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迟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迟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6 10:4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难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课件1]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课件2]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课件3]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课件4]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5]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课件6]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课件7]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fá
zhàn
kǒng

chǐ
xiào
láng
bèi
bāo

  (
罚站

(恐惧


耻笑)
(狼狈)

包袱

cuī

āi
qiú

rán
zhē
gài
guǎn
jiào
(催促)
(哀求)
(居然)
(遮盖

(管教)
 二、多音字,组词语。
  jīn(
禁不住)
hùn(混乱

 禁

  jìn(
禁止

hún(浑浊)
三、把句中的加点字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我虽然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常常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

害臊)
  2、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恐惧

  3、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移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
2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
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
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什么?
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师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课件9]
1.细读解疑。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课件10]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件11]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 打的声音:“嗖嗖”。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
“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课件12]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
  你怎么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读?
3.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课件13]
  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妈和爸在反复催促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
  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可以在学课文的结尾部分再回顾,体会父亲打“我”的良苦用心。)
4.课文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爸爸”?
 
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5.讨论: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课件14]
(1)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
(2)想象回答。
 “正在静默的当儿,老师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眼,向教室窗外看去”,结果怎样?[课件15]
    (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想象作者当时想法和心情变化。)
(3)感情朗读,体会伟大的父爱。
  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人物心情吗?学生自由选择人物,朗读有关语句,展示自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7.读课文,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补充课前查阅的有关林海音的资料,体会爸爸对我的严厉和疼爱,让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8.让“我”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
三、配乐朗读,升华主题
  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师: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四、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原文。发放材料《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阅读。[课件16]
  2.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课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课件17]
五、当堂练习
训练语言表达: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对父爱的认识?
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如阳光、月光、春风、春雨……[课件18]
六、总结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不过,“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学习生活中,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卡莱尔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列宁 
 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板书设计】


很疼 很严,很严 很严
深沉的爱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为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同时读一读,注意人物的语言。
  1、怎么不起来
快起
快起
 晚了

我硬着头皮说
 
 晚也得去
怎么可以逃学

2、我猛一转头看
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1、“
?!!

“,
!”。
“,?!”
2、


二、请你评评理
  学习了课文之后,小红和小丽吵了起来,小红说:文中的“父亲”是个好父亲。而小丽却不同意小红的意见。请你来评评理,说说父亲的“好”与“不好”。再读读文中的相关语句,争取让她们两个心服口服呀!
  
三、照样子,写句子。
  1、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
  一边……一边……:
我一边抽噎,一边偷偷的看着妈妈。
2、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虽然……但是……:  
虽然因为天气的原因春游活动取消了,但是妈妈仍然带我去超市买了很多好吃的。
3、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他为什么不高兴?因为被老师批评啦!
【课后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教学中要重感悟、重积累、更要注重运用。在设计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指导在读中感悟,以读促学。例如:在教学开始我设计了速读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不断品读文章,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迟到本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导入时我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特别是经常上课时有个别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迟到了,我迅速结合这些情况要求学生针对此事发表意见,学生都有比较深刻与独特的感受,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找“父亲为什么打我?”的原因时,我要求在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在教学挨打的段落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理解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同时又让学生做了做这些动作,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在指导朗读时学生读的是有声有色。没有轮到的还不断地唏嘘、叹息。这样的阅读指导不但让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在做动作中自己体会,同时积累词语句子,以及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三得。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还有哪些句子体现到父亲打得狠”“挨打后我的心情什么样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时实际说一说自己挨过打吗,自己挨打后的心情怎样?学生踊跃发言,谈自己的感受,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特征。在这种独特的感受下,学生的阅读更是精彩不断,让人过耳不忘。原来,学生阅读时不是读不好,而是看你有没有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感。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作品展开对话。我引导学生在学完体现父爱的部分后写下了父亲与女儿的心灵对话,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见解,鼓励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及时地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进行了写的训练,同时加深学生了学生读父爱的理解。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不光要积累词句,增强感受能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怎样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在体会父亲对作者的疼爱时,我渗透了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观全文,认识到回忆写法的好处。
教学资源
创新方案
精彩片段
1.学习2~9自然段,感受父亲的严厉。
 师:“我”最初是如何犯下和对待迟到的错误的?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找出有关句段,并在句子旁边用简单的话批注自己的想法与理解,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父亲之所以严厉的训斥我,原因是什么?”(学生默读有关自然段,并做出批注,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小组间讨论问题,教师巡视,相机引导)
  师:谁来代表你的小组向全班汇报?可以用书上的话,如果能加进你们组交流后新的理解或想法更好。(指名学生回答,其他人补充,教师对有新意的回答给予赞赏)
  师:文章开头写到“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对于“我”的错误,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父亲“严厉的管教”的?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有关语句。
  (学生按要求边读边圈画相关的句子,师巡视)
  师:谁愿意来朗读表现父亲严厉管教的句段?大家细心听然后评价她读的怎么样?
  (指名学生朗读有关内容,可能有的学生会抓住7~9自然段中描写父亲的语言、动作的语句去读比如“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起!”“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抄起一把鸡毛掸子……”等等,只要学生能读出真情实感,都要给予鼓励)
  预设:在初读课文后,也许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看法,认为“小作者不该挨打”,针对这种疑议的出现,教师可这样引导。
  师:请同学们先阅读9自然段,画出“我”挨打的关键词语句。
  (学生会比较容易找到描写比如打的动作、声音等的有关语句)
  师:刚才有人提出了认为“我”不该挨打,那么“我”究竟是否该打呢?
  (学生会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那就让我们以“我”是否该挨打为话题来一次辩论吧。
  (学生中意见不同的双方陈述自己的理由,大家在辩论中会说出“我”犯下错误的原因及对待错误的态度,以及父亲打“我”的原因)
  师:(学生辩论差不多时)大家所陈述的似乎各有道理,那么父亲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严厉的态度对待女儿呢?请同学们思考。(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注意启发学生懂得父亲的严厉正是为了让女儿敢于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
说课案
一、说教材
  《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出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散文是写父爱的,但文中写父亲的笔墨并不多,十分简炼,突出一个“严”字,三个“很严,很严,很严”,强调了这一点。叙“我”赖床,写“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父亲严得似很无情。接着写父亲打“我”,逼“我”上学,真是又严又狠。后来父亲又送花夹袄、铜板给我,也很简单,没有笑容,没有安慰的话。可是细细品读,却能品出父爱。父爱无言,父爱如山。
  二、说学情
  本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班,经过一个月与孩子们的接触,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有了预习课文的习惯,知道一定的读书方法,比如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学习课文等。很多同学乐于学习,对学习比较感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而,大多数学生不会很好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不会进行自主的阅读,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说目标
  针对教材情况和学生的目前状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我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特意加入了学法指导,这样,目标的设计上既有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有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然后,我把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在对父亲严厉而又深沉的爱的理解上,特别是要让学生理解父亲打我的原因。
  四、说教法
  1、通过有层次、有重点、有个性的朗读训练,实现在读中理解父亲狠狠打“我”和“到学校为“我”送东西的用意,感悟父亲严和疼都是爱。
  2、通过静思、讨论的过程,在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交流碰撞中使学生对父亲狠狠打我是为我好,是爱我这样的思想感情经历层层深入的变化。
  3、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不应该繁杂,应该找出一处或两处最能折射全文的语段,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本课中,我抓住两个重点段进行教学:父亲打“我”与父亲为“我”送衣送钱的部分。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爱。
  4、运用语言激励,创设氛围,把学生再一次带入情境,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情感进一步深入。于是,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一下几个情境:①“我挨打了!”假如你就是小海音,你心里会怎么想;
②小海音去上学后,父亲心理会想些什么?③父亲为海音送衣与钱时,有过几个无声的动作,你听到父亲在说什么?④看到父亲担忧疼爱的神情,听到父亲发自内心的声音,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又会说些什么呢?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情感的升华、为对爱的领悟作铺垫。
  5、引入搜集的资料,丰富课本的内容。我在流程设计的第四部分,加入了《父亲的花儿落了》文章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再一次感受这件事对林海音的影响很大,并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的教育,激发阅读期待,升华情感。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课内外、课堂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大语文观。
  五、说教学设计(见教案)。
备课素材
【作者介绍】
林海音
(lin
hai
yin)  (1918—2001)林海音,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
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
【教材分析】
《迟到》是一篇语言朴实、耐人寻味的记叙文,课文用回忆的方式写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表现了一个既严厉而又慈爱的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父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本文篇幅虽较长,但文中所讲的事,很多孩子都有过经历与体验,因此学生较易理解课文内容。本课重难点是阅读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部分,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因此,教学本课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精读,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预习中你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林海音原先叫含英,最早叫英子。台湾人,生于日本。英子五岁时妈妈抱着她,与爸爸一道漂泊到北平。爸爸英年早逝。25年后(1948年)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又折回台湾。
  何凡是北师大毕业,国学功底深厚,在一家报社谋了一个饭碗。林海音则为家所累,不得不围着锅台唱锅碗瓢勺叮当曲。她不是一位懈怠的女性,不久便重操旧业,笔耕墨耨,写些介绍台湾的风物人情短文给报刊,旋即,她又戏剧性地与何凡同事,到《国语日报》当编辑。
  岁月终究将把林海音磨练成一位“多栖动物”:作家、编辑和出版人。
  作家的林海音,不隶属“著述等身”一类。她的小说、散文和童话作品统共不过300万字吧。她的处女作《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散文集。当时,有人认为她尽写身边琐事,有点小家子气。丈夫何凡不以为然,为其作序。他说:结识林海音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收获,林海音为他生了四个儿女是她的最大成就,林海音以文债抵了儿女债。他认为,女作家写家庭生活,是顺理成章的事,“家齐而后治国”。何凡于幽默中为太太护“短”。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高阳评论林海音的小说“不仅故事感人,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于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对于气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1960年冠《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若干年后,林海音到大陆访问,在公众场合见到导演吴贻弓时说:“我向您鞠躬,因为你使我的名字在大陆变得家喻户晓,所以我得向您脱帽三鞠躬!”并真的弯腰致意。
  林海音是由编辑起步而“发迹”的作家。作家,对她来说是“业余”,编辑却是终身。“我实在热爱编辑工作。”77岁的林海音在关闭她经营27年的纯文学出版社时,“忍不住想哭”。她早年在北平编《世界日报》,后来到台湾又在几家报社做编辑,继之在《文星》、《纯文学月刊》和纯文学出版社工作,一直在“为人作嫁”。她在编辑上的建树,绝不亚于其创作。在编“联副”十年期间,她发现、培养了黄春明、林怀民、张系国、七等生等一批新人;重视、支持了钟理和和钟肇政,使一批台湾本土作家在文坛崭露头角。本土作家钟理和命运坎坷,贫病交加,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林海音编发的,她着意栽培他。不料,钟理和突然病故。林海音闻讯后,挥泪赶写《悼钟理和先生》介绍其苦难的一生,发表在次日的报纸上,不期收到众多的读者的悼文和捐款。林海音不分昼夜地为钟理和编书,借款印书,赶在钟理和百日祭时放在供桌上,了却心愿。后来,电影界根据钟理和的人生遭际改编成电影《原乡人》,由名演员秦汉、林凤娇主演,风靡一时,使全社会认识了钟理和。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台湾本土作家,林海音出面并主持在钟的家乡美浓建立“钟理和纪念馆”。这是台湾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作家纪念馆。林海音不仅出钱、出力,为丰富馆藏,她还把当年办《纯文学月刊》时珍藏的海内外166位作家242篇手稿捐给纪念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之间,只有信件交往,却从未谋过面!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如履薄冰的文学航道上,林海音终于难逃“翻船”的厄运。那是1963年震惊台湾文坛的“船长事迹”。是年4月23日,林海音在“联副”版上发了一首名叫《故事》的小诗。叙述了一位船长漂流到一座小岛,被岛上的美女吸引,而流连忘返。当局见之,龙颜大怒,认为这是“影射总统愚昧无知”。面对汹汹来势,林海音怕牵累报社及他人,面对来者,她立即表示引咎辞职,砸了端了十年的饭碗,这才避免一场祸及他人的灾难。
  林海音在文学上有自己的追求。面对通俗低级,充满色情暴力的读物充斥坊间,而真正的文学园地却一片荒芜时,她坐不住了。时已年过半百的她,与丈夫何凡及友人不计风险和利弊,毅然创办了《纯文学月刊》,为台湾的纯文学发展鸣锣开道。为表诚意,她亲笔一一给梁实秋、余光中和海外的夏志清、於梨华等名家写信,一边自己跑纸厂、印刷厂、编稿。三个人三条枪,三个月内把一本风格清新、高品位的杂志奉献给读者。《纯文学月刊》除了发表浓厚文学味的原创作品外,还辟专栏大胆引介三十年代的作家和作品,传承“五四”,弥补当代读者对现代文学脱节的不正常现象。林海音浴血奋战了四年,杂志销路始终打不开,期期赔本。不得已,于四年后停刊。然而,林海音不死心,稍稍调整身心后,她专心投入经营纯文学出版社,为纯文学作家开辟一块绿洲。
  作家们把纯文学出版社当作朋友、娘家和“活菩萨”。女作家沉樱(梁宗岱原夫人)身居异国,晚景凄凉,衰年已不能提笔写文章了,她致信林海音,请帮她出最后一本散文集。林海音欣然同意,可作者没有原稿,文章全散佚在旧报刊中。林海音不厌其烦,请人搜集整理,再向友人发函征集沉樱早年致朋友的信和照片,合集一册为《春声集》。在沉樱弥留之际,书送到美国让她看了最后一眼,林海音这才心情释然。她到台南拜访老作家苏雪林。苏雪林向她诉苦,说某出版社倒闭,退给她一屋子书。林海音张口承诺,一次将其全部买下。因那是冷僻鲜有人问津的《屈赋研究》,无法推销,堆在仓库里,后来林海音将其全部捐给了图书馆和学校;她还再版了她的《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
  1995年,林海音77岁,何凡85岁。4个儿女全在海外。她已无力继续经营出版社了。当时有人建议,把这块金字招牌转让、出售。林海音顾虑续办者难以坚持原来风格,不一定能善终,毅然决定停业。她把库存的八万册图书全部捐给图书馆、学校。把所有作品的版权全部归还作者。凡库内有少量存书的,全部送作者。
  林海音是个“比北平人还要北平”的老北京。一口京片儿。她深切地眷恋她的第二故乡北京。她非但自己把纯文学出版社的全套样本书捐给北京现代文学馆,还动员其他兄弟出版社也捐,大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馆馆藏。此外,她又提议并牵头,在祖国大陆出版《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来回奔波,乐此不疲。
  林海音像经营出版社一样,精心地去经营友情。世界各国作家常来此聚会。改革开放后,大陆许多作家都去过。海内外客人留言虽是吉光片羽,但韵味悠长:
  “字字珠玑自生光,深情至性入文章,信手拈来皆佳作,不拘一格尽流芳。”
  “这是台北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这是我们一生乐观奋斗的最佳酬报。”面对朋友们的友情,林海音如是说。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时下,82岁的林海音与90岁的何凡,寓居台北,携手颐养天年。
  其女夏祖丽是纯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现居澳大利亚。去年,她为母写传,足遍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采访。林海音听说女儿为她写传十分高兴,风趣地说:不要把我写得太好,我又不想竞选。
  《城南走来———林海音传》,去年10月在台北出版,反响热烈,畅销,入当月台湾畅销书榜。
课后作业
一、对号入座。




)起
(抢)劫


)棒
哄(抢)
(抢)夺
  


  (惧
)怕

俱)全
畏(惧

家(俱)
(俱)乐部
  


  出(
差)
害(羞


差)别
(羞)耻
蒙(羞)
  


  (缘)故
(原)因
(缘)由
(原)来
无(缘)
 
二、众里挑一。(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①我的父亲很疼(tén
téng
)我,但是他管教(jiāo
jiào
)我很严很严。
  ②我听到这儿,鼻子不禁(jìn
jīn)抽搭起来,幸好我的眼睛是闭(bì
bèi)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③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dǎo
dào)
转(zhuǎn
zhuàn)来拿在空中一抡(lūn
qiǎng)……
  三、对号入座。(读拼音写词语)
  

cuī
ǎo
kǎo
(

)站


)促
夹(
袄)
烧(
烤)
 yǐng 

āi
mào 


)响 
抽(



哀)求


貌)
四、词语对对碰。(写近义词或反义词)
①我虽然很懒惰(
勤快
),可是也知道害羞(大方
)呀!(反义词)
  ②我常怀着恐惧(无畏
)的心情奔向学校。(反义词)
  ③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害怕),但我居然(
竟然)有勇气不挪动(移动),结果躲避(
躲闪
)不及,还是挨了打。(近义词)
五、火眼金睛(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①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我鼓起了(勇敢
勇气)走上讲台。
  ②与犯罪嫌疑人周旋,既要(勇敢
勇气),也要机智。
  ③一只小蚂蚁(居然
果然)能搬动数倍于自身体重的东西。
  ④天气预报很准,今天早晨(居然
果然)下起了小雨。
  ⑤(不但
虽然)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且
但是)他不灰心,决定努力赶上来。
  ⑥他(不但
虽然)是学习标兵,(而且
但是)是运动健将。
  六、用“因为……所以……”将句子连接起来。
  ①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
爸爸已经在吃早点
 因为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所以爸爸已经在吃早点
  ②老师并没有罚站
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所以老师并没有罚站

③我也知道害羞呀
又愁又怕
因为我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
④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
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
因为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所以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