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鸟的天堂
总目标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会人“逼、泊、桩、涨、暇、抛、恋、的”8个生字。会写“段、竿、拨、芒、律、窄、株、误、泊、涨、眉”11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大榕树的大和勃勃生机以及鸟儿的多和欢乐。
教学难点
体会“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人“逼、泊、桩、涨、暇、抛、恋、的”8个生字。会写“段、竿、拨、芒、律、窄、株、误、泊、涨、眉”11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鸟的天堂”的形成有初步印象。
3.理清文章结构,自主研读课文,确立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小节,画出生字、新词,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出示生字卡:逼、泊、桩、涨、暇、抛、恋、的、段、竿、拨、芒、律、窄、株、误、眉
区分多音字:的de(好的)
的dí(的确)
的dì
(目的)
区分形近字:拨(拨动)
拔(拔草)
2.检查反馈:
A.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生:鸟的天堂的美与和谐让人感叹。
B.指名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理解词语:
不禁:抑制不住。
逼近:接近。
的确:完全确实。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用数字来计算,形容非常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思考:
A.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B.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怎样分 为什么
(1)自己读读、画画、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全班讨论
第一次:“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第二次:树上变得热闹起来,到处……到处……,应接不暇……
读“榕树”和“鸟”这两部分。
同学们喜欢哪个部分就读哪个部分,对于特别喜欢的语句用“ ”画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指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其最喜欢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请同学当小导游试着向游客介绍“鸟的天堂”中写“榕树”的部分或写“鸟”的部分。
本节课引导学生自读发现,扫除了阅读障碍;通过再读课文,理清文脉,成功地描绘出了“榕树”和“鸟”两个部分,为后文学了道路。
作业心设计:
一、补充短语。
( )的红霞 不留( )
阳光( ) ( )的水面
二、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yīng yìng
应接不暇( ) 应付( )
应该( )
2.shǔ shù
不可计数( ) 数不清( )
数数( )( )
3.xìng xīng
兴奋( ) 小兴安岭( )
兴高采烈( )
4.gān gàn
树干( ) 干( )脆
一干( )二净
5.jīn jìn
不禁( ) 禁( )止
三、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
2.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
附答案:
一、灿烂的红霞
不留余地
阳光明媚
平静的水面
二、1.
yìng
yìng
yīng
2.
shù
shǔ
shǔ shù
3.
xīng
xīng
xìng
4.
gàn
gān
gān
5.
jīn
jìn
三、1.比喻
2.拟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积累词句,品味语言,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方法。
2.感受大榕树的奇特景象及众鸟纷飞的幸福场景。
3.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4.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谁能说一下自己的收获
A.“鸟的天堂”指什么 作者去过几次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B.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怎样分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大榕树 鸟
教师追问:课文中哪几自然段是写“大榕树”的 哪几自然段是写“鸟”的
二、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一)学习写“大榕树”的部分。
1.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榕树的段落,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
2.检查反馈:
(1)提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榕树的 榕树是什么样子的 (分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远看 一簇簇 一片片
近看 不可计数
卧
(3)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作者在远处从整体上写出了榕树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4)过渡:远看大榕树。作者从整体上写出了榕树的大小、颜色和形状,还交代了榕树的位置。近看大榕树,作者又是抓住了榕树的哪些部分进行描写的呢
(5)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重点了解榕树的生长特点。
①重点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思考:最能突出榕树茂盛的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写绿叶的
②出示榕树的PPT课件。
利用图片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特点。
“似乎”“新的生命在颤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喜爱之情。)
③小结写法,指导朗读,读出大榕树的静态之美。并背诵重点语句。
(二)学习写“鸟”的部分。
1.过渡: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见到什么了 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2.重点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1)学生找出描写“鸟”的段落,自由朗读,画出描写鸟的特点的词句。
(2)检查反馈:
A.指名朗读描写鸟的特点的词句。
B.提问:哪些句子写出了鸟多的特点
C.教师相机板书:
有的……有的……有的……
D.指导朗读,启发想象。在朗读中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情景,感受鸟之多。
3.自由朗读课文第十二、十三自然段,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想想这种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1)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小结写法:侧重写鸟的动态,作者运用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八自然段和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让学生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三、总结
通过对“大榕树”和“鸟”这两个部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了“鸟的天堂”在南国的大榕树上。
作业新设计:
一、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在括号里画“√”。
1.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
2.榕树正在茂盛时期,好像要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
3.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
4.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
二、读下列词语,再照样子写。
白茫茫:(
);(
)
一簇簇:(
);(
)
三、阅读直通车。
鸟的天堂
在每年的7月初到8月底,北极的陆地上,一派生机。红色的花儿娇艳得像一群小姑娘,黄色的花儿明亮耀眼,白色的花儿像闪烁在夜空的星星。
这时的北极不但是花的海洋,还是鸟的天堂。成群的天鹅、大雁、野鸭等,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迁徙到北极。北极是它们的故乡。它们在这里出生,也要千里迢迢地回到这里产卵、孵育后代。那草丛里的鸟蛋,就像穿了迷彩服一样,和周围环境的颜色非常相似。那刚孵出来的小鸟毛茸茸的,可爱至极。鸟类中要数燕鸥最神奇了。燕鸥在北极过夏,在南极过冬,每年都要在地球两极之间飞一个来回。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迁徙:
千里迢迢:
2.因为
所以说鸟类中要数燕鸥最神奇。
3.这篇短文写了北极的 和 ,重点写了 。
4.短文中的“鸟的天堂”指的是 。因为
附答案:
一、1.√
3.
√
二、雾蒙蒙
喜洋洋
一阵阵
一天天
三、
1.迁移。 很远很远。
2.燕鸥在北极过夏,在南极过冬,每年都要在地球两极之间飞一个来回
3.花 鸟 鸟
4.北极 成群的天鹅、大雁等,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迁徙到北极。北极是它们的故乡。
板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第1课时的教学中,着手培养学生看书动笔的良好习惯;然后在引导学生再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大榕树”和“鸟”两个部分,为后面继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2.引导学生注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在阅读中体会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写法,绘声绘色地描写百鸟欢闹的场景。
不足之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本课教学在鼓励学生质疑上不够,多半是由老师引导出问题来。
今后的设想:
今后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阅读、质疑、解疑、生疑的过程中层层深入,确立目标。
说课案: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还能感受到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说教学目标:
1.会人“逼、泊、桩、涨、暇、抛、恋、的”8个生字。会写“段、竿、拨、芒、律、窄、株、误、泊、涨、眉”11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大榕树的大和勃勃生机以及鸟儿的多和欢乐。
难点
体会“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了初步的调查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而在阅读中真正体会文章所孕育的能力还不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不够明显。
教法学法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课标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以“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谈话法和讨论法)。
2、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简单应用,优化课堂教学。
3、学习方法:
A、圈圈,
画画。
B动脑筋、
敢提问。
C、、有主见,谈看法。
D
找伙伴,共探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谁能说一下自己的收获
A.“鸟的天堂”指什么 作者去过几次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B.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怎样分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大榕树 鸟
教师追问:课文中哪几自然段是写“大榕树”的 哪几自然段是写“鸟”的
[设计意图] 课文内容较多,这里的复习很有必要。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性地把握全文,暗含初步感受文章的结构美之意。
二、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一)学习写“大榕树”的部分。
1.同学们找出描写大榕树的段落,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大榕树的。
2.检查反馈:
(1)提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榕树的 榕树是什么样子的 (分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远看 一簇簇 一片片
近看 不可计数
卧
(3)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作者在远处从整体上写出了榕树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4)过渡:远看大榕树。作者从整体上写出了榕树的大小、颜色和形状,还交代了榕树的位置。近看大榕树,作者又是抓住了榕树的哪些部分进行描写的呢
(5)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重点了解榕树的生长特点。
①重点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思考:最能突出榕树茂盛的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描写绿叶的
②出示榕树的PPT课件。
利用图片让学生了解榕树的特点。
“似乎”“新的生命在颤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喜爱之情。)
③小结写法,指导朗读,读出大榕树的静态之美。并背诵重点语句。
(二)学习写“鸟”的部分。
1.过渡: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见到什么了 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2.重点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1)学生找出描写“鸟”的段落,自由朗读,画出描写鸟的特点的词句。
(2)检查反馈:
A.指名朗读描写鸟的特点的词句。
B.提问:哪些句子写出了鸟多的特点
C.教师相机板书:
有的……有的……有的……
D.指导朗读,启发想象。在朗读中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情景,感受鸟之多。
3.自由朗读课文第十二、十三自然段,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想想这种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1)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小结写法:侧重写鸟的动态,作者运用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既然是对话,必然存在学生、教师对文本的叩问,因此,“作者在远处从整体上写出了榕树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想想这种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这既是对学生的提问,更是学生对文本的深度叩问。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八自然段和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让学生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 以读悟法,以法导写,这是阅读教学从内化到外化的具体体现;读写结合,是被广泛证明了的成效卓著的语文教学之道。本课综合运用静态、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值得学生学习模仿,所以,在引导学生比较出两种描写方法的异同点后,及时给学生一个模仿运用的平台,这种“学以致用”是非常到位的。
三、总结
通过对“大榕树”和“鸟”这两个部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了“鸟的天堂”在南国的大榕树上。
[设计意图]
理解作者运用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并且模仿这种写法写一处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作业:
作业以课文理解为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密集
翠绿
不可计数
部分树枝像大树
叶子
枝干
第二次经历
早晨,动态
第一次经历
傍晚,静态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鸟的天堂
的确是鸟的天堂
处处鸟声
处处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