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不瞒真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会写10个生字,会认11个字,其中一个是多音字。正确读写并理解课后10个词语。能用“情不自禁、陶醉”写句子。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利用联系上下文、表演、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词语,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实话实说,不隐瞒事实。懂得从小要做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实话实说、不瞒真情是诚信的重要表现。【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解释课题。
“真情”有两个意思:出示课件【此处为课件2】
真实的情况。
真实的感情。
本文中“真情”指的是什么呢?
二、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导,学生会认字读音。【此处为课件3】
课件出示会写字,指导学生书写、【此处为课件4】。
刻、诚、离、宜、筝、题、敏、眉、烦、顿
注意区分“诚”和“城”;“题”与“提”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开火车读课文,生字互查。
3、讲讲课文大意。“真情”是什么?
4、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
2、反馈:读后你了解到了什么?
3、理解词语:【此处为课件5、课件6、课件7】
“真情、诚恳、风筝、吹拂、陶醉、形影不离、五颜六色、触景生情、冥思苦想、眉飞色舞、情不自禁、弄虚作假”
用“情不自禁”“陶醉”写一句话。【此处为课件8】
四、教学小结。
【课堂作业新设计】
把下列音节的声母或韵母补充完整。
shě
kěn
zuì
jié
mán
zhēng
舍
恳
醉
捷
瞒
筝
二、比一比再组词。
诚(诚实)
题(题目)
陶(陶醉)
烦(烦恼)
城(城市)
提(提问)
淘(淘气)
顿(顿号)
选词填空。
诚恳
诚实
王强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王大爷看到李宁认错态度(诚恳),便原谅了他。
欺负
欺骗
老舍和高煜年深感不该(欺骗)老师,便把真实情况说了出来。
小明仗着自己的个子高,在学校里总是(欺负)小同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老舍和高煜年金子般闪闪发亮的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
1、巩固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从这两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吹拂”、“千姿百态”、“五颜六色“、”触景生情“、“苦思冥想”。课件出示词语解释。【此处为课件10】
(2)议一议:老舍为什么帮高煜年,是怎样帮的?
接受帮助的高煜年心情怎样?板书:
为放风筝
帮写作文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4-8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6、7、8自然段。出示相关句子【此处为课件11】
思考: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什么?
2.全班交流。
(1)理解:“眉飞色舞”、“陶醉”。
【此处为课件12】
(2)面对老师的表扬,老舍、高煜年反应?(找出句子边读边议)【此处为课件13】
相机板书:
得到表扬
深感惭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此处为课件14】
1.如果你是老舍或高煜年,你会怎样说?(扮演角色)
2.听了老舍、高煜年的话后,老师怎样说?(扮演老师发言)
【课堂作业新设计】
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彼此关系亲密。(形影不离)
耍花招欺骗人。(弄虚作假)
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情不自禁)
已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感。(
触景生情
)
连一连。
五颜六色的
情况
陶醉的
风筝
真实的
眉头
紧锁的
神态
如果你是他们的老师,听了他们的话,你会说些什么?
示例:我会说你们两个都是诚实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14
、不瞒真情
为放风筝
帮写作文
得到表扬
深感惭愧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才能再现文本,牵动学生的心。本篇课文情节简单,文字通俗,读后令人深思。导入课题时,我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五彩斑斓的风筝画面,配上悦耳的音乐,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孩子们回忆起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很快进入放风筝那快乐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补充教学内容,拓展课堂空间
本篇课文字里行间留有耐人寻味的空白之处,怎样补充教学内容,拓展课堂空间呢?我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认知情况进行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那个引起老师赞不绝口的作文开头在课文中并没有出现。老舍精彩的作文开头的呈现,我巧妙的利用了一段优雅的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同时配上了一幅风筝正在空中飞扬的图片,装作老师的样子情不自禁,高声吟诵:“纸鸢之为物,喜风而畏雨,以纸为衣,以竹为骨,一线牵之,飘扬空中。”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与音乐、图片结合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同时借助此情境,感染了学生的情绪,水到渠成的理解了“情不自禁”这个词语。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多媒体突出年段重点,落实语言训练
词语教学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三年级学生通过词句的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语言描述、动作表演、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画面等方式理解“文思敏捷”、“苦思冥想”、“眉飞色舞”、“情不自禁”等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情感,学生在此基础上读得声情并茂。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14
不瞒真情
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不瞒真情
1.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读一个由风筝而引发的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不瞒真情。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这究竟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翻开书70页,在读课文之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别忘了标注自然段。
2、学习生字词。
3、默读课文,边读边联系故事内容完成填空
三、学习课文,深入体会:
(一)初读夸奖
1、看来,他们说出真相与老师的一次夸奖分不开。找一找,哪一个自然段写的是老师的夸奖?顺着老师的夸奖,让我们走进这个小故事吧——
出示语段:第二天语文课上
2、同学们,从老师的夸奖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过渡:其实仔细读了故事的人都知道,这个精彩的开头是——(老舍帮高煜
年写的)
(二)了解真相
1、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找找原因。(生
自由答)
(1)出示重点句:老舍文思敏捷
(2)理解“文思敏捷”和“苦思冥想”。
2、采访:高煜年,为什么你会这么发愁呢?
3、这个时候,等得不耐烦的老舍,便走到 (师生配合读)
总结:原来这就是老舍帮高煜年代写开头的真实情况啊。
(三)感受真情
1、作文交了,风筝也放了,两个孩子欢乐的笑声留在了初春的北京城,可让他们没想到的却是批改完作文的老师会这么夸奖他们——(出示语段:第二天语文课上 )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下载券 122人已下载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2、你们看,这位老师的心情怎样?你能从哪些词中感受他的这种高兴、激
动的心情,自由再读读这段话,找一找吧。
重点词语:特别高兴、眉飞色舞、情不自禁
(1)瞧瞧这老师夸奖学生时那可真叫得意啊!谁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有滋
有味地来读这一段?
(2)想知道这开头到底是怎么写的呢?(师范读原文)要知道,这可是老舍在12岁时写出的开头啊,太了不起了。
(一个字夸夸他)怪不得老师会情不自禁地高声朗诵起来啊,也怪不得老师会眉飞色舞地大加赞赏啊!
(板书:情不自禁)
(3)来,孩子们,再读读老师的夸奖吧,读出老师最真诚的赞美。自由练读,指导朗读。
总结:原来这眉飞色舞、情不自禁里还包含着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真情啊!
(四)品悟真情
1、台上老师是那么陶醉,坐在台下的老舍和高煜年又会有哪些表现呢?认真默读课文的第5—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笔勾画出他俩的表现。
(1)偷偷地笑了起来——
(2)“老师,您没读错,不过……”
(3)这时,老舍和高煜年“四目对视”……
2、理清情感变化线索。
3、到底这个时候,他们在用眼神在交流着什么秘密呢?让我们走进这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心里去,说出他们的心里话。(生自由讨论想象,师相机点评。)
4、朗读第8自然段。
总结:是老师那浓浓的真情让孩子们明白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
而这两个孩子不瞒真情的行为也深深留在了我们心底,因为纯真的他们也用那
水晶般真诚的心感动了我们啊!
精彩片段
对话中的提示语
一、解说提示语定义。
所谓提示语,是指对话中除了人物说的话语之外所作的启示性说明文字。它不仅仅是交代谁在说话,还有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调、心理等细节。
二、解读提示语作用。
凭借提示语,读者可以想象出人的各种情态,体会出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本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每个人说话之前都有恰当的提示语,使文中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意思表达得更深刻了。
三、课文提示语解析。
课文原句:“高煜年一听,眉眼顿开,连声说”体现了高煜年听说老舍帮自己写作后的高兴样子
“他眉飞色舞地对同学们说”体现了老师看到学生的进步而得意。
四、情境创设
老师弯下腰深情地闻着牡丹花朵,并说道:“真香啊!”
五、布置作业
自己创设情境,写出含有提示语的对话。
如:我拿着满分的考卷回家,和妈妈展开的对话。
同学向我道歉,和我展开的对话。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不瞒真情》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老舍因急着要和他的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高煜年去放风筝,于是帮高煜年写作文的开头,隐瞒老师。事后,老师在全班表扬了高煜年,说他作文大有进步。开始老舍和高煜年还在偷偷地笑,后来发现自己做的不对,向老师承认了错误,把真实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老师。
从“瞒真情”到“不瞒真情”到底是什么促使两个孩子转变了态度呢?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两个天真、顽皮的孩子想法没有成年人那么复杂,只是为了快点去放风筝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态度的转变就在两颗童真的心里面。作为教师解读文本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新的意义。当我们一遍遍读着文字,借助多媒体提示的重点词句,一次次想象着当时的画面,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一位爱着孩子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正是一位爱孩子的老师才会把学生的进步看的那么重要,才会“眉开眼笑”心花怒放。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正是老师的这份真情感动了两颗童真的心,让他们转变了态度承认了错误。
【人物介绍】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
————高尔基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课后作业
看拼音写词语。
kè
kǔ
fēng
zheng
méi
tóu
dùn
shí
(刻苦)
(风筝)
(眉头)
(顿时)
nài
fán
xíng
yǐng
bù
lí
qì
hòu
yí
rén
(耐烦)
(形影不离)
(气候宜人)
请写出两句有关诚信的名言。
示例: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请用下列词语造句。
五颜六色-----
公园的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
陶醉--------
我被这美丽的山水景色陶醉了。
眉飞色舞-----
妹妹眉飞色舞地畅谈着自己出去游玩的经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诚实的孩子
列宁小时候,有一天跟着爸爸、姐姐到姑姑家里做客。
列宁和表哥、表姐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列宁一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花瓶掉在地上打碎了。孩子们正玩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是互相追赶着。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打碎了,就问大家:“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碎了?”
表哥、表姐都说:“不是我打碎的。”
列宁也低声地说:“不是我打碎的。”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列宁回到家里,左思右想,还是把自己说谎的事告诉了妈妈。
妈妈并没有责怪列宁,而是像列宁提议写封信给姑姑,承认自己说了谎。姑姑回信说:“你做错了事,敢于自己承认错误,就是个好孩子。”
列宁不是有意打碎花瓶的,你从哪一个词看出来的?用“△”做上记号。
“列宁也低声地说:‘不是我打碎的。’”一句中的“低声说”反映了他这样的心理:自己做了错事心虚,想承认又不愿意承认。
3.“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这是因为列宁为自己说了谎而感到不好意思,从中可以看出列宁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4.读了这个故事,我受到这样的启发:做错了事不可怕,只要能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就是一个诚实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