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太空医院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诧异”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思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的要点,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解“我”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时的心情和感受,体会太空医院的神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我”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时的心情和感受,真切体会太空医院的神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读为主,体验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我”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有怎样的心情和感受勾画有关语句,小组交流。[课件1]
2、交流体会。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太空医院的神奇。
3、相机指导联系上下文了解引号的作用。[课件2]
“我转动着脑袋竭力四顾,想弄清眼前的‘迷’”。表示特殊的含义,即前文所讲的眼前看到的奇异的景象。
“我把脱下的‘衣服’递给时问。”表示特殊的含义,即保护膜。
4、回归整体,说说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同时相机引导学生了解省略号的作用,“比如:喝水呀,翻身呀……”(表示列举的省略),并启发学生想象生物电流还可指挥仪器干什么。[课件3]
5、分角色朗读,体验感悟。
二、深入文本,激发探究欲望
师:太空医院有哪些令“我”感到“奇异”的 “我”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有怎样的心情和感受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随作者一起遨游太空医院,去感受太空医院的“奇异”。[课件4]
1、精读体验,感悟“奇异”
.初步感受“奇异”。[课件5]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22自然段,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第一次到太空医院的心情与感受
生:“怀疑”“困惑”“迷惑”“诧异”“大吃一惊”
诧异:是觉得奇怪的意思。
.深入体验“奇异”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3~22自然段,全身心同“我”一起去感受太空医院的奇异吧!勾画有关语句,小组交流。[课件6]
(学生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品位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感悟“我”的情感变化,感受太空医院的神奇。)
生:
“我”口渴,相呼喊。但仿佛有心灵感应,“一只方瓶慢慢转动了,从瓶里冒出一根细长的塑料管,朝我嘴里伸来。顿时,一股清甜的饮料注进我的嘴里,我感到浑身舒服”。“我”第一次到太空医院时恍如梦中,困惑不已。
师:这一切多么神奇啊。真不敢相信这一切,难怪“我”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读“我是在梦境里吗 我不由得怀疑起自己来了。”
师:心随境迁,神奇的经历自然产生特殊的感受。我们通过找句子谈出经历的“神奇”,自然明白了作者的那种感受。作者后来又经历了哪些神奇事情呢 请继续交流。
生:“为了跟他讲话方便些,我想朝右边翻个身,真奇怪……我很容易地转了过去产。”
“我”面对大夫“翻身”的建议,匪夷所思,但想法却真真切切的实现了,意念居然能控制行动 我不觉更加迷惑。(小结引读有关句子。)
师:是啊,一个个神奇现象的产生,令“我”迷惑不解,匪夷所思,让“我”不知所处何方,难怪作者会迷惑地问——(生读:“请问,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会诧异地问——(生读:“什么,医生,难道我不是在地球上吗 ”)更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引导读
“原来我并不是躺在床上,而是被几根很细的尼龙丝扎住四肢,直挺挺地悬挂在空中。这时,我更加相信,我的确是在太空医院里,这里没有地球的吸引力,一切东西都失去重量,在空间飘游着。”)
生:“我可没有翻身呀,我怀疑着,只觉得手臂给什么东西刺了一下”。这一切令“我”“大吃一惊”这“谜”一样的一切又让我“更加相信”“我”分明就是在没有地球引力的太空呀!
师:联系生活中睡觉的姿势与文中睡觉的姿势进行对比,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感觉现在“直挺挺地悬挂在空中”的奇特与好处。同“我”一起感受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
生:……
(课件相机出示相关语句,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怀疑”与“吃惊”的语气。)
[课件7]
师:还有哪些经历让“我”感受到太空医院的“神奇”
生说出“注射器自动注射”、“在身上划了一刀,不仅不疼,反而像松了绑那样轻松”即可。
本文有大量传神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抓住这些最为传神的地方,引导学生在读、议的过程中与作者一起“怀疑”,一起“困惑”,一起“诧异”,一起“吃惊”,一起“惊叹”,能够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去体验太空医院的“神奇”,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在读议的过程中,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得以提高。
师:短短的时间里,“我”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我”“直挺挺地悬挂”着睡,大夫“飘飘悠悠地移”;“我”经历着不少神奇的事情:想喝水就能喝到,想翻身就能翻过去,有注射器自动注射,即使是在身上划一刀不疼反而挺轻松……
这新鲜、神奇的一切已令“我”来不及提问,来不及思考,猝不及防之间,这眼前的“谜”已令“我”目不暇接、赞叹不已。这“神奇的力量来自何方” 谁解开了“我”眼前的“谜”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自由读大夫介绍的两段话,看从中明白了什么
[课件8]
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太空的神奇。[课件9]
◎特殊保护膜:防止感染迅速长出新皮肤无痛苦。
◎生物电流控制:根据人思考发出的电流而工作。
◎真空环境:无细菌,不会感染。
师:了解了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叹科技的神奇,把自己对科学的神奇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如何让学生深入文本感悟太空医院的“神奇” 首先应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与欲望。教学时,不直接让学生去探究太空医院的神奇,而让学生从“我”的感受入手,让学生抓住“我”的“怀疑”“困惑”“诧异”“吃惊”的感受而产生疑问,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抓住作者的经历与“大夫”的介绍,循序渐进地感受太空医院那种种奇特。
三、回归整体,想象太空医院的“奇异”
1.总结全文,收获“奇异”。
师:“我”——一个全身严重烧伤的病人,在太空医院仅仅住院五天就出院了。虽然即将回到地球,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太空医院一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觉得哪些会让“我”难忘呢
[课件10]
(引导学生围绕书中介绍的太空医院的“奇异”来谈。)
2.引导想象,丰富“奇异”。
师:“我”到太空医院住院五天,但文中只记叙了一天的经历,太空医院的“奇异”之处也一定省略了不少。你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我”可能还经历了哪些神奇之事
(同时相机引导学生了解省略号的作用,“比如:喝水呀,翻身呀……”表示列举的省略。)
[课件11]
3.分角色朗读,表现“奇异”。
四、拓展延伸,主动发展
1.讨论:你觉得作者关于太空医院的想法将来有可能实现吗 结合资料谈一谈。[课件12]
2.拓展延伸
是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同学们是否想象过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 或者想象过未来的某一种事物是什么样子的 请你们把自己想象中的“未来”大胆地告诉给老师和同学们吧,大家可以大胆地想象,尽量能反映出自己美好的愿望,不怕将来做不到,就怕现在想不到。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阅读想象性的文章也是孩子们的最爱,顺应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在对太空医院的神奇有所掌握之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作者进太空医院时医生涂保护膜的情景,想象生物电流控制作者吃饭、看书、看电视等情景,想象未来社会有哪些变化等。填补文章空白,丰富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
21
太空医院
(奇异)
生物电流控制
真空无菌
怀疑→困惑→奇怪→诧异→大吃一惊→惊叹不已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拣(挑拣)
谜(谜语)
绑(绑带)
蔽(隐蔽)
挣(挣扎
)
练(练习)
迷(迷惑)
帮(帮助)
敝(凋敝)
铮(铁骨铮铮)
二、根据意思概括词语
A.不停的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
)
B.说话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滔滔不绝
)
C.不明白,十分吃惊的样子。(
诧异)
D.不理解,不知道该怎么办(
迷惑不解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断断续续
)地回忆
(
喃喃)地重复
(
直挺挺)地悬挂
(滔滔不绝)地讲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科幻文,描写的是“我”在太空医院治疗烧伤的神奇过程。
一、搜集材料,激发兴趣。
爱读科幻故事,爱看科幻影片,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课前,我组织孩子们自己搜集有关材料,并引导学生畅谈自己阅读过的科幻故事或观看过的科幻影视片,再交流搜集的有关太空的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情趣,引发情感兴奋,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同时,也借此交流,让学生从感性上明白什么是科幻故事,初步了解太空的特点,为阅读理解作好铺垫。
二、整体入手,直奔重点。
初读质疑,整体感知。本文故事较长,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抓住故事情节,把我内容。教学中我从文章第一句“当我醒来时,已经置身在一个奇异的环境里了”入手。紧扣“奇异”一词,组织孩子们围绕“说说太空医院的奇异、神奇之处”这一中心问题进行阅读探究,由此直接导入重点内容——课文第二部分的教学。
三、以读为主,体验感悟。
根据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地读、说,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掌握新知,在读中体验、感悟。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太空医院》教学设计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到太空已不是梦想,太空到底是怎样的?和地球是否一样?太空上有医院吗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件发生在太空医院里的离奇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度课文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新词学生在书上勾划生字、新词,同位相互检查自学情况
3、检查生字重点指导:诧纽书写知道:舔
4、学生轮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
5、石说本文大意
三、
精读课文,重点品析
师:由于烧伤“我”住进了太空亿元,在太空医院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太空医院的神奇让“我”新奇不已,难以置信,默读3-20节,思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太空医院有哪些神奇的地方?给作者带来哪些感受?学生默读课文勾划句子并批注
四、与文本对话,引发共鸣
1、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神奇一:“可是干裂的嘴唇发出了火灼般的疼痛 朝我嘴里伸来。”
a.学生感受读悟
b.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感受如何??学生移情体验,读句子
神奇二:“真奇怪 我很容易地转过去。”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此时“我”的心情又如何?从哪里看出?
c.分角色读10-14节,感受心情由迷惑到诧异的变化
神奇三:“突然,一个奇怪的景象使我大吃一惊。 悬挂在空中。”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神奇四:“我调过头一看 在给我打针呢。”{太空医院真的存在吗}.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如果此时是你在治疗,你心情如何?
c.带着感受读句子
神奇五:“你现在可以把身上的 敞开着。”
a.学生谈感受,提出质疑估计质疑:为什么要在身上涂上一层乳白色的保护膜?
b.学生自己展开猜想
c.在书上寻找谜底,谈谈此时自己有何感受
d.此时的”我”还有什么疑问 学习22节
e.当”我”的疑惑解答出来后,心里会想些什么?
五、合理补白,总结全文
1、当“我”健康出院,准备返回地球时,“我”会对白衣大夫说些什么?
2、你觉得作者关于太空医院的想法,将来有可能实现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前许多人们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顺风耳”现在人们发明了电话,有了因特网,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千里眼”,现在有了电视,可视电话。科学技术的神奇让人们有了呼风唤雨的巨大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空医院能变成现实,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揣一颗梦想之心,并又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决心。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画一幅科幻或编一个科幻故事
说课稿
太空医院
一、说教材
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到今天的电子打火;从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的梦想到神舟六号的展翅翱翔;从40年代庞大的计算机到今天的掌上电脑;从基因工程“让人活到一千岁”的梦想,到转基因技术“让老鼠长出人的耳朵”的奇观……日新月异的科技不断改变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太空医院》意在让大家一起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畅想越来越精彩的未来生活。
第21课《太空医院》是根据王亚法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文章反映了科技的高速发展将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那启智的题材、优美的文字,令人不忍释卷。文章用富有童趣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写,寓丰富的科学知识于大胆的想象中,向我们描述了“我”在太空医院神奇的经历。虽说是一部科幻作品,但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生动细腻地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把太空医院的“神奇”娓娓道来,因而神秘的科学知识不显得深奥,相反变枯燥单调的介绍为生动活泼的叙述,特别适合儿童阅读。同时,本文让我们感受到高新科技正在走向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在思维方式的改变上产生启迪。
二、说教学目标
认识并掌握文本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默读课文重点段落。通过学习课文的内容,品析词句,抓住太空医院的神奇,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受。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章的要点,了解太空医院的特点,感受其“神奇”,体会作者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的心情和感受,增进学生对现代科技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后,教师的教学应更加注意整体性,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感悟。
这篇故事较长,所以在执教过程中要找准切入点,层层深入感悟“神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抓住“神奇”这一中心词,整体推进。本课教学之初,找体现“神奇”的地方,理清文章内容,让学生整体感知太空医院的神奇。这是第一条主线。紧接着,还是用“神奇”引出第二条主线:“我”
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的心情和感受。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阅读学习,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悟。
找准切入点后,就要抓住生长点,精读品味体验神奇。本文有大量传神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可算得上本课教学的“生长点”。抓住这些“生长点”,引导学生在读,议的过程中与作者一起“怀疑”,一起“困惑”,一起“诧异”,一起“大吃一惊”,一起“惊叹”,能够自然而然的让学生去体验太空医院的“神奇”,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在读议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得以提高。在课文的第二部分,紧扣“神奇”一词,组织学生围绕
“说说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这一中心问题进行阅读探究。在学生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品析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的心情和感受。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感悟,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再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带着问题,抓住重点词句去阅读思考,去合作讨论,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执教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感受太空医院的神奇,科学技术的神奇。
教学的拓展顺应兴趣点,大胆想像,丰富“神奇”。想像是孩子的天性,阅读想像性的文章也是孩子们的最爱,顺应孩子的天性,引导学生在对太空医院的神奇有所掌握之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想像生物电流控制作者吃饭,看书,看电视等情景。最后让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结合科学依据进行交流讨论:太空医院的想法将来有可能实现吗?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我设计本课的板书时有两个目的:一是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将“神奇”之处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要将作者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的心情和感受表现出来。因此我在执教的时候用两条主线将板书牵了出来。这样板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对于课文重点也一目了然。
备课素材
【教材赏析】
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到今天的电子打火;从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的梦想到神舟六号的展翅翱翔;从40年代庞大的计算机到今天的掌上电脑;从基因工程“让人活到一千岁”的梦想,到转基因技术“让老鼠长出人的耳朵”的奇观……日新月异的科技不断改变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鄂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围绕“科技与生活”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意在让大家一起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畅想越来越精彩的未来生活。
第21课《太空医院》是根据王亚法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文章反映了现代的高速发展将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那启智的题材、优美的文字,令人不忍释卷。文章用富有童趣的语文,生动形象地描写,寓丰富的科学知识于大胆的想象中,向我们描述了“我”在太空医院奇特的经历。虽说是一部科幻作品,但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生动细腻地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把太空医院的“神奇”娓娓道来,因而神秘的科学知识不显得深奥,相反变枯燥单调的介绍为生动活泼的叙述,特别适合儿童阅读。同时,本文让我们感受到高新科技正在走向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在思维方式的改变上产生启迪。特别是第二部分,故事情节紧凑,悬念丛生。感受着这奇异的一切,伴随着一个个疑问的解决,“我”“怀疑”、“迷惑”、“诧异”、“大吃一惊”……而这奇异、新鲜的一切,又怎能不让我们感叹科技的神奇、科技的巨大力量 与此同时,作者丰富的科学知识、大胆的想象也令我们折服,给少年儿童插上素质成长的翅膀!
【作者简介】
王亚法,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普作协第一届理事。上世纪80年代,曾在《新民晚报》连载《彩笔风流》、《失踪的马队》等中长篇小说,并发表诗歌、科幻等作品百余万字。1988年赴澳洲定居,旅澳时曾发表《他乡演义》、《故乡演义》等连载小说,并经常为《澳洲日报》和《华人日报》的专栏撰稿。近年来常为港台报刊撰写介绍大陆艺术家的文章。
王亚法主要作品:
王亚法
《太空医院》(1978)
王亚法《橙黄色的头盔》(1978)
王亚法
《海豚阿回》(1978)
王亚法
《一场奇怪的演出》(1979)
王亚法
《球场外的趣闻》(1979)
王亚法
《小城风波》(1979)
王亚法
《魔枕》(1979)
《太空医院》选自《科学幻想作品集》
【太空简介】
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
科学上主张是以空间的某种高度来划分领空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以确定两种不同法律制度适用的范围。
“太空”是由无极元和能量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物质的,存在时空概念并存在于宇宙内部的一个有限的,有着开始和结束的整体事件,是易学中的太极世界。太极世界里有能量、有物质、有时空和事件。
太空同样也是佛教中描述的“万有”,是基督教中描述的“一切”。
【太空站】
太空站又称为“空间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航、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在太空站运行期间,宇航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物资设备也可由无人航天器运送。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站———“礼炮”1号,此后到1983年又发射了“礼炮”2—7号。1986年前苏联又发射了更大的太空站“和平”号。美国1973年利用“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剩余物资发射了“天空实验室”太空站。
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进行各项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场所。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由“联盟”号飞船负责运送宇航员和物资。1986年8月,最后一座“礼炮”7号停止载人飞行。1973年5月14日,美国发射了空间站“天空实验室”,由“阿波罗”号飞船运送宇航员和物资。1974年天空实验室封闭停用,并于1979年坠毁。
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它全长超过13米,重21吨,设计寿命10年,由工作舱、过渡舱、非密封舱三个部分组成,有6个对接口,可与各类飞船、航天飞机对接,并与之组成一个庞大的轨道联合体。自“和平”号上天以来,宇航员们在它上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还创造了太空长时间飞行的新纪录。“和平”号超期服役多年后于2001年3月19日坠入太平洋。1983年,欧洲空间局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它是一座随航天飞机一同飞行的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建造中的新一代空间站。它由美国和俄罗斯牵头,联合欧洲空间局11个成员国和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国共同建造运行。空间站从1994年开始分多个步骤建设安装,至2006年全部建成。建成后空间站将长110米,宽88米,质量超过400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体。可供6至7名宇航员同时在轨工作。
1981年全世界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发射升空。而对于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是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ST)。它的目的是探测宇宙深空,了解宇宙起源和各种天体的性质和演化。HST耗资21亿美元,对天文学特别是天体物理学的推动是巨大的。在空间放置望远镜可以摆脱大气的干扰,没有大气消光的问题,同时因为没有大气,设计的望远镜可以达到衍射极限。它的镜面不受重力的影响,不会变形,望远镜有极高的分辨率。它是人类的千里眼,探索宇宙奥秘的利器。此后美国和欧空局又相继发射了“钱德拉”空间X射线望远镜和XMM空间天文台等。
美国的航天飞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用于在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输人员物资,并可重复利用的航天器。它也可以在太空中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活动。
课后作业
一、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序号
(1)chǎng
(2)chà
(3)bǎng
(4)bān
(5)ní
(6)lí
诧(
2)
敞(
1)
班(
4)
绑(3
)
离(
6
)
尼(
5
)
二、在正确的读音下打“√”。
病床在不停的转(zhuǎn
zhuàn√)动,我大(dà√
dài)吃一惊,忙问那医生模(mó
mú√)样的人是怎么回事,大(dà
dài√)夫微笑着安慰我。
三、理解句子。
烧伤病人在太空医院治疗是最理想的,这里绝对没有细菌,不用担心细菌的感染,也没有地球的吸引力,病人可以舒服地悬挂在空中,伤口不会接触到被褥等东西。
(1)烧伤病人在太空医院治疗是最理想的,为什么
答:没有引力伤口不会接触被褥、医疗设备能够用意念控制、太空没有空气伤口不会被感染、如衣服一样的保护膜保护伤口。
(2)为什么“我”躺着的时候,脑子想翻身就翻身呢
这是因为:天花板的仪器能听从大脑发出的生物电流的指挥。你想干什么,只要和它内部储存的信息一致,它就开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