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观潮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观潮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6 10:3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注意多音字“号”的读音;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观潮、笼罩、水天相接、人声鼎沸、横贯、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2.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想象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难点:在分清课文主次内容的基础上,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提要,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壮气势。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3.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毛泽东)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对钱塘江有哪些了解呢?(介绍资料)【此处为课件1】: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个奇观吧。
齐读课题《观潮》。(教师适时板书)
2.“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呢?“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教师适时板书)
3.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学生自读课文)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易读错字
大堤(dī

踮脚(diǎn)
霎时(shà)
(2)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薄”是上下结构,不是左右结构。
“贯”上部分共4笔。
(3)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五、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看看第2至第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教师适时板书)
2.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1):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3、4):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5):潮过后江面的景象。
3.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课后的资料袋,再认真地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大堤(dī


风号浪吼(háo
hào)
笼罩(lóng
lǒng)
踮脚(diǎn
diàn)
2.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人声鼎沸 )
(2)形容隐隐约约。    ( 若隐若现 )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 风平浪静 )
3.用直线将搭配恰当的词语来起来。
山崩地裂的
江面
横贯
涌来
若隐若现的
响声
人声
翻滚
风平浪静的
堤岸
余波
江面
人山人海的
景物
白浪
鼎沸
板书:
一(1)
天下奇观

二(2)
潮来前
1
观潮
三(3、4)潮来时
分(时间顺序)
四(5)
潮过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此处为课件2】: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教师适时板书:齐头并进山崩地裂
远—近)
)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比较句子【此处为课件3】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文字资料):【此处为课件4】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像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像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像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视频。(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此处为课件5】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教师适时板书: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教师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教师适时板书:“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此处为课件6】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课堂作业新设计】
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
mēng(蒙骗   )
薄:
bó(单薄)
号:
háo(号叫)
  
méng(启蒙)
  
bāo(薄田)
  hào(号召)
  
měng(蒙古)
 
bò(薄荷)
二、比一比,在组词。
潮(潮湿)
昂(昂首)
沸(沸腾)
恢(恢复)
蒙(蒙古)
朝(朝阳)
迎(迎着)
佛(佛家)
灰(
灰色)
家(家人)
2、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答案略
那条的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    )。再近些,只见(    ),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按原文填空。
B、造句。
犹如:
C、这段话从(    )和(    )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课后反思】
《观潮》这篇课文里,描写潮来时的雄伟壮观景象这一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而抓住重点词句来品味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是难点。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考虑运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播放课件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的教法比较恰当。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让学生听范读、自由读,边读边体会,并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处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优势,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四年级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9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课题《观潮》    生齐读课题
(教师适时板书)
二、初读感悟、引入情境。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指导学生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对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提示。
3.小组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4.师小结:我发现刚才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有的小组在读的时候还注意了把容易读错的地方和重点的词句做上了记号,这个方法非常好,希望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
三、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一)释题,品读第一段。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观潮》。(板书:19观潮)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观"是什么意思 (看)潮呢 (讲述:潮是海水或沿海地区海洋中的水由于太阳或月亮的吸引定时涨落的一种自然现象)
2.题目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请翻开课文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天下奇观)(明确:潮指钱塘江大潮)
3.天下奇观的"观"是什么意思
(理解: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不同。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天下奇观即天下罕见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在这里指钱塘江大潮)
4.小结。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都来--(观潮)
(二)练习给课文分段。
1.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请同学们启由朗读2~5自然段。(自读)
2.刚才同学们读的这个部分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哪里是写潮来前,哪里是写潮来时,哪里是写潮来后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明确: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第五自然段写潮来后)
3.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明确:可以分成四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自然段为第二段,写潮来前的景象;第三、四自然段为第三段,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第五自然段为第四段,写潮来后的景象。也可以分成两段,即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今天我们按四段的分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品读第二段。
1.我们先看潮来前的景象。我请厂位同学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江潮还没,有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2.指名朗读。
3.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4.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人们都到这儿来观潮,江潮还没有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宽阔的钱塘扛 等着,盼着)
5.潮来前的江面有一个什么特点 课文中有个词告诉了我们.(板书:平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江面平静 (宽阔的钱塘江 薄雾)"横卧"是什么意思 (横着趴下)
6.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齐读。指导纠正)
7.这时,江湖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这么多人来。"昂首东望"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等着、盼着"也说明人们心情急切)(板书:昂首东望)
8.小结:这一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
(四)、品读第三段。
1.江潮在什么时候来的 第三段主要写潮来时的情景,有两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写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第四自然段写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这一段,思考。
2.教师读。
3.江潮在什么时候来的 (午后一点左右。明确:人们知道大潮到来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上,更说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4.第三自然段写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第四自然段写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第三自然段:远处;第四自然段:近处):
(板书:远近)
5.第三自然段是写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成两层。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1至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按大潮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
6.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听到 看到 )。
①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 说明了什么 (板书;闷雷滚动)(说明了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
②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 (板书:风平浪静)
③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说些什么 (讨论)(有的人说潮来了,有的人间潮在哪儿,有的人说这声音就是 )小结讨论结果,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板书;人声鼎沸)
7.过了一会儿又怎样 (过了一会儿 沸腾起来)
①听到了什么 (响声越来越大)
②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 一条白线,)(板书:一条白线)
③白线指什么 在什么地方
(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理解"水天相接"。说明潮离我们越来越近。)
8.潮在远处时,只听见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江面上还是风平浪静。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这说明江潮已经向我们这边移过来了。这时人群又怎样了
(人群沸腾起来)(板书:人群沸腾)
(理解"沸腾")为什么说人群沸腾起来 (讨论;因为这时站在前面的往后退,想站得高点儿,看得远点;站在后面的往前挤,想站得近点儿,看清楚点儿;没看到的希望看到;看到的巴不得看得清楚点;都在喊:潮来了。所以人群就像水开了一样,沸腾起来。)
9.分组朗读第三自然段。
10.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板书:声形.情)写得清清楚楚。下面我们就按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思考;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时,人们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思考。
1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出示挂图)
(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手势讲解。理解"横贯")
12.还看到了什么
(再近些,只见 ,形成 )(板书:白色城墙)
①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两丈多高有两层楼那么高)
②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水天相接→再近些)
1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是什么景象 从课文中找个词出来形容。(浩浩荡荡)
①"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 (气势大)从哪儿可以看出气势大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板书:白色战马)
②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 (潮水)
③所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那声音--(板书:山崩地裂)(理解"山崩地裂")
④山崩地裂所发出的声音大不大 大得怎样 (大,好像大地 )
⑤那"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 (江潮发出的声音。)
⑥原来江潮发出的声音如同--( )好像--( )
14.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齐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齐读)
15.这时人们的情绪怎样呢 有没有 为什么 (讨论:课文中没写。一方面人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另一方面即使有人说话,声音也被潮声压住了。他们会说;钱塘江大潮真是太壮观了,太罕见了,声音真大啊,真是天下奇观 )作者在这里不写人们情绪的变化也正是这些原因。
16.小结:这一自然段写江潮在近处时变化的情景。
17.小结全段:(生看黑板板书)
第三段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潮在远处的情景,再写潮在近处的情景,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板书:↓)
18.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教师引读第三段)
(五)、品读第四段。
1.潮来时是这样的,那么潮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看谁最先找出潮来后总的特点。(恢复了平静)(板书:平静)
2.这里江面恢复了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
(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 从哪儿可以看出
(不是;霎时。理解"霎时")
4.你见过一眨眼时间江水涨两丈来高的景象吗
(没有,这实在是太罕见了)
5.小结:这一段介绍了潮来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六)、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察时所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样子,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壮观的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七)、作业。
练习背诵三、四自然段。
精彩片段
(一)、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生:(分组比赛读)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备课素材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钱塘江
钱塘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旧称折江,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两浙路的命名来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时的省名来源。全长410千米,流域面积4.2万平方千米,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
钱塘江潮
浙江省海宁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盐官镇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为观潮第一胜地(最佳观潮胜地),故亦称"海宁潮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每年八月十八秋分前后,许多人来到海宁观潮……潮水奔腾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潮差可达9米.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潮水的涨落是海水在月球、太阳的引潮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共同作用引起的.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引潮力特别大,水涨得特别高,落得也最低.钱塘江潮如此壮观除上述原因外,还因钱塘江口有特定的地理形势和气象水文条件.钱塘江口的入海处即杭州湾.它在地形上是个典型的喇叭河口,越近东海越宽,最宽处达100公里,从杭州湾口的南汇嘴开始,向西大幅度收缩,到澉浦附近狭到30公里,到海宁盐官,江面只有3公里.河口宽,潮水大量涌进,往西,江面突然束狭,潮水相叠,水面升高.加之,在钱塘江澉浦附近的河宋底部又有一道南北相连的沙坎,像门槛一样,起着进一步抬高水面的作用.农历七八月正是钱塘江洪季,水量丰富.江水滚滚东流入海,恰受东南季风推拥上溯的海潮
课后作业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划“√”。
    笼罩(lóng
lǒng)  薄雾(bó
báo)
    余波(bō
pō)    风号浪吼(háo
hào)
二、写近义词。
霎时(瞬间)  昂首(仰头)  颤动(颤抖)
三、比较词语填空。
(1)奔腾 沸腾
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起来了。
霎时,潮头( 奔腾  )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
(2)恢复 重复
这个动作,他掌握不好,( 重复  )几十次以后,终于成功地完成了。
掌声雷动,过了好久,剧场才( 恢复  )平静。
(3)观赏 欣赏
妈妈站在花坛边,( 观赏  )着盛开的牡丹。
我们到音乐厅( 欣赏  )音乐。
(4)期待 等待
党和人民( 期待  )我们快快长大。
地下资源( 等待  )我们去开发。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用序号表示。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2)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1)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5)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3)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ēn
mè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
bēng)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划去文中不正确的音节,并在第二自然段空白之处加上标点。
2、“鼎”可查音序
D
;还可先查部首

,再查
7
画。“鼎”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古代煮东西的器物;(2)盛大;(3)正为、正在。“鼎沸”的“鼎”应取第
(3)
种解释。
3、短文从
声音

形态

潮来时的壮观
这三方面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
4、按照时间顺序把第一自然段分成两层(用“/”标出),点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是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
5、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时,只按照从



的顺序观察的。不但写了亲眼看到的浪潮的
形态
,还写了亲耳听到的浪潮的
声音
。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
(2)作者观察细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到来时的变化过程。描写听到的声音变化顺序是:从远处传来
隆隆的响声
,好像
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3)描写看到的景象的变化顺序是: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那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再近些,

;浪潮越来越近,

。答案略
(4)我还从
人声鼎沸

踮着脚

沸腾
这三个词语体会到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7、找出短文中四个字的词语。答案略







8、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