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认读本课7个生字。
2.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难点:引导对卢沟桥的狮子进行再造想象,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歇、雕、厘”等7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
2.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一、揭示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板书课题:
卢沟桥的狮子)
二、(出示第一幅挂图)【此处为课件2】
1.边观察边说出桥上的景物。
(供人通行的桥面、桥栏杆和栏杆之间的望柱、望柱上的狮子。)(培养观察能力)
2.拿出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卢沟桥的图片,说一说图片的内容。(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看图片,讨论对卢沟桥的总体感觉。(卢沟桥非常雄伟、壮观,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先讲卢沟桥的特点,接着讲卢沟桥上狮子以及形状,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按叙述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第4四自然段〉
4.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的会认字会写字,教师指导学生认读,书写。
①歇
雕
厘
甚
吼
概
挑【此处为课件3】
②课件展示会写字,教师重点指导会写字的书写。【此处为课件4】
“柱”的右半部分是“主”,不要丢掉一点,变成“王”;“异”的上半部分不是“己”,要把口封死;“筑”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
(2)出示本课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此处为课件5】
厘米 甚至 偎依 大概 淘气 歇后语
挑衅 意义 蹲在 侵略 永远 卢沟桥
(2)出示带有重点词语的句子,重点检查词语的理解。(从理解词语入手,加深对句的理解,培养语境解词的能力)
①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②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③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只知道什么样的语句是歇后语即可。出示歇后语【此处为课件6】
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此处为课件7】偎依:是说小狮子紧挨着大狮子,亲热地依靠。
挑衅:指日军借理由惹事生非,以引起冲突和战争。
奋起:指振作起来,打击敌人。
(3)检查朗读情况
①分段读
②自由读全文(为进入重点、难点的学习打基础)
四、学习第二段〈重、难点部分的学习〉
1.通过读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部分?为什么?
(具体写狮子的第二段,这段写出了卢沟桥狮子的各种形状,写出了狮子的千姿百态。)
2.安排学习第二段的自学内容:【此处为课件8】
①把描写卢沟桥狮子形态的句子用笔画出来,看是从几方面描写的?
②观察书中两幅狮子的特写图,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3.学习第二段
(1)指读第二段
思考:“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大小、形状、神态)
(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理解“甚至”一词。【此处为课件9】
蹲坐
吼
低着头
听
偎依
熟睡
藏
游戏
淘气
按
(看)
(想)
(3)提问:作者为什么在段末用省略号?(说明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
结合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想象狮子的情态。
(4)观察两幅特写图,在书中找一找描写这种情态的句子。
(5)概括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
(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1、第(1)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6)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7)概括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相机板书: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五、小结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下再多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生动具体描写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卢(lú
nú)沟桥
大概(gài
kài)
联(lián
nián)合国
选择正确的汉字打“√”。
石(拱√
供)桥
(联
√
连)系
(陶
淘√)气
三、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一(
座
)石桥
一(
根
)柱子
一(
只
)狮子
一(
处
)建筑
一(
条
)街道
一(座)城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
2.引导对卢沟桥的狮子进行再造想象,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卢沟桥
建立
联拱石桥
淘气
抗战
建筑
2.指名背诵第二段。
二、学习第一、三段
引导谈话
1.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有特点,如果你不上桥能看到这么有趣的狮子吗?
2.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思考:在这一段中,都讲了什么?桥有什么特点?【此处为课件11】
(板书: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桥的特点:联拱石桥,板画理解)
(2)结合桥的特点说一说这种设计的好处,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渗透德育教育)
(3)齐读第一段。
3.第二段的学习
(1)启发谈话:卢沟桥的出名不光是因为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2)齐读第三段出示【此处为课件12】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最重要的一句是哪一句?为什么?(第二句最重要,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发生的,是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原因。)
(3)每4人为一小组,根据课前向爸爸妈妈了解的知识,请同学们讲一讲。
(4)各组选出一个代表讲出“七七事变”的经过,其间要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①事变的时间:1937年7月7日。②挑衅的理由。③挑衅的结果。【此处为课件13】
三、指导朗读这一段告诉我们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读这一段时要牢记侵华日军罪恶,牢记这段历史。课件出示“七七事变”事件【此处为课件14】
四、朗读指导。
下列词语要读重音【此处为课件15】
挑衅 奋起 难忘 具有历史意义
五、朗读全文
六、知识拓展【此处为课件16】
把课前搜集到的图片传阅观察(或作实物投影)归纳图上狮子的特点,运用文中抓特点做具体描写的方法。
1.传阅图片
2.归纳特点
3.指导描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指导用“甚至”、“大概”各说一句话
甚至:我的作息时间妈妈给我安排得好紧,甚至连看电视的时间都没有了。
大概:天空积起了乌云,大概要下雨了。
二、按要求做题。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它们有大有小,大的
,小的
,甚至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小狮子
,好像
;还有的
……
按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这段话写了狮子的
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特点。
结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省略了其他没有描述的狮子的样子。
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中心句,本段就是围绕着一句话来写的。
【板书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有大有小
形态各异
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教学反思】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有两个方面的亮点需要我继续在教学中实践着。
1.整个课堂能够牢牢立足文本,通过读、说、演、再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仔细品味语言,对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激发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去体味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并且模仿课文句式“有的……好像……”说话,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卢沟桥的狮子更多形态的想象,也有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这些都落实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2.创设情境,体验感悟。卢沟桥的狮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想像成那只威武或顽皮的狮子,发挥想象。走进狮子们的内心,用语言、动作来表现狮子们内心想法和活动,去体会狮子们的趣味和情趣,使狮子们“活”起来。
存在的问题:
1.整堂课的内容过多,使最后一段课文的学习没有完全到位,应该把第一段课文的学习安排到第二课时,在本课时把力度和时间放到重点和难点上。
2.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放手,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重点段第二自然段中,用五句话生动地描写了狮子的不同形态。我先让学生读了之后,在找出自己喜欢的狮子及相关句子品读,然后逐句指名读、说、演,教学形式显得单一呆板。此时,教师应相机指导学生品读一两句后,可以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领会作者想象的妙处,拓宽学生的思维,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一、交流资料,使学生对桥有一个全面而生动的印象。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回家搜集一些各种桥的资料,现在我们就来分组交流一下。然后请每组选一名代表把你们小组的资料进行汇报。
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非常好也非常好,看老师这儿有一个桥的专题网站,里面的图片和文字材料都非常多,大家可以利用微机课的时间上去欣赏一下。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祖国各地留下了许多造型精美的古桥,我们同学在外出旅游的时间可以仔细地观察一下。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中外驰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我们今天学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
三、欣赏卢沟桥全景或远景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使他们感受到卢沟桥十分壮美,桥上的石狮子多得数不清。
同学们看这些卢沟桥的图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谁能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这些形态不同的石狮子?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如何描绘卢沟桥的狮子的?
四、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一)默读课文,看看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句: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第二句:这座桥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第三句:讲桥的长度、结构,并通过柱子多说明雕的狮子多。
第四句:借一句歇后语,很难数得清,进一步说明卢沟桥的狮子多。
(二)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这一段主要讲了卢沟桥这座有八百年历史的石桥,上面雕刻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卢沟桥的狮子,除了多得数不清的特点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2、3自然段。
1.观察石狮子的特写,逐个说出石狮子的大小、形状、神态。
2.朗读第2自然段,看一看课文是如何写这些狮子的?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描写石狮子大小的一句话:“大的……小的……甚至……”,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甚至。
再画出描写石狮子形状的一句话:“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要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的四个好像,知道想象使石狮子的形态栩栩如生,二要引导学生注意这种并列的句式,使学生意识到并列句式的好处,知道石狮子千姿百态一个省略号,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3.进行课堂练笔。
课文中写了这么多的狮子,你们还有哪些想象?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并列句式,写三种以上狮子的形态。
4.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5.默读第3自然段,谈谈读后自己知道了什么。
(复习以前学过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总共有485只)
6.请同学们带着对石狮子喜爱的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有能力的可以练习背下来。
五、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课后作业。
1.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二遍。
精彩片段
品悟狮形,激发想象
师:课文中写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原因,除了数量多之外,还有什么缘故?
生1:多得数不清还有个原因是这些狮子大小不一。
生2:它们有的大,有的小,造型不相同,所以数不清。
师:那么,作者是用什么词语来写大小的?
生1:作者是用“几十厘米”、几厘米”等数量词来写狮子大小的。
生2:我从资料上看到,在桥东端蹲坐的两头大狮子,身长1.73米,高0.9米,重3吨。它们被当抱鼓石使用。而写小狮子是用“几厘米”这个词语。
生3:“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这句话中的“甚至”一词描述了狮子小的程度。
师:同学们读书都非常仔细。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1:有。数不清还因为这些石狮子形态各异。它们有的蹲坐、有的低头,还有偎依的、藏着的、被按在地上的等等,所以数时极难数准。
生2:这些狮子不仅小,而且有的只露出一张脸,有的伸出一只爪子,有的藏在大狮子身后,所以数时不容易数准。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明数不清的原因呢?
生: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所以很难数清。
师:说得真不错。请看图片,观察上面描写的五种狮子不同的形态特点,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生朗读第2自然段)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图片,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出狮子的五种姿态。
生:有的蹲坐在石柱上,有的低着头,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还有的小狮子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师:文中用“形态各异”概括了卢沟桥的狮子多种多样,你能从省略号中想像其他狮子的姿态,并根据姿态说出自己的联想吗?
生1:有的小狮子爬在大狮子肩上,好像跟狮妈妈说悄悄话。
生2:有的小狮子跪在大狮子面前,好像是向狮妈妈承认自己的错误。
生3:有的狮子拥抱在一起,好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一样。
生4:有的狮子仰望着天空,好像在和天上的星星对话。
师:同学们真会想象,说得和书上的一样美!你们想不想欣赏这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狮子呢?
生:(齐说)想!(多媒体显示卢沟桥的狮子图案,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
师:这么多、这么可爱的狮子,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生:(抢说)千姿百态、姿态万千、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师:这些憨态可掬的狮子,看上去神韵是那样的优美。如果你来到这里,看到这一切,你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生:古代雕刻这些石狮子的能工巧匠们,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师:这段课文写得生动有趣,你们喜欢吗?
生:(齐说)喜欢!
师:同学们现在来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写法让我们了解到这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狮子的。
生1:作者是使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写形态各异的狮子的。
生2:前半部分“有的……”是写狮子的形状;后半部分“好像……”是根据前半部分狮子的形状而作出的想象。
师:同学们会读书,会分析,概括得也全面。大家都去过动物园,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也采用文中的这种句式来说说动物园里的猴子,好吗?
师:动物园里的猴子真有意思。它们的姿态各不相同。
生1:有的猴子眼珠滴溜溜地转,好像在想如何才能把游人手中的香蕉弄到手呢?
生2:有的猴子抓耳挠腮,好像在思考猴先生提出的问题。
生3:有的猴子龇牙咧嘴狂叫,好像在为那些攀枝跃林的伙伴鼓劲叫好。
生3:有的猴子从假山上纵身一跃,“飞”到树枝上,好像在向游人炫耀自己是体操明星。生:还有的小猴子大概是在猴妈妈面前撒娇,拽着猴妈妈的尾巴,还挤眉弄眼的。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卢沟桥的狮子》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本课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进行了多方位的描写,使之情态各异,栩栩如生,把一个个静止的石狮子注入了生命,展现了狮子的虎虎生威,这些狮子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卢沟桥的狮子》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卢沟桥
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如今永定河上已经没有水了。卢沟桥全长267米,宽7.6米,最宽处可达9.5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特别是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谜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
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相关图片
2.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ww. / jieri / qitajieri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3.歇后语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
大门口的石狮子——成双成对
挨打的狗去咬鸡
——
拿别人出气
挨打的山鸡
——
顾头不顾尾
挨了棒的狗
——
垂头丧气;气急败坏
挨了刀的肥猪
——
不怕开水烫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
——
蔫了
矮子骑大马
——
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课后作业
看拼音写字词。
lú(卢沟桥)是一座lián
gǒng(联拱)石桥,它见证了中国人民英勇kàng(抗)日的历史。
这座宫殿是世界闻名的jiàn
zhù(建筑),它的围墙上雕刻了无shù(数)奇yì(异)的吉祥物。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像--(仿佛)
永远---(永久)
形状--(形态)
认真--(
仔细)
大概--(大致)
淘气--(顽皮)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意思:A.语言文字的意义;思想内容。
B.意思,愿望。
C.心意。
E.某种趋势或苗头,
F.趣味,情趣。
春天来了,树木有点发绿的意思。
(E
)
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C
)
他的意思是让我跟他去玩。
(
B
)
晚会上的小品真有意思。
(F
)
我弄懂了这篇文章的意思。
(
A
)
四、读句子,并仿写句子。
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
花园里的花都开了,有的含苞待放,好像好奇的孩子;有的已经盛开,好像小女孩灿烂的笑脸;有的微垂花朵,好像害羞的少女;有的直挺茎秆,好像在参加选美大赛。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永定河上的泸沟桥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②桥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7.5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
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从下列四种划法中选出一种正确的,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B)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①历史悠久。
②结构精巧。③强度高,坚固耐用。
④形式美
3.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
鲜明突出地说明了卢沟桥坚固的特点。
4.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一句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描写不但能使读者对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有具体的感受,而且使文章富有色彩。
6.从哪儿可以看出卢沟桥的设计很科学?请用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