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分式
姓名
学号
编号:01
【学习内容】分式的概念
【学习目标】
透析分式的概念;2.探究分式存在的条件;3.探究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4.探究求分式的值。
【自主学习】
1、3.4是(
),是(
).
整数
B、分数
C、小数
2、如果以3.4和为迷面,那么你能各猜出一个成语吗
某长方形画的面积为Sm2,长为8m,则它的宽为
m.
某长方形画的面积为Sm2,长为xm,则它的宽为
m.
5、把体积为Vm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m2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m.
6、如果面积分别为x公顷,y公顷的稻田,分别产稻谷akg,bkg,那么这两块稻田平均每公顷产稻谷
kg.
7、代数式子、、的共同点有(1)
(2)
8、什么叫分式?
9、写出5个分式:
6、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哪两个条件?
【合作探究】
探究一:分式是否存在。
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不存在?
探究二:分式的值为0.
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为0
探究三:求分式的值.
求下列条件下分式的值:
(1)x=3;
(2)x=-0.4.
【同伴交流】
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分式 哪些是整式 两类式子的区别是什么
2、某村有m个人,耕地5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
公顷。
3、一辆汽车行驶a千米用b小时,它的平均车速为
千米/时。
4、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存在)?
5、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无意义(不存在)?
6、当x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0
7、求下列分式的值:
(1),其中;
(2),其中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不是分式的是(
)
A、
B、
C、
D、
2、要使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应满足(
)
A、x=2
B、x≠2
C、x=-1
D、x≠-1
3、当a为任何实数时,下列分式中一定有意义的一个是(
)
A、
B、
C、
D、
4、已知分式的值为0,那么x的值是( )
A.﹣1
B.﹣2
C.1
D.1或﹣2
5、已知x2﹣3x﹣4=0,则代数式的值是( )
A.3
B.2
C.
D.
填空题
1、若分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当x=_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0.
3、当a=2017时,分式的值是________.
4、若,则=
.
5、对于x的同取值,求出分式的值:
x
-2
-1
0
1
2
三、解答题
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分式
在整式x,x+1,x2-1中任意选择两个,将其中一个作为分子,另一个作为分母组成分式,请写出所有能组成的分式。
3、当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是0
?
4、当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不存在?
5、下列各分式中x取什么值时,其分式有意义?
,
第1章
分式
姓名
学号
编号:02
【学习内容】分式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探究分式符号变化;3.探究分式的约分;4.探究最简分式。
【自主学习】
,,其依据是: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值
。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它们的一个公约数,分数的值
。
有一列匀速行使的火车,如果t
小时行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s
千米,那么2t
小时行使2s
千米、3t
小时行使3s
千米、…
n
t小时行使ns
千米,火车的速度可以分别表示为
km/h、
km/h、
km/h、…
km/h,这些分式的值相等吗?
与分数类似,猜想分式的基本性质,并用数学式子表示结论。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能否去掉"不等于零"为什么?
下列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合作探究】
探究一:符号变化。
将分式的分母变为2x-1,将分式的分子变为x2-1.
探究二:什么叫作分式的约分?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填空:
探究三:最简分式.
1、把下列分式化成最简分式:
(1);
(2).
2、求值:,其中x=5,y=3.
【同伴交流】
1、下列分式哪个是最简分式?为什么?
2、填空并说明理由
(1)=;
(2)=
。
3、先约分,再求值:,其中x=2,y=3.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是最简分式的是(
)
A、
B、
C、
D、
2、分式可变形为( )
A.
B.
-
C.
D.
-
3、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为原来的5倍,那么这个分式的值(
)
A.扩大为原来的5倍;
B.不变
C.缩小到原来的
;
D.扩大为原来的倍
4、使等式=自左到右变形成立的条件是(
)
A.x<0
B.x>0
C.x≠0
D.x≠0且x≠7
5、当x=5,y=2时,分式的值是( )
A.-6
B.10
C.9
D.
填空题
1、约分=________.
2、化简得________,当m=-1时,原式的值为
.
3、当a=2017时,分式的值是________.
4、若,则=
.
5、写出等式中未知的分子或分母:
①=
②
③=
④
;
三、解答题
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最简分式
2、化简:
(1);
(2)
(3)
3、先约分,再求值:,其中x=3.
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分式变形成与它相等的式子。(写出5个)
5、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①
②
③
④
第1章
分式
姓名
学号
编号:03
【学习内容】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学习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法和除法法则;2.探究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3.探究因式分解在分式的乘法和除法中的运用;4.探究先化简,再求分式的值。
【自主学习】
1、观察下列运算,运算方法正确吗?为什么?
猜一猜
3、如果你的猜想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
把_____________作为积的分子,
把_____________作为积的分母,并把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分;
两个分式相除,
把_____________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______。
4、请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
【合作探究】
探究一:运用分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法则直接计算:
(1)
;
(2)
探究二:因式分解在分式计算中的运用。
计算:(1).
(2)÷()
(3)
探究三:先化简,再求值.
÷
其中.
【自主练习】
选择题
1、下列分式,,,中最简分式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分式约分后得(
)
A.;
B.
;
C.
;
D.
.
3、分式计算①,②,③,④所得的结果仍是分式的是(
)
A.只有①;
B.有①④;
C.只有④;
D.不同以上答案.
4、计算结果为(
)
A.;
B.b2x;
C.-;
D.-.
5、下列各式中,化简成最简分式后得的是(
)
A.;
B.
;
C.;
D.
.
二、填空题
1、当x
时,分式的值为0.
2、当
时分式无意义。
3、
4、计算:=
。
5、若,则
。
三、解答题
1、计算:
(1)×
(2)÷()
(3)
2、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第1章
分式
姓名
学号
编号:04
【学习内容】分式的乘方
【学习目标】1.自学分式的乘方;2.探究分式乘方的运算;3.探究分式因式分解后的乘方运算;4.探究分式的幂规律。
【自主学习】
1、运用乘方的意义完成下列各题:
34=
,
。
2、运用乘方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法则完成下列各题:
3、仔细观察这两题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完成下面的填空:
()k
=___________(k是正整数)
即分式的乘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
(1)
(2)
【合作探究】
探究一:分式的乘方运算。
计算:
探究二:分式中因式分解后的乘方.
计算:()3·(-)2
探究三:幂的规律.
如图,取一条长度为1个单位的线段AB,
第一步(n=1时):把线段AB三等分,以中间一段为边作等边三角形,然后去掉这一段,就得到由4条相等的线段组成的折线(如图);
第二步(n=2时):把上述拆线中和每一条线段重复第一步的做法。
如此重复进行,则第n步得到的折线总长度为______.
第几步
线段的条数
每条线段的条数
拆线总长度
第一步(n=1时)
4
第二步(n=2时)
16
(
)2
第三步(n=3时)
64
(
)3
...
...
...
...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
B、
C、
D、
2、下列分式,,,中最简分式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3、计算的结果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4、已知分式的值为0,那么x的值是( )
A.﹣1
B.﹣2
C.1
D.±1
5、已知,则的值是( )
A.3
B.2
C.1
D.
填空题
1、计算:=________.
2、化简:=
.
3.计算=
.
4、计算(-)2·(-)3÷(-)4=
.
5、若,且a≠2,则=
.
三、解答题
1、计算:()2·()3·()2
2、先化简,再求值:()3÷·[]2,其中a=-,b=
第1章
分式
姓名
学号
编号:05
【学习内容】同底数幂的除法
【学习目标】1.归纳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2.探究公式的直接运用;3.探究公式中底数的变换;4.探究公式的逆用。
【自主学习】
问题:一种液体每升含有1012个有害细菌,为了试验某种杀菌剂的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实验,发现1滴杀虫剂可以杀死109个此种细菌.要将1升液体中的有害细菌全部杀死,需要这种杀菌剂多少滴?
2×2=
5×5=
10×10=
a·a=
3、(
)×2=2,(
)×5=5,(
)×10=10,(
)×a=a
4、由上可知: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是
。
5、运用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计算:
2÷2=(
),5÷5=(
),10÷10=(
),a÷a=(
)
6、猜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
,指数
。用公式表示为
。
。
【同伴交流】
1、填空:
a×(
)=a;m×(
)=m;x×x×(
)=x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①x÷x=x
②6÷6=6
③a÷a=
a
④(-c)÷(-c)
=-c
【合作探究】
探究一:公式的直接运用。
计算。①x÷x
②m÷m
③(xy)÷(xy)
④(m-n)÷(m-n)
⑤(n为正整数)
探究二:公式中底数的变换.
计算:(1)2x2y3÷xy2;
(2)-x÷(-x);
探究三:公式的逆用.
若3
=5,3=2,求3m-n和3的值: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a÷(-a)=-a
B.
a÷a=1
C.
(-a)÷(-a)=0
D.
a÷a=a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3m-5÷a5-m=a4m+10
B.x4÷x3÷x2=x3
C.(-y)5÷(-y)3=-y2 D.ma+2b÷mb-a=m2a+b
3、下列计算错误的有(
)
①a8÷a2=a4;
②(-m)4÷(-m)2=-m2;
③x2n÷xn=xn;
④-x2÷(-x)2=-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mn)6÷(mn)3=mn3
B.(x+y)6÷(x+y)2·(x+y)3=x+y
C.X10÷x10=0
D.(m-2n)3÷(-m+2n)3=-1
5、若x2m+nyn÷x2y2=x5y,则m、n的值分别为( ).
A.m=3,n=2 B.m=2,n=2 C.m=2,n=3
D.m=3,n=1
二、填空题
1、a8÷a4=_____;
2、(-b)9÷(-b)7=________;
3、(-x)7÷x2=
;
4、(y5)4÷y10=_______;
5、(-xy)10÷(-xy)5=_________.
解答题
1、计算:(1)(-)15÷(-)12;
(2);
(3)a3m+1÷am
(m为正整数)
2、计算:[(xn+1)4·x2]÷[(xn+2)3÷(x2)n].
已知xa=24,xb=16,求xa-b的值.
4、计算:(1)
(2)
第1章
分式
姓名
学号
编号:06
【学习内容】零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
【学习目标】1.归纳零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意义;2.探究底数字母满足的条件;3.探究有关的计算;4.探究数或式形式的变换。
【自主学习】
1、先分别利用除法的意义填空:
(1)32÷32=(
)
(2)103÷103=(
)
(3)am÷an=(
)(a≠0)
再利用am÷an=am-n的方法计算:
(1)32÷32
(2)103÷103
(3)am÷an(a≠0)
你从以上计算中受到什么启发?
2、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来计算:
(1)
(2)
(3)
由除法的意义计算:
(1)
(2)
(3)
你从以上计算中受到什么启发?
3、零次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规定分别是:
。
【同伴交流】
计算:
(1)
(4)
(2)
(5)
(3)
(6)
【合作探究】
探究一:底数中字母的满足的条件。
1、若成立,则满足什么条件?
2、如果代数式有意义,求x的取值范围。
探究二:有关计算.
1、计算:
2、计算:
(1)
(2)
(3)
探究三:数或式形式的变换.
1、将下列各式写成分式的形式:(1)x-3;
(2)-5x-2y3
2、小数表示3.14×10-5
3、把下列各数表示为a×10n(1≤a<10,n为整数)的形式.
(1)12000;
(2)0.0021;
(3)0.0000501.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a2÷a=a2
B.(-a)6÷a2=(-a)3=-a3
C.a2÷a2=a2-2=0
D.(-a)3÷a2=-a
2.如果(x-2)0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B.x<2
C.x=2
D.x≠2
3.在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A.a2m÷am÷a3=am-3
B.am+n÷bn=am
C.(-a2)3÷(-a3)2=-1
D.am+2÷a3=am-1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1)=-1
B.(-1)=-1
C.(-1)0=-1
D.│-1│=-1
5、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A、-0.001)0=0
B、0.1-2=0.01
C、(3×4-12)0=1
D、
二、填空题
1、计算:
(1)-0.10=________;
(2)(-0.1)0=_______;
(3)(-0.5)-2=_______;
(4)(-)-1=________.
(-3.14)0=_____.
3、当x______时,(3x+2)0=1有意义,若代数式(2x+1)-4无意义,则x=________.
4、若3n=27,则21-n=______.5、若=2x,则x=________.
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53为________.
解答题
1、用分数或整数表示下列各负整数指数幂的值.
(1)10-3;
(2)(-0.5)-3;
(3)(-3)-4.
2、计算:
(1)950×(-5)-1;
(2)3.6×10-3;
(3)a3÷(-10)0;
(4)(-3)5÷36.
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
(1)2×10-7;
(2)3.14×10-5;
(3)7.08×10-3;(4)2.17×10-1.
4、用10的整数指数幂表示下列各数:100000,0.1,1,0.00001,-0.001.
5、计算:(1)10-4×(-2)0;
(2)(-0.5)0÷(-)-3.
6、化简下列各式,使结果不含负指数:
(2)
(3)
7、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2.844×107米/时,一辆汽车的速度是100千米/时,试问这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这辆汽车的多少倍?
第1章
分式
姓名
学号
编号:07
【学习内容】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学习目标】1.归纳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2.探究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自主学习】
1、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有哪些
当都是整数时,当时,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
商的乘方:
2、设,计算下列各式:
(1)
(2)
【合作探究】
探究一:计算。
计算下列各式:(1);(2)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算式结果是-3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计算:
___;
;
。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2009= .
0.00000000108= .
3、计算(-4×106)÷(2×103)=_____.____
__.
=_________.
三、解答题
计算、(1)
(2)(-3a)3-(-a)·(-3a)2
(4)
(4)
(m为偶数,)
第1章
分式
姓名
学号
编号:08
【学习内容】同分母的分式的加法和减法
【学习目标】1.归纳同分母的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2.探究计算题。
【自主学习】
1、填空:,
2、计算
=
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是
。
类似地,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是:
5、计算:
(提示;本题的特点是分母
,可以
。)
【合作探究】
探究一:计算。
1、计算:
(1)
;
(2)
2、若,求M的值.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计算的结果是(
)
A、m+3
B、m-3
C、
D、
2、计算,其结果是(
)
A、2
B、3
C、x+2
D、2x+6
计算的结果是(
)
A、0
B、2
C、-2
D、2或-2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2a2)3
=6a6
B、-a2b2·3ab3=-3a2b5
C、
D、
解答题
1、计算:(1)
(2)
2、先化简:,再选取一个适当的m的值代入求值。
第1章
分式
姓名
学号
编号:09
【学习内容】异分母的分式的加法和减法
【学习目标】1.归纳异分母的分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2.探究分式的通分运算;
3.探究计算题。
【自主学习】
1、___________.
2、猜想一下:如何计算。
3、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
;
4、的最简公分母是
,通分为_________________;
5、的最简公分母是
,通分为____________;
6、的最简公分母是
;通分为________________
7、的最简公分母是通分为_______;通分为________.
8、计算:(1)-
(2)+
(3)-
(4)+
【合作探究】
探究一:计算。
1、计算:(1)-
(2)-;
2、先化简:,当b=-1时,请你为a任选一个适当的数代入求值。
3、若=+,求A、B的值.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计算的正确结果是(
)。
A.
B.
C.
D.
2、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
)。
A.
B.
C.
D.
3、已知,等于(
)
A、
B、
C、
D、
4、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5、若>
>
,则的值为(
)
A.正数
B.负数
C.零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
。
2、若,则=
。
3、已知则
。
4、若,则=
。
5、计算:a+2-结果为
。
三、解答题
1、化简:(1)
(2)
2、化简:
3、已知三个代数式:(1)(2)
(3),请从中任意选取两个代数式求和,并进行化简。
4、已知,,当时比较值的大小。
第1章
分式
姓名
学号
编号:10
【学习内容】分式方程的解法
【学习目标】1.归纳分式方程的概念;2.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3.探究分式方程的增根和无解。
【自主学习】
1、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服装, 乙每天比甲多加工1件,已知乙加工24件服装所用时间与甲加工20件服装所用时间相同. 甲每天加工多少件服装
如果设甲每天加工x件服装,那么乙每天加工 件服装,
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叫作分式方程?
3、下列方程中哪些是整式方程?哪些是分式方程?
①
;
②;
③
;④;
⑤
4、解方程:+=2-
【合作探究】
探究一:分式方程的解法。
1、解分式方程:
解:最简公分母为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
得:(
)×(×(
)
化简得:
(此方程是
方程)
求解此方程得
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将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
方程,方法是方程两边同乘以
,去掉分母。
2、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x-5)(x
+5),得
解得:
检验:将x=5代入最简公分母(x-5)(x
+5)=0,因此,x=5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从而原分式方程无解。
探究二:分式方程的增根与无解。
1、方程有增根,求m的值.
【同伴交流】
1、解方程: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满足方程的x值是(
)
A.1
B.2
C.0
D.
没有
2、已知,则a等于(
)
A.
B.
C.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分式方程的解为(
)
A.
B.
C.
D.无解.
4、若分式方程有增根,那么k的值为(
)
A.1
B.
3
C.6
D.
9
5、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行30千米到B地,甲比乙每小时少走3千米,结果乙先到40分钟。若设乙每小时走x千米,则可列方程(
)
A.
B.
C.
D.
二、填空题
1、当x_______时,分式的值等于.
2、若使与互为倒数,则x的值是________.
3、已知方程的解为,则a=_________.
4、方程的解是
.
三、解答题
1、解下列分式方程:
(1)
(2);
(3)
第1章
分式
姓名
学号
编号:11
【学习内容】分式方程的应用一
【学习目标】1.归纳分式方程的应用的解题方法;2.探究工程问题;3.探究行程问题。
【自主学习】
1、小明家和小玲家住同一小区,离学校3千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某一天早晨7:20分、7:25分,小玲和小明先后离家骑车上学,恰好在校门口遇上。已知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小玲的1.2倍,试问:小玲和小明骑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设小玲骑车的速度是v米/分,则小明骑车的速度是
,
小玲从家到学校花的时间是
,小明从家到学校花的时间是
,
小玲比小明多花了
分钟。由上述分析可列出方程如下:
=
解这个分式方程,得:
答:
。
【合作探究】
探究一:工程问题。
1、某单位盖一座经济适用房,由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筑一队施工,预计180天能盖成。为了能让职工早日住上新房,由建筑一队、二队同时施工,100天就盖成了。试问:建筑二队的施工效率如何?即,如果由建筑二队单独施工,需要多少天才能盖成?
分析:设由建筑二队单独施工需要x天才能盖成。
由于具体工作量我们并不知道,不妨设盖成这座楼房的工作总量为1,则
筑一队施工1天完成的工作量(即建筑一队的工作效率)是
,
建筑二队施工1天完成的工作量(即建筑二队的工作效率)是
。
建筑一队、二队同时施工,1天完成的工作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
,从而100天完成的工作量是
。而根据题意,两队同时施工100天就盖成了大楼,就可以列出方程:
。
探究二:行程问题。
1、为了方便广大游客到昆明参加游览“世博会”,铁道部临时增开了一列南宁——昆明的直达快车,已知南宁——昆明两地相距828km,一列普通列车与一列直达快车都由南宁开往昆明,直达快车的平均速度是普通快车平均速度的1.5倍,直达快车比普通快车晚出发2h,比普通快车早4h到达昆明,求两车的平均速度?
【自主练习】
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城向另一城市行驶,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辆汽车比第二辆汽车每小时多行10千米,第一辆汽车比第二辆汽车早1小时达到.已知两城间的距离为560千米,求两辆汽车的速度。(只要求列方程,不解)
2.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管,注满这池水,单独开放甲管所需时间是单独开放乙管所需时间的2倍少3小时.若打开乙管注水1小时后,再打开甲管,两管同时注水3小时恰好注满这池水.求单开一管各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注满水池?(只要求列方程,不解)一、选择题
第1章
分式
姓名
学号
编号:12
【学习内容】分式方程的应用二
【学习目标】1.探究商品销售问题;2.探究水费问题。
【自主学习】
1、在直流电路中,电功率W(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瓦)与电压U(伏)、电阻R(欧姆)的关系为:
(①式)一个40瓦的电灯泡接在电压为220伏的直流电路中,电流通过灯泡时的电阻是多少?
2、小红妈:“售货员,请帮我买些梨.”
售货员:“您上次买的那种梨卖完了,建议这次您买些苹果,价格比梨贵一点,不过营养价值更高.”
小红妈:“好,你们很讲信用,这次我照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次一样,也花30元钱.”对照前后两次的电脑小票,小红妈发现:每千克苹果的价是梨的1.5倍,苹果的重量比梨轻2.5千克.
试根据上面对话和小红妈的发现,分别求出梨和苹果的单价.
【合作探究】
探究一:商店销售问题。
1、某商店销售一批服装,每件售价150元,可获利25%。求这种服装的成本价。
探究二:水费问题。
1、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
,小丽家去年12月份的水费是15元,而今年7月份的水费则是30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立方米,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自主练习】
1、为迎接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计划由某校八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级(1)班的3个小组制作240面彩旗,后因一个小组另有任务,改由另外两个小组完成制作彩旗的任务。这样,这两个小组的每个同学就要比原计划多做
4面。如果这3个小组的人数相等,那么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学生?
2、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的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小丽家去年12月份的水费是15元,而今年7月份的水费则是30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3、某校九年级270名师生计划集体外出一日游,乘车往返,经与客运公司联系,他们有座位数不同的中巴车和大客车两种车型可供选择,每辆大客车比中巴车多15个座位,学校根据中巴车和大客车的座位数计算后得知,如果租用中巴车若干辆,师生刚好坐满全部座位;如果租用大客车,不仅少用一辆,而且师生坐完后还多30个座位.求中巴车和大客车各有多少个座位?(只要求列方程,不解)
第2章
三角形
姓名
学号
编号:13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边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2.探究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3.探究等腰三角形的第三边;
4.探究三角形边的大小比较。
【自主学习】
1、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某些三角形:
2、由
的__条线段_______相接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3、三角形可以用符号“___”表示。
如图三角形ABC,记作“______
”
三个顶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三个内角分别为___________,三条边分别为____________
。
4、顶点A所对的边用_____
或_____表示。
顶点B所对的边用_____或____表示。
顶点C所对的边用_____或_____表示。
5、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画图,写出其角与边)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
如图,在三角形中,分别量出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并计算任意两边之和以及任意两边之差。发现了什么?
a=
cm;
b=
cm;
c=
cm;
①a+b
c,
a+c
b,
b+c
a;
②a-b
c,
a-c
b,
b-c
a;
通过上述的测量和计算,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①
② .
探究二:等腰三角形的第三边。
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是5㎝,则它的第三边长为
多少cm?
探究三:三角形的边的大小比较。
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边AC上一点,AD=BD,试判断AC与BC的大小.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①2、4、5
,
②8、7、15,③13、12、20,④
5、5、11.
能组成三角形的有(
)组。
A、1
B、2
C、3
D、4
2、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7㎝,8㎝,15㎝
B、15㎝,20㎝,5㎝
C、6㎝,7㎝,5㎝
D、7㎝,6㎝,14㎝
3、下列图形中,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
)
4、等腰三角形某两边的长分别为2㎝和4㎝,第三边的长为(
)
A、2㎝
B、4㎝
C、8㎝
D、2㎝或4㎝
二、填空题
1、顶点是A、B、D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记作
。
2、如图所示,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其中以AB为一边的三角形有
个,以∠C为一个内角的三角形有
个。
3、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可把三角形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包含等边三角形)。
4、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5㎝,8㎝,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
。
5、等腰三角形某两边的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cm
.
三、解答题
1、如图,写出所有的三角形及角与边。
第2章
三角形
姓名
学号
编号:14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
【学习目标】1.理解概念;2.会画图形;3.探究其性质;4.探究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自主学习】
1、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
与
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
2、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
与
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
与它对边
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中线。
4、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画出其中一条边上的中线、高以及这条边所对的角的平分线。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三角形角平分线与中线的性质。
在△ABC中,AD
是角平分线,BE是中线,∠BAD=400,则∠CAD=
,若AC=6cm,则AE=
。
探究二:三角形周长之差与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已知,如图,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中线,高线,且AB=5cm,AC=3cm;则△ABD和△ADC的周长之差等于
cm;△ABD与△ACD的面积关系是
.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B
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C
三角形的三条高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内
D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均在三角形外
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
)
A.射线;
B.直线;
C.线段;
D.线段或射线.
4、在△ABC中,AD为BC边的中线,若△ABD与△ADC的周长差为3,AB=8,则AC的长为(
)
A
、5
B
、7
C
、9
D
、1
1
二、填空题
1、在△ABC中,AD
是中线,CE是高,AB=6cm,CE=4cm,
则△ABD的面积为
。
三、解答题
1、如图,
在ABC中,
请作图:
①画出ABC的一条角平分线;
②画出ABC中AC边上的中线;
③画出ABC中BC边上的高.
2、分别求出图中三角形的面积(阴影三角形)
3、如图,CD是∠ACB的平分线,DE∥BC,∠B=700,∠ACB=500,
求∠EDC,∠ADC的度数。
第2章
三角形
姓名
学号
编号:15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学习目标】1.猜想三角形内角和度数;2.推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探究外角;4.探究三角形角的求法。
【自主学习】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画图,并用几何语言表示出来)
2、三角形的的一边与另一边的
线所组成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外角。
3、一个三角形有
个内角,有
个外角。与同一个内角相邻的外角有
个,它们是
关系。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
5、三角形按角分类:
。(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如图,已知:
求证:
证明:
探究二:三角形的外角。
∠1+
=180°,∠2+
=180°,∠3+
=180°。
将以上三式相加,得:∠1+∠2+∠3+
+
+
=
①
而
∠ACB+∠BAC+∠ABC=180°②
将①式与②式相比较,可得:∠1+∠2+∠3=
。
探究三:三角形角的求法。
在△ABC中,∠A的度数是∠B的度数的3倍,∠C比∠B大150,求∠A、∠B、∠C的度数.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B.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一定大于第三个内角;
C.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D.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
2、△ABC中,∠A+∠B=120°,∠C=∠A,则△ABC是(
)
A.钝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3、在△ABC中,∠A-∠B=350,∠C=55°,则∠B等于(
)
A.50°
B.55°
C.45°
D.40°
4、已知△ABC的内角和满足∠A+∠B=∠C,则△ABC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无法确定
5、如图,∠A+∠B+∠C+∠D+∠E+∠F=(
)
A、180°
B、360°
C、450
D、720°
二、填空题
1、△ABC中,∠A=70°,∠B=45°,则∠C=
。
2、△ABC中,∠C=58°,则∠A+∠B=
。
3、在△ABC中,∠A
=∠B
=
4∠C,则∠C
=
;
4、如图,∠A=80°,∠2=130°,则∠1=_
度
5、如图,
△ABC的内角平分线交于点O,若∠BOC=1300,
则∠A=_
度。
三、解答题
1、已知△ABC中,∠A:∠B:∠C=2:3:4,求△ABC的内角各为多少度?
2、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方向,求∠ABC是多少度?
3、已知△ABC中,∠A=2∠B=∠C,求△ABC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4、如图:已知△ABC中,∠ABC=∠C=2∠A
,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
5、如图△ABC中,CD平分∠ACB,DE∥BC,∠A=70°,∠ADE=50°,求∠BDC的度数。
第2章
三角形
姓名
学号
编号:16
【学习内容】命题。
【学习目标】1.了解概念;2.探究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3.探究命题的逆命题。
【自主学习】
举例说明什么是定义?
2、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对事情作了判断的语句是否正确?
①对顶角相等;②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④a、b两条直线平行吗?⑤温柔的李明明;⑥玫瑰花是动物;⑦若a2=4,求a的值;⑧若a2=b2,则a=b。
3、填空:
①
叫作命题。
②命题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
例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条件是
,结论是
。
③命题一般都能写成“
”
形式。“如果”引出的部分是
,“那么”引出的部分是
。
例如命题:
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为:
。
④正确的命题叫
;错误的命题叫
。
【合作探究】
探究一: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对顶角相等。
同角的余角相等。
探究二:命题的逆命题。
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命题①
邻补角互补;②
对顶角相等;③
同旁内角互补;④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⑤直线都相等,其中真命题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是(
)
A.
假命题
B.
真命题
C.
定义
D.
定理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是(
)。
A.
定义
B.
公理
C.
定理
D.
假命题
4、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
A.
相等
B.
互补
C.
互余
D.
相等或互补
5、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
)
A.
定义
B.
定理
C.
公理
D.
真命题
二、填空题
1、指出下列各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如果AB⊥CD,垂足是O,那么∠AOC=90°;
条件是:
结论是:
。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条件是:
结论是:
。
2、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⑴对顶角相等;
。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⑷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夹角为直角;
。
三、判断题:(是命题打“√”,不是命题打“×”)
①作线段。(
)
②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同位角相等。(
)
③垂线段比斜线段短。(
)
④如果,那么。(
)
⑤延长AB到C,使BC=AB。(
)
四、判断题:(是真命题打“√”,是假命题打“×”)
①凡是直角都相等。(
)②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
③如果,那么。(
)④同角的余角相等。(
)
五、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
⑴对顶角相等;
。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⑷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夹角为直角;
。
第2章
三角形
姓名
学号
编号:17
【学习内容】命题的证明。
【学习目标】1.了解概念;2.探究证明两种方法。
【自主学习】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商为-1;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如果AB⊥CD,垂足是O,那么∠AOC=90°
2、什么叫证明?
举例说明什么叫举反例?
写出证明的三大步骤:
【合作探究】
探究一:证明方法。
求证: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探究二:证明。
1、如图,∠A+∠D=180°,求证∠B+∠C=180°.
证明:(已知)
(
)
∠B+∠C=180°(
)
2、如图(自己画图),已知AB⊥BC,BC⊥CD,且∠1=∠2。求证:BE∥CF.
证明:∵AB⊥BC,BC⊥CD(已知)
∴
=
=90°(
)
∵∠1=∠2(已知)
∴
=
(等式性质)
∴BE∥CF(
)
探究二:反证法。
已知:∠A、∠B、∠C是△ABC的内角.
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600.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
A、若a⊥c,b⊥c,则a⊥b
B、若a∥b,b∥c,则a∥c
C、若a⊥c,b⊥c,则a∥b
D、若a⊥c,b∥a,则b⊥c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10°,则它的底角为(
).
A、55°
B、70°
C、55°或70°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如图1,点D,E分别是AB,AC上的点,连结BE,CD.若∠B=∠C,则∠AEB与∠ADC的大小关系是(
).
A、∠AEB>∠ADC
B、∠AEB=∠ADC
C、∠AEB<∠ADC
D、不能确定
(1)
(2)
(3)
4、如图2,在锐角△ABC中,CD和BE分别是AB和AC边上的高,且CD和BE交于点P,若∠A=50°,则∠BPC的度数是(
).
A、150°
B、130°
C、120°
D、100°
10.如图3,如果AB∥CD,那么角α,β,γ之间的关系式为(
).
A、α+β+γ=360°
B、α-β+γ=180°;
C、α+β+γ=180°
D、α+β-γ=180°
二、填空题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互补”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2、命题“直角都相等”的条件是_____
___,结论是____________.
3、如图1,AD,A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B=50°,∠C=70°,则∠EAD=______.
(1)
(2)
(3)
4、如图2,已知∠BDC=142°,∠B=34°,∠C=28°,则∠A=________.
5、如图3,已知DB平分∠ADE,DE∥AB,∠CDE=82°,则∠EDB=_____,∠A=______.
三、解答题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若是假命题,举出反例.
(1)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2)若a+b=0,则ab=0;
2、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
(1)∵a∥b,∴∠1=∠3(_________________);
(2)∵∠1=∠3,∴a∥b(_________________);
(3)∵a∥b,∴∠1=∠2(__________________);
(4)
∵a∥b,∴∠1+∠4=180
(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a∥b(__________________);
(6)∵∠1+∠4=180 ,∴a∥b(_______________).
3、已知:如图AB⊥BC,BC⊥CD且∠1=∠2,求证:BE∥CF
证明:∵AB⊥BC,BC⊥CD(已知)
∴
=
=90°(
)
∵∠1=∠2(已知)
∴
=
(等式性质)
∴BE∥CF(
)
4、已知,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1=∠2,∠3=∠4。
求证:AD∥BE。
证明:∵AB∥CD(已知)
∴∠4=∠
(
)
∵∠3=∠4(已知)
∴∠3=∠
(
)
∵∠1=∠2(已知)
∴∠1+∠CAF=∠2+∠CAF(
)
即∠
=∠
5、已知:如图,在△ABC中,∠A=∠ABC,直线EF分别交△ABC的边AB、AC和CB的延长线于D、E、F.求证:∠F+∠FEC=2∠A.
第2章
三角形
姓名
学号
编号:18
【学习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探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自主学习】
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
,另一条边叫
,两腰所夹的角叫
,底边与腰的夹角叫
。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将等腰三角形沿对称轴对折,找出重合的线段和角,由此你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4、等边三角形是
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分别是
。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三线合一。
如图,在△ABC中
eq
\o\ac(○,1)∵AB=AC,∠BAD=∠CAD
∴BD
=
,
⊥
。
∵AB=AC,BD=CD
∴∠BAD=
,
⊥
.
∵AB=AC,AD⊥BC
∴∠BAD=
,
BD=
.
探究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求证: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且都等于60o。
探究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运用。
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求△ABC各角的度数。
.
2、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且AD=AE.
求证:BD=CE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
A.顶角的平分线
B.底边上的高
C.底边上的中线
D.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正△ABC的两条角平分线BD和CE交于点I,则∠BIC等于(
)
A.60°
B.90°
C.120°
D.150°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40°
B.50°
C.60°
D.30°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100°
B.100°或40°
C.40°
D.80°
5、如图,C、E和B、D、F分别在∠GAH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若∠A=18°,则∠GEF的度数是(
)
A.80°
B.90°
C.100°
D.108°
二、填空题
1、等腰△ABC的底角是60°,则顶角是________度.
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指__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和另一腰的夹角为40o,则底角为
。
4、如图,△ABC中AB=AC,EB=BD=DC=CF,∠A=40°,则∠EDF的度数是_____.
5、△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
(1)∵AD平分∠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D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BAC=500,AD=5,CD=2,求∠BAD的度数和△ABC的面积。
2、如图,在△ABC中,AB=AC,∠A=30o,BF=DF,EF=EC,求∠DFE的度数。
3、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ACB与∠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BD的延长线交AC于E,求∠EDC的度数.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求证:∠ABC=∠ADC.(提示:连接BD)
第2章
三角形
姓名
学号
编号:19
【学习内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1.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3.探究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自主学习】
1、问题:如图,位于在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2、我们把上述问题一般化,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用几何语言表示出来)
3、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
三角形。
4、请用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解决第2题中的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
求证:三个角都是60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探究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二。
求证: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探究三:判定定理的运用。
1、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C=OD,
求证:OA=OB
.
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自主练习】
1、如图,∠A=36°,∠DBC=36°,∠C=72°,分别计算∠1.∠2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2、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3、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E.问图中哪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AB=10㎝,AC=12㎝,求△ADE的周长.
4、如图,AD∥BC,BD平分∠ABC.
求证:AB=AD.
5、如图,∠A=∠B,CE∥DA,CE交AB于E,EB=EC,求证:△CEB是等边三角形
6、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分别交AB、AC于D、E。
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
第2章
三角形
姓名
学号
编号:20
【学习内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学习目标】1.归纳概念;3.探究其性质定理与逆定理。
【自主学习】
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语言叙述:
已知:
结论:
几何语言表示:∵
,
∴
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语言叙述:
已知:
结论:
几何语言表示:∵
∴
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合作探究】
探究一: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与逆定理运用。
1、如图在△ABC中,AD是∠BAC平分线,AD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延长线于F.E
求证:(1)∠EAD=∠EDA
;
(2)DF∥AC
(3)∠EAC=∠B
2、如图,△ABC中,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连接OA、OB、OC.
求证:点O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为直线CD上的一点,已知线段PA=5,则线段PB的长度为( )
A、6
B、5
C、4
D、3
2、如图,等腰△ABC中,AB=AC,∠A=2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连接BE,则∠CBE等于( )
A、80°
B、70°
C、60°
D、50°
3、如图,在Rt△ABC中,∠C=90°,∠B=3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B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E=BE
B、AC=BE
C、CE=DE
D、∠CAE=∠B
4、如图,AC=AD,BC=BD,则有( )
A、AB垂直平分CD
B、CD垂直平分AB
C、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
D、CD平分∠ACB
二、填空题
1、已知:线段AB及一点P,PA=PB,则点P在
上.
2、已知:如图,∠BAC=1200,AB=AC,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则∠ADC=
.
3、△ABC中,∠A=500,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DBC的度数
.
4、△ABC中,DE.FG分别是边AB.AC垂直平分线,则∠B
∠BAE,∠C
∠GAF
,
若∠BAC=1260,则∠EAG=
.
5、如图,△ABC中,AB=AC=17,BC=16,DE垂直平分AB,则△BCD的周长是
.
三、解答题
1、如图,已知:线段CD垂直平分AB,AB平分.
求证:.
2、已知:如图,DE是△ABC的AB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D、E,AE平分∠BAC,若∠B=300,求∠C
3、有特大城市A及两个小城市B.C,这三个城市共建一个污水处理厂,使得该厂到B.C两城市的距离相等,且使A市到厂的管线最短,试确定污水处理厂的位置.
X
K
b1.
Com
第2章
三角形
姓名
学号
编号:21
【学习内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学习目标】1.理解定义;2.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3.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其性质及运用。
【自主学习】
1、观察思考: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形状
,大小
.)
①
②
③
2、你从上面三组中发现它们可以
。
3、
叫作全等图形。
4、
叫作全等三角形。
【合作探究】
探究一: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
1、
平移
(平行移动)
翻折
旋转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
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全等的一种策略.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对应顶点(三个)---重合的顶点
、对应边(三条)---
重合的边、对应角(三个)---
重合的角.
请同学们写出上图甲、乙、丙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图甲:
对应边是:
对应顶点是:
对应角是:
。图乙:
对应边是:
对应顶点是:
对应角是:
。图丙:
对应边是:
对应顶点是:
对应角是:
。
3、“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1)如图甲记作:△ABC≌△DEF
读作:△ABC全等于△DEF
(2)如图乙记作:
读作:
(3)如图丙记作:
读作:
注意: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探究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相等.
1、如图,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DEF.
A
D
B
C
E
F
用几何语言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表示如下:
∵
∴
已知△ABC≌△DEF,
∠A=860,
∠B=250,DF=10cm,求∠E的度数及AB的长.
2、如图,已知△ABC≌△AEF,∠B=∠E,AB=AE,
(1)请写出其它的对应边、对应角;(2)∠BAE=∠CAF吗 为什么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④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正确的说法是(
)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4
B.3
C.2
D.1
3、如图1,△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如果AB=5,BD=6,AD=4,那么BC等于
(
)
A.6
B.5
C.4
D.无法确定
图1
图2
图3
4、如图2,△ABC≌△AEF,若∠ABC和∠AEF是对应角,则∠EAC等于
(
)
A.∠ACB
B.∠CAF
C.∠BAF
D.∠BAC
5、如图3,△ABC≌ΔADE,若∠B=80°,∠C=30°,∠DAC=35°,则∠EAC的度数为
(
)
A.40°
B.35°
C.30°
D.25°
二、填空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这是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质.
2、如果ΔABC≌ΔDEF,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
3、如图1,ΔABC≌ΔDCB.若∠D=74°∠DBC=38°,则∠A=_____。
图1
图2
图3
4、如图2,已知△ABE≌△DCE,AE=2
cm,BE=1.5
cm,∠A=25°,∠B=48°;那么DE=_____cm,∠D=_____.
5、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_____变化了,但__________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图形。
三、解答题
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
2、如图,△ABE≌△ACD,AB与AC,AD与AE是对应边,已知:∠A=43°,∠B=30°,
求∠ADC的大小.
3、如图,△
ABD
≌
△CDB,若AB=4,AD=5,BD=6,
求BC、CD的长.
4、如图,已知:1-7所示,以B为中心,将Rt△EBC绕B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若∠E=35°,求∠ADB的度数.
5、如图,AB⊥BC,ΔABE≌ΔECD.判断AE与D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2章
三角形
姓名
学号
编号:22
【学习内容】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一(SAS)。
【学习目标】1.理解SAS;2.探究SSA条件能否证三角形全等;3.探究SAS的运用。
【自主学习】
1、实验:画一个△ABC,使∠A=450,AB=3cm,AC=4cm.
2、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
3、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一是:
语言叙述:两边及其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用几何语言表述如下:
在△ABC和中,
∵
∴△ABC≌
【合作探究】
探究一:符合SSA条件三角形是否全等。
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画图举反例说明)
探究二:SAS定理的运用.
1、如图:OA=OD,OB=OC,
求证:△ABO≌△DCO
证明:在△ABO和△DCO中,
OA=OD(
)
_=_(
)
OB=OC(
)
△ABO≌△DCO(
)
2、如图:已知AB=DC,∠ABC=∠DCB,
求证:AC=BD
证明:在△BCD和△CBA中,
AB=DC
(
)
∠ABC=∠DCB(
)
BC=________(
)
△BCD≌_______,(
)
AC=________(
)
3、已知: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F.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BD、AC相交于点O,若OA
=
OD,用“SAS”说明△AOB≌△DOC,还需要的条件是
(
)
A.AB
=
CD
B.OB
=
OC
C.∠A
=∠D
D.∠AOB
=
∠DOC
2、如图,在和中,已知,,根据(SAS)判定
,还需的条件是( )
A.
B.
C.
D.以上三个均可以
3、下面各条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的是( )
A.AB=DE,∠A=∠D,BC=EF B.AB=BC,∠B=∠E,DE=EF
C.AB=EF,∠A=∠D,AC=DF
D.BC=EF,∠C=∠F,AC=DF
4、如图,相交于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已知,,.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有(
).
B.
C.AB=BC
D.
二、填空题
1、如图,已知:AD∥BC,AD=CB,AE=CF.
求证:∠D=∠B.
证明:∵AD∥BC,
∴∠A=∠
(两直线平行,
相等).
∵AE=CF,
∴AF=
.
在△AFD和△CEB中,
∴△AFD≌△CEB(
).
∴
=
.
三、解答题
1、如图,已知∠1=∠2,AO=BO,求证:△AOP≌△BOP
2、如图,AE=DB,BC=EF,BC∥EF,说明△ABC和△DEF全等的理由.
3、如图,把两根钢条,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工人把这种工具叫卡钳)只要量出的长度,就可以知道工件的内径是否符合标准,你能简要说出工人这样测量的道理吗?
4、如图,已知在中,,.求证:.
第2章
三角形
姓名
学号
编号:23
【学习内容】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二(ASA)。
【学习目标】1.理解ASA;2.探究ASA的运用。
【自主学习】
1、实验:画一个△ABC,使∠A=450,∠B=450,AB=5cm.
2、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
3、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二是:
语言叙述: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用几何语言表述如下:
【合作探究】
探究一:ASA运用。
1、如图所示,∠ABC=∠DCB,∠ACB=∠DBC,试说明△ABC≌△DCB.
解:
在△ABC和△DCB中,
∠ABC=∠DCB(
)
_=_(
)
∠ACB=∠DBC(
)
△ABC≌△DCB(
)
2、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FB=CE,AB∥ED,AC∥FD,
求证:AB=DE
2、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点O,AB=AC,
∠B=∠C,求证:BD=CE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能确定△ABC≌△DEF的条件是
(
)
A.AB=DE,BC=EF,∠A=∠E
B.AB=DE,BC=EF,∠C=∠E
C.∠A=∠E,AB=EF,∠B=∠D
D.∠A=∠D,AB=DE,∠B=∠E
2、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
3、AD是△ABC的角平分线,作DE⊥AB于E,DF⊥AC于F,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DE=DF
B.AE=AF
C.BD=CD
D.∠ADE=∠ADF
二、解答题
1、阅读下题及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如图,AB和CD相交于点O,且OA=OB,∠A=∠C.那么△AOD与△COB全等吗?若全等,试写出证明过程;若不全等,请说明理由.
答:△AOD≌△COB.
证明:在△AOD和△COB中,
∴
△AOD≌△COB
(ASA).
问:这位同学的回答及证明过程正确吗?为什么?
2、如图,∠1=∠2,∠B=∠D,△ABC和△ADC全等吗?试说明理由。
3、已知:如图,AB⊥AE,AD⊥AC,∠E=∠B,AE=AB.
求证:AD=AC.
第2章
三角形
姓名
学号
编号:24
【学习内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
【学习目标】1.理解AAS;2.探究AAS的运用。
【自主学习】
1、问题:如图,∠A=∠D,∠B=∠E,BC=EF,试证明:△ABC≌△DEF.
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
语言叙述: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用几何语言表述如下:
3、如图,∠1=∠2,∠B=∠D,求证:△ABC≌△ADC。(使用AAS定理)
【合作探究】
探究一:AAS运用。
1、已知:
如图,∠BDA=∠CEA,
AB=AC.求证:AE=AD.
2、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FB=CE,AC∥FD,∠A=∠D,
求证:AB=DE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小明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
)
A、选①去,B、选②
C、选③去
D、选①和③去
2、如图,O是AB的中点,
要使通过角边角(ASA)来判定△OAC≌△OBD,需要添加一个条件,下列条件正确的是(
)
A、∠A=∠B
B、AC=BD
C、∠C=∠D
D、OC=OD
二、填空题
1、如图,,,若想使≌,则需增加一个条件,你增加的条件为:
.并加以证明.
三、解答题
1、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定出BF
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度就是AB的长度,为什么?
2、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E交AC于点E,交CF于点
F,DE=FE,FC∥AB,
求证:AE=CE
3、已知:如图
,
AB⊥BC于B
,
EF⊥AC于G
,
DF⊥BC于D
,
BC=DF.
求证:AC=EF.
4、已知:如图
,
AE=BF
,
AD∥BC
,
AD=BC.AB、CD交于O点.
求证:OE=OF
第2章
三角形
姓名
学号
编号:25
【学习内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学习目标】1.理解SSS;2.探究SSS的运用。
【自主学习】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cm、8cm、10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
2、得出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
语言叙述: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述如下:
3、已知:如图,AB=DC,AD=BC,求证:∠A=∠C。
【合作探究】
探究一:SSS运用。
1、已知:如图
,
AB=AC
,
AD=AE
,
BD=CE.求证:∠BAC=∠DAE.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正确的是(
)
A.
一条边对应相等
B.
两条边对应相等
C.
三个角对应相等
D.
三条边对应相等
2、如图,在①AB=AC
②AD=AE
③∠B=∠C
④BD=CE四个条件中,能证明△ABD与△ACE全等的条件顺序是(
)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③
②
④
3、如图,在△ABC中,AB=AC,D、E两点在BC上,且有AD=AE,BD=CE,若∠BAD=30°,
∠DAE=50°,则∠BAC的度数为(
)
A.130°
B.
120°
C.110°
D.100°
二、填空题
1、如图,
AB=
AC,BE=CD,要使△ABE≌△ACD,依据SSS,则还需添加条件
。
2、如图,AB=ED,AC=EC,C是BD的中点,若∠A=36°,则∠E=
。
3、如图,已知AB=AC,EB=EC,AE的延长线交BC于D,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对.
三、解答题
1、已知:如图,A、B、E、F在一条直线上,且AC=BD,CE=DF,AF=BE。
求证:△ACE≌△BDF
2、已知:如图,B、E、C、F在一条直线上,且BE=CF,AB=DE,AC=DF。
求证:△ABC≌△DEF。
3、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连接AD,(1)求证:△ADB≌△ADC;
(2)求证:∠ADB=∠ADC=90°;
第3章
实数
姓名
学号
编号:26
【学习内容】平方根的概念
【学习目标】
透析平方根的概念;2.探究平方根定义;3.探究平方根性质;4.探究平方根运用。
【自主学习】
1、写出0--30各数的平方:
2、问题:某家庭在装修儿童房时需铺地垫10.8m2,刚好用去正方形的地垫30块.你能算出每块地垫的边长吗?
3、完成下表填空:
正方形的面积/m
1
9
16
25
正方形的边长/m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合作探究】
探究一: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有一个数r,使得r2=a,那么我们把r叫作的
,也叫二次根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可表示为
,其中叫做
.请分别说出49,25,,0的平方根.
探究二:平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
;零的平方根是
,
没有平方根.
2、求一个非负数的
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它是
的逆运算
3、正数的
和零的
,统称算术平方根
探究三:平方根的运用。
1、下列各数有没有平方根?若有,求出它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1)25;(2)0.0081;(3)(-7)2;(4)-0.36.
2、先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再计算:
(1);(2)
;(3);(4).
【同伴交流】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0.6)2=0.36,
∴-0.6是0.36的一个平方根.(
)
(2)∵0.8=0.64,
∴0.64的平方根是0.8.(
)
(3)∵,∴.(
)
(4)∵,
∴.(
)
2、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3、计算:
(1)
(2)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4的平方根是(
)
A.2
B.4
C.
D.
2、81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B.9
C.-9
D.3
3、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
,面积为
,下列说法中:①;②;③是的算术平方根;④是的算术平方根。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计算的结果是(
)
A.-2
B.2
C.4
D.-4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平方根是”应是(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的平方根是1
B.
1的算术平方根是1
C.
–1是1的算术平方根
D.
–1的平方根是-1
二、填空题
1、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25,这个数是________。
2、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______。
3、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36;
(2);
(3)0;
(4).
2、计算:(1);
(2);
(3);
(4).
3、计算:①;②;③;④.
4、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10平方米,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第3章
实数
姓名
学号
编号:27
【学习内容】无理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
理解无理数的概念;2.探究无理数估算与判别;3.探究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自主学习】
如何作出面积是2cm的正方形?
面积是2cm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把它表示出来。
什么是无理数?你能举出几个无理数的例子吗?
【合作探究】
探究一:无理数的估算。
下面是探索的近似值的过程:
(1)1<<2,确定=1.…。
(2)确定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字:计算1.1,1.2,1.3,1.4,1.5,由于
1.4=1.96<1.5=2.25,很明显1.4<<1.5.根据以上过程得=1.4….
(3)确定确定小数点后第二位数字:计算1.41,1.42,易得=1.41….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出越来越接近的近似值。事实上,=1.414
213
562
373
095
048
801
688
724….
探究二:无理数和有理数的区别。
1、将下列各数填入适当的大括号内:
0,-3,222,6,2
1.414,,0.25,,,∏,0.373
773
777
3…(每两个3之间依次多一个7)。
有理数:{
}
无理数:{
}
探究三: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精确到0.001)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9的算术平方根是(
)
A.-3
B.3
C.±3
D.81
2、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
B.
C.3.141
59
265
D.6.323
323
332…
3、在实数3.14,25,3.3333L,3,0.412 ,0.10110111011110…,π,256
中,有(
)个无理数?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
B.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
C.整数可以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
D.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5、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x,则它后面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A.x+1
B.x2+1
C.+1
D.
二、填空题
1、=
;的平方根是_______.
2、用计算器计算:≈_______.≈_______(保留4个有效数字)
3、a的平方根为±,则的整数部分为
,小数部分为
。
4、若2m-4与3m-1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则m的值是
。
三、解答题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00;(2)0;(3);(4)1;(5)1;(6)0.09.
2、计算:
(1)-;(2);(3);(4)±;(5)
3、利用平方根来解下列方程.
(1)(2x-1)2-169=0;
(2)4(3x+1)2-1=0;
第3章
实数
姓名
学号
编号:28
【学习内容】立方根
【学习目标】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2.探究立方根判别;3.探究用计算器求立方根。
【自主学习】
计算1--10的立方。
2、问题:要做一只容积为125cm3的正方体木箱,它的棱长是多少
3、填一填:
(-2)3=______;
0.53=_____;(-0.5)3=______;()3=_____;-()3=_____
;
03=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一:立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b,使得b3=a,那么我们把b叫作a的一个
,也叫作三次方根。若b3=则的立方根记为
,读作“立方根号a”或“三次根号”
因为,所以5是125的立方根,即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
。其中a叫做被开放数。
探究二:立方根判别。
1、讨论问题:27的立方根是什么 -27的立方根是什么 0的立方根是什么
2、回答问题:正数有几个立方根 0有几个立方根 负数有几个立方根 从以上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3、分别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0,-0.064.
4、计算:,,,,.
探究三:用计算器求平方根。
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343,-1.331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没有立方根
B.1的立方根是±1
C.的立方根是
D.-5的立方根是
2、计算:
=
=0.1,
=0.1,-=-27,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3、若m<0,则m的立方根是(
)
A.
B.-
C.±
D.
4、的立方根与的平方根之和是(
).
A.0
B.6
C.-12或6
D.0或-6
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的立方根是
B.的平方根是
C.的平方根是
D.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立方,那么这个数为1、0、1
二、填空题
1、的平方根是______.
2、若(3x-2)3=0.343,则x=______.若x=()3,则=______.
3、若+有意义,则=______.
4、若x<0,则=______,=______.
5、若,则
,若,则
.
三、解答题
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0
,.
2、解下列方程:
⑴
⑵
第3章
实数
姓名
学号
编号:29
【学习内容】实数
【学习目标】1.理解实数的概念;2.探究实数判别;3.探究实数与数轴;4.探究实数的运算.
【自主学习】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相邻两个1之间逐次增加一个0)
2、什么叫实数
【合作探究】
探究一:实数的判别。
常见的无理数:(1)开不尽的方根:等
(2)及含的数:、等
(3)不循环的无限小数:0.1010010001…
(1)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其中整数可以看作小数点后面是零的小数,例如5=5.0;分数都可以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例如12=0.5(有限小数),13=0.3(无限循环小数).
(2)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也有π这样的数.
探究二:实数与数轴。
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呢?
(1)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的坐标是多少?
从图中可以看出OO′的长时这个圆的周长______,点O′表示的数是_______
这样,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2)以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
,与负半轴的交点就表示
。
总结
①事实上,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__________表示出来,这就是说,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__________,有些表示__________,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__________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__________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__________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______,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
总结
数的相反数是______,这里表示任意____________。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______;0的绝对值是______
探究三:实数的运算。
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2)
2、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是的算术平方根
B.16的平方根是
C.2是-4的算术平方根
D.64的立方根是
2、如果有意义,则x可以取的最小整数为(
)
A.0
B.1
C.2
D.3
3、若
则x+2y+z=
(
)
A.6
B.2
C.8
D.0
数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绝对值是_________,倒数是_________;
2、计算:=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
3、比较大小:______,
_______π,
______
;
4、若,则x= _________;若,则n=
________。
5、若,则x=
__________;
若,则x
=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实数集合{
}
2、计算:
⑵
⑶
3、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①
和
②
和
④
和-2.45
⑤
与
4、求χ的值:
计算:
(1)
(2)
6、已知实数a、b、c满足,2|a-1|++
=0,,求a+b+c的值.
第4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姓名
学号
编号:30
【学习内容】不等式.
【学习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2.探究生活中的不等式.
【自主学习】
1、问题:小磊和他的妈妈、爸爸的体重分别为30kg、55kg和75kg.春节期间,去公园游乐场玩跷跷板,小磊和妈妈玩时,谁会向上跷?若小磊和妈妈坐一头,爸爸坐在另一头时,谁会向上跷?你能知道游戏第的结果吗?为什么?
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x的2倍大于x
;(2)a与b的差是非负数。
3、小明今年x岁,小强今年y岁,爷爷今年m岁,小明年龄的3倍加上小强年龄的6倍都小于爷爷的年龄。(用不等式表示出来)
4、用
表示______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合作探究】
探究一:生活中的不等式。
1、小明借到一本有72页的图书,要在10天之内读完。开始2天每天读5页,那么以后几天里,小明每天至少要读多少页才能在规定时间内读完?试列出不等式.
2、某城市某天的最低气温是-2℃,最高气温是6℃,该市这天某一时刻的气温是t℃.(用不等式来表示t)
3、理解下列具有“最”字的实例,写出不等式:
①火车提速后,时速v最高可达140km/h;
②某班学生身高h最高的约为1.74m;
③某班学生家到学校的路程s最远是4km.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数学表达式:①-3<0,②3x+5>
0,③
x-6,④x=-2,⑤y≠0,⑥x+2≥x中,不等式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2、在-4,-2.5,-2,-1,0,1,3这些数中,使不等式5-x≥4成立的数有(
)
A
7个
B
6个
C
5个
D
4个
二、填空题
根据下面的数量关系,列不等式:
1、a的2倍与4的差是正数:
。
2、x与y的差是负数:
。
3、a与-3的差是非负数:
。
4、a与b的和是小于5:
。
5、x的绝对值与1的和不小于3:
。
6、a的相反数与5的和不大于的2倍:
。
三、解答题
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之间的关系:
(1)某种客车坐有x人,它的最大载客量为40人.
(2)小明每天跑步x
分钟,学校规定每位学生每天跑步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某公路上有一对汽车的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该路段行使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
/h.若用v
(km
/h)表示汽车按规定正常行驶时的速度,那么v与40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怎样的式子表示?
3、某水果批发市场规定:批发苹果不少于1000千克时,可享受每千克2.2元的最优批发价,个体水果经营户小王携款x元到该批发市场除保留200元作生活费外,全部以最优惠批发价买进苹果.用不等式表示问题中x与已知数量间的不等关系.
第4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姓名
学号
编号:31
【学习内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
【学习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2.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一的运用与移项.
【自主学习】
1、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5
3
,
5+2
3+2,
5-2
3-2
-1
3,
-1+2
3+2,
-1-3
3-3
水果店的小王从水果批发市场购进100kg梨和84kg苹果.在卖出akg梨和akg苹果后,又分别购进了bkg的梨和苹果。请用“﹥”或“﹤”填空:
100-a
84-a;
100-a+b
84-a+b.
3、自己任意写一个不等式,在它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看看不等式关系有没有变化.与同伴互相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4、不等式性质1:
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不等式基本性质一的运用与移项。
用“﹥”或“﹤”填空:
(1)已知a﹥b,则a+3
b+3;
(2)已知a﹤b,则a-5
b-5.
2、把下列各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移项):
(1)
x+6﹥5;
(2)3x﹤2x-2.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不等关系中,正确的是(
)
a不是负数表示为a>0;
B、x不大于5可表示为x>5
C、x与1的和是非负数可表示为x+1>0;D、m与4的差是负数可表示为m-4<0
2、若m<n,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m-2>n-2
B、2+m>2+n
C、m-2<n-2
D、m-n>0
3、不等式x-2>3通过移项变形得(
)
A、x>1
B、x<1
C、x>5
D、x<5
4、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x-a<1通过移化简为x<2,则a的值是(
)
A、0
B、1
C、2
二、填空题
1、“a的3倍与b的差小于0”用不等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5,7,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3、符合-2<x≤3的x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不等式3x-1>2x+5化为“x﹥a”或“x﹤a”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
5、若6+a>6+b,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把下列各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移项):
(1)4x+3<3x
(2)4+x≥4
2、已知有理数m、n的位置在数轴上如图所示,用不等号填空.
(1)n-m
____0;
(2)m+n
_____0;
(3)m-n
____0;
(4)n+1
____0;
(5)mn
____0;
(6)m-1____0.
第4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姓名
学号
编号:32
【学习内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二、三.
【学习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二、三;2.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二、三的运用.
【自主学习】
1、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6
4
,
6×2
4×2,
6÷2
4÷2,
6×(-2)
4×(-)2,
6÷(-2)
4÷(-2).
已知苹果的价格是a元/kg,梨的价格是b元/kg,且a﹥b.小李各买了3kg苹果和梨,则买哪种水果花钱较多?用不等式表示。
3、在某次知识抢答赛中,甲、乙两队的总得分分别为a,b,其中a﹥b.已知每队人员均为3名,则哪队的平均得分高?用不等式表示。
4、自己任意写一个不等式,分别在它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或负数,.看看有什么结果.与同伴互相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5、不等式性质2:
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不等式性质3:
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不等式基本性质一的运用与移项。
用“﹥”或“﹤”填空:
(1)已知a﹥b,则3a
3b,-a
-b,(2)已知a﹤b,则-5
-5.
2、把下列各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
(1)
2x+6﹥8;
(2)3x﹤4x-2.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数值:-2,-1.5,-1,0,1.5,2能使不等式x+3>2成立的数有(
)个.
A、2
B、3
C、4
D、5
2、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
A、a>0
B、a<0
C、a>-1
D、a<-1
3、满足不等式x-1≤3的自然数是(
)
A、1,2,3,4
B、0,1,2,3,4
C、0,1,2,3
D、无穷多个
4、下列说法中:①若a>b,则a-b>0;②若a>b,则ac2>bc2;③若ac>bc,则a>b;④若ac2>bc2,则a>b.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
)
A、若x2>x,则x<0
B、若x2>0,则x>0
C、若x<1则x2<x
D、若x<0,则x2>x
二、填空题:
1、用“<”或“>”填空:
(1)若x>y,则-;
(2)若x+2>y+2,则-x______-y;
(3)若a>b,则1-a
________
1-b;(4)已知x-5<y-5,则x
___
y.
2、若6-5a>6-6b,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3、由x>y,得ax≤ay,则a
______0
三、解答题:
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
(1)4x+3<3x
(2)4-x≥4
(3)
2x-4≥0
(4)-x+2>5
2、已知不等式5x-2<6x+1的最小正整数解是方程3x-ax=6的解,求a的值.
第4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姓名
学号
编号:33
【学习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
【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探究其解法.
【自主学习】
问题:已知一台升降机制最大载重量是1200kg,在一名重75kg的工人乘坐的情况下,它最多能装载多少件25kg重的货物?
2、含有___个末知数,且含末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是指___________
____。
4、不等式的解集是指___________
____。
5、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
6、直接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1)-x<2;
(2)1-x
<x-1;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
(1)2-5x>8-6x;
(2)
【自主练习】
一、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
(1)
(2)
(3)
(4)
第4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姓名
学号
编号:34
【学习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二).
【学习目标】1.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2.探究其整数解.
【自主学习】
1、已知下列和数:-4
,10,4.5,5,-5,7.9
(1)_____是方程2x-3=7的解;(2)______是不等式2x-3>7的解;
(3)_____是不等式2x-3<7的解;(4)_____是不等式2x-3≤7的解;
2、想一想:x>3的数有多少个?如果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么大于3的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有何规律?
【合作探究】
探究一: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解不等式14-2x>16,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探究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
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的值大于或等于0?并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正整数解.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不等式中哪一个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
A.
B.
C.
D.
2、若关于x的不等式x-m≥-1的解集如图所示,则m等于(
)
A.0
B.1
C.2
D.3
3、不等式21-5x>4的正整数解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四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小于34,这样的自然数组有(
)
A、5组
B、6组
C、7组
D、8组
5、如果不等式ax
≤2的解集是x≥-4,则a的值为(
)
Aa=
B、a
≤
C、a
>
D、a<
二、选择题:
1、不等式3x>-9的解集是
;不等式x+2<1的解集是
.
2、不等式x>-3的负整数解是
;不等式x<4的自然数解是
.
3、不等式1-2x<5的负整数解
.
三、解答题:
1、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
(1)3x+1>4;
(2)3(x+2)≥5(x-2);
(3)≥;
2、已知代数式的值不小于,求x的正整数解.
3、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4倍,求较小锐角的取值范围.
第4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姓名
学号
编号:35
【学习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学习目标】1.根据问题会列一元一次不等式;2.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过程.
【自主学习】
1、-4x≥-16的解集为
;-3x-5≥2x的解集为
。
2、已知ax-a≤0的解集是x≤1,则a的取值范围是
。
3、解不等式≤+1.
4、小华打算在星期天与同学去登山,计划上午7点出发,尽可能去A(7km)、B(8km)、C(13km)、D(11km)中最远的山.到达山顶后休息2h,下午4点以前必须回到出发点.如果他们去时的平均速度是3km/h,回来时的平均速度是4km/h,他们最远能登上哪谁座山顶?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利润问题。
某童装店按每套90元的价格购进40套童装,应缴纳的税费为销售额的10%,如果要获得不低于900元的纯利润,每套童装的售价至少是多少
探究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日常生活问题。
小颖准备用21元钱买笔和笔记本,已知每支笔3元,每个笔记本2元,她买了4个笔记本,则她还可能买几支笔?最多买多少支?
问题1:题中“还可能买几支笔”是什么意思?
问题2:你能利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写出过程。
问题3: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后,应该怎样写出答案?
问题4:类比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时首先应做什么?
归纳总结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1)
;(2)
;
(3)
;(4)
;(5)
。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先用甲、乙两种运输车将46吨抗旱物资运往灾区,甲种运输车载重5吨,乙种运输车载重4吨,现安排10两车,则甲种运输车至少应安排(
)
A.4辆
B.5辆
C.
6辆
D.
7辆
2、亮亮准备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台英语复读机,他现在已存有45元,计划从现在起以后每个月节省30元,直到他至少有300元,设x月后他至少有300元,则可以用于计算所需要的月数x的不等式是(
)
A.30x-45≥300
B.
30x+45≥300
C.
30x-45≤300
D.30x+45≤300
3、已知三个连续整数的和小于10,且最小的整数大于1,则连续三个整数中,最大的整数是
。
4、某工厂前年有员工280人,去年经过结构改革减员40人,全厂年利润增加100万元,人均创利至少增加6000元,则前年该厂全厂利润至少是
。
二、解答题
1、某学校校长准备组织学生夏令营,为此咨询了两家旅行社,甲旅行社的优惠条件是:校长买全票,学生打5折;乙旅行社的优惠条件是:校长和学生都打6折。已知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200元,其它条件相同,随着学生人数的变化,哪家旅行社的收费更为优惠?
2、某商场计划每月销售900台电脑,10月1日至7日黄金周期间,商场决定开展促销活动,10月的销售计划又增加了30%,已知黄金周这7天平均每天销售54台,则这个商场本月后24天平均每天至少销售多少台才能完成本月计划?
3、在一次“人与自然”知识竞赛中,竞赛题共有25道,每道题都给出4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选对得4分,不选或选错倒扣2分,得分不低于60分得奖,那么得奖至少应选对多少道题?
4、某公司为了扩大经营,决定购进6台机器用于生产某种活塞,现有甲、乙两种机器供选择,其中每种机器的价格和日生产量的数量如下表所示,经过预算,本次购买机器所耗资金不能超过34万元。
甲
乙
价格(万元/台)
7
5
每台日产量(个)
100
60
(1)按该公司要求可以有几种购买方案?
(2)若该公司购进的6台机器的日生产能力不能低于380个,那么为了节约资金应选择哪种购买方案?
第4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姓名
学号
编号:36
【学习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学习目标】1.会取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2.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待定系数.
【自主学习】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解不等式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并写出其解集。
(1)
(2)
(3)
(4)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几种取法
①数轴上取法
②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3)
探究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待定系数。
关于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了,则的值是多少?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A、x
>1
B、x
>
C、x
≥1
D、x
≥
2、不等式组的最大整数解是(
).
A、x
=-2
B、x
=2
C、x
=3
D、x
=4
3、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A、x
<1
B、<x<1
C、x
<
D、无解
4、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A、无解
B、x
<2
C、x
>6
D、6<x
<2
5、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是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二、解答题:
1、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2、已知2x+y=3,当x取何值时,0<y≤3?
第4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姓名
学号
编号:37
【学习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拓展.
【学习目标】1.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2.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
1、直接写出解集:
(1)的解集是__________;
(2)的解集是___________;
(3)的解集是__________;
(4)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2、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1)
(2)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若不等式组恰好有两个整数解,试确定的取值范围。
探究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
三个小组计划在10天内生产500件产品(每天生产量相同),按原计划生产速度,不能完成任务;如果每个小组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一件产品,就能提前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原先每天计划生产多少件产品?
【自主练习】
一、选择题:
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A、x<1
B、x>2
C、1D、无解
2、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则(
)
A、a<2
B、a=2
C、a>2
D、a2
二、解答题:
1、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⑴
⑵
(3)
2、小记者团有48人要在某招待所住宿,招待所一楼没住客的客房比二楼少5间,如果全部住一楼,每间住5人,则住不满;每间住4人,则不够住;如果全部住在二楼,每间住4人,则住不满;每间住3人,则不够住。招待所一楼和二楼各有几间尚未住客的客房?
第5章
二次根式
姓名
学号
编号:38
【学习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
【学习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探究二次根式的化简.
【自主学习】
1、已知,那么是的______;是的________,
记为______,一定是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
3、面积为3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
4、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
倍,面积为130m2,则它的宽为______m;
5、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t(单位:s)与开始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
h
=5t2,如果用含有h
的式子表示
t
,则_____.
6、什么叫做二次根式?
【合作探究】
探究一:二次根式概念。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
2、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呢?
呢?
探究二:二次根式化简。
1、计算:
观察其结果与根号内幂底数的关系,归纳得到:当
2、计算:
观察其结果与根号内幂底数的关系,归纳得到:当
3、计算:
当
【自主练习】
一、填空题:
1、写出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4)=
2、=
二、解答题: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
2、当a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计算:(1)
(2)
4、已知2<x<3,化简:
第5章
二次根式
姓名
学号
编号:39
【学习内容】二次根式的乘法.
【学习目标】1.探究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2.探究二次根式的化简.
【自主学习】
1.填空:
(1)×=____,=____;
×__
(2)×=____,=___;
×__
(3)×=___,=___.
×__
【合作探究】
探究一: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1、实践:
⑴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
比较上述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