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
课推敲
总目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唐、贫、拜、僧、妥、帖、韩、仪、斟、酌、貌”1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唐、岛、贫、尚、驴、返、恰、仪、仗”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情感目标:知道“推敲”的来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推敲》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品味描写人物的词句,感受诗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中华文明源源流长,文人故事、学习故事也是数不胜数,《推敲》的故事便是这沧海中的一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倾听课文。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唐、贫、拜、僧、妥、帖、韩、仪、斟、酌、貌”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10个生字“唐、岛、贫、尚、驴、返、恰、仪、仗”。给这几个字组词。
(2)仿写,小组评价。
3、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
生:本文介绍诗人贾岛因为斟酌诗中的用字而冲撞了韩愈仪仗队的故事。
生: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四、品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音乐起)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
交流。
生:漆黑的夜晚,紧闭的木门。
朗读:(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试着读一读。
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板书:即兴写诗)
(范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生:贾岛想起昨晚写的诗“推”字不好,可以换成“敲”。一边想一边走,不知不觉到了长安城。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生: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是用“推”还是用“敲”。
板书:斟酌文字。
哪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
生:“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
生:嘲笑贾岛一边吟诵、一边做着推、敲的动作,感觉古怪。
3、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并且互相评议。
生:韩愈问:“你为何冲撞了我的仪仗队?”
生:贾岛答:“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根据课文中的转述改成直述: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
生:不是,贾岛还把昨晚的诗歌告诉了韩愈,并且把疑问“是用推还是敲好”的问题告诉了韩愈。
表演刚才的经过。
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
生:“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韩愈解疑)
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
4、学习第八自然段。
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
生:贾岛的行为不仅不可笑,而且贾岛更是一个做事认真,态度严谨、执着的人,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五、拓展延伸。
题李凝幽居诗词欣赏。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黄金搭档。用下划线选出正确的词语。
月光(洁白
皎洁)
月夜(宁静
平静)
发现(问题
题目)
反映(意见
建议)
印象(深刻
深厚)
著名(诗人
朋友)
附答案:
月光(洁白
皎洁)
月夜(宁静
平静)
发现(问题
题目)
反映(意见
建议)
印象(深刻
深厚)
著名(诗人
朋友)
二、我会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即兴
即时
访问
拜访
犹豫不决
不知不觉
1.贝多芬(
)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皮鞋匠和盲姑娘听得如痴如醉。
2.星期六,爸爸(
)了他的小学老师。
3.老朋友见面,(
)我们聊了将近半天。
4.明明是个没主见的孩子,办事总是(
),一点儿不果断。
附答案:
即兴
即时
访问
拜访
犹豫不决
不知不觉
1.贝多芬(即兴
)创作了著名的《月光曲》,皮鞋匠和盲姑娘听得如痴如醉。
2.星期六,爸爸(拜访
)了他的小学老师。
3.老朋友见面,(不知不觉
)我们聊了将近半天。
4.明明是个没主见的孩子,办事总是(犹豫不决
),一点儿不果断。
三、根据课文内容,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为了一字,斟酌推敲。
(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
)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
)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附答案:
(2
)为了一字,斟酌推敲。
(4
)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3
)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1
)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运用的修辞格是什么?
附答案: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运用的修辞格是对偶。
板书设计:
13
推敲
即兴写诗
推敲
斟酌文字
严肃、认真、执着
韩愈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