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9-04 21:28:32

文档简介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基础训练
1.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行报复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镇压义和团运动
2.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
B.浩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3.下图为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俄国割占东北领土
4.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5.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这里的“红头军”指的是(  )
A.红巾军
B.太平军
C.义和团
D.洋枪队
6.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能力提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
“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引自马克思的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3)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B
6.D
7.
(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圆明园;美国。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法国大作家雨果讲的事情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2.
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这个侵略者是指(

A.英国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3.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
等条约中被开放
为通商口岸的?(
)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5.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右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6.
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7.
成龙电影《十二生肖》精彩纷呈,票房大卖,遗失在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中最后四个兽首终于回归祖国(电影剧情)。这些兽首铜像遗失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8.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9.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图)。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战争期间是我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
C.在这场战争中,民族英雄邓世昌为国捐躯
D.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原住中国居民迁出
10.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只箱子。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________,另一个叫________。”
——法国作家雨果
(1)请在横线上填上两个强盗的名字。
(2)夏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事件发生在哪年?当时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11.
阅读下列材料:
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①引文所说的是哪次侵华战争?
②在这次战争中,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英国终于决定打到北京……俄国……竟能挺身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秉公无私的保护人,而在缔结和约时俨然以调停者自居,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俄国在远东的成功》
问题:为什么说“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参考答案
1.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2.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且火烧了圆明园,故答案选B。。
3.
C
解析:由所学可知中,《天津条约》中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天津在《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故答案为C。
4.
B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李大钊描述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答案为B。
5.
B
解析:
由所学可知,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背景。所以答案为B。
6.
B
解析:由所学可知,中国中国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量领土。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我国北方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日本通过《马关条约》侵占台湾岛、澎湖列岛。故答案为B

7.
B
解析:
“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四个兽首铜像遗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洗劫,故选B。
8.
B
解析:夷是中国近代对西方国家的蔑称,而当中国清政府被打败后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惧怕而不敢再提“夷”字,不敢再以“天朝上国”自居,故答案选择B项。
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题文中的图片是圆明园残迹图,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焚毁的,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在我国北方趁火打劫,割除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这一时期我国在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故答案选B。
10.
答案:
(1)英国、法国(或英吉利、法兰西)。
(2)圆明园。
(3)1860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陷北京后火烧了圆明园,给世界人类文明带来的极大的损失。
11.答案: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中国分别同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另外还在1858年和1860年,分别和沙俄签订了《爱晖条约》和《北京条约》。
解析:
由材料信息“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可知,该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合相关内容即可回答。
12.
答案:俄国通过武力威胁和中俄《爱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解析:联系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可知,俄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所以说是对俄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