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乐园(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辨析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引导学生感受顶针句表达效果。
3、积累名言警句,让学生懂得人际交往中平等相待,互助互济。
4、理解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5、习作:写“寒假活动计划”。
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汉语的丰富多彩,养成积累的习惯,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留心观察,运用在书本中学到的写景方法,能真实、生动、具体地抓住景物特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课件1]
1、自由读,同座合作读,指明读,教师及时正音。要求:读正确、流利
2、借助工具书,四人小组合作,了解成语的大概意思。
3、思考:从这些成语中你发现了什么?[课件2]
4、全班齐读成语,分男女生读成语,对答成语。
5、指导学生用其中的成语说话,尝试运用。
6、交流拓展:还有哪些意思相近或相对的成语。[课件3]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课件4]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发现顶针的句式特点。
2、再读句子,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特点。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课件5]
3、全班齐读,进行反馈。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4、教师点拨引导。内容上的表达效果,[课件6]
句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揭示朴素的感情最美;
句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苗儿的变化;
句三:环环相扣,环递式的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连锁。
5、齐读,感受语言紧凑琅琅上口的节奏美。
6、拓展延伸:说说还有哪些顶针的句子,让大家一起欣赏。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课件7]
1、学生自由读句子,借助注释理解句子。
2、简要介绍《论语、学而》《礼记.曲礼上》。
《论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论语·学而》的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课件8]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儒家经典著作之一。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毂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宋明又增加入孟子,于是定型为十三经”,为士者必读之书。[课件9]
3、学生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教师点拨。
4、自己再读一读,默背。
5、同桌背诵,齐背。
6、启发学生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课件10]
7、师生共同小结。
四、指导阅读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通读短文[课件11]
2、学生简单描述:这则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认真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故事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4、全班相互交流评议。(双方在争执中两败俱伤,让第三方获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课件12]
5、学生尝试独立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寒假马上就要到了。为了过一个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假期,就得制定一个寒假活动计划。这次习作就是学写寒假活动计划。[课件13]
二、明确要求。[课件14]
1、有目的地阅读范文。思考提示:(1)寒假活动计划的格式;(2)写作注意事项;(3)范文的内容分别涉及哪些方面。
2、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点拨。[课件15]
格式:标题“寒假活动计划”写中间;正文计划要写清楚寒假计划的目的;计划内容分条款写,后面的日期署名在右下角。
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用词造句必须准确,不能含糊。
内容:丰富,结合自身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与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指导性。
三、交流拓展。
1、学生组内交流自己在寒假的打算。
2、选取典型,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一、学生制定自己的寒假活动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二、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三、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实用。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课后作业
一、读一读,写一写,字要写得既工整又美观。
二、读下列词语,找出几对近义词和几对反义词写下来。
赫赫有名
不由自主
左右为难
滔滔不绝
形影不离
无所适从
左顾右盼
默默无闻
情不自禁
一言不发
如影随形
目不转睛
近义词:
反义词:
三、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
(
)
2.艰苦朴素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
)
3.他对一些事情又特别健忘。
(
)
4.散会的时候,厂长特别把他留下来研究技术上的问题。
(
)
四、打开词语收藏夹,按要求写成语。
1.出自成语故事的:
2.描写人物神态的:
3.形容人心情特别高兴的:
五、用恰当的关联词把每组中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们走到天涯海角。
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2.他了解中国的现在。
他了解中国的过去。
3.中国水兵们举止文明,充满自信。
中国水兵们给美国海军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按要求写句子。
1.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改为陈述句)
2.这次出访,展示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缩句)
3.我得去北京!
(改为双重否定句)
4.滴水汇成小河,小河汇成大江,大江的水滚滚流人大海。(仿写一个句子)
七、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生命是一种过程
生命是一种过程,你无法超越。
无论你出生于豪门深宅还是穷家陋室,向人世间报到的第一声必定是嘹亮的啼哭。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你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属于你的生命初级阶段的探索;从
的青年到
的中年再到
的暮年,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必然要被时间轮船载着驰向不同的港湾。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所以圣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有哲人高呼:当机会迎面扑来的时候,你牢牢抓住它,你就是天才。
选择是痛苦的。
你要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让生命在自己手中变成一张白纸,在时间的风里飘来荡去。你要么另辟蹊径,按照预定的设想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是磨烂双脚也义无反顾。这时你所面对的,也许是孤独和寂寞;但你奉献给社会的,也许是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也许是艺术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
作为常人,最重要的是把握自己。当生命的过程临近尾声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你只要说一句:“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却饱满的果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
1.为文中横线上选择一组恰当的词语。
A.壮心不已
风华正茂
成熟丰稔
B.风华正茂
成熟丰稔
壮心不已
C.成熟丰稔
风华正茂
壮心不已
D.成熟丰稔
壮心不已
风华正茂
2.文中“这个过程”具体指
。
3.为什么说“选择是痛苦的”
4.“白纸”比喻的是
。
5.“义无反顾”表达了什么样的决心
6.“你奉献给社会的”是指哪两个方面
7.用“——”画出与“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相照应的句子。
答案
一、贸易
抵达
干涉
崇高
叙述
公寓
权利
卓越
二、略。
三、l.不浓艳,不华丽
2.节约,不奢侈
3.格外
4.特地
四、略。
五、略。
六、l.小姑娘天真的心灵,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2.出访展示了成就。
3.我不得不去北京!
七、1.B
2.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
3.因为无论哪种选择,你都将付出代价,或是“白纸”或是“磨烂双脚”,特别是努力后“什么都没有”。
4.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
5.表达了另辟蹊径,选择一条属于自己奋斗之路的决心。
6.物质和精神。
7.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