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谁打碎了花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6谁打碎了花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4 18:5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二年级 语文 上册教科版 16 谁打碎了花瓶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预习检查1、指名朗读《谁打碎了花瓶》。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字词乐园会认的字:
碎 列 迷 藏 注 追 封 谎
碎=石+卒 列=歹+刂
迷=辶+米 藏=艹+臧
注=氵+主 封=圭+寸
谎=讠+荒字词乐园谁 瓶 列 道 迷
互 追 赶 进 诉 字词乐园左右结构的字:碎 瓶 列 诉
独体字:互
互: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要向左斜。
半包围结构的字:道 迷 追 赶
迷:“米”末笔为点,“辶”平捺长。字词乐园近义词:注意---留意承认---认可追赶---追逐互相---相互起劲---带劲字词乐园反义词:起劲---泄气承认---否认诚实---撒谎字词乐园藏cángzàng捉迷藏藏族多音字:造句:
那几个藏族小朋友正在玩儿捉迷藏的游戏。字词乐园做客 起劲 互相 捉迷藏
追赶 承认 邮递员字词乐园词语解释: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起劲—(工作、游戏等)情绪高,劲头大。
互相—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
捉迷藏—儿童游戏,一人蒙住眼睛,摸索着去捉在他身边来回躲避的人。
追赶—加快速度赶上前去打击或捉住。
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可。
邮递员—邮局中负责投递邮件和电报的人员。课文详解一、导入新课 列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导师,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我们想了解他的丰功伟绩,也渴望了解这一位伟人的平凡生活。本文把我们带回了列宁的童年时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吧!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1、读课文,讨论:文章开始介绍了什么?2、列宁在姑妈家做客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玩儿捉迷藏时,不小心碰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3、表兄弟,表姐妹知不知道是列宁打碎的呢?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不知道,是从“正玩儿得起劲儿,谁也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这句话看出来的。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4、“列宁也低声说: ‘不是我。’”
“只有列宁没有笑。”这两处描写表现了什么? 表现出当时列宁的心情,是紧张,是害怕,还是内疚?体现了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情。课文详解5、列宁回家躺在床上不说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已经知道错了。他的这种行为显示了列宁的矛盾心理——是否告诉姑妈?二、课文理解课文详解6、读文章最后一段,你了解到了什么?

列宁按照妈妈说的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二、课文理解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7、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姑妈的话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做人要诚实。知错就改,同样是诚实的表现。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同学们,列宁的伟大成就与他的诚实、勇于认错、敢于承担责任的品格是分不开的。图解结构谁打碎了花瓶 写信 认错 不说谎姑妈回信 认错 诚实 捉迷藏 打碎了花瓶(不小心)概括主题 这篇课文讲述了列宁小时候勇于认错的故事,表现了列宁诚实、知错就改、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品质。写法点拨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丰富而复杂的,尤其对于一个伟人而言。但课文并未选取重大的历史事件来表现人物,而只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八岁时列宁打碎一只并不昂贵的花瓶,却使我们对列宁更加崇敬。拓展提升 有关列宁的名言
1.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2.科学的宗旨就是提供宇宙的真正写真。
3.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础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4.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5.患难识朋友。心灵感悟 列宁用言行告诉人们,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业,诚实的美好品质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活中,我们无意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错误。只要知错就改,就能得到别人的原谅和尊重。随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qǐ jìn
( ) hù xiāng
( )zhuī gǎn
( )chéng rèn
( ) cáng
捉迷( )起 劲互 相追 赶承 认藏yóu dì yuán
( )邮 递 员随堂练习2.选字填空。⑴列宁一不小心把花瓶打( )。(碎 粹)⑵列宁是个( )实的孩子。 (城 诚)⑶孩子们在房间里捉( )藏。 (迷 谜)⑷妈妈让列宁给姑妈写信承认自己说了( )。 (慌 谎)碎诚迷谎作业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和词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