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诵读 子夜吴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诵读 子夜吴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6 10:3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诵读
子夜吴歌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会认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师出示图画,并配上古典音乐)
 
同学们请看,图上画的什么?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2.师生交流。
3.一片月光笼罩着长安的夜空,秋风四起,不断传来家家户户的捣衣声,人们正忙着给远在边塞的亲人准备冬衣。看到此景,诗人写下了《子夜吴歌》。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子夜吴歌)
二、根据注释自学。
[注]①子夜吴歌:流传于吴地的民歌,原为四句,多写女子思念情人,李白改为六句,用以写思念征夫。②捣衣:将制衣布帛放在石砧上捣平软。③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④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谓。
1.组织交流:为谁捣衣?她们的丈夫在哪儿?
2.将自己的理解带进去自由练读。
三、学习吟诵的韵律。
1.平长仄短记心上,依字行腔尾韵长。
2.范读,指导吟诵。
3.听录音,学生试吟诵。
四、根据学情,因材施教。
1.诵读古诗。
①指名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
②看图再读古诗,说说古诗的意思。
③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2.品读感悟。
①师:你们想念过亲人吗?能说出当时的感受吗?
②师生交流。
③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自读古诗。
④指名朗读。
⑤配乐朗读。
⑥全班交流。
五、拓展积累: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2.教师拓展资料:古诗【此处为课件5】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哪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板书设计】
 
子夜吴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教学反思】:
教学这首诗我以诵读为主线,通过不同层次地读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体会情感。
 第一个层次的读是自由练读,把全诗读通顺,读出节奏;第二是让孩子们借助注释读懂古诗大意。第三个层次就是读出诗的意境,读出作者的感情。前两个层次的读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通过几遍自读可以达到。要读出诗的意境和情感,可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玉关”这个词提出疑惑,不理解是什么意思。我补充了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地方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如何荒凉,戍守边关的士兵们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让学生想象“思妇”与“良人”的生活世界,与诗中的主人公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把明月、砧声、秋风、思妇连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体会其间蕴含的对边关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比较到位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子夜吴歌》是唐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旧题而创作的古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此诗抒写了家中妇人对远征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写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诗中千里月色、万户捣声,雄阔明丽之景与怀远之思、罢征之冀,两相结合,构成了感人至深的意境。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才华横溢,抱负宏大。在他现存的900多首诗歌中,有对当时社会腐朽势力的猛烈抨击,有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情讴歌,有对处境困厄的愤激抗争,充分表现了他奔放的激情、洒脱不羁的豪侠气概和积极入世的精神。在艺术上,李白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绘景抒情,挥洒自如,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相关图片
二.李白的诗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9、《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课后作业
从全诗内容来考虑,诗中“捣衣”的寓意是什么?在诗中,“万户”暗指了什么具体的社会现实?
答案:“捣衣”的寓意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万户”说明赶制寒衣的人家很多,仅长安即有“万户”(尽管是夸张),暗指当时从军戍边的人很多(或说边关战事频繁)。
“玉关情”在诗中具体指的是什么情?
答案:指长安捣衣的思妇对戍守边关的丈夫的思念(注意此题不能分析成戍守边关的丈夫对妻子的想念)。
三.请简析“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思想意义。
答案:“良人罢远征”的前提是“平胡虏”,而不是诅咒平定外患的战争,即只有平定边患才能换得家人的团聚,只有国家安全、家庭才能美满,所以这两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