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提升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ú
tānɡ( ) mí
màn( ) yī
shang( )
hóu
lóng( ) hé
lǒnɡ( ) qí
qū( )
huā
bàn( ) yǎn
yǎn
yì
xī( )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拧
三、词语积累。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贯注 斩钉( )( )
居( )临( ) ( )首( )胸
名( )其( ) ( )( )山河
2.任选上面两个词语分别造句。
四、句子乐园。
1.“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一边……一边……”这个 复句,说明五战士既 ,又 ,他们是用智慧和勇敢在战斗。
2.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改为“被”字句)
(2)官兵们千方百计地节水。 官兵们想方设法储水。(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3)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把提示语放在后面,意思不变)
五、课文内容回顾。
1.《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在 ,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 为了掩护 转移,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狼牙山五壮士》按 的顺序安排材料,重点写了“ ”“ ”“英勇跳崖”三个事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金色的鱼钩》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交给他的 的任务,不惜 ,送小战士走出草地的故事。
4.“莫怨嗟, 。贼子引狼输禹鼎,
_________。
。”这节诗选自《赣南游击词》,其作者是 。
5.《南沙卫士》讲述了驻守在南沙群岛的解放军官兵在岛上遭受的种种困难:高盐、高湿、 , ,使人的生理机能面临严峻的挑战, 使他们饱受精神上的痛苦。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仅剩的16包饼干
5月13日13时50分,当成都军区某炮兵团红三连连长王晓鲁和22位突击队员爬进汶川地震中心时,第一眼看到的是老人和孩童。“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这景象、这喊声让官兵们忍不住双眼湿润。
作为挺进地震中心的先头部队,王晓鲁和他的战友们刚刚在倾盆大雨中艰难地爬行了整整15个小时。那是一条被山崩地裂毁损得没有路的路,是一段与死神较量的艰险历程。
他们的任务是探明重灾区情况,为后续部队趟路并与外界建立联系。鉴于任务的艰巨性,上级要求他们轻装前行,每个人只带了1瓶矿泉水和3包饼干。这点干粮已维持了他们15个小时的强体力消耗。
此刻,他们发现,乡亲们看着他们干瘪的挎包,默默无语。只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带着哭腔喊了起来:“叔叔,我饿!”
王晓鲁猛然意识到了什么。他把疲惫的战友们集合到一起,欲言又止。然而,如同无声的命令,大家纷纷从挎包中、衣兜里开始往外掏东西。王晓鲁默默地把这些东西收集到一起,一共是16包早餐饼干和6瓶矿泉水。
饼干和水被摆放到老乡面前。王晓鲁说:“乡亲们,我们带的东西不多,你们先充充饥吧。大家放心,大部队很快就到,有解放军在,一定不会让大家挨饿!”
一双双颤抖的手捧起了饼干和水。在经历了漫长的磨难后,老人和孩子们第一次获得了食品,也获得了生的希望。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主人公是 ,故事的背景是 。
2.试着为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湿润( ) ②维持( )
③挺进( ) ④磨难( )
A.折磨和苦难。
B.维系;保持。
C.前进。多指军队直向目标进军。
D.潮湿而润泽。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意思的正误。正确的写“T”
,错误的写“F”。
(1)当见到解放军到达汶川地震中心时,幸存的群众十分激动。( )
(2)解放军和幸存群众的食物都很充足。
( )
(3)王晓鲁和战友们是先锋部队,任务是探明重灾区情况,为后续部队趟路并与外界建立联系。(
)
(4)解放军战士们主动把仅有的食物拿出来提供给灾区的老人和孩子。( )
4.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七、习作。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请选择一件体现相互关爱的事,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文章。
第七单元提升练习参考答案
一、鱼汤 弥漫 衣裳 喉咙 合拢 崎岖 花瓣 奄奄一息
二、mó
磨损 mò
石磨 nìng
拧脾气 nǐng
拧开
三、1.全神 截铁 高
下 昂
挺 副
实 气壮
2.示例:姐姐在全神贯注地绣十字绣。
四、1.并列 英勇 善战 2.(1)敌人被他们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 (2)官兵们不但千方百计地节水,而且想方设法储水。 (3)“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
五、1.抗日战争时期 五个战士 群众和连队 2.事情发展 诱敌上山 顶峰歼敌 3.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牺牲自己 4.稳脚度岁华 大军抗日渡金沙 铁树要开花 陈毅 5.高温 严重缺乏淡水资源 与世隔绝的孤独
六、1.5月13日 汶川 王晓鲁等23位解放军战士和灾民 汶川地震救灾 2.①D ②B ③C ④A 3.(1)T (2)F (3)T (4)T 4.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军队和人民的关系是“民拥军、军爱民”。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