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藏北草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写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藏北草原之美,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难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踮”等十个生字,并注意写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整体感知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中你们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老师也到过不少地方,但是有一个地方是我梦寐以求的,你们想知道是哪儿吗?请看大屏幕:
2、课件出示:西藏美景[课件1]
3、看完了这一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这里是哪儿?
4、出示古人写的“藏”,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课件2]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课件3](纠正“藏”字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描写藏北草原的?[课件4]
2、检查生词:[课件5]
增添 酥油 遮住 平整
隆重 蝴蝶 飞舞 嫩草
哈达 不禁 兴奋 庄稼
3、提问: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描写藏北草原的?[课件6](师相机板书:景人)
4、小结过渡:在作者大次央的笔下,草原的景,草原的人是那样的美,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吧!
三、品味语言,感悟美景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师:请大家放声读第1自然段,划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7]
2、学生自主学习。
3、班级交流:
预设:①出示句子1:“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
[课件8]
师:谁来读写得美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读后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草原很大很大,无边无际,一片碧绿,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师:请你再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这一句。
生再读。
师:还有谁再来读读这句?(生读)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来齐读这句话。(生齐读)
②出示句子2:“星星点点的帐蓬,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自己。”
[课件9]
师:还有谁来读读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生读这一句。师追问:“你觉得美在哪里?”
生1:在这无边无际的草原中有很多的帐蓬,一座座的十分美丽。
师:(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草原上的帐篷,星星点点的排列着,多么美啊。
生2:我觉得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的。
师:那作者把什么比作姑娘?(当学生的回答不一致时,让学生再读这句话)
师:作者大次央在一句话中运用了2个比喻句,那么贴切,那么自然,那么优美。让咱们来美美地读这两句吧!(生齐读)(配乐)
师:在这悠扬的乐曲声中,还有谁想读?(指2-3名学生读这两句)
师:多么美的景色啊,难怪作者大次央会情不自禁的说——生齐读:“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师板书:深深爱着美)
4、小结过渡: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仅仅用了53个字就勾画了草原的美景。那我们再看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草原的美景?
(二)学习2、3自然段。
1、师:请大家放声读,拿起笔来看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草原的美景?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课件10]
3、师:作者用了一个特殊的词勾画了草原的美,是哪个词呢?
师:谁来读读自己认为美的句子。
示句子1:“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
[课件11]
师: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草原暖暖的,很舒服。
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这句。(生读)
师:一望无际的草原,到处绿绿的,柔柔的,让咱们来齐读这句。
②出示句子2:“最吸引人的的是那雪白的羊群,羊儿在牧羊姑娘轻轻的歌声中,静静地吃着嫩草。”
[课件12]
师:你怎么觉得这句很温柔?
生:这句话中写了牧羊姑娘歌声轻轻的,羊儿静静地吃着草,十分悠闲自在。
师:请你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
师评:你把这份温柔感受到这样的细腻。
示句子3:“放牧的藏族小伙子,骑在高大的马背上,奔跑着,玩耍着,说笑着……”
[课件13]
师:(当学生说出这句时,师及时赞赏。)你为什么觉得这句很温柔呢?
生1:这句写小伙子们自由地玩耍,十分悠闲。所以很温柔。
生2:小伙子们玩得那样无忧无虑,说明人和人之间十分亲切。
师:是啊,小伙子们这样悠闲,这样自在,让咱们来齐读这一句吧!
师:这么自在,再来一个小伙子来读。(指名读这句)
师范读这段(课件出示一组画面)
师:谁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相机评价。
师:小伙子们也到草原上玩玩吧!(男生读)
师:在作家大次央的笔下,草原宛如一位温柔的母亲,是那样温和,是那样宁静,难怪他要情不自禁地说——生再齐读:“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师:你还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草原的美景?
4、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课件14]
师: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草原的美?说说自己的理由?
①质疑:花儿怎么会飞舞?
②齐读第1、2句。
③小花舞动着,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飘香的酥油茶、青稞酒、牛肉真让人神往啊!作者不禁赞叹——生齐读:“美呀!实在令人兴奋。”
四、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1、师:这节课我们随着作家大次央一起走进了那神奇的藏北草原,感受了草原的神奇、温柔、美丽。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课文1-3自然段。(配乐读)
2、生齐读。
3、草原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读音七巧板(组词)
bēn
(
)
pū
(
)
cáng
(
)
奔
铺
藏
bèn
(
)
pù
(
)
zàng
(
)
chéng
(
)
hǎo(
)
sǎn(
)
盛
好
散
shèng
(
)
hào
(
)
sàn
(
)
词语对对碰(连线)
黑黑的
池塘
静静地
抚摸
满满的
草地
缓缓地
升起
绿绿的
脸庞
轻轻地
鞠躬
漂亮的
姑娘
深深地
倾听
洁白的
哈达
远远地
飞翔
强壮的
身体
高高地
注视
三、.众里挑一(选择正确的释义打“√”)
▲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
际:①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
②里边;中间
③时候
④正当(指时机)
⑤彼此之间
⑥遭遇
▲……为来自各地的客人们敬酒。
敬:①尊敬
②恭敬
③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
④姓
▲8月,这里要过隆重的丰收节。
隆:①盛大
②兴盛
③深厚,程度深
④凸出
⑤姓
【板书设计】:
12 藏北草原
景
深深爱着 美
人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读音七巧板(组词)
bēn
(
奔跑
)
pū
(
铺床
)
cáng
(
捉迷藏
)
奔
铺
藏
bèn
(
投奔
)
pù
(店铺
)
zàng
(宝藏
)
chéng
(
盛饭
)
hǎo(好人
)
sǎn(
散文
)
盛
好
散
shèng
(
丰盛)
hào
(
好奇
)
sàn
(散开
)
词语对对碰(连线)
黑黑的
池塘
静静地
抚摸
满满的
草地
缓缓地
升起
绿绿的
脸庞
轻轻地
鞠躬
漂亮的
姑娘
深深地
倾听
洁白的
哈达
远远地
飞翔
强壮的
身体
高高地
注视
三、众里挑一(选择正确的释义打“√”)
▲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
际:①√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
②里边;中间
③时候
④正当(指时机)
⑤彼此之间
⑥遭遇
▲……为来自各地的客人们敬酒。
敬:①尊敬
②恭敬
③√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
④姓
▲8月,这里要过隆重的丰收节。
隆:√①盛大
②兴盛
③深厚,程度深
④凸出
⑤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导语引入、质疑。
二、精读文章,感悟景美、人美,体会情感。
(一)轻声朗读课文2—6自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读、思、划、议)[课件15]
1、同位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2、指名反馈
(二)划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感受“景美”。(课件展示画面)[课件16]
1、抓住“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轻轻的歌声,放牧的小伙”等词句体会草原的“温柔之美”(感情朗读)
2、出示句子“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小河象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品味比喻句的妙处(领略草原的自然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自豪之感)。”
[课件17]
3、抓住“美啊!实在令人兴奋(释放情感,表达作者对草原的赞美热爱)”
4、指导感情朗读
5、师小结过渡
(三)学习4—6自然段,抓住两个场景体会草原的“人美”。
(场景一)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抓住“漂亮、哈达、敬酒等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人的美丽善良、勤劳好客,品味人情之美”。[课件18]
(场景二)2、观看赛马场上的小伙子,了解文中抓住什么进行描写?(动作,外貌)体会草原小伙子的阳刚、勇敢。[课件19]
3、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4、师小结,藏北草原的自然景色和人都是那样的美(板书美),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人,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呢?
(四)品读7、8段,升华情感。
1、自由读7、8段;[课件20]
2、交流体会;
3、出示句子小结写法;
4、齐读,升华情感。
三、总结全文,获得启迪。
四、作业设计。
1、积累语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练笔,模仿文中的写法,以“美丽的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山)为题,写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12
藏北草原
景:温柔、水清草茂
美
人:美丽善良、勤劳好客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音形对应
zàng
zhē
mù
nèn
wǔ
zēng
lóng
西(藏
)
(
遮
)住
(
牧
)羊
(嫩
)草
飞(舞
)
(
增)添
(隆
)重
二、我会填空
令人(
)(
)发(
)丽(
)良
一(
)无(
)
清新(
)水(
)草(
)
(
)相投多
(
)善(
)
(
)罢(
)休
三、写反义词
一望无际----
弹丸之地
温柔----粗暴
隆重----
草率
勤劳-----
懒惰
勇敢----
怯懦
善良-----
凶恶
四、比较发现
美丽、善良、珍贵、强壮、甜美、增添、碧绿
我发现这些词构词的共同特点是:(
两个意思很近的词组成的词语)
【课后反思】
《藏北草原》是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江山如画”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要求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藏北草原》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文章,作者从景和人两方面具体描写草原,向我们展现了藏北草原的美丽以及草原人的热情好客、美丽善良,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构建高效课堂,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应是名师工作室全体学员的不懈追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课堂即是目标。所以,要以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根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通过课堂教学手段,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狂欢,成长的幸福,变苦学为乐学、肯学、会学、学会,教学本节课时,我在刘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教学,力求打造出精品课。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很多写景的文章,但对于草原却很陌生,去过草原的学生很少,草原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这对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草原之美有一定难度,为了引领学生走近草原,真切感受草原景和人的特点,课前我准备了大量资料、多媒体课件、配套音乐等学习资源,开课前进行资料介绍,让学生对藏北草原有了一些了解,激发了他们对草原的向往,迫不及待地想走近文本。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乐在其中。首先,通过复习导入、质疑,将学生的注意力、思路引入文本,如饥似渴地研读文章,感受作者笔下的草原景和人的特点,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在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景美、人美时,也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的学习方法,展开讨论与交流,从“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轻轻的歌声,五颜六色的花朵,飘香的酥油茶”等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时以读促悟,以读悟情,在读中发展语言,入情入境,释放情感,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二是在学习印象深刻的丰收节的两个场景中引导学生感受草原人的好客、勇敢,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献哈达、看画面、表演读”加深对丰收节的印象。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整节课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开发者。
引领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中”,这是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提出的观点,学习本课等于引领学生神游了一番草原,在快乐中探究着,体验着,幸福着,快乐着。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藏北草原》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藏北草原。
2、你们对“藏北草原”了解多少?
3、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
4、再让同学们谈体会。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3、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整体感知,师相机板书。
5、请你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6、指名回答:
7、师小结:第1自然段、2——6自然段、7——8自然段。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2、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采取多样的读书方式要读,读中进行体会。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四、练习本课生字,进行书写。
第二课时
一、通过朗读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我深深爱着藏北草原”,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只有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划下来。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指名读2——6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集中写了藏北草原的什么特点?
2、再读,把能表现草原“温柔之美”的语句和词语圈出来,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3、同座位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4、指名反馈。
5、指导朗读“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吃着嫩草。”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在草地上飞舞。”
再引导读重点语句。
6、小结:是啊,这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飘香的酥油茶构成了这藏北草原独有的美景。难怪作者不禁心中赞叹“美啊!实在令人兴奋”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
7、师:“我欢呼、我兴奋、为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藏北草原不但自然风光美,草原上的人们更美。他们勤劳好客、勇敢善良,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师和同学们齐读7——8自然段。
精彩片段
品味语言
昨天,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草原那种神秘、朦胧的美,今天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我们又会有新的感受!
1、 自由读2-3自然段,在你喜欢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地读着课文,有的学生在书上圈圈点点,有的学生在书旁已写上了自己的感受,也有的学生在托腮沉思。)
生1:我认为最美的地方是: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点缀着一些星星般的五颜六色的花,像是许多花蝴蝶在草的上飞舞。因为我读到这儿,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仿佛置身在这绿色的海洋中,那点缀在草原中的五颜六色的小花,风一吹,那花儿就像蝴蝶一样上下翻飞,很有活力。
师:你能用自己的读将这种美展现出来吗?
(他点了点头,接着便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这时所有的学生静静地聆听声,徜徉在这富有活力的美中。)
生2:我也觉得一句很美,它把草原那绿得醉人、绿得让在心旷神怡的美写了出来,这种美它是有生命力的。另外,我觉得:远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句话很美,我读完了之后,仿佛看到了一条明如玻璃的小溪,潺潺地流向远方。阳光下,那溪水宛如碎碎的金子,闪闪发光。
生3:置身于此情此景,我的感觉是:草原的一切都是那么清新,那么有活力,它不光是景美,看:酥油茶、青稞酒和牛肉飘散着香味,为藏北草原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气息,这是多么富有情趣的生活画面,情景交融,一个字就是----美!
师:是呀!草原的草有着生命的张力,草原的花如此绚丽多姿,草原的河在阳光下散发着钻石般的魅力。请读第3自然段。
(一个个学生端坐了起来,认真的读了起来,这时整个教室充溢那绿绿的草原的那种清新的活力的美中。)
师:你们的读将老师带到了广阔无垠的大草原,让我不禁为之震撼。当作者看到如此美景,他也不禁从心中赞叹。
师:请你读一读。
生1:美呀!实在令人兴奋。
生2:他读得很有感情,他将美后面的感叹号读了出来。
生3:他好像就是那藏北的人一样,看到美景情不自禁地将那种对故乡浓浓的爱,给表达出来了。
师:让我们一起由衷地赞叹吧!
(学生那整齐而宏亮的声音:美呀!实在令人兴奋。那种由衷的赞叹从心底喷涌而出,余音在教室久久回荡。)
师:草原的景美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1: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羊群,羊儿在牧羊姑娘轻轻歌声中,静静地吃着嫩草,这个场景很美,羊儿吃草,姑娘唱歌。
生2:这是一种温柔的美,我从文中“绿绿的、轻轻的、静静地”这些词语中体会到这是一种温柔的美,这个场面很温馨。
师:如果你是一只小羊,在这绿绿的、柔柔的草原上,听着牧羊姑娘轻轻的歌声,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1:温馨,我仿佛来到了妈妈的身边。
生2:甜蜜。
生3:安全。
师:那我们就将这种感觉读出来吧!
(学生自由地读着,看着学生时不时还批阅着什么,不一会儿小手举了起来,跃跃欲试。)
师:请你配乐读一读。
生1:(兴奋地)读着。
生2评:读得好,将草原恬静、温柔地美读了出来。
生3(迫不及待):我也想读一读。
(他完全将那温馨、甜蜜的画面铺展在我们的眼前。)
师: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温柔的美吧。
(学生齐读,在他们的读书声中,我仿佛看到一群雪白的羊儿,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吃着草,身旁牧羊姑娘唱着欢快悦耳的歌曲,那清脆的歌声萦绕在小羊耳边。)
《藏北草原》说课稿
藏北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课文运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开篇运用一段描写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藏北草原的热爱之情,接着从藏北草原的自然景色写到草原人勤劳好客,美丽善良。最后作者再次以深情的笔触抒发自己对藏北草原的热爱之情。
一、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景美人美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2-3自然段集中写了草原自然之美,4-6自然段集中写了草原人之美。在研读藏北草原景色美部分时,我让学生静静地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把你认为美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促使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体会景色美;又通过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品味语言,让学生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各种形式的读体现草原的美
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后,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温柔、美丽多姿以及自己对草原的喜爱之情。使词句的欣赏、品味,与朗读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对好词好句的欣赏,进一步入情入境,以至与最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深入体会了作者对藏北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美
课文中有些场景描写的句子,例如课文中这样描写草原上的野花
“像花蝴蝶在草原上飞舞……”说五颜六色的花像花蝴蝶就已经很恰当了,为什么作者要用上“飞舞”呢?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为什么野花会飞舞起来呢?有学生会想到,一阵清风吹来,花儿和小草随风摇摆,不就像是在飞舞一般吗?这便是学生展开了想象。可这还不够,我继续引导:假如我们骑着一匹骏马驰骋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时,马儿时而跃起,时而落下,从马上看这隐藏在草丛中的野花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继续想象:那样的话花儿一定是若隐若现,时刻变化着……哦,原来草原上的野花就是这样“飞舞”起来的啊!
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几段导语,如在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温柔时,我是这样小结的:“草原真像一位母亲啊!她无私地向我们敞开胸怀,将我们拥入怀中,你们说,这像母亲一般的大草原,能不让人感到温柔吗?”在学生练习感情朗读这一段时,我又引导道:“是啊,那里的天是那样蓝,草是那样绿,视野是那样开阔,空气是那样清鲜,那里的人们幸福快乐、无忧无虑,仿佛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一切都是那样自由自在,自由地读吧,把你们体会到的那份美那份温柔读出来吧!”让学生在美的语言感染下自然而然忘情投入其中。
五、运用课件感受草原的美
课文中简单地提到了草原上的小河,而学生没有亲眼见过草原上的小河,是无法想象那种惊人的美的,于是我选择直接通过课件出示画面,给学生欣赏,带给他们视觉上的冲击,草原上的小河就是这样的清澈,就是这样像为草原带上的一条晶莹剔透的项链。在学习草原人之美时,让学生欣赏藏北草原上的人们歌舞赛马的图片,在悠扬的乐曲中,学生的脑海中展现出草原姑娘的美丽善良、热情好客,小伙子的勇敢强壮。课的最后我播放视频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再现藏北草原迷人的风景画,学生陶醉其中,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备课素材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藏北草原藏北草原是指西藏北部辽阔的高原,在那曲境内主要指羌塘大草原。
羌塘,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它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处处可见牧民栖息之所——帐篷。牧民们在这儿创造了梦幻迷离,色彩斑斓的游牧文化。不仅有远古岩画,也有许多古象雄国的遗址,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及故事遍布藏北,玛尼堆,经幡、古塔随处可见……,为苍芒的大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著名的唐蕃古道贯穿南北。
那曲是最能代表羌塘的地区,那曲的意思是“黑河”。黑河是怒江的上游,水色发黑,因而得名。就是这黑色的河流滋润了羌塘。尽管这里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但那种短小似“寸头”的“那扎”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草类。旧时,这里称“那曲卡”,意为“黑河边上的土地”。
这里有数不尽的神山圣湖和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有浩瀚的草原和冰川、温泉、地热不胜枚举。生活在这里的牛羊明显较其它地区的牛羊更肥、更壮。
帐篷是这里的一大景观。除了古老的牦牛帐篷,还有红、蓝、黄、绿、白五色相间的尼龙帐篷,五彩缤纷,其形状各异,许多帐篷顶上又飘挂着五彩缤纷的风马旗。
羌塘草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牧民们在这辽阔的草原上,创造了梦幻迷离,色彩斑斓的游牧文化。不仅有远古岩画,也有许多古象雄国的遗址,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及故事遍布藏北,玛尼堆,经幡、古塔随处
可见……为苍芒的大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著名的唐蕃古道贯穿南北。
羌塘草原,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处处可见牧民栖息之所--帐篷。帐篷是这里的一大景观。除了古老的牦牛帐篷,还有红、蓝、黄、绿、白五色相间的尼龙帐篷,五彩缤纷,其形状各异,许多帐篷顶上又飘挂着五彩缤纷的风马旗。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牧民的节日盛装,特别是少女和中年妇女的穿着,她们大多着华丽昂贵的藏袍,头上、颈上、手上、腰上到处挂满了饰品,走起路来叮当作响。
课后作业
一、说一说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藏北草原?
答:课文从自然景色之美和草原人之美两个方面来描写。
二、藏北人民是如何过丰收节的?
答:八月,草原上的人们便要过隆重的丰收节,农民们在田间巡游.还要举办赛马、摔跤、赛牛、射箭等活动.漂亮的姑娘穿上艳丽的藏装,戴上五彩的首饰,手捧洁白的哈达和一只用名贵木材做的木碗,盛上满满的青稞酒,唱着敬酒歌,为来息各地的客人们敬酒。
三、在作者眼里,藏北草原是-------------的,因为草原上-----------,----------------------.而草原上的人们是----------------的、-------------------
在作者眼里,是(温柔的),因为草原上(在明媚的阳光下,绿茸茸的草地闪烁着迷人的色彩.那绿是厚实的,平整的,像毛毯一样).而是好客的、豪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