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下学期
高一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
分)
1.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
农业集体化方针
2.
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得到农民支持拥护的一项措施是
A
废除实物配给,实行商品买卖
B
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向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
D
允许恢复部分小型的私有企业
3.下列关于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斯大林体制在经济建设中取得过成就
B
此体制超出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
C
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斯大林模式
D
此体制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长足提高
4.在罗斯福新政中,主要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
A
实行美元贬值
B
规定工资标准
C
规定工作日时数
D
兴办公共工程
5.
人民资本主义是指
A
股票分散化
B
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C
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提高
D
生产资料公有化
6.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C.在经济领域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D.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7.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根本目的是(
)
A.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B.控制部分行业,以攫取高额利润
C.通过投资基础工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D.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黄金时代的结束是在20世纪
A
40年代
B
50年代
C
60年代
D
70年代
9.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全面的战略方针
B
没有改变原有的体制
C
其作风急躁,反复无常
D
提出的口号不切实际
10.
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A
成为超级大国
B
增强综合国力
C
增强国力和军事,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
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积极提倡种植玉米的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2.1953年实行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A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
个体手工业者互相合作
C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13.人民公社化中一大二公的错误在于
A
偏离了工作重心
B
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
C
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4.在学完1956——1976年的中国历史之后又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问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貌
A
古老中国的伟大复兴
B
东方巨龙的再次腾飞
C
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
D
发人深省的民族浩劫
15.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安徽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16.
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农村改革的进行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
B
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D
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废除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实行私有化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18.
深圳能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主要得益于
A
引进了外资
B
国家减免了税收
C
地理位置优越
D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
A
城市
B
部分沿海地区
C
农村
D
国营企业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B
招商引资走出国门C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
80年代末开始,我国兴起了装修热。这一潮流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
建筑工艺发展
C
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
D
中国的消费过热
标志世界大市场对中国开放的是
A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中国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国决定开发西部
23.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起来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是
①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世界银行
④国际金融公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贸总协定
④联合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5.
.“当美国人用
1
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
30
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
1750
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
700
美元给德国设计师,200美元付给广告商
…
…
”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它发达国家
B
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C
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D
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2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建立了许多区域化经济集团。其中,中国加入的是
A.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7.
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的事件是
A
.罗斯福新政
B
.赫鲁晓夫改革
C
.邓小平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28.
美国
《
时代
》
周刊将互联网使用者推选为“
2
006
年度人物”。这充分表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A
.计算机
B
.航天技术
C
.生物工程
D
.原子能
29.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①③②
D
.②①③
30.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
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
1922
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
.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
.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
.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
.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3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
…
”歌词中赞扬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
B
江泽民、胡锦涛
C
邓小平、江泽民
D
毛泽东、邓小平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
B
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C
西方政府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D
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同时加强
33.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开始于
A
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
郑和下西洋
C
工业革命
D
新航路开辟
34.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城市化的战略目标是
A.走多样化城市道路
B.建设资源集约型城市
C.建设生态型城市
D.重点发展小城镇
35.
对于经济全球化,有人认为它能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陷阱”。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经济全球化有百害而无一利
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一帆风顺
D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二、材料题
(36题15分、37题15分、共30分)
36、200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成为新中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的会议是什么?它作出了什么重大战略决策?(4分)
(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的经济体制改革举措?(6分)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3)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内容是什么?(3分)
37.二战以来,世界上建立了许多国际性的组织。下列是当今世界影响巨大的国际组织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C
(1)在下列表格中填写出三个你最熟悉的国际组织的序号及名称。(
6分)
(2)20世纪末以来中国加入了以上哪些国际组织 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6分)
(3)任选其中一个国际组织,谈一谈其成立的历史作用。(3分)
2016-2017年度下学期
高一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5ACDDA
6—10BDDBC
11—15BDCCA
16—20DADCC
21—25ABCCB
26—30DAABB
31—35DDDAA
36(1)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国有企业改革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37(1)A世贸组织;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银行;D欧盟;E亚太经合组织;F联合国;
(2)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3)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