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乐园(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猜谜语,积累名言警句。
2、让学生品读句子,体会句子是怎样表达事物特点的。
3、引导学生读懂短文的主要意思,感悟科学家的三点体会。。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品读句子,体会句子是怎样表达事物特点的。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猜一猜。
1、读。读准字音,读正确,读流利。
2、老师介绍相关的猜字谜知识,帮助学生猜谜。
3、猜。学生根据谜面自己试着猜一猜。
出示谜语【此处为课件2】:
日出京城。
人有它大,天没有它大。
脸谱全集
《西游记》
议。同桌议议,全班反馈交流,谈发现。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总结出这四条谜语的谜底。
谜底:景
一
面面俱到
聚精会神
5、练。多出几条谜语让学生练一练。出示谜语【此处为课件3、课件4】
(1)你我各一半。(伐)
(2)少了一点良心。(恳)
(3)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哭)
(4)身穿着金色衣服的人。(一鸣惊人)
(5)愚公之居。(看门见山)
二、读一读,说说下面两个句子是怎样表达事物事物的特点的。
出示句子【此处为课件5、课件6、课件7】
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便把这叫做生态金字塔。
1、自由读句子。
2、说说这两个句子的特点
3、让学生对比朗读,体会书中的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
第一句:把“甲虫”和“鹰”的采食空间和活动范围作比较,用“1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这些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食植物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的不同。
第二句:采用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用形象的金字塔造型来比拟食物链的组成形式,让人读后一目了然。
4、练一练。
以《生态金字塔》为例子,看看这课还有哪些地方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读一读,记一记。
出示诗句【此处为课件8】: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晋
陆机《文赋》)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
陆机《文赋》)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指名读古诗文名句。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第一句的意思是诗人进行艺术构思,不受时空之限制二驰骋无边。
第二句的意思是把广阔的天地概括进形象之内,把纷纭的万物描绘在笔下。
这两句紧扣单元话题,使学生了解从古到今,文人墨客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以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寄托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情怀。
4、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猜谜语。
2、默写句子。
二、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读准字音,读通短文。
2、同桌合作交流:短文写了科学家发现了几点体会?都是怎样得出的?
3、把文中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交流。
4、鼓励学生质疑,组织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弄懂词意。
4、引导学生再读,讨论交流: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对题目的理解是怎样的
5、默读思考:读了本文后受到什么启发?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
6、全班交流。
有三点体会【此处为课件10】:
一是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二是对于自己应该有信心,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三是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兴趣,不能因为别人反对你就停止。而且,对意外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
每一点体会都是作者从做的事情中得出。这几点体会就是作者对科学的态度,也是我们大家所需要学习的。
7、教师相机介绍作者及其成就。【此处为课件11】: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Y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1974年,与里希特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三、四课时
(习作:《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一、音乐激情,放飞想象: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随着音乐的旋律,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板书:想象)你一定会得到别样的听觉享受。(音乐想象)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这段音乐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能说说吗?
学生交流。
教师点评。
3、师:丰富的想象让你们打开心门走进了音乐。一段音乐在你们的想象中被化作生动的画面、甚至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想象的魅力,它给我们带来许多新奇的体验,为我们创造出精彩的世界。(板书:精彩)想继续创造精彩吗?
二、围绕“翅膀”,展开联想。
1、教师板书“翅膀”,请个同学来读读。
2、静静地想想,这两个字,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点评。
(预设:我想到了小鸟,它有一双伶俐的翅膀……我想到了天使,天使有一双洁白的翅膀……我想到了超人,他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此处为课件13】
3、师:你们想到了小鸟、天使、超人,他们都拥有一双翅膀,可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飞翔,有一双翅膀多好啊!现在呀,你就拥有了一双翅膀,(板书完课题)你希望它是什么样的呢?想象要大胆。(板书:大胆)【此处为课件14】
学生交流。
4、学生、教师分别点评。【此处为课件15、课件16、课件17】
预设1:我想拥有一双彩虹编织的翅膀,它有七种颜色。师:彩虹编织的翅膀,那该多美。
预设2:我想拥有一双雄鹰的翅膀,在蓝天上自由翱翔。师:我听出来了,你不就是想拥有一双苍劲有力的能够搏击长空的翅膀
预设3:我想拥有一双蝴蝶的翅膀,因为蝴蝶是由青虫结茧,最后破茧而出,才得到了这双美丽的翅膀。师:你也想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而且这双翅膀是经过痛苦、磨砺才变得这么美丽。
……
5、师:刚才同学们从翅膀的形态、色彩、以及自身的特点展开了合理的想象。假如能够的话,你还想为你的翅膀增添哪些神奇的魔力呢?(主要围绕翅膀的功能进行想象)
学生交流。
6、学生、教师分别点评。
预设1:我想拥有一双不仅色彩美丽而且能够收放自如的翅膀,当我飞翔时……当我休息时……【此处为课件18】
预设2:我的翅膀不仅具有他所说的收放自如的特点,它还节能环保,它有一个储能芯片,能聚集太阳的能量作为动力……【此处为课件19】
三、入情入境,描绘翅膀。
1、师:你们用想象赋予你的这双翅膀新的形态、色彩以及独特的功能。想得真好,来,拿出笔用一段文字把你想象的这双翅膀是什么样的描绘一下吧。
2、学生试写片断。(板书:文字))
3、教师巡视指导。
四、畅所欲言,创造精彩。
1、借助想象你们各自拥有了一双独一无二的翅膀,或美丽或神奇,有了这双翅膀你会去做些什么?或者你希望这双翅膀能帮你实现什么样的愿望?
学生交流。
2、学生、教师分别点评。
3、师:有的同学希望他的翅膀帮他实现飞翔梦、有的同学希望他的翅膀帮他实现亲善大使的梦,有的……这些愿望都很美好,但到底怎样去做,怎么样去实现,这个过程还要我们继续去想象。只有具体了生动了才能让读者、听众如临其境。怎样做到呢?赶快在小组当中交流一下吧!(板书:生动、具体)
五、见于笔端,留住精彩。
1、有的同学在座位上已经是眉飞色舞了,不要停下我们的想象赶快用一段具体、生动的文字留住这份精彩吧!
2、学生练笔。
3、教师巡视指导。
六、互动交流,分享精彩。
1、停下手中的笔。老师看了看,大家精彩的想象流出笔端化作鲜活的文字,我想一定有同学愿意把自己精彩想象和大家分享。
2、指名交流。
大家仔细聆听,思考几个问题:第一、听听他们有没有写清楚他拥有的是一双什么样的翅膀,翅膀是怎样帮助他们实现愿望的。第二、他的想象精彩吗,为什么?
3、学生交流评改。
同学们,我们用大胆合理的想象创造了精彩、创造了神奇,并且用生动、具体的文字将这份精彩、神奇记录了下来,课后,请大家以《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为题,继续将自己的文章修改好,没写完的同学将自己的文章继续写完。
课后作业
一、结合语境写词语。
1.2004年雅典奥运会会徽是一个用gǎn
lǎn(
)枝编织的花环。
2.在工程人员共同努力的jī
chǔ(
)上,铁路终于提前jùn
gōng(
)了。
3.líng
yáng(
)越过山丘,消失在森林深处,猎人ào
sàng(
)地放下了猎枪。
二、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便把这叫做生态金字塔。(
)
2.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
3.小孩重48千克,小牛重1035千克,苜蓿重8211千克。(
)
4.杂草是数量最大的生物了。你看有多少动物在吃它:蝗虫、尺蠖、菜蚜、甲虫等昆虫,田鼠、兔子、羚羊、鹿等哺乳动物。(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太阳怎么可以请假呢 (改为陈述句)
大人不许吹胡子瞪眼睛吓唬小孩。
(缩句)
太阳温暖了各地的空气。
空气能流动形成风。(加上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四、读一读,猜一猜。
1.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
)
2.千里相聚。(打一字)(
)
3.假眼。(打一成语)(
)
4.乖。(打一成语)(
)
五、阅读理解。
大自然的文字(节选)
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很厚的书,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
)他们没有罗盘,(
)照样不会迷失方向。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炎热的夏季,远远耸(sǒng
shǒng)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tiào
zhào),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在它里面飞行,它(
)会把飞机毁(huǐ
xiàn)掉。
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
)人搬来的,(
)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根本就没有森林。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小就应当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观察。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再到书里去寻找,看那里有没有解释。你还应该去请教有学问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划横线。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第四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五自然段一连用了三个文句,有什么作用?
作文。
请用“假如……”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想象丰富,语言通顺,有一定的条理性。
参考答案
一、1.橄榄
2.基础
竣工
3.羚羊
懊丧
二、1.下定义
2.作比较
3.列数字
4.举例子
三、1.太阳不可以请假。
2.大人不许吓唬小孩。
3.因为太阳温暖了各地的空气,所以空气能流动形成风。
四、1.告
2.重
3.目不转睛
4.乘人不备
五、1.
sǒng
zhào
huǐ
2.即使
也
如果
就
不是
而是
3.引出下文。
4.引发读者的注意和对花岗石由来的思考。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