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3 * 星星变奏曲
第1课时,总1课时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情境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升华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作者简介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则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江河就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文题解说变奏曲:
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的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回想那个暗夜如磐的特殊年代,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字词清单静谧( )闪烁( )
朦胧( )憧憬( ) ( )
劫难( )凝望( )
颤动( )覆盖( )mìshuòlóngj?ng níngjiéfùchànchōng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诵读诗歌标示节奏、重音,
体会语气、语调。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都用假设的句子“如果……谁还需要……还会……” 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都表达了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企盼,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整个第一节和第二节构成了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1.“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2.“每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1.“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2.“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比喻、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薄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星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冷酷,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象征和比喻的区别:1.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通常都是具体的。
2.象征着眼于全文构思,至少也是文章的层次,是一种表现手法;比喻通常是以句子的形式存在,是修辞手法。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每当仰望夏夜灿烂的星空,你一定有不少遐想。请仿照“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诗句抒发你的感受。?主题概括星星向征着光明、温暖、希望、自由等美好的东西,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虽然迷茫失败而不失坚定的希望。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课堂小结《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交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这正是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课后思考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