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
总目标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昼、菌、厘、俄、廷企、豹、贼、腐、朽”10个生字,了解“极昼、毛骨悚然、苔藓、残骸”等词语的意思,掌握“昼、刮、兽、厘、添、附、智、调、企、朽、遗”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南极的季节变化、气候特点、植物生长等知识。4.学习掌握写信的一般格式。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学习掌握写信的一般格式。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南极的季节变化、气候特点、植物生长等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掌握写信的一般格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南极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南极的气候、地理特点。(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字;清理脉络,把握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把句子读通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看拼音、查字典等方法)
(二)生互相交流。
(三)检查生字
1.出示生词卡片,昼、刮、兽、厘、添、附、智、调、企、朽、遗。
朦朦胧胧(lóng)凌(líng)晨
毛骨悚(sǒng)然
野兽(shòu)
苔藓(
xiǎn)
寂寞
(
mò
)
腐朽(
xiǔ
)
残骸(
hái
)
贼鸥(
ōu
)
极昼(zhòu
)
2.指名读。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关于南极的哪些内容呢?
生:南极的气候,南极的植物,长城站所在岛的面积和岛上各国考察站之间的关系,还有作者在南极工作、生活情况的介绍等。
三、感悟语言,品读文字。
生自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封信,南极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展开个性化的思考,并进行个性化的朗读练习。让学生谈各自的不同的感受,并按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课文。
(二)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
(三)全班交流,畅谈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谈感受、谈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要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读出情感来。
1.南极的气候(用疑问的句式开头,犹如在和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感到和蔼可亲。接着告诉读者:南极一年分为夏冬两季以及夏季的天气特点。)
2.南极的植物(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后的“词句积累”一题中展开学习,先让学生在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地衣生长慢”和苔藓长得茂盛“两个句子。在看课后的词句积累,让学生领会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是带着重号部分的补充说明,有了画线就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感悟。)
3.长城站所在岛的面积(我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建于1985年2月20日,以世界著名的中国长城命名,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北京距离17501.949千米。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
4.岛上各国考察站之间的关系(各国友好往来)
5.作者在南极工作生活情况的介绍(6、7自然段)
6.落实课后的第一题,给齐朋涛叔叔写封回信。
(1)可先让学生想一想要写的内容,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然后再写。
(2)学习书信的写法。教学时,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书信一般由六部分组成:
①称呼②问候语③正文④祝愿的语言⑤署名⑥写信日期
二是要把自己想说的话题一个一个写清楚,语言要写得自然、明白。
四、拓展延伸
生交流有关南极的资料,师补充(课件出示关于南极洲的有关资料。)
五、字词教学
“凌”字要读“ling”,不能读“lin”,“菌”字的声调是一声,不要读为三声。
作业新设计:
一、看一看,写一写。
昼—(白昼)—(昼夜)
凌—(
)—(
)
藓—(
)—(
)
豹—(
)—(
)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繁忙(
)
茂盛(
)
寂寞(
)
毛骨悚然(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南极一年分两季,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里,常见的植物有两种。一种叫地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在石头上,一丛一丛的。这种黄绿色的地衣_____________,有的品种长一厘米需要一千年!
附答案:
一、凌—(凌辱)—(冰凌
)
藓—(苔藓)—(青藓
)
豹—(猎豹)—(豹子)
二、繁忙(清闲
)
茂盛(枯萎
)
寂寞(热闹
)
毛骨悚然(面无惧色
)
三、1冬季和极昼的夏季
2.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长得极慢
板书:
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
气候独特:一年两季
热爱南极
工作、生活:单调、充实
考察站:各国相处和谐
植物:苔藓和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