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两弹元勋”邓稼先 (1)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两弹元勋”邓稼先 (1)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3 17: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两弹元勋”邓稼先
总目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九个要求会人的生字:“勋、邓、萍、勾、袜、撕、帜、奴、隶”,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字:“邓、稼、尿、陌、厢、勾、袜、辈、献、奴、隶”。
2.能力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他的爱国情怀,从场面描写中品味他的人格魅力。能说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场景,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插叙中了解邓稼先对祖国的贡献,从细节中体会他的爱国情怀,从场面描写中品味他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巧妙的组织材料的写法。作者抓住了一个场面,两个细节,巧妙地插入了邓稼先对祖国核弹事业的贡献。文章组材巧妙,达到了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突出了邓稼先对祖国的热爱,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献身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邓稼先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我国的一位科学家,随即板书:邓稼先。他被当时的国防部长张爱萍称为“两弹元勋”,教师将课题补充完整——“两弹元勋”邓稼先。请学生齐读课题,提出问题:对邓稼先这个称谓,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两弹指什么?(“两弹”指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是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进行杀伤和破坏的一种高效能炸弹;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
生:元勋是什么意思?
教师相机介绍:“元勋”,立大功的人。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是国泰民安的保障。邓稼先,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主要理论设计者。邓稼先是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枚氢弹的主攻手,他被称为“中国国原子弹、氢弹之父”。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防部长张爱萍称之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作者的文字了解科学家邓稼先的故事,走进这位“两弹元勋”的精神世界。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1、学生出声读课文,争取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勾画不理解的词语。
预设: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可能有:
癌症、误诊、川流不息、土里土气、久违、相濡以沫、核武器、封锁、留美
科协总会致意
癌症:生有恶性肿瘤的病。
误诊:错误的诊断。
溜:偷偷的走开或进入。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土里土气:不合潮流。
久违:好久没见。
留美科协总会: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留美科协”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为了保住生命,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封锁:(用强制力量)使跟外界断绝联系。
致意:表示问候之意。
学生提出来以后,师生共同解决。
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进行正音和评价。
预设:一晃(huàng)三十五年过去了 那杆(gǎn)国旗 旗杆(gān)
3、强调多音字“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浏览课文,留意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勾画出来。结合勾画的表明时间的词语和有关语句,找出文中哪些内容写的是邓稼先对往事的回忆。
预设:
8至14自然段属于插叙的内容,写的是邓稼先对往事的回忆。
2、默读课文1至7、15至19自然段,概括作者向读者讲述的主要内容。
生:邓稼先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癌症时的表现以及他治疗期间在国庆节那天去天安门广场的情景。
3、邓稼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邓稼先是一位献身科学,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热爱祖国的科学家。
作业新设计:
一、字音读得准,字形记得牢。
 

ɡōu
niào

xiàn


 (
)生(
)结(

奉(



附答案:陌生  勾结   尿液   奉献   努力
二、组词
爆(
)炮(
)炸(
)衬(

瀑(
)跑(
)作(
)村(

踏(
)须(
)厉(

塌(
)需(
)励(

附答案:爆炸 瀑布  踏步 倒塌  炮兵 跑步  必须 需要
   爆炸作用  严厉 奖励  衬托 村庄
三、词语接龙
天壤之别——别(
)——(    )——(     )
代替——(   )——(    )——(    )
爆炸——(   )——(    )——(    )
不眠之夜——(     )——(     )——(     )
欢呼雀跃——(     )——(     )——(     )
附答案:天壤之别——别有用心——心安理得——得寸进尺
代替——替身——身体——体育
爆炸——炸弹——弹弓——弓箭
不眠之夜——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机不可失
欢呼雀跃——跃跃欲试——拭目以待——待机而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
2、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他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他的伟大功绩,体会他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对两弹元勋邓稼先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细读品味,走进人物。
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共同走入这位科学家的生活。
(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勾画出相关的词、句、或段落,仔细品味,可以和同桌谈谈你的感受。
自读自悟,班上交流建议:
1、交流时,可结合勾画的词、句、或段落谈感受;可结合查阅的资料谈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也可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交流时,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同时,自己发言时要组织好语言,让别人能听懂你的意思。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深入品读。
(一)品味人格魅力——看淡生死
国防部长张爱萍正焦急地等待医院的化验结果。
张爱萍握着化验单的手颤抖了,他走到邓稼先的床前,难过地问:“老邓,有什么要求吗?请尽管提出来。”
从“焦急”“颤抖”可以体会到张爱萍将军的心情如何?
生:从焦急中让我们感受到张爱萍多么担心。
生:又多么希望他的亲密战友被诊断为癌症是误诊啊!然而化验结果击碎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张爱萍握着化验单的手颤抖了。
邓稼先微笑着说:“没有。组织上不要再为我麻烦了,也不要给国家再浪费了。”
在场的人都哭了。邓稼先却平静地对妻子说:“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面对死神,邓稼先是什么表现?(微笑、平静)
学生结合资料来谈对“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它来的这样快。”这句话的理解。
(在原子弹爆炸失败的时候,邓稼先不顾个人安危走进了那片死亡之地,捡回了核爆炸之后的碎片,研究失败的原因。当他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就发现受到了辐射。)
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抓住“焦急”“颤抖”体会张爱萍将军的心情。
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抓住“微笑”“平静”体会邓稼先面对死神的态度。
(二)感受邓稼先的拳拳报国之心及研制原子弹过程的含辛茹苦。
1、邓稼先回国时带给祖国的丰厚的礼物。
取得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那一次,他只带了两样礼物:几双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和满脑袋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一件是要送给他朝思暮想的父亲,另一件准备送给他日夜思念的祖国。
教师提出这样写:“一件是送给父亲的尼龙袜,一件是送给祖国的满脑袋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与文中有什么区别?
生:使用的近义词“朝思暮想”“日夜思念”使人更能体会到他对家乡的思念。
生:这两个词让我们更能体会到他对祖国的热爱。
2、邓稼先为研制核武器所付出的个人牺牲。
“从那时起,他告别了妻儿,离开了温暖的家。为坚守国家的保密制度,他不能同亲人通电话,也不能写信。相濡以沫的妻子不知道他的实际工作内容,只是隐隐感到丈夫在干一项惊天动地的事业;慈爱的母亲不知道他的真实去向,只知道儿子是在尽忠报国。”
联系生活谈自己的感想。
抓住“不知道……只是……;不知道……,只知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想法。
作为一个丈夫,他本应该——他却离开了温暖的家。
作为一个儿子,他本应该——他却离开了温暖的家。
作为一个父亲,他本应该——他却离开了温暖的家。
补充:
学生可能结合资料中“母亲病重,不能在床前尽孝,家里的一切都由妻子照料”来谈。
3、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了!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
面对这种情况——那是建国后中国最为困难的一段历史时期。全国许多地方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公开撕毁合同,撤走专家。
“这个事业”指什么?
生:“这件事”指为国家研制原子弹的事情。
“这种情况”是什么情况?
生:全国许多地方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公开撕毁合同,撤走专家。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组织学生讨论:他这样做,值得吗?
生:我觉得他这样做值得,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应该为祖国的利益而拼搏。
生:因为当时美国已经发明了原子弹,他们妄想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如果邓稼先能研制成原子弹,我们中国就再也不用怕他们了。
生:只有大“家”强盛,小“家”才能安宁,所以我也认为邓稼先这样做很值得。
在那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邓稼先带领科研人员所创造的奇迹,震惊了世界,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教师播放原子弹爆炸影片,学生感受当时人们的喜悦。
设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外国人,是一个撤走的苏联专家,或者是邓稼先的亲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人,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小结:是啊,作为中国人,今天的我们也为此而自豪!我们在读有关人物的文章时,如果能多角度的思考人物,评价人物,那样人物的形象就会更丰满。就会给你留下更深的印象。
(三)引导学生感受邓稼先重病时刻对祖国的挚爱深情。
1、坐公共汽车的情景。
他们悄悄溜出了医院,伴着川流不息的人群,上了一辆公共汽车。邓稼先身上挂着导尿瓶,穿着土里土气,不时亲热地向陌生人微笑。拥挤的车厢内,谁能知道这位瘦削、虚弱的老人就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哇!
从作者这个细节描写,你读懂了什么?
生:他是个普通人,穿的衣服不合潮流。
生:他平易近人。
生:邓稼先不计名利,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
作者的这一细节描写在向我们传达邓稼先的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的平常心!他是个普通人,穿的衣服不合潮流。他平易近人。作者的感叹印证着他的不计名利。
2、作别国旗时的真情流露。
引导学生抓住邓稼先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邓稼先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结合前文“他的身上挂着导尿瓶、走走停停”对比“围着国旗奔跑”
语言:警卫员心疼地问他:“您……能行吗?”
邓稼先点点头,说:“怎么不行?你不知道今天是国庆节?”
体会反问句表达的作用。
邓稼先围着国旗奔跑着,他深情地望着国旗,举手致意,你能想象出邓稼先此时的心情吗?
出示课文最后两句话:“这是一颗科学家的心,永远鲜红,永远跳动。啊,国旗,这是他的心之旗。”
国旗是祖国的象征,邓稼先心中念念不忘的是祖国的利益,一腔热血为祖国,祖国在他心中至高无上!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二、再次回读课文,学习课文巧妙的组材。
设计两个小问题:
1、插叙部分去掉行不行?
生:不行,不能让人了解邓稼先的事迹和他为祖国作出的贡献。
2、直接按时间顺序写,好不好?
比较平淡,不能凸显人物的高尚人品。文章开头是对国防部长焦急表情的描写,开篇以邓稼先面对患上癌症的化验结果的平静,当我们读到这样一位看淡生死的人,不禁产生情感激荡。这样使读者产生阅读期待,走进人物内心。
三、课堂升华,课外延伸。
(一)朗读张爱萍为邓稼先写的悼词,再次回顾邓稼先为祖国作出的贡献。
1986年7月29日,年仅62岁的邓稼先走了,直到他去世前的一个月,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才公开在报纸上发表。他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一辈子甘当无名英雄的承诺。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表达对他的感谢,他就匆匆的走了。消息传来,举国哀悼,张爱萍写下了这样的悼词: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二)读书练笔
1、写一篇《“两弹元勋”邓稼先》读后感。
2、搜集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选择一篇写读后感。
作业新设计:
一、连线搭配词语
  焦急地  等待     温暖的  旗帜
  愤怒地  呐喊     慈祥的  母亲
  开心地  大笑     鲜红的  怀抱
附答案:
  焦急地等待     温暖的怀抱
  愤怒地呐喊     慈祥的母亲
  开心地大笑     鲜红的旗帜
二、辨字组词
  勋(
)撤(
)儒(
)沫(

  陨(
)澈(
)濡(
)抹(

附答案:功勋 陨石  撤退 清澈  儒家 相濡以沫  唾沫 抹黑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朝( )暮( )(  )不息  日夜(  )
  ( )天( )地(  )不已  相濡(  )
附答案:朝思暮想 经久不息 日夜操劳 惊天动地 赞叹不已 相濡以沫
四、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下面语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仿写与加点句子相似的语句。
大自然的万物都在表现自己,假若春笋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浓郁苍翠的竹林?___________?人们在社会中同样需要表现自己,_____________?因此,哪里有成功和胜利,哪里就有表现。
附答案:假若鲜花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姹紫嫣红的花园
假若袁隆平不表现
自己怎么会有“中国水稻之父”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