。
  2.老师(
)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严格
严肃
  1.老师的神情变得(
)了。
2.爸爸对我的要求一贯非常(
)。
附答案:
一、高粱杆
启蒙
搜集
觅食
项链
二、
膝(膝盖)
蓝(蓝色)
漆(漆黑)
篮(竹篮)
提(提高)
坐(坐下)
题(做题)
座(座位)
三、1.注视
2.审视
1.严肃
2.严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孩子们在大自然里和绿叶快乐嬉戏的场面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家所要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大自然带给孩子很多乐趣。
二.
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绿叶最使我着迷。
2.
绿叶为什么会使我着迷?齐读第二自然段。
(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3.
同学们请看,多快乐的场面!
(播放录像)
  4.
通过看录像,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5.
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作者收集绿叶觉得很快乐的地方画出来,把重要的动词勾出来,认真读一读。
6.
秋天的收获更大,请你们采用老师刚才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收获。先默读,再讨论。(动词)
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爬大树,钻丛林,嬉笑,打闹,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我们用元宝树叶串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
  7.
教师配乐朗读第3和第5自然段,让学生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内容说出来。
  8.
绿叶不仅单带给“我们”快乐,还让“我们”了解了许多丰富的生活知识。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想想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
三.
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有感情。
(可以边读边做动作来感悟课文的内容)
  
提示学生要读出深深的留恋之情,浓浓的喜爱之情。
  2.读到这里,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
拓展内容,讲述自我
  1.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
2.指名把最有趣的童年生活说给大家听。
作业新设计:
一、按要求写词语。
  ⑴请写出含有“绿色“的词语(两个)
  ⑵请写出“花美”的成语(两个)
二、句子因智慧而美丽。
  ⑴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改为“被”字句)
  ⑵我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改为反问句)
三、整体感知。
  1.作者通过回忆_____,展现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
  2.“绿叶的梦”就是__________。
附答案:
一、⑴苍翠欲滴
翠色欲流
⑵鸟语花香
繁花似锦
二、⑴小辫儿被野菊花插满了。⑵我怎能不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呢?
三、1.绿叶的只是和趣闻
作者儿时的快乐生活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快乐的童年。
板书: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在大自然度过童年—尤其喜爱绿叶
采集绿叶
寻找奇叶
制作标本
收获知识
为绿叶着迷
绿叶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