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04 16:59:24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岳麓版历史 九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中古史也叫中世纪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在亚洲历史舞台上,东部亚洲除中国外,还有与中国关系密切的、“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个什么样子呢?古代日本是怎样统一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日本大化改新
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随后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7世纪初改称天皇。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①政治: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打破世族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②经济: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政府把国有土地按一定面积划分,授予农民。土地不准买卖,死后归还。
大化改新内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0世纪中期,庄园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培养一批武士,在日本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武士阶级。“大化改新”使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从原来的“神道”向“武士道”演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大化改新起到了怎样的意义?
动脑筋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从12世纪末开始,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开始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傀儡。幕府统治在日本历时600多年。其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日本历史上的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它的废墟上,日耳曼人建立起许多封建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兰克王国。
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查理·马特改革——采邑制
改革背景:
随着贵族大地产的发展和自由民的减少,国王经济、军事实力削弱,王国实权往往掌握在大贵族出身的宫相手中。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主要内容:
查理马特把土地连同土地的农民,作为采邑分封给中小贵族,接受采邑者必须宣誓效忠,并承担自备马匹、武器应召出征的义务。如不履行臣民义务,采邑即行收回。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采邑制的建立,改变了无条件赏赐土地导致王室衰弱和兵源减少的局面,它以土地为纽带,紧密了王室和贵族的联系,加强了法兰克国家的军事政治力量。 后来,采邑变为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加速了法兰克王国封建制度的发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国王
大 贵 族
中 等 贵 族
骑 士
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
西欧






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后,出现了“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局面,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理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但是,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如: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夺得王位。为了报答教皇,丕平把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为此教皇拥有大片领土,这就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丕 平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教皇为皇帝加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0世纪,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开始在西欧出现。11世纪,普遍兴起。正如恩格斯所说,城市如同“中世纪的花朵”到处开放。最著名的城市有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等。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欧洲的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有什么不同?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欧洲封建城市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而中国往往先是政治中心,后成为工商业中心;中国城市规模比较大,而欧洲城市规模都比较小。
欧洲城市
中国城市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西欧的封建城市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封建主掌握着城市的权力。他们任意向城市居民勒索赋税,摊派徭役。11-12世纪,西欧到处发生城市反封建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法国不少城市通过斗争建立了自治的公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有何意义?
动脑筋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①城市兴起和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②促进商业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得到发展;
③导致政治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总之,这一切都是西欧最先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前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7世纪30年代起,外族入侵(主要原因),东罗马帝国领土迅速萎缩;14世纪末,经济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加上贵族集团争权夺利,内战不已,兵连祸结,引起大规模人民起义,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435年,奥斯曼土耳其向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发起猛攻,君士坦丁堡的军民依靠坚固的城防英勇抵抗7个多星期,在敌人水陆两方面猛烈的炮火攻击下,君士坦丁堡陷落。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6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帝国。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1.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的是( )
A.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B.改革派发动宫庭政变
C.参照中国唐朝的经济制度
D.为日本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
D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2. 西欧封建社会实行的经济制度是( )
A.班田制 B.均田制
C.采邑制 D.租庸调制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3.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势力得到空前加强
B.封建主日益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4.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国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杜会的精神支柱
A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5.西欧封建社会流行一则规矩:“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请回答:
(1)它反映的是欧洲的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出自谁的改革
答:分封制度;源自查理 马特的改革。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2)这种制度体现出阶层状况如何 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答: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臣属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要效忠自己的封主,为他打仗。其实质是体现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点拨:须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查理 马特改革的本质。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的是中古亚欧文明,时间跨度从5世纪后期至16世纪中期,空间跨度从东亚的日本到西亚、东南欧的奥斯曼土耳其、拜占廷帝国及西欧的重要封建国家法兰克王国,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形成、确立、发展及走向衰落的发展进程。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一、日本大化革新
1、大化革新的背景 2、大化革新的主要内容
3、大化革新的历史意义 4、日本的幕府统治
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2、查理马特的改革 3、丕平献土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
1、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2、西欧城市反封建领主的斗争
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东罗马帝国的衰落
2、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
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岳麓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4课《中古亚欧文明》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中古亚欧文明》 单元 一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①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②以查理 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③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④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讨论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 大化改新及历史意义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难点 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中古史也叫中世纪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在亚洲历史舞台上,东部亚洲除中国外,还有与中国关系密切的、“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个什么样子呢?古代日本是怎样统一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回忆自己了解的中世纪历史,同学之间可以分享一下。 通过对中古史的归纳,可以初步引入本课课题,
讲授新课 (一)日本大化改新1.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随后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7世纪初改称天皇。>>>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日本地图2.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答: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3.大化改新内容:①政治: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打破世族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②经济:一切土地收归国家所有。政府把国有土地按一定面积划分,授予农民。土地不准买卖,死后归还。思考:大化改新起到了怎样的意义?答: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4.武士道与幕府统治10世纪中期,庄园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培养一批武士,在日本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武士阶级。“大化改新”使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从原来的“神道”向“武士道”演变。日本历史上的幕府统治是怎么回事?从12世纪末开始,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开始控制中央政权,天皇成为傀儡。幕府统治在日本历时600多年。其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它的废墟上,日耳曼人建立起许多封建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兰克王国。 (ppt展示法兰克王国地图) 2.查理·马特改革——采邑制改革背景: 随着贵族大地产的发展和自由民的减少,国王经济、军事实力削弱,王国实权往往掌握在大贵族出身的宫相手中。主要内容:查理马特把土地连同土地的农民,作为采邑分封给中小贵族,接受采邑者必须宣誓效忠,并承担自备马匹、武器应召出征的义务。如不履行臣民义务,采邑即行收回。(ppt展示西欧封建庄园)意义:采邑制的建立,改变了无条件赏赐土地导致王室衰弱和兵源减少的局面,它以土地为纽带,紧密了王室和贵族的联系,加强了法兰克国家的军事政治力量。 后来,采邑变为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加速了法兰克王国封建制度的发展。 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ppt展示封建等级金字塔)封建主和附庸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思考: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后,出现了“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局面,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理解。答: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但是,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如: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 4.丕平献土 (ppt展示丕平画像) 751年,法兰克王国宫相“矮子”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夺得王位。为了报答教皇,丕平把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为此教皇拥有大片领土,这就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ppt展示教皇为皇帝加冕)西欧城市的兴起 1. 10世纪,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开始在西欧出现。11世纪,普遍兴起。正如恩格斯所说,城市如同“中世纪的花朵”到处开放。最著名的城市有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等。 2.思考:欧洲的封建城市与唐宋时期的中国城市有什么不同? 答: 欧洲封建城市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而中国往往先是政治中心,后成为工商业中心;中国城市规模比较大,而欧洲城市规模都比较小。(ppt展示欧洲与中国城市)城市自治斗争西欧的封建城市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封建主掌握着城市的权力。他们任意向城市居民勒索赋税,摊派徭役。11-12世纪,西欧到处发生城市反封建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法国不少城市通过斗争建立了自治的公社。4.思考: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有何意义?答:①城市兴起和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②促进商业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得到发展;③导致政治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总之,这一切都是西欧最先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前提。(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ppt播放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视频资料)7世纪30年代起,外族入侵(主要原因),东罗马帝国领土迅速萎缩;14世纪末,经济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加上贵族集团争权夺利,内战不已,兵连祸结,引起大规模人民起义,加速了国家的灭亡。(ppt播放东罗马帝国疆域地图)2.1435年,奥斯曼土耳其向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发起猛攻,君士坦丁堡的军民依靠坚固的城防英勇抵抗7个多星期,在敌人水陆两方面猛烈的炮火攻击下,君士坦丁堡陷落。(ppt播放君士坦丁堡顽强抵抗侵略图片)3. 16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帝国。(ppt展示土耳其帝国疆域地图) 1.通过中日对比,思考日本为什么要改革?2.思考中西方城市的区别
随堂练习 1.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的是( D ) A.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B.改革派发动宫庭政变 C.参照中国唐朝的经济制度 D.为日本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 2. 西欧封建社会实行的经济制度是( C ) A.班田制 B.均田制 C.采邑制 D.租庸调制3.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C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势力得到空前加强 B.封建主日益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4.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C.国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杜会的精神支柱 5.西欧封建社会流行一则规矩:“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请回答:(1)它反映的是欧洲的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出自谁的改革 答:分封制度;源自查理 马特的改革。(2)这种制度体现出阶层状况如何 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答: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臣属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要效忠自己的封主,为他打仗。其实质是体现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点拨:须透过历史现象分析查理 马特改革的本质。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的是中古亚欧文明,时间跨度从5世纪后期至16世纪中期,空间跨度从东亚的日本到西亚、东南欧的奥斯曼土耳其、拜占廷帝国及西欧的重要封建国家法兰克王国,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形成、确立、发展及走向衰落的发展进程。
板书 第4课 中古亚欧文明一、日本大化革新1、大化革新的背景2、大化革新的主要内容3、大化革新的历史意义4、日本的幕府统治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2、查理马特的改革3、丕平献土三、西欧城市的兴起1、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2、西欧城市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东罗马帝国的衰落2、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中古亚欧文明》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世纪前后,在日本中部兴起的一个比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是(  )
A.大韩 B.大化 C.大和 D.新罗
2.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突出影响表现在(  )
A.创制了日本文字    B.学习唐诗
C. 接受唐朝的风俗、礼仪 D.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  )
A.把许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D.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4.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 )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
5,无论是中国皇权统治还是西欧王权、教皇封建统治,其建立的基础都是(  )
A.封建等级制 B.封建行会制 C.采邑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
6.中古世纪的西欧,通过武装斗争赢得自治权的最为典型的城市是(  )
A.英国伦敦 B.法国琅城
C.意大利威尼斯 D.法国巴黎
7.促使罗马教皇地位权势日益膨胀的突出事件是(  )
A.查理 马特改革 B.丕平献土
C.琅城起义 D.西欧城市的兴起
8.查理‘马特改革的直接后果是( )
A.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B.法兰克王国的领土不断地扩张
C.基督教会的势力迅速扩大
D.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9.在下列关于中世纪基督教会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
①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
②教会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迫害反对它的人
③教会的土地全是封建君主的赠赐
④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于一切之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势力得到空前加强
B.封建主日益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D.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二、阅读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给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役;农民必须给国家交土特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1)这是哪个国家在何时颁布的改革法令 它是谁颁布的
(2)这一次改革史称什么?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国农民要承但哪些义务
(4)这次改革对该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西罗马帝国被刚刚走出原始森林的日耳曼人灭亡之后,西方的古典文明毁灭了,欧洲进入了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与此同时,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处的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在经济方面,几百年来拜占廷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在文化上,拜占廷文明以其兼收并蓄而显繁荣灿烂之势。然后,拜占廷帝国就在这种卓越中洋洋自得,在以后的时日里,它无视西欧在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而依然陶醉于过去的荣誉和光辉之中。这种封闭保守的做法持续了几个世纪,拜占廷帝国衰落了,最终被时代抛弃,于l453年灭亡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请回答:
(1)拜占廷的历史命运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2)上述史实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3)西罗马帝国何时被日耳曼人灭亡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考查再现日本岛内出现奴隶制国家的相关史实。
2.D 解析:经辨析,A、B、C为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生活文化影响,大化改新则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全方位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C 解析:此题考查大化改新主要内容理解情况,A、B、D均为经济方面内容。
4.B 解析: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善于学习的特点。5 d 点拨:封建等级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行会制,是手工业方面的制度,采邑制只是西欧封建土地制度的具体形式,只有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中外封建统治的基础。
6.B 解析:1112年,琅城人民起义,一直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赢得自治权,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兴起的典型。
7.B 解析:公元751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把用武力夺取的罗马附近的土地献给教皇,奠定了教皇领地的基础,促使教皇权势日益膨胀。
8.A 解析:查理 马特改革采邑制,使各封建主之间主臣关系依次隶从,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
9.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督教会的认识。基督教的土地除了封建君主的赠赐外,还包括教会自己霸占的土地。故排除含③的选项。答案选B。
10.C解析:随着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从形成的市民阶层中分化出来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二、简答题。
11.(1)是日本646年颁布的;孝德天皇。
(2)大化改新。
(3)农民必须承担租、庸、调,男子还有服兵役的义务。
(4)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2.(1)拜占廷的历史命运告诉我们:一种文明是否能够健康地走向前进,在于它是否能够虚心地学习、接受外来文明,是否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的文明进行交往;开放宽容带来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闭关锁国是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而落后就要挨打。
(2)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要继续扩大开放,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我国的发展。
(3)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