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伯牙断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过程与方法:
1.先了解伯牙是什么人,他弹琴的本领有多高,他的本领是怎样练就的。
2.重点阅读第4、5自然段,画出描写伯牙弹琴,钟子期点评的句子,体会“知音”的含义;从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扯断琴弦不再弹琴的举动中,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明白知音难觅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体会到伯牙对朋友子期的忠诚;也告诉我们:知音难觅,可遇不可求,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明白“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难点:懂得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一定要珍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大意,学习1—3自然段。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
1.教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问:同学们,听了这首优美典雅的曲子,你们想到了什么?
2.在武汉市汉阳区的古琴台就流传着一个优美的传说——伯牙鼓琴遇知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伯牙断琴》。(板书课题)【此处为课件1】(齐声读题)。
二、整体感知。
1.在《高山流水》的音乐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简单字词认读,反馈。【此处为课件2】
3.相互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包含两部分内容:伯牙练就高超琴艺;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此处为课件3】
三、学习课文。
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样练成的
1.自读1-3自然段,思考;伯牙已学琴三年,为什么还要继续向老师求教?这说明了什么?【此处为课件4】
2.学生交流自读心得。
3.学习重点句子,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
(1)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情不自禁弹起琴来。【此处为课件5】
“注意”“陶醉”“浑然”“情不自禁”等词语,说明伯牙弹琴很投入,达到浑然忘我,情景交融的境界。【此处为课件6】
(2)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山崩地裂。【此处为课件7】
试着让学生模仿这些声音,通过这些排比句,你从中又体会出什么?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加深体会。
5.伯牙练成高超技艺,是多么不容易,现在他最关心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出示句子:伯牙放下琴,……你全都能体会。”【此处为课件8】
为什么伯牙很感动,而不是很激动呢?从这里又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拨:伯牙不是担心自己是否弹得好,更关心别人是否听得懂,遇到知音钟子期使他既惊喜又感动。
四、教师小结这部分内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伯牙断琴》动人的故事中,认识了伯牙。伯牙勤学苦练,他的琴艺大有长进。然而伯牙每次弹琴不是担心自己是否弹得好,更关心别人是否听得懂,遇到知音钟子期使他既惊喜又感动。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题目,“伯牙绝弦”中的“绝”的意思是(断绝),“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二、给下列字注音:
弦(xián)
哉(zāi) 兮(
xī
)
峨(é)
三、我能把文中难写的字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品读悟情,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生疑入文。
1、师:上节课,我们从《伯牙断琴》动人的故事中,认识了伯牙。伯牙勤学苦练,他的琴艺大有长进。就是这样一位音乐家,最后竟然会——伯牙断琴(齐读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指名生答。(为什么断琴?如何断琴)
2、师:让我们在悠悠的古琴声中,让我们一起来一次时空之旅,去找寻故事中的答案吧!【此处为课件9】
二、自读感悟,品赏“知音”。
1、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此处为课件10】找寻为什么断琴的原因吧。学生自读质疑,然后逐个解决
(1)答交流解决:为什么断?知音已去,如何断?
(2)问:读完后心中有什么不解?
(为什么知音已去,就要断琴?为什么不去另找知音?)
2、师:同学们疑问正是我们今天要去深入了解,大千世界,为什么就要认定他是自己的知音呢?到底伯牙的知音是谁?
(钟子期)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出示“钟子期不会弹琴,但很会欣赏音乐,特别善于听琴。”【此处为课件11】
指名指导朗读,最后全班齐读。
3、师:这样一位不会弹琴,却只会听琴的人何以会是伯牙唯一认许的知音呢?让我们再次走进第四自然段,【此处为课件12】去深深地体会一番。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认真体会、思考:想想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划出相关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同学小声交流。(自读、勾划、批注、交流)
4、交流: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1)品读总写句:(出示“无论……便……”)【此处为课件13】(教师相机板书)
①指名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朗读。
从“无论”、“很快”、“便”中品味到钟子期是我的知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知音
子期)
(预设评语: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师:“无论”换个词?(不管)
什么样的琴声都能听出,你能这样读出来吗!
真是任何一首曲子都能听懂;
(从你的“”中使我格外感到子期的确是伯牙的知音)(教师板书:伯牙)
②齐读:还有哪些具体的描写可以让咱们更深入地感受到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呀?
(2)品读“高山”部分:【此处为课件14】
(从“立刻”、“兴奋”指导品味文字和感情朗读,每个学生说完就马上请他读出自己的情感。)
①从“立刻”中可以知道钟子期听完琴后反应迅速,不假思索。真正了解了伯牙琴音的意思。
指名读。
②不仅立刻理解,还从这里品味到了什么?
从“兴奋”体会到情绪激动,融入在琴声中,被琴声深深的感染。
指名读,相机评价,指导朗读
师:
为什么你们读得如此激情?为何钟子期是如此的兴奋?
(因为
到了伯牙琴声中的高山之意)
师:拨动琴弦,却能听出如此壮观的景象,钟子期怎能不兴奋地说——齐读
不仅很快道出,还能如此兴奋,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难怪“无论。。。。。。”齐读
③学生齐读:看来,你们是真的感受到了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仅此一首曲子吗?
(3)品读“流水”部分:【此处为课件15】
(从“不住地赞赏”指导品味文字和感情朗读,每个学生说完就马上请他读出自己的情感。)
不住地:不停的,赞赏声一直伴随着琴声,也许琴声停了,赞赏声还没停。
(相机点评:琴声虽停,但子期还在不停地赞赏那美妙的琴声!听到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滚滚的大江;我感受到了巨浪滔天的壮观气势。
为什么你会这样赞赏?那还不够!把你由衷的赞赏读出来!)
学生齐读。
(4)品读“下雨的情景”:【此处为课件16】
(从“时而……时而……”和“一一”指导品味文字和感情朗读,从而体会琴声的丰富多变,可无论怎样变化,子期都能听懂。每个学生说完就马上请他读出自己的情感。)
①“时而……时而……”你仿佛看到什么?
指名生答,想象画面。
填空补白:(指名学生分说,不必一次性说完)【此处为课件17】
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好----------------,我仿佛看到了------------------;时而表现狂风怒吼,好--------------,我仿佛看到了-------------------------;时而表现山崩地裂,好--------------------,我仿佛看到了---------------------------------。
指名生答。
师:乐曲声时急时缓,却能看到如此丰富的世界,女生读——男生读
一起聆听变换无穷的琴声吧!——齐读
②(评语: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到你们就是子期,被琴声所感染!)
除了这些,还会有哪些乐曲呢?时而表现鸟语花香,随机指名学生答:
时而……
师:伯牙的琴声在琴弦上不断变幻,钟子期所听,却都能——学生说——一一说出琴声的含义)
师:一个善弹,一个善听,看来,真的是(出示“无论……便……”这句话齐读),果然是他的知音啊!(出示“伯牙、子期演奏图”)
图上,伯牙沉迷,子期陶醉,让我们和子期一同陶醉于那美妙的琴声中吧!
全班齐读配乐。【此处为课件18】
师读前部分:伯牙琴奏高山时,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生读
伯牙琴奏流水时,钟子期不住地赞赏——生读
伯牙琴奏大雨时,——生读
(5)评读“感动”部分【此处为课件19】
①师:(配乐)难怪,伯牙会感动地说(出示伯牙的话)(自读、指名读、评读)
随机访问:为什么你是如此感动,而不是激动呢?
伯牙的琴声在山间缭绕,没有人能听懂,可是钟子期却能听得如痴如醉,那如此深奥玄妙的琴声,竟被钟子期领悟,他们不是在用语言,而是在用音乐,更是用心在聆听交流啊!
师:人逢知己,琴遇知音,多么幸福的事啊!
三、情感升华,理解“断琴”。
1、师:正是有了这位知音,成为了伯牙琴艺不断提高的——(学生配合说出)动力!
2、师:他们约好下次再见,一同弹琴听琴,可没有想到,满怀期待的伯牙一路走来,他看到了竟然是子期的坟墓,这样一位“知我心,懂我情的知音”走了,再也不能欣赏伯牙的琴艺了,留下伯牙孤独一人,面对这突如其来得一切,此时此刻,你们能知道伯牙的心中的想法吗?(出示“伯牙悲痛万分……”一句话)【此处为课件20】
自读第五自然段,你看到了什么呢?能了解伯牙内心在说些什么啊?
指名想象说,抓住“悲痛万分、扯断、摔”来说出伯牙的内心读白。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他不喜欢弹琴了吗?
师:死的不是别人,而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知音。无人理解我,无人能听懂我!
这是怎样的痛苦啊,何等的决心阿~
3、师:是啊,抚琴追昔,曾经携手相游,咏高山、颂流水,意气风发;而如今,知音永逝。从此,再也没有伴随着琴声的赞赏,曾经美好的一切都一去不返。心念此处,伯牙怎能不心灰意冷呢?这断琴,断的不仅仅是手中的琴弦,更是自己的心弦阿!
4、师:现在,你们能理解伯牙断琴了吧!
四、总结延伸,情感积累。
1、师:读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沉浸在伯牙的情感之中,都被伯牙和子期的深厚知音之情感染,都被伯牙断琴谢知音的重情重义所震撼。(板书,重情重义)
2、当时的断琴处现在已经寻不到踪迹了,但唯一留有痕迹的就是“琴断口”的路名了,那里还似乎能依稀感受到伯牙琴断时的悲痛,与和子期间深厚的情谊,此时的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3、学生谈完,出示名言齐读:【此处为课件21】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冯梦龙
知音世所稀——孟浩然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从来难觅是知音。今宵离别后,何日再追寻。--《临江仙》樊南
4、总结:
对知音的寻求是超越时空的,每个时代的人都忍不住发出知音难求的感叹。两千多年来,伯牙子期的故事不仅民间广为流传,在各种典籍中也均有记载。
是啊,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伯牙子期,人遇知己,琴遇知音”,“子期去世,伯牙断琴谢知音”,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让我们也来做做他们的知音,聆听“高山流水”的琴声,回忆那一段世人称颂的友谊吧!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有感情地读课文,收集赞美知音的名言名句。
答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从来难觅是知音。今宵离别后,何日再追寻。--《临江仙》樊南
二、写一段最能表达自己感受的话,谈谈对“知音”的理解。
三、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汉阳古琴台游览,了解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
【板书设计】
16伯牙断琴
伯牙
无论…便…
子期
知音
(重情重义)
【课后反思】
《伯牙断琴》来源于中国古老的“知音佳话”,动人的故事背后蕴藏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问题的探究——“伯牙为何断琴?”贯穿教学的始终,它既是文章的主线索,又是人物心灵的镜子、阅读故事的眼睛。教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ww.frjy.cn / yuwen / ejiaoban / sishang / 2016-08-31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中,采用读的策略,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反复诵读品悟,将问题的探究转化为一种快乐的学习活动。
同时,采用“以学生为生命主体,重视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课堂上,读写结合、自主体验、合作交流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品读感悟、体验交流。“伯牙断琴”,一段知音佳话,流传千古,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认知能力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因此,本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知识需求和疑问,以“知音”为抓手,学生可采用“读、画、品、悟、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个性化的评读、写作方法的感悟,引领学生反复涵咏文字,层层升华情感,从而受到语言和心灵的双重熏陶。不同的学生都会在语文活动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在我们武汉市汉阳区有个地方叫古琴台,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里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吗?(板书:伯牙、钟子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伯牙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么练成的?请勾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教师相机板书:擅长弹琴)
3、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
⑴、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会,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用这个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这句话。
⑵、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然而,没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四、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书写:勤
4、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伯牙跟着名师学琴,三年来勤学苦练,并在老师的启发下领悟到了音乐的真谛,将感情融入到了音乐之中,琴艺大有长进。可是随着琴艺的增长,伯牙却越来越孤独,因为没有人能听懂他琴声里的含意。大王听说伯牙擅长弹琴,就把他召进宫中为大王弹琴。可是听了一会儿,大王就挥手让伯牙走了,说“叮叮当当弹的是什么呀,一点也不好听,哪有女乐好玩”,随即换上宫女起舞奏乐。伯牙收起心爱的琴,默默地离开王宫,心里充满了悲伤:“天下之大,就没有人能听懂我的琴声吗?”从此伯牙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寻找知音。伯牙遇到了能听懂他琴声的人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6课《伯牙断琴》【此处为课件7】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题:伯牙断琴。
2、回顾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琴。伯牙为谁断琴?
生:伯牙为钟子期而断琴。
(师板书:钟子期)
师:伯牙擅长抚琴,而钟子期呢?
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师板书:善于听琴)
3、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伯牙称钟子期是自己的——(板书:知音)
4、质疑:难道仅仅因为他们一个会弹琴,一个会听琴,就成为知音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关于知音的话题,看看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真正的知音的?
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第一板块]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伯牙与子期在弹琴、听琴时相互理解、和谐默契的生动情节。
(一)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你们边读边用“”画出说明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的一句话。
学生汇报
生:我读懂了子期与伯牙之所以能成为知音,是因为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媒体出示:
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1)指名读,问: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的?
生:我从“无论”一词能体会到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指导朗读:“无论”是什么意思?
生:“无论”就是说“不管伯牙弹奏什么曲子,子期都能听懂乐曲的含义,可见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师:让我们带着对子期的赞叹,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过渡:难道钟子期真有这么厉害吗?
(二)学习“高山曲”相关内容,感受伯牙弹琴、子期表“情”的兴奋之情。
1、放音乐:老师给大家放一段伯牙弹奏的乐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听了这段乐曲,你有什么感受?别急着举手,在小组里,先说给你的伙伴听一听。
3、生交流。
师评价:你们也很善于听琴,伯牙的一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想到了一座巍峨的高山!
4、师:那子期到底还听懂了什么,才成为伯牙的知音的呢?请一名同学来读读子期的话。
5、媒体出示:
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1)一读:指名读。
(2)二读:指导读。
(3)三读:(生齐读)
(4)子期除了听懂这是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还听懂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所以说咱们不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因为咱们仍然没有读懂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就在伯牙听了子期的夸奖后,紧接着又弹奏了一首曲子,自己去读一读子期说的话吧。(放音乐)
(三)学习“流水曲”,体会伯牙以琴传情谢知音的激动之情。
1、媒体出示:《流水》曲子、句子:
“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
师:这是伯牙听了子期的夸奖后,马上弹奏的表现流水曲子。
2、生自由读句子。
3、观看录象;是啊,大江滚滚,那滔滔江水,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4、师:看着画面,听着音乐,你想到了什么?伯牙弹奏的仅仅是一江之水吗?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赞赏吗?
5、师:是啊,寻觅知音难上难。此时,伯牙的心情就如同那汹涌澎湃的江水,激荡起伏,久久不能平息。齐读。
(四)学习“雨中曲”,深刻感受子期与伯牙以琴传情的感人之情。
1、媒体出示:
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指名朗读。
师:什么是“一一说出”?
生:“一一说出”就是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子期都能说出其中的含义。
师:所以说,他们真不愧是知音啊!请你来读这句话。
生再动情地读(特别强调了“一一”)
2、师:但是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钟子期对这段琴声的赞赏,就让我们学着子期的样子来夸夸伯牙,看看谁能够成为伯牙的知音?(播放这三段音乐)想想伯牙弹奏不同的曲子时,子期会怎样赞美他呢?
师出示说话练习:
伯牙弹奏一首表现的曲子,子期赞赏道:“!”
(1)要求:四人一小组,说给组里的伙伴听一听。
(2)指名交流。
师小结:所以说,子期与伯牙是真正的——知音。所以,伯牙放下琴,感动地说(引读,媒体出示)——
“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3、指导学生读,体会“感动”。
(1)师:为何不用“激动”,而是“感动”?
生:因为此时伯牙对子期的情感是由内而发的,真正发自内心地感受。
师:请你发自内心地来读一读吧。
生朗读。
(2)师:是啊,子期不但能听懂我的琴声,更能听懂我的心。知我者,莫过子期也!所以,我感动地说(引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第二板块]学习第5自然段,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内心的痛苦。
媒体出示:
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伯牙不再弹琴。
指导朗读:
1、理解“扯”“摔”。
师指名读。
2、教师引读:子期一去,我又要回到没有知音的日子里;回到无人倾诉的痛苦中,回到无法忍受的寂寞里去。叫我怎能不悲痛万分?让我们带着对伯牙的那份理解,带着那份无法言语的痛苦和遗憾,来读读这段话吧……
四、升华情感,珍惜“知音”.
1、齐读课题。
2、课文学到这里,你知道什么是“知音”了吗?
师小结:是啊,良朋易得,知音求,(板书:难求)所以当我们一旦遇到知音,一定要倍加珍惜!(板书:倍加珍惜)
师结束语:
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但是伯牙断琴谢知音的这段佳话却一直流传至今,《高山流水》的乐曲就是人们对这段美好往事的追忆!课文学到这到,你们如何看待伯牙断琴的这件事。
媒体播放《高山流水》【此处为课件21】
【板书设计】
16.伯牙断琴
伯牙 ← 知音难求 → 钟子期
(擅长弹琴) 倍加珍惜 (善于听琴)
【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龟山西麓,月湖东畔,高山流水,琴瑟相闻;这是一场伤感的人生悲剧!子期离去,伯牙断琴。千古绝响、魂绕古今;这里演绎着至真至美的人间真情;这里诉说着“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启示;这里铭刻着“幸遇知音,倍加珍惜”的教诲……
《伯牙断琴》是鄂教版小语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我来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伯牙断琴》一课讲述了一个千百年来人们口口相颂的动人故事:一代琴师俞伯牙练就高超的琴艺,钟子期深谙伯牙琴声中的意趣和境界。从此伯牙如高山流水般高洁的情怀才有了表达的空间。子期病逝,伯牙在悲痛绝望之际,断琴绝弦,以谢知音。
课文围绕“学琴、听琴、断琴”三个部分来写,朴实凝炼的文字背后蕴含的感情令人动容!“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一个“扯”字,一个“摔”字写不尽伯牙对知音“爱之切”、对知音的离去“痛之深”、对失去知音后终身永不复鼓的“意之坚”。
琴断了,心碎了,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绝唱却穿越千年回响在我们耳畔。自此,“高山流水”成为了中国人的心灵故乡,“知音”一词也成了中华文化史上出现得最频繁、最密集的两个字,这使得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充盈着中华文化的传统精华。课文放置于“良师益友”这个话题单元,是要把这个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是要给他们以历久弥新的人生启迪。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明白“知音”的含义,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教学重点,懂得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一定要珍惜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过程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线索,即学琴——听琴——断琴,并学习“学琴部分”,知道伯牙琴艺的提高是因为他的勤学苦练和他中琴声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第二课时的教学分三个步骤进行:启课——未成曲调先有情;品读——一枝一叶总关情;对话——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回顾前文,生疑入文。
开课从复习旧知开始,在复习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语中的几个说说上节课学习的“学琴”部分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个过程回顾上节课所学,并训练学生把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内化。
承接学生的回答,我在一段《高山流水》的乐曲声中补充了一小段背景,引学生进行思考:伯牙提高琴艺的心愿达成了,有一次当他兴致勃勃地去为君王表演,弹奏了一曲表现狂风的曲子,曲子还没有弹完,君王却挥挥手说太吵了,伯牙抱着琴落寞地走了,同学们,你们能体会到伯牙现在的心情吗?此时,他在心里渴望着什么呢?在音乐与小故事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开始走进伯牙的内心去感受伯牙孤独和对知音的强烈渴求,在理解知音难求的同时也奠定了本课的感情基调。
(二)自读感悟,品赏“知音”。
这部分的教学主要让学生由一字一词入手了解子期高超的听琴本领,伯牙断琴铺垫情感。
根据课标第二学段中握语段结构的要求,在学习“听琴”部分时,我从整体入手,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1、读中理线:根据中的分段目标中“能把握语段结构”的要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再找一找围绕这句话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让学生能正确把握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2、读中感悟:这篇课文语言很朴实,却又很值得咀嚼。在先引导学生抓住“无论…便”这一组关联词初步感受子期会听琴的特点的基础上,又以“高山曲”为例,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找到“立刻,兴奋”等词语再来体会子期高超的听琴本领。而“流水曲”则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关键词“不住、赞赏”来体会,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经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对伯牙善听的本领有了深入地感悟,也对抓住重点词来理解句子或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的领悟,实现了语文课堂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读中想象:在读“雨中曲”时出示句子:伯牙触景生情,便弹奏乐曲,抒发胸中的感慨。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句中简单的“一一”一词,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利用这个空间,让学生通过想象把自己当作子期,来赞赏伯牙的乐曲,并说可以仿照课文中“高山”曲和“流水”曲的句式来表达,还可以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辅助表现。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补白,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角色变换,对子期听琴本领的认识更加深入,所以学生的发言中,显现的不仅是普通的语言文字,而是凝结着对“知音”的理解,对“知音”的感悟,为后文“断琴”难点的理解打下了伏笔。
4、读中升华:当子期一次一次说出琴声的含义时,伯牙是怎样的态度?引出句子:伯牙放下琴感动地说:“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能领会!”我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自然段伯牙学琴时投入感情才使琴艺得到长进这一内容,理解子期听懂了琴声是因为听懂了伯牙投入到琴声中的情感,终于有一个人能在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中与自己进行交流了,封闭已久的心灵终于吱呀开启,那份感动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动读伯牙的话,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情厚谊在朗读中也深深地留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
(三)情感升华,理解“断琴”。
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一个小小的铺垫:成为知音的两个人除了说琴论道外还会做些什么呢?学生根据所给图片进行想象,体会知音带给人们的美妙感受,理解作为伯牙的“知音”,子期还带给伯牙愉悦的人生体验,带给伯牙更多的期待与鼓励,同时为下文的失去知音后的情感落差制造了一个高度。
紧接着我话峰一转,引出了钟子期的去世,与两个人心心相印的画面形成了强烈地对比,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在这样的情感的笼罩下,我让学生找出伯牙的动作和语言,并把文中伯牙的两个动作“扯”换成“拉”,把“摔”换成“扔”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与原句相比,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用换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体会“扯”与“摔”这两个极具力度感的词语在表达课文中心方面的作用,在这样体会之后我开始激情引读断琴部分:课文的情感达到高潮,此时的学生完全进入了文本的核心,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和伯牙、子期对话,再来慢条斯理地讲解已经与学生的感情基调不相符,于是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反复引读让学生在读中走进伯牙的内心,建构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对知音、友情的独特感悟。从而去感受伯牙痛失知音的悲伤与绝望,理解伯牙“断琴”这一举动。
最后回归全文:学习了课文,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知音”?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让孩子们在梳理全文的同时明理:知音难觅,有了知音一定要懂得珍惜。
精彩片段
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样炼成的?
1.第1自然段和解题可以同步进行。伯牙是什么人?伯牙全名俞伯牙,楚国人,出仕晋国,大夫,“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弹琴”。
2.紧承介绍,提出问题: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样练就的?安排学生自读自悟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自读1—3自然段,在读对和读顺的前提下,尝试搜集和整理资料,在课本上作相关的批注。
交流自读心得,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
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
④转向: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这时他遇到了遇到了能听懂他的琴声的钟子期。
⑤理解到他对知音的渴望才算到位;二是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理解到伯牙对此的感动和失去知音的悲痛以及“断琴摔琴”的举动才算到位。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春秋时期的著名音乐家伯牙在汉阳的琴台上弹琴的时候,遇到了樵夫钟子期。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伯牙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知音,非常高兴,就和钟子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来年中秋,伯牙再次来到琴台与钟子期相会,却发现子期已经去世。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子期的墓前,并发誓终生不再弹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介绍了伯牙是什么人?他是如何练就高超的琴技的?第四自然段主要表现钟子期是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体现钟子期对于伯牙的琴声理解很深。最后第五自然段写伯牙的“悲痛”和“断琴摔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是一场人生的悲剧,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叹息,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通过对于文本的诵读、体验、联想、感悟,让学生走进这场悲剧,理解伯牙的心情,感受知音难求要懂得珍惜.
【作者介绍】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伯牙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荆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 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伯牙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
伯牙学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课后作业
一、比一比,再组词。
蛾(飞蛾
)
彭(姓彭)
斯(斯文)
夏(夏天)
峨(巍峨
)
鼓(打鼓)
期(日期)
复(复习)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有名
欣赏——玩赏
雄伟——雄壮
赞赏——赞叹
三、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答案:原因是钟子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enda. / q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死了,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enda. / q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了。可见,对于钟子期的死,伯牙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enda. / q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悲痛欲绝,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