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诗词诵读 题画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诗词诵读 题画兰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5 18:0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六年级 语文 上册鄂教版
题画兰 郑燮,号板桥,生活在清代初年,曾任山东潍县(今潍坊)县令,特别擅长画兰草竹石,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预习检查1、组员独立学习,结合注释思考 ,写批注。
2、小组内交流汇报,完善批注。字词乐园
相xiāng相信
xiàng相面课文详解题 画 兰
清 郑 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
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
来不相知去不留。 课文详解1、自由读诗,文通字顺。
身在千山顶上头,
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
来不相知去不留。课文详解二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题 画 兰
清 郑 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
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
来不相知去不留。课文详解三读古诗,借助插图,了解诗中大意。 课文详解课文详解
身在千山顶上头,
突岩深缝妙香稠。
注释: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课文详解非无脚下浮云闹,
来不相知去不留。
注释: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挽留。课文详解再读古诗,把握本诗整体意象,基本情调。 A、兰花生长环境恶劣…… B、兰花香气无与伦比….. C、兰花品性高洁,非凡脱俗…… D、兰花深受诗人钟爱…… 课文详解感悟兰花品性
不与浮云游尘为伍,两耳不闻,两眼不看尘世喧闹,追求自我,吐纳芬芳,超凡脱俗,淡泊自足。课文详解理解“妙香稠” 花香本是四溢,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处聚集。竟香浓到让人感到粘稠,这种兰香真是非一个“妙”不能言尽。 课文详解兰花呀兰花!沐浴着大自然的清辉,享受着山中独有的清闲,你可真是幽雅脱俗,怡然自得呀!
(齐读——身在千山顶上头) 课文详解读一读下面两首诗,品一品其中诗味。      竹石     柱石图      郑燮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谁与荒斋伴寂寥,   立根原在破岩中。 一枝柱石上云霄,   千磨万击还坚劲, 挺然直是陶元亮,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斗何能折我腰。 图解结构 题画兰                 千山顶上 → 妙香稠                 浮云喧闹 → 不相知                     借物言志
概括主题《题画兰》是清代诗人郑燮的一首咏物诗,是诗人为自己画的兰花而题写的。本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方法,诗人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性,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兰花来表达自己坚持操守,淡泊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写法点拨 本诗如郑燮所写众多兰、竹、石之诗一般,将诗文书画巧妙结合,通过寓托手法,表达高人隐士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拓展提升  1、书法抄写本诗,并为之配画。 2、选自己得意的一幅画,题一首小诗。 心灵感悟板桥作为文学家,书画家,虽画路较窄,尤爱竹兰石,是因为画如其人,人如其画,诗文寓托,意境隽永。 随堂练习这首诗赞颂了兰花的什么品格?赞颂了兰花在艰苦的环境里,卓尔不群的品质,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
谢谢观看