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诵读
秋
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见秋生情,读题定调。
1、读“秋”想画面
板书“秋”字生读;读着“秋”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
2、古人眼中的秋天
在我们眼中,秋天带给我们的丰收的喜悦,但是在有一些古代文人的眼中,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现在让我们透过古诗去看看古代文人眼中的秋天吧!
出示一串写秋的诗句: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海上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生读。
问:这些诗人眼中的秋天是怎样一幅景象?(生答)
萧瑟的秋风,枯败的草木,飘飞的落叶……构成的一幅秋景图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萧条肃杀的秋景勾起一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怀啊!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走进张籍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一个游子那颗思家念亲的心。
3、补充课题,引导读题,读出浓浓的、悠长的味道。
二、读通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古诗读3遍,前两遍争取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把字音读准。第三遍争取读出诗的节奏感,韵律感。
2、展示读
指名读古诗,评价是否读出了节奏和韵律。
3、师生合作复沓读。
4、古诗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我们现在说的白话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把这首古诗翻译成白话?(指名说说意思)
5、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品味秋韵,感秋愁
是什么让张籍产生了思乡的情怀?(见秋风)
秋风是见得着的吗?
那么诗人见到了什么?(漫天飞舞的落叶、瑟瑟摇摆的枯木、风吹落叶遍地翻滚……)
洛阳城里,落叶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打着旋儿,零落遍地;路边的败草在风中瑟瑟摇摆;天上大雁南归而去。张籍呀张籍,站在凉意渐浓的秋风中,你的心中涌起的是怎样的思绪呀?(指名说说)
这是怎样的一种愁绪呀!让我们走进另一位诗人马致远的秋思,去品味那一份别样的愁绪。
出示马致远的《秋思》,师读生想画面。
听着听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的内心有种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马致远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萧条的秋景,瘦弱的老马,浪迹天涯孤独的游子,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请你用朗读把这一份别样的忧愁表达出来吧!(自由读,指名读,)
离愁渐远渐无穷,逢秋向晚肠寸断,寸寸都是游子愁。你看(生齐读马致远的《秋思》)
2、读写结合,悟深意
你若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做什么?
张籍面对此情此景又做了什么呢?我来问问诗人。
看着学生,问:秋风乍起,你——生答:欲作家书意万重。(2—3人)
你想要家书中说些什么呢?快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在家书中尽情倾述吧!
指名说说家书的内容。
情境导读:
这也想说那也想问,想说的话太多太多,这就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心中的牵挂太多太多,千言万语,千头万绪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一封家书承载了游子几多思念几多牵挂,这实在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3、说不尽,又开封
我是送信的使者,信给了我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尽快把信交到你的家人手中。什么?你要我把信给回你?这是为什么?(生用自己的话回答再用诗句回答)
古代的通讯不像现在这么便捷,客居他乡的游子与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而这承载着悠悠思乡情的家书不知要经过几多辗转,几多时日才能到达家人的手中。那么,家书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呢?
出示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生读,你读懂了什么?现在你还觉得家书只是几张薄薄的纸吗?那是什么?
情境导读:
这悠悠的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全靠这家书一封来传递,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那悠悠的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怎是一封家书所能道尽的呀!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说不尽的是什么?轻轻一开开出的又是什么?
这首诗,抓住写信寄信这么一件小事却表达出一个游子浓浓的思乡念亲之情,在表达方法上可谓高明。王安石曾这样评价张籍的诗.
出示诗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四、想像画面,拓展升华
1、《秋思》寥寥数字,却字字饱含一个游子对家乡对亲人浓浓的思念,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品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像画面,去体味那份游子情怀。
师生合作读,然后说画面。
2、读着古诗你心中产生的什么疑问?
张籍为何思家不归家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资料,也许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读、说再次引读全诗:或许是公务繁忙,或许是生活困顿,张籍思乡却不能归,一年将尽,秋风乍起,他情不自禁地吟道——生读全诗
又一年过去了,秋风又起,他不由再次吟诵起——生读全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诗人离开家乡已是十年,家乡已多年未亲近,可是对家乡的思念却越来越浓郁,而这思乡情中或许带着丝丝无奈。因此每当秋风吹过,他都要深情地吟诵起——生读全诗
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人类共同的情怀。自古以来有多少游子抒发过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出示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家在梦中何日至,春生江上使人愁。(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生读积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它古诗。
2、继续积累其他表达思乡情怀的诗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发挥想象,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
见----意万重 思乡情
恐----又开封 (叙事抒情)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一首《秋思》带动了一组古诗的教学,既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又比较巧妙地以诗解诗,以诗悟诗,教给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生命增加了厚重的一笔。课堂上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自己理解感悟的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在与同学的交流碰撞中提升。在学生学习的瓶颈处,老师巧妙点拨,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读是本课教学的一大特色。有个人读、齐读,有师生合作读、个性展示读,也有情境引读……
课堂上动静结合,书声琅琅,淡淡的思乡情随着朗诵读声在教室里飘散弥漫。读写结合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在理解“欲作家书意万重。”时让学生提笔写家书,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了诗人的情感。诗人资料的使用也恰到好处,在学生体会了诗人思乡情感的基础上,拓展诗人的生平资料,使本诗的情感由个人情感上升至爱国爱民的情感高度,把诗人高大形像在学生的心中,提高了本课的情感格调。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课亦如此。本课拓展学习了马致远的《秋思》,本意是用意境相似此诗来帮助学生理解张继的《秋思》,但是马致远的《秋思》难度过大,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以诗解诗,以诗悟诗,在选择诗的时候要注意用以辅助的诗的难度不能太大。
【教材分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霸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茫茫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打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
《秋思》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
“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思乡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愫,悲秋又是古今文人共通的情怀。见秋而生乡愁也就成了文人千古不变的题材,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正是这种题材的一首古诗。诗人因“见秋风”而“作家书”再“寄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诗的字面意思,学生借助插图、工具书等能够理解,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等原因,要真正走进诗人内心,真切体会那无法排解的思乡情却很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课设计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措施:一、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萧瑟的秋景中,渲染情绪,为古诗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二、以诗解诗,以诗悟诗。通过张继的一首《秋思》带动一组悲秋思乡的古诗学习,意在以意思意境相近的古诗帮助学生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同时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丰厚学生经典文化底蕴的目的。三、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设计一个个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悟后读情,让思乡情在一次次朗读中深入学生心中。四、补充资料,辅助理解。补充一些写作的背景资料有利于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更好地体会古诗情感。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人。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
苏州),
《秋思》少时迁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仕终国子司业,故世称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孟郊戏称“穷瞎张太祝”。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近。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作品评价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张籍读书的“桃花坞”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由于此诗艺术上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给予极高的评价。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说:“文昌(张籍字)‘洛阳城里见秋风’一绝,七绝之绝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独乐府古淡足与盛唐争衡也。”一般论者以为诗到中唐,不足与盛唐争衡。但就此诗来看,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以淡语写至情,发纤浓于简古,诗风质朴,意境浑成,称之曰“七绝之绝境”,决不为过;与盛唐名家(如前举之岑参)同类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秋思的作品
【年代】:南北朝
【作者】:萧悫
【作品】:秋思
清波收潦日,
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
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
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秋思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年代】:唐
【作者】:鲍溶
【作品】:秋思
楚客秋更悲,皇皇无声地。时无无事人,我命与身异。
良时如飞鸟,回掌成故事。蹉跎秋定还,凝冽坚冰至。
人生不期老,华发谁能避。感此惜壮年,壮年少为贵。
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吾师罕言命,感激潜伤思。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品】: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年代】:唐
【作者】:黄滔
【作品】:秋思
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年代】:唐
【作者】:陆龟蒙
【作品】:秋思三首
桐露珪初落,兰风佩欲衰。不知能赋客,何似枉刀儿。
谁在嫖姚幕,能教霹雳车。至今思秃尾,无以代寒菹。
未得同齑杵,何时减药囊。莫言天帝醉,秦暴不灵长。
【年代】:唐
【作者】:马戴
【作品】:秋思二首
万木秋霖后,孤山夕照余。
田园无岁计,寒尽忆樵渔。
亭树霜霰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作品】:秋思
阏氏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月出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一作李白诗]
【年代】:唐
【作者】:武元衡
【作品】:秋思
秋室浩烟雾,风柳怨寒蜩。机杼夜声切,蕙兰芳意消。
美人湘水曲,桂楫洞庭遥。常恐时光谢,蹉跎红艳凋。
【年代】:唐
【作者】:许浑
【作品】:秋思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白
【作品】: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白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年代】:唐五代
【作者】:张籍
【作品】:秋思
【内容】: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年代】:北宋
【作者】:周邦彦
【作品】:齐天乐
【内容】:秋思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衾,顿疏花簟。
尚有綿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
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年代】:元
【作者】:马致远
【作品】:越调.天净沙
【内容】: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后作业
一、给下列多音字组音组词。
(
)(
)
(
)(
)
重
尽
(
)(
)
(
)(
)
(
)(
)
(
)(
)
行
发
(
)(
)
(
)(
)
二、用“——”画出每组中声母或韵母不同的加点字。
1.支援
知识
资金
树枝
2.祖父
嘱咐
住户
贮藏
3.搜集
咳嗽
倾诉
胖瘦
4.功臣
星辰
陈述
诚恳
三、补全古诗《秋思》,然后完成练习。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
作家书
意万重。
复恐
匆匆
说不尽
,
行人临发又开封。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欲:
想要。
(2)意万重:
形容思绪万千。
(3)匆匆:急忙。
(4)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2.写出本诗中表现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的诗句。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有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