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诗词诵读 题画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诗词诵读 题画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6 11:0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教学过程】
一、
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1.课件展示郑燮的几副兰花图:《兰竹石轴图》
《兰石图》
《墨兰图轴》
《兰竹图轴》
 《山顶妙香图轴》学生欣赏。
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简介诗人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清代历史上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天趣横溢,神理俱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春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
三、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
出示诗文大意
  兰花本是山中之草,它生长在山顶、岩缝、高崖之颠,香气飘散四溢、沁人心脾,被誉为“天下第一香”。尤以突出岩石、深深的岩缝中的美好花香更为馥郁芬芳,浓香扑鼻。并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进行挽留。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
  (一)看兰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千山顶上头)
  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
  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
  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习第二句
  师:古人云“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人们常用“国香”、“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等词句形容它,而在板桥的笔下,又是如何呢?
(二)品香
课件显示:突岩深缝妙香稠(生齐读)
师:香吗 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 (妙香稠)
  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 (稠)
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
  师: 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妙的花香啊!
能否将“妙香稠”中的“稠”字换成“浓”“重”“绝”“溢”等?(比较感悟古诗用字精妙)
3、进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义。
花香本是四溢,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处聚集。竟香浓到让人感到粘稠,这种兰香真是非一个“妙”不能言尽。
  4、小结:兰花身处贫寒之地,不因山岩的贫瘠而凋谢,却孕育大地的精华,吐纳着人间绝有的妙香,好一朵妙“花”呀!。(配乐读一、二句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5、全班齐读一、二句诗。
 
学习三、四句诗
  (三)悟性
此处为课件(五)
课件显示:“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生齐读)
1.师: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兰花脚下会有什么喧“闹”吗?
  2、生讨论交流:
 
3 师:这里的的“喧闹”仅仅是在写兰花和兰花脚下的浮云吗
  4、师:身处其中的郑燮是什么态度呢 (来不相知去不留)
  是呀,这不就是郑燮的志向的表白吗 这里的兰花不就是郑燮的真实写照吗 这就叫“借物言志”。(板书:借物言志)
5.感悟兰花品性
  (不与浮云游尘为伍,两耳不闻,两眼不看尘世喧闹,追求自我,吐纳芬芳,超凡脱俗,淡泊自足)  
6.学生齐读三、四句。
四、拓展诵诗,凝出诗味。
  1、板桥作为文学家,书画家,虽画路较窄,尤爱竹兰石,是因为画如其人,人如其画,诗文寓托,意境隽永。
  2、读一读下面两首诗,品一品其中诗味。
  竹石
柱石图
  郑燮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谁与荒斋伴寂寥,
  立根原在破岩中,
一枝柱石上云霄,
  千磨万击还坚劲,
挺然直是陶元亮,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斗何能折我腰。
  3、反馈交流,积累古诗。
  六,巩固习诗,提升诗趣。
  1、书法抄写本诗,并为之配画。
  2、选自己得意的一幅画,题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题


  
千山顶上

妙香稠
  
浮云喧闹

不相知
  
借物言志
【诗人简介】
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岁。
【教材简析】  
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
【郑燮的诗】
1.《竹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2.《过绿珠坠楼故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古往今来岁月深,季伦遗址漫登临。
  绿珠楼下香魂杳,经尺珊瑚何处寻。
3.《芙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最怜红粉几分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4.《咏梧桐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5.《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6.《兰竹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7.《咏芭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