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听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听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6 10:3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读准并理解“时隐时现”“不绝于耳”等词语,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味,在交流中碰撞;
努力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表现泉声之轻柔、清脆、厚重回响、气势磅礴的特点。
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体验文字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读准并理解“时隐时现”“不绝于耳”等词语,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读并理清课文脉络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鼎湖山,原名顶湖。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间传说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湖。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20
听泉(教师适时板书)
看图片,听课文录音
【此处为课件1】
三、初读课文
1.布置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要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A
东郊
愈密
古刹
聆听
忽扬忽抑
孕育
B
时隐时现
不绝于耳
清纯悦耳
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
欢快活泼
繁花似锦
古树参天
万籁俱寂
雄浑磅礴
忽高忽低
忽急忽缓
忽清忽浊
忽扬忽抑
流连花间
蓬勃生机
(2)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声音的?
指导学生美读这些词,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声来诠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3)读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哪里开始听到泉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听得更加真切,试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交流后小结。(教师适时板书)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写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重点指导书写“悠”“循”“勃”,指导12个字的意、形。
2.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比较组词。
泻(
流泻

岭(山岭

淌(淌过


(
铜钱
)
写(
写字

领(
衣领)
躺(躺下

洞(
山洞

2.给画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肇庆(zhào

怅惘(wǎng

污垢(gò
u)楹联(yíng

泠泠淙淙(
líng
)(cóng
) jiǒng(迥)然相异
 dǐng(鼎
)湖山
泉水gǔgǔ(汩
)(汩
) 生意àng(盎)然
  嶙xún(峋

3.下列句子没有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
  B.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
  C.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
  D.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
4.按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句话。
  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哪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缺衣少食的酸楚,哪会体会到丰衣足食的幸福!
未经历形单影只的孤独,哪会体会到高朋满座的快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课文,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辩识、品位那里的泉声吧!
二、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读了这一段,你了解了什么?(可了解到鼎湖山的位置和雨后鼎湖山的概貌)
2.出示第二句话。试读体会!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
过渡:雨后的鼎湖山蒙蒙胧胧,别有一番诗意!那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听到泉声,看到泉水的呢?
1.学生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泉水的句子。
2.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此处为课件2】
A
a指名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师适时板书:泉声响)
b能试着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此处为课件3】
B
a自由读,圈出“不绝于耳”,想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体会到泉水怎样?(教师适时板书:泉水多)
b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泉水多?生读,师在“到处”、“涌流”、“交错流泻”“遮断路面”等词句下圈点。
c这两句话中的“涌流”和“流泻”能交换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涌流”指朝上涌出朝前流淌,“流泻”指迅速地朝低处流淌)
师:当我们走在山路上,不断流淌的泉水把路面都遮断了,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这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呀?感情朗读这段话。【此处为课件4】
C
a学生看插图,听老师读这段话。
b看了图,听了朗读,有什么要说的吗?
((教师适时板书:泉声美)
c这段话中有个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能用“犹如”来说句话吗?
d想象意境,指导朗读。(在宁静的傍晚,刚刚下了一场雨,空气特别清新,从寺庙中传来了悠扬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汇集在一起,是一首多么美妙的交响曲啊!)
就让我们一起来奏响这部交响曲吧!(齐读)
四、学生自学第3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结合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当当小导游,简单介绍庆云寺。
五、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师:作者夜里借宿在庆云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自己先体会体会。
2.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你知道“万籁俱寂”的意思吗?指导再读。
(2)如果,我们是客人,那主人就是——(指板书:鼎湖山)。主人不仅慷慨地捧出她美妙的泉声,而且还把这“泉声一直”——(引读)。多热情,多好客!谁能把这种情趣读出来?
3.指导读第二句
师:这么丰富的泉声,如果只用耳朵听,能真切地欣赏到她的美妙吗?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学生接下半句)
(1)齐读。
(2)作者是怎样用心去聆听、辩识,又是怎样品位的呢?
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山中万籁俱寂,唯有泉声不断,此时此刻,作者一边聆听着泉声一边在心里不停地赞叹。
4.指导读第三句
(1)出示句式:【此处为课件5】
生轻声读第三句,准备用这样的句式说出作者的心里话。
(2)同座位互相说一说。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轻柔
清脆
厚重回响
雄浑磅礴)
(4)师引读这段话。
(5)请大家轻声地把第三句再练一练,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6)同学们,这么优美的语句,要是能背下来,变成自己的语言,那该多好啊!自己先背背。指名背。
(7)这一句,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鼎湖山四种泉声,其实,这里的泉声远不止这些。(教师相机板书::“……”)你听。
5.学习第四句。
(1)示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
(2)听出来了吗?这里的泉声丰富多变。
(3)引读。
(4)学生读,读出这种感觉。
六、学习第5自然段。
(1)课文学到这里,请同学们联系全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鼎湖山清泉的作用难道只是给人们以听觉上的享受吗?它还有哪些作用呢?准备用这样的句式发表你的看法:【此处为课件6】
(2)学生在下面试着写一写。
(3)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泉声听在耳里,泉水留进心田(教师相机板书:留进心田),这是多么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啊!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1.一条小溪在山jiàn(涧)流t ng(
)。
2.翻过这座山lǐng(岭)就能看到一座sì(寺)庙,我们今晚就sù(宿)在那里。
二、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轻柔:小溪的声音轻而柔和。雄浑磅礴:小溪的声音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2.作者把泉水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等发出的声音,让我们对泉水的声音有了形象生动的感受。
3.你能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吗?
那像________,是______的声音。答案略
【板书设计】
泉声响
白天
泉水多
泉声美
流进心田
鼎湖山听泉
轻柔
清脆
黑夜
厚重回响
雄浑磅礴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游记,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是分析课文。这种教法往往会让学生生厌,作为教师自己教着也觉得没趣。为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这样几个点:
一、自我感受
本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精读“夜听泉声”的段落,在这段精彩的文字出现前,我利用多媒体充分拟造了一个静静听泉的氛围,再加上生动画面,引导学生“辩识、聆听、体会”,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由于学生已经如临其境,所以他们的感受丰富而又新鲜,表达时畅所欲言,不受文本的限制。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一环节“仿文写意”的成功作了铺垫。
二、精读文本
通过上一环节中学生“听泉、辩泉、说泉”的活动,学生有了体验的基础及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况下我再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自身听泉感受的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以升华,这样更容易领会课文的主旨了。
三.这一堂课,我感觉是有欠缺的。学生没有兴趣,课堂的氛围是沉闷的。我想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吻合。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听泉》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师书写繁写的"听"字)
 这是听的繁体字,古人在造字时想提醒我们什么?
2、老师带来几段音乐,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用耳用心去听。
师先后播放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等乐器演奏的乐段,学生猜。
3、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课题:20、听泉。
 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写在鼎湖山听到的泉声。)
二、整体感知
   1、大家已预习课文,文中哪些部分是具体描写听泉的呢?
   2、浏览2、4段,想想他们听泉的时间和地点有什么不同?
   3、第一、三、五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呢?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三、品读感悟
    师:这是一篇游记,作者写了他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所想。让我们一起游览鼎湖山的风光吧!(播放鼎湖山风光。)
  (一)白天林中赏景听泉(第2自然段):
   1、作者用怎样的妙笔把这种美呈现出来的?请你们读第2段,用笔圈画出描写泉水的词语。看看哪些词语具体描写泉水?
     生自学后全班交流。
     (投影该段)指名说圈出的词语。
   2、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泉水的,如果给这些词分类的话,可以怎么分?
   3、(出示分成2类后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淙淙 不绝于耳 清纯悦耳 欢快活泼
      清亮 时隐时现 交错流泻 遮断路面
   4、第一类词是作者听到的,称之为入耳;第二类是作者看到的,称之为入目。(教师适时板书:入耳、入目)
   5、谁来读一读写声音的词,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师正音。
     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泉声悦耳动听、泉水清澈丰盈)
   6、有一个词就是讲好听的,"悦耳";好看称为"悦目"。想起成语"赏心悦目",一起带着赏心悦目的心情读一读。(教师适时板书:入耳、入目
入心)
   生齐读。
   7、作者用这些词语写出了泉声优美动听,泉水是那么清澈丰盈。师引读第二段。
     生补词朗读。
   8、作者听的时候在看,看的时候在听。写的时候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揉合在一起写的。让我们一起边听泉一边赏景。
     生齐读第2段。
  (二)夜宿山寺听泉(第四自然段):
    感受泉声:
    1、就这样听着泉水,踏着钟声,我们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
     师出示配乐范读第4自然段第一句。
     师((教师适时板书:"聆听"):聆听是怎样的听?
    2、让我们也来用心地、仔细地、静静地听听泉水的声音吧!
     (播放泉声,学生闭眼静听。)
     师:同学们听得这么仔细,一定辨识了不少的泉声。((教师适时板书::辨识)把你听到的泉声美美地说给同桌听,说说你们都听到些什么?(同桌互说。)
    3、把你听到的美妙的声音和大家分享分享。
     (全班交流。)
     感悟语言:
    4、我们来看看作者听到了哪些泉水的声音?
     课件出示第四段中的3、4句。师引读前半句,生接读后半句。
     师:读了这句话,可以用什么词或字来形容这些声音?(美、妙)。
    (1)、赶快读一读这个句子,去发现发现美感受感受美。
    (2)、这声音有什么特点。(轻柔、清脆、厚重回响、气势磅礴)
    (3)、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个别读,配乐和图画朗读,感悟读,齐读。
    (4)、师小结:如果在晚上只有一种泉声,一种泉水,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单调)可是作者听到的泉声优的是轻柔的,有的是……(学生补充)
     品味写法:
    5、看来同学们都品味出了泉水的美。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美的,我们还要品味这些文字。((教师适时板书:"品味")读读这四句话,一块读读看。
    全班交流:作者通过怎样的方法写出泉声?
     (打比方和排比的句式)
   (1)、这是在打比方。其他的三种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说。)
    (2)、排比句式有什么特点?(分男女声读排比句,女生读"那象",男生接后半句。)
  (3)、师小结:比喻和排比在写法上的作用和特点。
      指导感情朗读:
   6、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诗一般的语言,化作汩汩清泉。
     (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
     (还要注意些什么?同学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老师的有个建议想不想听,这是晚上,周围一点声音都没有,书上有个词语"万籁俱寂",所以在读的时候可以悄悄地告诉别人。)
     指名读后全班分角色读,一二句女生读,三四句全班读。
     随文练笔:
    7、鼎湖山就像一只神奇的手,调弄出不同的泉声。还有一些泉声更神奇(课件出示第4句),请你读一读,看你读懂了什么?可以在书的下面写一写你的感受,也可以用老师给的这个句式写。
         此刻,我听到的泉声_________。
  四、总结
    看来这股股泉水已经流进同学们的心中了。板书:入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鼎湖山用耳去听,用心去听泉,欣赏了一首美妙的大自然的交响乐,下一个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泉水与鼎湖山万物之间的关系。
    最后,老师想借用谢大光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鼎湖山之旅。
    (师深情吟诵片断,课件同步出示。)
  板书设计:
 
20、听泉
             入耳  入目  入心
 

             聆听  辨识  品味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听泉》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课文。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著名的游泳胜地。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课文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三段。在这三段的内容中,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重点写出了泉声的奇妙和作者听泉时的感受。“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水一直传送到枕边。”点出了山静泉响。“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别、品味。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到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这里用“像……一样”,把泉水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声音,让我们对泉声有了真切的感受。4个比喻句,又构成一个排比句,写出了泉声的千变万化。“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疾忽缓,忽清忽浊,忽然忽抑,是泉水正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把泉水当成人来写,写出了泉水的欢快,生动有趣。这一段的描写,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鼎湖山泉水、泉声的独特之美。
【作者介绍】
谢大光
男,汉族,1943年生于山西临猗。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落花》,报告文学集《天鹅之歌》等。散文《鼎湖山听泉》选入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报告文学《铁凝和她的父亲》获天津市优秀作品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鼎湖山
中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岭南第一名山--鼎湖山,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地处北纬23.10',东经112.34',因其完整地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从而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鼎湖山也是“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北回归线地带多是荒沙红土,而这里却保留着完好的一片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132.2万平方米,其中原始森林就占132万平方米。这里生长着高等植物和珍稀植物1750多种,有粗壮挺拔的锥树、枸(jǔ)橼(yuán)、榄树、榕树,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孑(jié)遗植物桫(suō)椤(luó)、黑桫椤、苏铁,有鼎湖特有的珍贵树种鼎湖钩樟、鼎湖冬青、鼎湖格木,有已鉴定的各种昆虫900多种,动物2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穿山甲、小灵猫等珍稀动物15种……。1956年,中国将鼎湖山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80年1月1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鼎湖山划归潮湿雨带林保护网,并在山上设立国际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
  鼎湖山的得名,众说纷纭,有说是因山顶有湖,四时不涸,故名顶湖;有说是因中峰圆秀,山麓诸峰三歧,
远望有如鼎峙,故名鼎湖;又有民间传说黄帝曾赐鼎于此,故习惯称作鼎湖山。
  鼎湖山自唐朝起已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内有云溪景区、天湖景区和天溪景区。云溪景区以白云寺、水帘洞天、古树名木为主,最大的特点是观赏原始森林。天湖景区以天鹅潭、天湖以及奔涌的山溪为主,最大的特点是涉水山溪、回归大自然。天溪景区以庆云寺、飞水潭,荣睿碑亭为主,最大的特点是参禅拜佛。虽然三大景区各有特点,但目前最能吸引游客的还是天溪景区。天溪景区以庆云寺为中心。满山青翠簇拥的庆云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有大小殿房100多间,占地17000平方米,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寺中瑰宝颇多,如《碛(qì)砂藏经》、舍利子、千人镬、白茶花树、平南王座、百梅诗碑以及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庆云寺附近有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先行者日本荣睿大师的荣睿碑、荣睿纪念亭和荣睿纪念堂。庆云寺下的飞水潭,上有观瀑亭,下有天然泳池。这里百尺瀑布,飞流直下,泻玉喷雪,蔚为奇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曾在潭中游泳,今潭壁上镌刻有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书的“孙中山游泳处”6个大字。
素有“天然氧吧”之誉的鼎湖山四季层峦叠翠、古木参天、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走进这片原生木,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中的板根、藤本、绞杀、附生和茎花等现象无不给人以生命的启示,而且每一种珍稀动植物都在向人们讲述一段久远而沧桑的生命历程。
庆云寺
庆云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位于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四周峰峦环抱,如瓣瓣莲花,被冠上“莲花寇”的美称,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素有“禅、净、律三宗俱善”之盛名,寺里香火历久不衰。庆云寺环境优雅。寺前第一级,是宽阔的平台,放置有吉祥缸和塔式香炉;第二级以下,是一个百花争艳斗丽的大花园,有桂花圩,菩提花雨、兰苑花圃、方池印月。寺后,三宝峰俨如天然屏障,其余脉蜿蜒起伏,犹如行龙高昂峻秀,把庆云寺衬托得愈发庄严典雅,雄伟肃穆。
课后作业
一、选择。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A、笼罩
不绝于耳
涌流
厚重
B、繁花似绵
聆听
蒙胧
古刹
C、枕边
清亮
清脆
卵石
D、悠扬
湿漉漉
鼎湖山
悦耳
2.下列生字按照笔顺、笔画叙述错误的是(
A

A、“鼎”字的第十笔是竖
B、“卵”字的第四笔是撇
C、“胧”字共10画
D、“菩”字共11画
3.把下面词语中加黑字的正确解释选出来,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1)万籁俱寂
[A]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B]
一种箫声

[A]

(2)不绝于耳
[A]断绝,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
[B]
尽,穷尽

[A]

二、课外作业。
    找出描写泉水声音的词句,读一读,再将你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
三、阅读理解。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

书是精神食粮嘛
既是食粮
怎么不可以煮呢
煮熟了
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
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
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疑惑不解

B.
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得心应手

C.
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豁然开朗

2.
阅读短文后填空。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啊)

(2)“我”认为“煮书”(是把书放在锅里煮)。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
(读书时反复诵读品味,积累妙词佳句)。
(3)“煮书”的好处是(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牢记好词好句,说话和写文章不会犯愁)

3.
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
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4.
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只有多读书,而且要读透,领会文章的内容,就可以不断地积累好词佳句,不断地增长知识,只有这样写文章说话才得心应手。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我们得寻找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愈往前走,树愈密,绿荫愈浓。湿漉漉……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啊!这是
声音,多像
一样
啊!
鼎湖山因为有了清泉,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