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课外延伸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那么顺利的”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文章——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导入新课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正音。(课件2)
胚胎
轻盈
怜悯
天赋
野蛮
殖民地
岂止
步履
绞尽脑汁
笑塌了
2、理解“天赋(fù)、困窘(jiǒng)”等重点词语的意思(课件3)
3、——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课件4)
——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课件5)
——从哪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体验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自然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课件6)
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课件7)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
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课件8)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
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
),可以(
)可以(
),想象下:还可以(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课件9)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自由读,指名读
——从这奇妙的梦里,我们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富于幻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这时的我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接下去我们是怎么做的?谁来说?
(2)请教老师
——我们一起找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时,我一连串提了几个问题?我们一般写作文,写人物对话时,特别喜欢加上提示语,例如:我问:“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这是提示语在前,还有哪几种类型?(提示语在后的,提示语在中间)(出示)(课件10)
(1)我(
)问:“我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2)“为什么只有在晚上睡觉时才长?”我(
)的问。
(3)“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我(
)问,“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课件11)
——能结合文意给加个修饰词吗?
——本文中在能分清说话人身份情况下,作者舍弃了这些提示语,我们除了体会出他们的好奇外,还体会出他们怎样的的心情?(迫切,着急)好,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评价
——通过这连珠炮般的追问,我不禁想到一个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读到这儿我们对费奥多罗夫又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
小结:发现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的精神。老师的解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又是怎样做的?
(3.)
痴迷研究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能够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课件12)
“我”研究一条鱼的情形是怎样的?(朗读这句话)
你研究鱼时“翻来覆去”的会看些什么?你翻来覆去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
听到费奥多罗夫这么说,这么想,看到他这么痴迷的研究,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
执着探索)
小结:发现离不开执着的探索。
(4)发现规律(课件13)
那么“我”想出名堂来了吗?找出本段具体描述“我”的发现的句子。(齐读)读到费奥多罗夫的这个发现,我们不禁感叹:————————!为了这个发现我思考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认真、痴迷等,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什么意思?你能用换词法来解释下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从哪里体会出作者绞尽脑汁?梅花香至苦寒来,所以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自豪)谁来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
小结:结合板书,你看:作者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请教老师——痴迷研究——发现规律,通过学习作者发现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有善于幻想,有追根究底及求知若渴的精神。
因为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具有这些品质,所以他才有这非凡的发现。
三、拓展延伸: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课件14)
比如: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课件15)
小结: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成熟的苹果一个个的从树上落下来,人们司空见惯,但只有落在牛顿面前的苹果,令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壶盖被热气顶的“突突”跳,瓦特看到后发明了蒸汽机。你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有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ēi
tāi
huò
huàn
tiān
fù
( 胚胎
)
( 祸患
)
( 天赋
)
chī
mí
lí
mǐ
xiū
kuì
( 痴迷
)
( 厘米
)
( 羞愧
)
xìnɡ
kuī
huá
xiánɡ
qū
zhú
( 幸亏
) ( 滑翔
)
(
驱逐
)
二、填空
(情)不自(禁);
(绞)尽脑(汁);
默(不)(作)声;
随(心)所(欲)
三、把下面每组词中,不是一类的词用“—”划出。
1.小学 中学 大学 学校
2.杏花 雪花 荷花 菊花
3.小稻 小麦 粮食
玉米
4.沙发 茶几 衣柜 家具
四、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山东人。
2.麦子已经成熟了,真是丰收在望。
3.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答案:1、我的家乡是山东。2、麦子已经成熟了,真是个大丰收。3、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五、排列下列这段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3)牛顿见了,觉得很奇怪,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4)“那一定是因为它太熟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上落下,而没有向天上飞去呢?也不向左或右边抛开呢?”
(1)牛顿是世界上有名的发明家。
(5)牛顿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专心研究。后来,终于发现了苹果向下落的秘密是因为地球有引力。
(2)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
【板书设计】
12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
富于幻想
怎样发现?
请教老师
勤学好问
痴迷研究
执着探索
发现规律
大胆想像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
因为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真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进行:
开始便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课题的板书,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提出两个问题:①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②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学生便开始分组读、议。借用文中的一句话“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我想说孩子的领悟力也是惊人的。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文中领悟出许多让人欣喜的东西,像对课文最后一句“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那么顺利的”理解时认为这是作者的自嘲;则能引经据典地联系到中外一些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学们叙述、争论时,我总感觉到不够尽兴。学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说的都与教学参考差不离,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离。
我想要的应该是精彩纷呈的“哈姆雷特”。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出示一些关于胚胎发育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师:“这叫做胚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这么小小的一个胚胎发育形成的。人胚胎发展的规律现在对你们来说还比较难懂,但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究竟他真的发现了什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童年的发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正音。
胚胎
轻盈
怜悯
天赋
野蛮
殖民地
岂止
步履
绞尽脑汁
笑塌了
2.带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我”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句子。
生汇报:
“我”的“发现”集中在第13自然段
三、循果查因,理解“发现”的过程
1.师:“作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呢?是谁告诉他的呢,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2.仔细阅读第3-13自然段,画出“发现”过程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出“发现”的流程图。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做必要的指导并维持课堂纪律和注意时间的把握)
3.推选小组代表自由回答得出的答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过程
①
我做梦总回梦到自己在飞翔,而且发现其他同学也一样,于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借助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过同样或类似的经历,大胆想象)
②
我们一起请教老师,请老师回答我们的问题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通过这些一连串的句子让学生感受“我”的求知若渴。)
③
老师的回答没有完全揭开“我”心中的谜,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于是通过抓鱼等的活动进行探究。
④
通过自我思考,终于找到的答案。
流程图:我和同学都梦中飞翔,产生好奇
请教老师,老师解答问题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么来的
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得出“发现”
从图中的信息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这一伟大的“发现”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平时要大胆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举例科学家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童年的发现》说课稿
一、说教材
《童年的发现》是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本单元的第三课,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文字通俗易懂,但篇幅稍长。
本篇课文的题目是童年的发现。这里的“童年”指儿童时期,幼年;“发现”的意思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作者用“童年的发现”做题目,一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巧设悬念,童年会发现什么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根据新教材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本课的训练重点和我班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基础。其学习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会写本课12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3、重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那么顺利的。”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童年的发现》是讲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自由朗读课文,讨论交流合作,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的态度。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学生自渎感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作者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初步的、比较的了解,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深入读书,交流讨论。
四、说教学程序
1、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认读字词,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
——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齐读第一自然段)
3、品读体验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
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
(2)请教老师
读到这儿我们对费奥多罗夫又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
小结:发现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
求知若渴
刨根问底的精神。老师的解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又是怎样做的?
(3)
痴迷研究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研究一条鱼的情形是怎样的?(朗读这句话)
你研究鱼时“翻来覆去”的会看些什么?你翻来覆去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
听到费奥多罗夫这么说,这么想,看到他这么痴迷的研究,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
执着探索)
小结:发现离不开执着的探索。
(4)发现规律
那么我想出名堂来了吗?找出本段具体描述我的发现的句子。(齐读)读到费奥多罗夫的这个发现,我们不禁感叹:————————!为了这个发现我思考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认真、痴迷等,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什么意思?你能用换词法来解释下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从哪里体会出作者绞尽脑汁?梅花香至苦寒来,所以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自豪)谁来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
小结:结合板书,你看:作者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请教老师——痴迷研究——发现规律,通过学习作者发现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有善于幻想,有追根究底及求知若渴的精神。
因为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具有这些品质,所以他才有这非凡的发现。
4、拓展延伸: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比如: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小结: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成熟的苹果一个个的从树上落下来,人们司空见惯,但只有落在牛顿面前的苹果,令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壶盖被热气顶的“突突”跳,瓦特看到后发明了蒸汽机。你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有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备课素材
【名词解释】
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人的胚胎借脐带与胎盘相连,通过胎盘从母体吸收营养。
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植物的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的功能。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草履虫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体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从背上看,形状像倒置的草鞋底。全身布满大致同长同细的纤毛,纵行排列,用以行动。体的一侧有一条自前端斜向腰部的凹入小沟,称“口沟”。口沟底有口;口沟内有较为长密的纤毛,可鼓起水涡而摄取水中的细菌和其他有机物作为食料。
【作者简介】
费奥多罗夫(1802—1855),全名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俄国天文学家。1827年毕业于杰尔普特大学(今塔尔图大学)。1832—1837年测定了西西伯利亚一些地方的地理坐标。1837年起任基辅大学教授,1842年参加日全蚀的观测。1843—1847年任校长。曾创建该校天文台并任第一任台长。1851年再次参加日全蚀的观测。
1855年3月24日逝世。
【文章解读】
这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做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文章是从一个儿童的认识水平与认知方法来审视“人的起源”这个问题的,难免幼稚。所以从知识角度来看,与一般的科普作品是不同的。作品所展示的是儿童时期特有的那种好奇、执着、探究的心态。课文中写了两位老师,对比中有褒有贬,第一位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地解释,并引而不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第二位老师只是一本正经地传授知识,不了解学生还随意地惩罚学生,使学生的创造受到压抑。
课后作业
一、给下列汉字组词,并给它们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妨(
)
臂(
)
(
)
(
)
(
)
(
)
淘(
)
绞(
)
(
)
(
)
(
)
(
)
二、填字成词。
一(
)正(
)
随(
)所(
)
(
)不作(
)
绞(
)脑(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惩罚 (
)地讲解
(
)的问题(
)地思考
(
)的想象
(
)地繁殖
(
)得脸色苍白(
)得满脸通红
(
)得仔仔细细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的童年难道不是一首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歌吗?
改成陈述句:
2.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改成“被”字句:
3.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改成转述句:
4.同学们听说我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改成肯定句:
五、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
2.“我”的发现始起于一本科幻书。(
)
3.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
4.老师在上生物课时,讲人的起源问题,逗得“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
5.“我”被轰出教室,“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我理由,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那么顺利的。(
)
6.作者的发现,是从实验中得到的。(
)
7.“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那么顺利的。”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转折的意思。(
)
参考答案
一、妨碍
仿
仿佛
芳
芳香
手臂
僻
僻静
避
躲避
淘气
掏
掏出
陶
陶瓷
绞断
咬
咬断
校
学校
二、本
经
心
欲
默
声
尽
汁
三、严厉
耐心
难解
努力
丰富
快速
劳累
兴奋
观察
四、1.我们的童年是一首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歌。
2.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被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
3.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我们是在长身体呀。
4.同学们听说我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一定会笑塌房顶!
五、1.√
2.
×
3.
×
4.
×
5.
√
6.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