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健忘的教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健忘的教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6 10:5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健忘的教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10个生字,理解“健忘、开门见山”等成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将课题和课文内容对照学习,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而对小事又十分“健忘”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课文内容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领悟教授“健忘”背后的真正内涵;写作技巧的指导。
【教学课时】1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24《健忘的教授》,[课件1]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指导“健”的写法,理解“健忘”。文中哪位健忘?
教授记忆力不好?
板书:伊里奇[课件2]
1984年一位中国小伙子杨晖来到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文学系读研究生时,伊里奇教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
象,杨晖将他眼中的教授写成文章发表在《海外文摘》上。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节选于这篇文章的。[课件3]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谈谈对伊里奇教授的初步印象,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1、出示词语:权威
崇拜
裤兜儿
涉及
某版本
婴儿车
妻子

指名读
)[课件4]
2、课文介绍伊里奇教授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恰当运用上面的词语,将课文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课件5]
3、学生回答。学生自由练说,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一个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就,同时,他对一些事又特别“健忘”的伊里奇教授到底是不是健忘的人呢?
三、再读课文,围绕“健忘”还是“不健忘”在文中寻求疑问的答案。
1、默读课文,捕捉最能说明你的看法的词句勾画下来。教师巡视。
2、生答,师引导理解。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健忘:权威
惊人的才能
惊人的记忆
亲切

忘:学生
儿子
车子
4、引导小结:
教授是个健忘的人吗?谈谈你的看法。(生活中健忘,学术中专注)
用“健忘的教授”为课题,文中大笔墨写教授的健忘,实际的意图是什么?生答。[课件6]
四、总结全文。
其实很多有名的科学家、艺术家也都是这样。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科学家、艺术家的故事吗?他们那种专注于事业,专注于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深深钦佩和学习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是一样,没有专注精神,做什么事都不可能获得成功。让我们记住这位专注于学问,忘记了生活琐事的教授----伊里奇。用一个成语概括他的这种工作态度。教师推荐: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心无旁若、目不转睛
、一心一意、
一丝不苟、心无二用[课件7]
五、习作指导
1、
课文中,作者惟妙惟肖地为我们描写了一位“健忘”的教授,作者抓住教授身上最有意思的特点-----健忘,进行了许多细节描写,从中我们可以借鉴些什么呢?
2、同桌互说,点名回答。师根据回答板书:抓住特点
写1、2件事
3、小结:仔细回想一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比如有的是“急性子”,有的是“大嗓门”,有的“慢吞吞”……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的主要性格特点,围绕这个特点着重写一两件事,人物形象就会鲜明丰满、跃然纸上了。
六、作业
1、收集科学家有关全神贯注的故事,举办故事会,进一步了解伊里奇教授这个人。
2、从身边选一个人物,抓住其主要性格特点写一个片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quán wēi zūn chóng yīng ér chū bǎn kù dōu
(
权威
) (尊崇 ) ( 婴儿 ) ( 出版) ( 裤兜)
二、写近义词
崇拜(崇敬) 征服(驯服) 提醒(提示 ) 权威(权势 )
三、分辨孪生兄弟(组词)
健(健康) 伊(伊人) 崇(崇拜) 涉(涉及) 版(出版 )
键(按键 ) 尹(府尹 ) 祟(鬼祟) 步(步伐 ) 板(木板)
四、默读课文,查词典,了解“健忘”的意思。看看课文写了教授哪些“健忘”的事,在文中画上记号。
【板书设计】
24
健忘的教授
不健忘:权威
惊人的才能
惊人的记忆力
专注学问
伊里奇

忘:
学生
儿子
车子
忘记琐事
抓住特点写1、2件事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用伊里奇教授在学术方面的惊人成就和对一些事情的健忘进行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能体现出教授对学术研究专注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本文语言朴实,内容生动,教授的成就与健忘、“我”的惊叹与无奈,都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文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伊里奇教授是教学重点,理解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对年学术的专注的精神以及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是教学的难点。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重视学生的自读感悟接着让学生读文章,找句子,谈体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读出自己的感悟。然后让学生回顾课文,让学生发现伊奇教授特点中两个矛盾的地方,再让学生读书找句子证明自己的观点,交流中以“没有忘记我是一名中国学生”引出伊里奇教授的两句话,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在对比中发现教授健忘正是由于他专注与学问,既解决了重难点,又使整个环节顺畅,不迂回,最后渗透写法指导。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健忘的教授》教学设计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启发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3、归纳学生的问题。(健忘的教授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健忘?他真的健忘吗?……)
   4、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们说怎么办?请同学们轻声读文,相信你们在文中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2、全班交流后,教师质疑:伊里奇教授到底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
三、走进文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伊里奇”教授究竟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这是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你们细腻的心思,敏锐地目光去找到问题的答案。
   3、在四人小组交流你的看法。教师巡视倾听,了解学生的见解。
四、思维碰撞,理解课文。
   1、根据学生的分组辩论。
   2、教师小结:伊里奇教授是个博学多才,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绩的人,就是因为教授对学术研究专注到忘我的境地,所以才会成为文学理论、音乐、绘画方面的权威,也正是这种专注,才会引出学术以外的“健忘”的趣闻轶事。
五、个性解读,领悟课文。
   1、文中大笔墨写教授的健忘,实际意图是什么?
   2、教授是怎样评价中国的,找出来读读,思考两次评价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教授的感情是由“崇拜”到“尊敬”。讨论时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感情上的差异,并找出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3、指导学生读好教授的评价。
   4、思考从教授的评价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指导朗读全文,教师小结全文。

说课稿
健忘的教授
说目标:
  《健忘的教授》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伊里奇教授健忘的三个故事:忘学生、忘孩子、忘车子。这三个故事成为全校广为流传的笑话,然而透过文本,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教授的“健忘”,还有教授鲜活的形象的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针对文章特点,现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将课题和课文内容进行对照学习,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而对小事又十分健忘的人。
  4、根据课文内容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伊里奇教授。
  教学难点:
  1、理解教授的惊人的记忆力及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2、教育学生懂得成功与专注的关系。
  说教村:
  寻找缝隙,倾听“健忘”弦外音
  文本共有10个自然段,用1、2、3、4、6、7、8、9、10九个自然段描述了教授“健忘”的三个故事,其中“忘学生”是详写部分,为了突出教授的健忘,“忘儿子”,“忘车子”是略写部分,是进一步表现教授“健忘”的事实佐证。第5自然段对教授的“不健忘”作为“深描”:“没有课本,没有教案。他就像一台电脑,所有内容都很有条理的从他的口中准确的‘输出’。更令我吃惊的是,讲课时所涉及的引语,他竟能说出它们出自某书、某版本以及出版年月,甚至页数。”“不健忘”和“健忘”自相矛盾,在此构成了文本的“缝隙”,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我们(应该)可以在此处与作者作一番心灵的晤对:“三忘”的背后,作者着力要表现的是什么?是教授异乎寻常的“健忘”,还是“健忘”传递出来的教授忘我的学术境界?答案不言而喻,这是常人无法达到的境界,正是教授人格品质的高尚之处。细读文本,不难发现作者谋篇的匠心:文章明暗结合,结构巧妙。明线表现教授健忘,暗线则突出教授治学严谨,学术志攻的忘我境界以及教授的人格魅力,明暗对比、以明显暗、相得益彰。
  另外,文本读来语言朴实,诙谐,风趣,琅琅上口,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趣味性很强,学生也会挺乐意读,因为他们会在笑志的中饶有兴趣地读下去。
  说困惑:
  对照原文,透视“健忘”思旨趣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把《健忘的教授》放到“国际交往”主题单元(第八单元),笔者以为欠妥。《教师用书》把“准确理解教授眼中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作为教学目标,也有些牵强。《健忘的教授》主旨到底是什么?需要我们到作者创作原文的精神世界中去作一番探寻。
  课文《健忘的教授》选自《海外文摘》杨晖的《健忘的教授》。原文向我们主要讲述了伊里奇教授健忘的系列故事:“忘学生”、“忘儿子”、“忘车子”、“丢球票”、“忘试卷”、“毙论文”、“忘房间”、“忘资料”等。细细读来,我们不难发现,这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向我们传递了伊里奇教授多维的人格特征。
“忘学生”、“忘儿子”、
“丢球票”、“忘试卷”,这是生活上的“拖拉”、“丢三落四”,但反衬出伊里奇教授的课讲的很吸引人,(课堂气氛活跃;球票“丢”了,反映出师生关系的融洽,学生心甘情愿双手奉送父亲的球票,并约教授一起去,可教授居然还要看看球票是不是“假”的,其风趣可爱可见一班;忘试卷反衬教授惊人的记忆力),课堂活跃、师生平等、关系融洽、记忆力惊人,其风趣可爱可风一班,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这位教授的“不健忘”;“毙”论文,忘房间,忘资料三件事似乎都与学术有关,但更深层地透射出教授治学严谨、学术专注、待人真诚、诲人不倦的导师风范。
  阅读原文,看着发生在教授身上的一个个健忘的故事,感觉教授是那么(亲切)风趣、朴实、博学、专注。教授鲜明的性格特征和高尚的个性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在诙谐的(笑声)阅读声中投去钦慕、赞赏、悦纳的眼光,这正是教授的个格魅力所在,(作者浓墨重彩向我们铺陈亲身经历,是分享,是赞颂,同时还有深深的钦慕,这才是作者的旨趣,文本的中心。)也是作者浓墨重彩铺陈的目的,是作者的旨趣,文本的内蕴。
  课文中教授关于中国的两句对话,只是进一步说明教授的学养广博而深厚,与爱国情怀似乎关系不大,大可不必作为教学目标来加以感悟,至于爱国情怀的浸润可在其他的文本中进行,比如后一篇《友谊的航程》就是一篇很好的爱国情怀教育文本,放在此文中进行爱国情感浸染冲淡了文本的感召力,不利于文本主旨的深度挖掘,因此根据文本特点,建议不作为教学目标内容完成。说教法:
  大凡读通这篇课文的学生,都会很快捕捉到,教授的“健忘”很有深意:教授真的健忘吗?为什么课题说他是健忘的教授?“健忘”和“教授”这两个词怎么能同时用在一个人身上?一系列的疑问将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自然迸发,这是学生初读课文后对文本的“直觉”。
  我决定充分利用这一问题资源,依循“先学后教”的理念,先放手让学生充分自学,再在课堂上以“教授真的是‘健忘’的教授吗?”为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化感悟,并在课堂作业对伊里奇教授作出自认为合理的评价。
  检查作业不难发现,少数同学初步感悟到了文章的主旨是在赞扬教授严谨、专注的治学态度,大多数同学还在教授“健忘”与“博学”之间游移,认为作者对教授的态度是褒贬参半。为什么学生对这类多角度刻画人物的文章的中心把握不定?这正暴露出学生阅读文章的最大不足:缺少细读文本的方法。
  针对学生的学情,我准备在课堂上展开二次教学,引导学生细读写“教授评价中国”“学生对教授的态度”“教授讲课形象”的细节描写。通过细读这些描写,使学生明白教授对学术研究专注到了一种怎样的境地,正因为如此专注,所以才成为了文学理论方面的权威,也正是这种专注,才会引出学术以外的“健忘”的趣闻轶事。这一过程也让学生明白了细读文本要特别关注的细节描写,文章的意图往往就是通过这些细节来展现。
  把握了文章的中心,第二次再让学生对伊里奇教授作出评价,学生的评价基本都能达到既全面又公正的要求了。
  说设计:
一、出示课文题目,了解学生生疑之处
  1、了解“教授”指的是谁?
  2、说说读了题目有什么疑问?
二、反馈预习情况,把握文章主体内容
 1、你认为伊里奇是一位健忘的教授吗?
 2、学习总起段,知道教授同时具备“博学”和“健忘”这两大互相矛盾的特点。
 3、抓住表现教授“博学”和“健忘”的特点的句子分别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品读细节描写,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1、抓住描写“学生对教授的态度”、“教授讲课形象”、“教授评价中国”的三个细节,引导学生感悟教授的人格魅力,明确作者以是赞颂教授,表现自己对教授的喜爱,钦慕之情为写作目的的。
  2、作者明确是要赞扬教授,为什么又要花那么多笔墨连写三件事来体现教授的健忘呢?
  引导学生懂得成功与专注的关系。
  四、修正作业问题,学习公正全面评价人物
  1、重新完全《课》P72第4大题的第③题
  2、反馈
  五、小结学习方法,窥探作者拟题的深意
  1、抓住总起段:总结段这类提示中心的段落,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大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仔细品读进行细节描写的句段,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完课文,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想想用“健忘的教授”为题,你有什么看法?
备课素材
【文本解读】
《健忘的教授》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伊里奇教授健忘的三个故事:忘学生、忘孩子、忘车子,这三个故事成为全校广为流传的笑话。然而透过文本,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教授的“健忘”,还有教授鲜活的形象和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
  一、对照原文,透视“健忘”思旨趣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把《健忘的教授》放到“国际交往”主题单元(第八单元),笔者以为欠妥。《教师用书》把“准确理解教授眼中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作为教学目标,也有些牵强。《健忘的教授》主旨到底是什么?需要我们到作者创作原文的精神世界中去作一番探寻。
  课文《健忘的教授》选自《海外文摘》杨晖的《健忘的教授》。原文向我们主要讲述了伊里奇教授健忘的系列故事:“忘学生”、“忘儿子”、“忘车子”、“丢球票”、“忘试卷”、“毙论文”、“忘房间”、“忘资料”等。细细读来,我们不难发现,这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向我们传递了伊里奇教授多维的人格特征。“忘学生”、“忘儿子”、“忘车子”、“丢球票”、“忘试卷”,这是生活上的“拖拉”、“丢三忘四”,但反衬出伊里奇教授的课讲的很吸引人,(课堂气氛活跃;球票“丢”了,反映出师生关系的融洽,学生心甘情愿双手奉送父亲的球票,并约教授一起去,可教授居然还要看看球票是不是“假”的,其风趣可爱可见一斑;忘试卷反衬教授惊人的记忆力,)课堂活跃、师生平等、关系融洽、记忆力惊人,其风趣可爱可见一斑,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这位教授的“不健忘”;“毙”论文,忘房间,忘资料三件事似乎都与学术有关,但更深层地透射出教授治学严谨、学术专注、待人真诚、诲人不倦的导师风范。
  阅读原文,看着发生在教授身上的一个个健忘的故事,感觉教授是那么(亲切)风趣、朴实、博学、专注。教授鲜明的性格特征和高尚的个性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在诙谐的(笑声)阅读声中投去钦慕、赞赏、悦纳的眼光,这正是教授的人格魅力所在,(作者浓墨重彩向我们铺陈亲身经历,是分享,是赞颂,同时还有深深的钦慕,这才是作者的旨趣,文本的中心。)也是作者浓墨重彩铺陈的目的,是作者的旨趣,文本的内蕴。
  课文中教授关于中国的两句对话,只是进一步说明教授的学养广博而深厚,与爱国情怀似乎关系不大,大可不必作为教学目标来加以感悟,至于爱国情怀的浸润可在其他的文本中进行,比如后一篇《友谊的航程》就是一篇很好的爱国情怀教育文本,放在此文中进行爱国情感浸染冲淡了文本的感召力,不利于文本主旨的深度挖掘,因此根据文本特点,建议不作为教学目标内容完成。
  二、寻找缝隙,倾听“健忘”弦外音
  文本共有10个自然段,用1、2、3、4、6、7、8、9、10九个自然段描述了教授“健忘”的三个故事,其中“忘学生”是祥写部分,为了突出教授的健忘,“忘儿子”,“忘车子”是略写部分,是进一步表现教授“健忘”的事实佐证。第5自然段对教授的“不健忘”作了“深描”:“没有课本,没有教案。他就像一台电脑,所有内容都很有条理的从他的口中准确的‘输出’。更令我吃惊的是,讲课时所涉及的引语,他竟能说出它们出自某书、某版本以及出版年月,甚至页数。”“不健忘”和“健忘”自相矛盾,在此处构成了文本的“缝隙”,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我们(应该)可以在此处与作者作一番心灵的晤对:“三忘”的背后,作者着力要表现的是什么?是教授异乎寻常的“健忘”,还是“健忘”传递出来的教授忘我的学术境界?答案不言自明,这是常人无法达到的境界,正是教授人格品质的高尚之处。
  细读文本,不难发现作者谋篇的匠心:文章明暗结合,结构巧妙。明线表现教授健忘,暗线则突出教授治学严谨,学术专攻的忘我境界以及教授的人格魅力,明暗对比、以明显暗、相得益彰。
  另外,文本读来语言朴实,诙谐,风趣,琅琅上口,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趣味性很强。学生也会挺乐意读,因为他们会在笑声中饶有兴趣地读下去。
  三、品咂词句,透过“健忘”显形象
  原文中教授的形象鲜活、丰满,经过删减、修改后的课文中,教授形象个性鲜明,十分可爱。
  教授是治学严谨,知识广博的学者。文章第5自然段作了充分描述。读了这段文字,一连串的词语顿时跳入眼帘,“没有……没有……”“像一台电脑”,“有条理”,“准确”,“输出”,“竟……出自某书……年月……甚至页数”,“就被……征服”细细品味这些词句,不得不叹服教授记性超人,他知识广博,治学严谨,正因为如此,教授才成为“一所大学文学理论方面的权威。”
  “啊,中国来的,那是一个创造智慧和文明的国家。”“啊,中国来的,那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国家。”从与“我”的两次对话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教授还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研究。这进一步表明了教授的(知识广博)博学深邃。
  教授是非常可爱的人。文本描写了教授三次对我的问话:“噢,新来了一个外国学生!你好,欢迎你来听我的课。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国家的?”“噢,又来了一个外国学生!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国家的?”“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中国学生怎么没来?”特别是最后一次的问话,是在快下课时的突然提问,出人意料,唐突惊愕却更加衬托出教授的健忘、风趣和可爱,读到这里让人忍不住开怀大笑……
  教授是个时尚的人。文章两次描写教授的外形特点:“他五十多岁,上穿圆领毛衣,下穿牛仔裤,人很精神,没有半点儿学究样儿。”这种着装给人随意、轻松的感觉,后面的讲课中再一次描写了教授给人的这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教授两手插进裤兜儿,坐在讲台的角上,开始讲了起来。……”‘
  教授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在绘画、音乐方面也有着惊人的才能。”所谓“爱好亦广博,学术有专攻。”正因为教授有着如此丰富,丰厚的学养,所以“第一课我就被这位教授征服了。”
  教授还是个特别守时的人。文中两次写到教授上课的“准时”——“伊里奇教授踩着早八点的铃声准时走进教室。”“教授准时走进教室。”这和教授的“健忘”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解读文本,剖析人物,我们在忍俊不禁之余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趣、立体的,多元的人物形象,细细品来,绝非“健忘”二字所能诠释!
  四、质疑“健忘”,以“辩”促效话教学
  可以预测,大凡读过这篇课文的学生,都会很快捕捉到,教授并非“健忘”这么简单,肯定还有好多“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教授真的健忘吗?为什么课题说他是健忘的教授?“健忘”和“教授”这两个词怎么能用一个人身上(一起)?……一系列的疑问将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自然迸发,这是学生初读课文后对文本的“直觉”。
  一篇文章读下来,如果学生产生了诸多疑问,这是好事儿,等于找到了与文本对话的话题。教师(要)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问题资源,设计一个“教授真的是‘健忘’的教授吗?”的辩论活动,来个现场“辩”论,给学生营造一个充分的自主学习场,让每一位学生有话说,让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化感悟,让他们抑制不住自己要说的话,千方百计要充分的表达,还原内心的激昂,深掘文本的“欢笑”,以“辩”促激千层浪,在辨析中“笑”纳教授的健忘,在“辩”驳中升华人物的品格。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上,一定会出现“一种完全的自主,是一种活跃的生命现象。”(支玉恒语)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关于友谊的诗句
伊凡·伊里奇(1926-2002)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父亲是南斯拉夫的天主教徒,母亲是德国的犹太人。他在维也纳的萨日堡大学(University
of
Salzbrg)获得历史博士学位后,转赴罗马的葛瑞勾尼大学(GregorianUniversity)修习神学,并被们任命为神父。
他的第一项圣职是在纽约的波多黎各移民区担任助理神父。他五年的任职中,他献身于这些文化经济不利的少数民族的社会福利问题上。其后,他远赴美国属地波多黎各的首府波思斯(Ponce),在天主教波多黎各大学担任副校长。如同大多数的加勒比海国家,波多黎各的经济不隐定,生活水平低落,农人和非技术工人的贫困因为高出生率而愈形恶化。
回到美国后,伊里奇被任命为天主教福德大学(Catholic
FordhamUniversity)的教授。在此他提出建立一个中心来的构想成功获得福德大学、红衣主教协会(CardinalSpellman)和美国的拉丁美洲委员会等三个单位的支持,因此,1961年他在墨西哥的库尔那娃卡(Cuernavaca)成立了文化交流信息中心,后更名为文化交流文献中心(Center
forInterculture
Documentation,简称CIDOC)。它的创始宗旨是透过西班牙文的方案和拉丁美洲研究,来培育将到拉丁美洲工作的天主教神父和俙道师。
CIDOC后来变得越来越“世俗”,其目的演变成认清人类问题(尤其是拉丁美洲和开发中国家的问题),搜集相关的资料,刺激和唤醒大众对这些问题的知觉,并谋求可能的解决途径。
伊里奇的这些活动,使他和天主教会的冲突持绩不断。1968
年他被传回罗马,接受梵谛冈的秘密调查。
课后作业
一、理解感悟
①他五十多岁,上穿原领毛衣,下穿牛仔裤,人很精神,没有半点儿学究样儿。
“学究”的意思是 泛指读书人;也指迂腐的读书人。这句话描写了教授的外貌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他是一个注重学术研究却不重视小节的人。
②“啊,中国来的,那是一个创造智慧和文明的国家,我很崇拜她。”
句中的“啊”表示 感叹“她”指 中国
从“文明与智慧”中你体会到什么?
中国有着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文明。
③“坐在后一排的那个中国学生怎么没来?”
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什么含义?
通过教授的话,再一次验证了他的健忘,只记得位置,却不记得学生模样。
二、你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吗?照样子写几个
例:水池——池水
蜜蜂——蜂蜜__ ___牛奶——奶牛_
晴天——天晴
三、思考反馈
本文用了对比的写法,突现了人物的特点,请你仔细体会。
①这位教授健忘什么?
忘了学生、忘了儿子、忘了车子。
②他不忘什么?
不忘的是专业知识。
③ 你认为这位教授是一个怎样的人?
伊里奇教授是个博学多才,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绩的人。就是因为教授对学术研究专注到忘我的境地,所以才会成为文学理论、音乐、绘画方面的权威,也正是这种专注,才会引出学术以外的“健忘”的趣闻轶事。
四、阅读冲浪
最贵的蛋是“笨蛋”
阿瓜是个弱智的小孩。
在三年级一班里,他的成绩倒数第一。同学们也常取消他,说头大不中用。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搞卫生,他都会主动留下来帮忙倒垃圾。更绝的是,白天上课,每隔两节课,他总会把垃圾桶拿到洗手台前认真刷洗。原先最脏的角落,因为阿瓜的负责变成了教室里最醒目的净土。
有一次,老师出了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世界上最贵的蛋是什么蛋?
有人说是金蛋,有人说是原子“弹”,有人说是脸蛋,阿瓜也举手发言,高兴地说:“是笨蛋,因为大家都叫我笨蛋!”
同学们笑了,老师却没有笑,她轻拍阿瓜的脑袋说:“是的,你最贵!”
阿瓜的母亲每天都会骑摩托车到学校来接他回家。一个雨天的傍晚,在回家的路上,阿瓜看见一个同学在雨中行走,便央求妈妈顺道送同学回家,可是车子后座装了个铁篮子,不能再多一个人。
回家后,妈妈忙在厨房里做饭,却隐隐约约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出门一看,原来是阿瓜正满头大汗地用老虎钳在拆掉铁篮子……
妈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但眼里却涌出了泪花。
多么笨的孩子啊,又是多么善良的宝贝!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倒(dào
dǎo)数第一
垃圾(jī
jí)
刷(shuā
suā)洗
复(fù
fǔ)杂
顺道载(zài
zǎi)同学
2、练习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踽踽独行:
孤零零一个人走着。
作罢:算了。
3、读句子,看看……”在句子中表示什么意思,将序号写到括号里。
A.表示话没有说完
B.表示语意未尽
C.说话断断续续
D.表示引文又省略
E.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1)有人说是金蛋,有人说是原子“弹”,有人说是脸蛋……(
D)
(2)“是……笨蛋,因为大家都叫我笨蛋!”
(C

(3)出门一看,原来是阿瓜正满头大汗地用老虎钳在拆掉铁篮子……
(A)4、短文写了关于阿瓜地哪几件事?概括一下,写在横线上。
阿瓜爱卫生;阿瓜说自己是最贵的蛋;阿瓜为帮助同学拆车铁篮

5、读了课文,你最想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才是天下最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